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

整體是個企圖,且是個政治企圖。整體精神是規範個別功能,使之符合上企圖的整體。整體企圖即是自身在環境上當時的盡頭企圖。盡頭雲者,如射箭,力盡而止,非無空間,是力到盡頭。如某國謀統一地球,不是統一地球之後再無企圖,是他的當時的企圖只能到統一地球。企圖的整體要有根據,整體的企圖計劃,要有企圖上的制度,要有企圖上的教育,要有企圖上的分工。如我們以復興爲企圖的整體,須有復興的計劃。復興的計劃,一定是由民族革命而到國防復興的制度;一定是機會共同、義務平等、勞享合一的加大生產製度。企圖上的教育,一定是改進成人教育,以謀精神物質之即時增加,增進科學的教育,以圖物質之逐漸發達。企圖上的分工,一定是本民族革命與國防一貫所需,由目前而將來適當分工,必使所需者質量時不過不及的齊一的完成。齊一之意,是說在時間上是滿效的,類如經過的期間,何時需用,亦不因他部分未完而致所完成者亦無所用。此整體精神之解釋也。

九月十九日克難坡

村幹部是完成村工作的依據。縣幹部應以全力放在選訓村幹部的工作上。

九月二十日克難坡

一切事壞均壞於私心用事。其緣故,私心在外包圍公心所致。欲事不壞,非公心用事不可;欲公心用事,非以公心突破私心的包圍,反包圍了私心不爲功。

九月二十一日克難坡

遠大要與目前兼顧。

九月二十四日克難坡

除真實的興利除弊之外,別無革命。

九月二十八日克難坡

對軍事幹部短訓班畢課訓詞:以心管兵,兵服;以心帶兵,兵感。瞄準打,死不退,是軍隊的骨子;不作俘虜,是民族的靈魂。

九月二十九日克難坡

手諭各教育訓練機關:學問

什麼叫學問?學是自己學,問是不懂的問人。學問兩字合起來是個名詞。這個名詞是代表的個內力。某人有學問沒學問,就是說某人有內力沒內力。什麼是內力?智仁勇三者相稱,纔是內力。什麼是智仁勇?古人說:“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辨別是知,熱忱是仁,敢爲是勇。三者相稱,始能表現功效。

十月一日克難坡

《村本政治》半月刊是代我的講話的、面諭的,代省府命令的,代你們面報的,一定要說到那裡做到那裡。

十月二日克難坡

朝會講話:今後公刊物的作法

今後首腦部出得四種刊物《村本政治》、《連本軍隊》、《革命生活》、《革命動力》,都須改正說高深空泛的理論,集中力量完成努力於深入徹底的指示作法,不登一篇空論的文章。每期刊登的事不重多,即是一本只說一件事,亦未嘗不可,是要詳詳細細、明明白白規定出作法來,使外邊工作人員能遵循上實做。

十月三日克難坡

不容部下犯罪是義,預防部下犯罪是仁。做長官必須仁義俱備。

十月六日克難坡

中秋節對拜節人員訓詞:秋月最光明,十五的月亮最圓滿。我們要照此努力,個人成爲最光明最圓滿的,工作成爲最光明最圓滿的,國家成爲最光明最圓滿的。希望大家努力做到。

十月七日克難坡

對執行部全體同志訓話:不革命的隔閡病,是怕人不是革命的,不敢以革命行爲繩之。我們的同志要盡去此病,凡人皆以革命行爲繩之。

十月八日克難坡

題《村本政治》,指示半月刊創刊號:必去的一病,必進的一步今日必去的一病,就是不負責的官僚作風。遇事敷衍了事,做壞了毫不害羞,上級亦得過且過,概不責備懲罰,更壞的還要袒護。這種亡國病,國家富強文明全被這些官僚斷送乾淨,一點也沒有了。這病不去,只有做亡國奴。自身做人的犬馬奴隸,妻女供人玩弄。我革命的幹部,應當痛除此病,並痛除此等官僚。

今日必進的一步,就是自己必須說甚是甚,做甚務甚,以做一事問清楚目的,負責自動的想上法子,深入徹底的完成事。這就是救國的條件。革命的幹部,必須如此,自己如此,拉上旁人如此。

十月九日克難坡

如人的動力,是恥不若人的勇氣。

十月十日克難坡

手諭督訓課:紀律萬能,教育萬能。只要執行紀律,實行教育,無不能成之功。

十月十八日克難坡

手諭政務會議:繕寫人對稿件看出錯誤,代擬稿人將封面上修正,是爲起稿人改錯,是補過行爲。未將裡面亦改正,是爲人補過未做徹底,是他補過之功未做圓滿。他並無過。很明顯的因他的修正是減少了公文的錯誤,並未增加了公文的錯誤。減少了他人的錯誤是功,未增加錯誤是無過。此事是起稿人的錯誤。起稿人不知道移了住地是錯的有因,但錯即應有負責人。他不知道移地方一節,如系他應能知道而不知道,是他的錯誤,如系某人應該教他知道而莫有教他知道,是某人的錯誤。錯了應該找見錯的負責人,予以懲處,不應將爲人補過未做徹底的人,不論其功而反責其過。政務會議應本此切實考較,作爲以後處事的根據,並以此教人。對受懲者予以安慰,並找出應使起稿人知道移了地方而未使其知道的錯,是誰負其責,予以懲戒,纔夠個適當的處理。

十月二十日克難坡

今天的村本政治,第一在努力選拔村政指導員及村幹部;第二在選拔良好負責的區級幹部;第三在改良官僚式的縣政府,變成豎系部分主官負責的縣政府。

十月二十一日克難坡

不怕遠,只要有道路;不怕高,只要有階梯。持之以恆,假以時日,總可到達。

十月二十五日克難坡

革命是有目標的,且是自動精神的效果作用,也就是完成人生結果的必要工作。

十月二十七日克難坡

五九生辰答拜壽

自壽爲的是壽世,不能壽世何敢自壽。我每到生日,常思古人愈老愈進步,所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以至於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感到自已身體是一年衰一年,內力卻不是一年增一年,對人生結果上反添一種悲觀。繼思克服此悲觀,只有加倍努力,既知生之日愈短,更須努之力愈大,以免此生無成。願與同人共勉之。

答拜壽:今天大家來與我祝壽,我以爲無祝的價值。我切知道今年今日之我,仍如去年今日之日錯誤是一樣多。我深感到知錯難,認錯尤難,改錯更難。錯的根源是習染。習染成性,支配行爲。欲改錯,先改習染所成之性。古人說,山難移,性難改。我深感領導大家革命,改不了致錯之習性,永不能改了錯。身體一年不如一年,錯誤是一年仍舊一年,減少革命的功效,耽誤自己人生的結果,可悲孰甚!況今日國家民族在危急存亡之際,國亡了不只生命財產無保障,即廉恥道義亦不許我有。當此努力救國之時,更當盡去習染,痛改錯誤,增加我們的工作效率。今天大家來祝壽,使我心愈不安。願與諸同人共勉,去習改錯,以增強我們救國力量,報答國家民族。

十月二十八日克難坡

紀律不好的軍隊,就是自殺。

十月二十九日克難坡

強大淨白是非人的中心力量,是革命的原力。

十月三十日克難坡

帶住兵纔算有兵,練好兵才能打仗。

十月三十一日克難坡

作戰要主動,主動纔有戰術;兵力要集積,集積纔有力量。

十一月一日克難坡

組織力量無窮大,人心力量無窮大。

十一月二日克難坡

軍隊如車,人民如路,是普通軍官的認識;人民是弓,軍隊是箭,是革命軍官的認識。

十一月三日克難坡

機關所重部分主官,機構所貴層層負責。

十一月四日克難坡

拿上軍保民,換得軍助民。

十一月五日克難坡

告各縣長:

現在的縣長,以人說,是比較革命的,以事說,並不見多大的進步。這原因可以說是:

一、你不會教育人,你不會指揮人。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幫助你的人不夠,你的革命精神也是空的。

二、你不會注意事,你抓不住縣上的根本事。甲、如選拔村政指導員及村級幹部。乙、不注意村級幹部的貪污,並防範檢查村級幹部的貪污。丙、村公款的濫費。丁、負擔的不公道。戊、兵役抽拔的不公道。己、支應兵差的不公道。

你不會注意事,施政上尋不見要處,所謂本末倒置,費力大而成功小。

三、你不會處理事。你縣上發生的重要事或上級交你辦的事,你不能召集上、指揮上有關人員,詳細討論,加以指示,你一律委諸他人是輕重倒置,你當然也是費力大而收效小。你們雖有革命的熱情,但也要學會處理事的技能,你的革命熱情方能表現到事實上來。

今後你們對此一段話,切實要熟讀熟記併力行,不要辜負了地球的自轉與你的人生結果,貽誤了人民的幸福、國家的生存,成一個四面對不起。

十一月六日克難坡

革命時顯功能的,且是對人羣欲積累而成妨礙人生的危勢,顯剷除的功能。非有革命能力,不易成功。

十一月九日

上午十時半由克難坡啓程十一時半至古縣。

十一月十日古縣村

服從與自動是相成的,警覺與周到是相成的。

十一月十三日古縣村

凡辦一件事,切忌以辦了事爲了事,要以完成某事的效用爲了事。

十一月十四日古縣村

能使人能,就是鼓勵人,刺激人,強制人。鼓勵之法爲嘉勉多數人競賽;刺激之法爲刺以羞恥,刺以落後;強制之法爲限期完成,限期報告。

十一月十五日古縣村

自己改善,外邊打擊,就是內外夾攻的教育法。

十一月十六日古縣村

一半由外向內的教,一半由內向外的育,教在人,育在己。

十一月十七日古縣村

育非有革命的熱情和恥不若人的心不可。

十一月十八日古縣村

說革命易,做革命難。

十一月十九日古縣村

軍隊如車,人心是路。不認識人心的力量無量大,得不到人的同情與幫助,軍事的基礎上就沒有無量大的力量。

十一月二十日古縣村

對青年軍官教導團第三期學員畢業訓詞:民衆如弓,軍隊如箭,弓愈強,箭的穿力始愈大。

十一月二十一日古縣村

忠於職務含的兩個意思:一個是自己盡上力量辦好,一個是還要匡救上級的不逮。

十一月二十二日古縣村

勞動就個人說是人生的結果,就生活上說是生活的依據。當勞動時而不勞動的人,就人生上說是沒結果,就生活上說是沒依據,就人格上說是個懶人。

十一月二十三日古縣村勞動是共同生活上必要的條件。

十一月二十四日古縣村

如何愛國:一、要有強壯的身體。二、要有愛國的熱心。三、做一個說甚是甚、做甚務甚的好國民。四、扶助好官好紳好人,剷除壞官壞紳壞人。五、要遵守法令。六、要盡當兵納稅受教育的義務。

十一月二十五日古縣村

教育是給人添志氣、添知識能力的。以當父兄的說,應當教他的子弟受四年的國民教育,添他的志氣知識能力;以國家說,必須是有志氣有知識有能力的國民,才能幫助國家的富強文明。

十一月二十六日古縣村

誰說甚是甚,大家信誰;誰做甚務甚,大家用誰。誰說甚不是甚,大家不信誰;誰做甚不務甚,大家不用誰。信誰,用誰,誰有好結果;不信誰,不用誰,誰沒下場。

十一月二十七日古縣村

爲政必須公道持平,不稍僞私,才能取得人民同情,達到得竅利幹。

十一月二十八日古縣村

對青幹校全體員生訓話:革命是頭等事業,故必須頭等人材才能做。

十一月二十九日古縣村

情與理是對稱的,但是相成的。

十一月三十日古縣村

善得人之同情者,不只要反應人的同情,是要先拿上自己的同情,換得他人的同情。

十二月一日下午四時半由吉縣啓程,五時半至克難坡

十二月二日克難坡

出席執行部全體會議席上:訓練辦好,能陶冶人材;訓練辦不好,則反能糟蹋人材。做工作要先估量效用。革命目的是不變的。路線是達成目的的,策略是順利路線的。

十二月三日

互愛即是自愛,互助即是自助。

十二月四日克難坡

傳遞經驗,改造經驗,愈傳遞效用愈大,愈改造本質愈正確。

十二月五日克難坡

再告各縣長:

一、做一個縣長必須父母其心,公僕其身。

二、做一個縣長必須要減少怨聲,並且要耐的住怨聲。

十二月六日

肅清村幹部的貪污,要本上嫉惡如仇的原則。如同貓見了老鼠,鷹見了兔子,不思憶的、無迴避的用全力去捕他。

以策略補助路線。路線是根據主張所決定的,途徑是行政的方針。譬如我們的路線是民族革命到社會革命,不論到任何時期都是不變的。策略是爲了實現主張達到路線所取的方策,是行政的手段。譬如我們目前的策略是爭取敵僞,實行突擊外交,是隨人地時而變的。所以有不變的路線,沒有不變得策略。策略固然是依據路線而定的,但路線上發生了障礙,必須以策略來補助。二者相輔而行,才能消極的求得生存,積極的達到目的。我們的幹部必須能人人瞭解了此,認識了此,方不爲謠諑所眩感,更不會因爲變動策略而驚擾。這可作爲你們認識教育上的主要課材。你們要將此意徹底的傳達到每一個幹部身上。

十二月七日克難坡

有革命的心志,且須有革命的方法。拿革命的辛苦,方能表革命的事實。

十二月八日克難坡

出席秘書組第一期訓練班開學典禮:組織功能,表於政治;組織威信,樹立社會。欲做革命的事業,必領先樹立起革命的人生觀來。

十二月十三日克難坡

帶兵官的生活與士兵隔離,就是情感與士兵隔離。

十二月十四日克難坡

帶兵官想要練好兵,須要有熱心,有辛苦,有技術。

十二月十五日克難坡

出席擴大洪爐訓練第一期開學典禮:頂好的話,頂高的理,只說不作無益,不從小處作起亦無益。要想完成鐵軍,必須成爲海中的孤島,即不但自己努力做好,更要努力防人染你壞。

十二月十六日克難坡

出席執行部全體會議席上一分的高尚,要一分的謹慎。

十二月十七日克難坡

有一分習染,在進步上便多一分障礙,工作上減少一分效用。

十二月十八日克難坡

革命的軍隊,離不開羣衆。

十二月十九日克難坡

朝會講話:不負責與不用心相關連。外邊不負責的表現,就是內裡不用心的結果。

十二月二十日克難坡

強壯的身體,纔有強大的精神。

十二月二十一日克難坡

出席政治領導小組會議席上:公文不簡要。下級不看公文,是今日行政上的一病。今後改進,精神上要使公務員絕對負責,實行豎系部分主官的辦法。方法上要:一、改良公文格式。二、改良公文方式,規定好傳達法,迴應法,處理法。三、變文章式的公文爲寫條款的公文,即去空理的公文爲列舉事實的公文。

十二月二十二日克難坡

操場上多出一身汗,戰場上少流一滴血。

十二月二十三日克難坡

情與理是對稱的,但是相成的。以自己的情度他人的情,就是理。

十二月二十四日克難坡

恥不若人的志氣,可以吸盡天下人的精神,供自己的滋養。

十二月二十五日克難坡

善得人的同情,不只要反應人的同情,是要先拿上自己的同情換得他人的同情。

十二月二十六日克難坡

出席通訊幹部訓練團第四期畢業典禮訓話

人身有二力量,頭等是與人共事的力量,二等是與物共事的力量。前者是道德,後者是技術。你若無革命的企圖,則拿上你的二等力量,淹沒了你的頭等力量的效用,就是你的技術只供給你的生活。你若有了革命的企圖,則拿上你的二等力量,輔助了你的頭等力量的效用,就是你的技術完成了你的精神。

十二月二十七日克難坡

檢查是以事爲目標,再涉及人;考察是以人爲目標,再涉及事。

對內要馴如羊,對外要猛如虎。

十二月二十八日克難坡

用人時,不費力考慮使職能相稱,領導工作時一定誤事。

十二月二十九日克難坡

不夠的人說法愈多,愈糊塗的人愈難共事。

十二月三十日克難坡

用下不行的人,愈嫌領導的不夠。

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1章 出版說明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
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1章 出版說明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30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