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私贈

沈董兩家議親之事, 在沈家遣媒人登門之後就傳遍了杭州城。

“董景懷這老東西,這是終於打算倒向沈家了?”袁勝青坐在書房之中, 眼底含着戾氣,神色也有幾分焦躁。

這些日子,沈家大張旗鼓,讓梅汝清在軍營之中給那些斥侯們教授倭語, 簡直搞得人心惶惶。不少人聽說過梅汝清的大儒之名,慕名而來想見識一下他的風采;也有不少人知曉他是梅皇后的族叔, 想着巴結一二;當然也有人是真的想學習倭語……總之不管因爲什麼原因, 梅汝清在軍營中的住處都是十分熱鬧,每日的授課更是人滿爲患。

袁勝青倒是想阻攔, 可實在找不到理由。之前沈家提出請通譯來教授倭語,袁翦就以並無人手爲由拒絕了, 現在沈家自己找到了教授的人,還是這般一位有名的大儒, 袁翦又有什麼理由不允呢?他所能做的,無非就是盡力加以限制, 以軍中綱紀爲由, 儘量減少去聽梅汝清授課的軍士人數。可是這麼做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 至於軍士們心中在想些什麼, 卻是他們不可能一一管到的。

袁勝玄也同樣有些煩躁:“董景懷滑不留手, 本來也不是什麼可靠之人。不過此人應該也不會真心幫助沈家,不過是想着給自己多留條後路罷了。”這種人他又不是沒見過,總想着哪邊都不得罪, 哪邊都能扯上點關係,這樣無論誰最後得勝,他都能靠上來沾點好處。

“不信就瞧着吧,今年母親生辰,董家一定會送重禮。”十一月初是袁夫人四十九歲的生辰,雖不是整數,卻也逢九,董景懷一定會以此藉口,重重地送一份禮來示好。

“這種人,不必在意他。想來結這門親事,多半還是他家女眷的意思。孟氏與王氏素來交好,她看上沈雲安怕也不是一日兩日,只怕兩人早就議定了,只等着沈雲安有功名在身,就把親事定下來。”

“董家倒確實不足畏——”袁勝青也同意這一點,只不過在目前這等情形之下,聽見任何向沈家示好的消息,他都不免有些煩躁,“這小子也不是沒從海運裡分好處,諒他也不敢做什麼!只是那梅汝清實在麻煩,你這裡怎樣了?”

袁勝玄眼下已有淺淺的青黑,顯然也是幾日不曾休息好:“司儼實在難纏,做事一板一眼,恨不得真能自己把這沿海一帶村鎮全都行遍似的,逮住一個人就要問倭寇之患,攔都攔不住。”

“那就由他去。”袁勝青這幾天真是聽見一個倭字都要煩躁,“頂天也不過問出倭患屬實罷了。但倭患屬實,未必就能證明沈家不是意在爭功。” 畢竟沈家至今端掉的也不過是海匪,並沒抓到什麼大股倭人。

對袁家來說,最要緊的倒是丁守備那事兒:“司儼可有發現?”

“目前來看,似乎是沒有。”袁勝玄皺着眉頭,“司儼倒是去了桂池村,但問的也大都是倭寇之事,對丁守備,也只是上了一封中規中矩的彈章。”彈劾的是丁守備誤聽消息,險些殺害平民。言辭雖一如既往地尖銳,並未因丁守備是袁翦屬下而放得緩和些,反而順手還把袁翦也捎帶了進去,說他有失察之嫌。

這倒也是司儼的一貫作風。尤其京城中都傳司袁兩家交好之事,依着司儼的脾氣,那是斷不會對袁翦有什麼手軟的,反而要格外嚴苛些。

“那你皺着眉頭做什麼?”袁勝青看了一眼弟弟。司儼這般舉動,應該是未曾疑心到桂池村之事另有所圖。也虧得他們收手得快,把殺良冒功的謠言又給壓了下去,至於官府文檔中所記載杜氏匪幫人數不符一事,就只好由當地那個倒楣縣令背鍋了。好在他被袁家轄制得死死的,並不敢翻什麼風浪。

“父親已經許了他,最多是貶到偏遠下縣去,過幾年便設法讓他回來。”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先往偏遠之地去躲幾年,再提拔起來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兒,或者還會比從前的更好,這縣令自然沒有不肯的。

袁勝玄的眉頭還是解不開:“不知爲什麼,我總覺得不放心。沈雲殊精明似鬼,丁守備的事兒,他怎肯輕輕放過?”

“他也在軍營之中散佈了消息,說是丁守備是想殺良冒功,只是並無證據。”袁勝青以爲弟弟這些日子在杭州城,對軍中消息知曉得並不完全,便道,“這事兒,他也往司儼面前去遞話了。”只是看來司儼並未隨意相信,他素來是個嚴謹人,便彈劾也都是有根有據,似沈雲殊這般無憑無證的消息,按他的習慣是不會相信的。

袁勝玄微微搖了搖頭:“總覺得沈雲殊的手段不止於此。”反正他是不相信,有人真會這麼好心,就爲了少死幾個百姓,就把殺良的鐵證給輕輕放過。

袁勝青嘆了口氣:“你這是因近來諸事不順,被他嚇着了罷?其實他就算抓住了丁守備殺民,也未必就能定罪,更不用說牽連到父親身上了。何況——”他譏諷地撇了撇嘴,“沈家向來打的都是愛民如子的招牌,既想要這好名聲,就免不了束手束腳。”倘若沈雲殊真等丁守備殺到一半再跳出來,沈家這招牌就等於被他自己砸了。

袁勝玄心不在焉地聽了兄長的話,默然半晌忽然問道:“大哥,你說皇上當真是想借我們家除去沈家嗎?”

袁勝青一怔:“什麼意思?”

袁勝玄雙目幽深:“皇上忌憚沈家,難道就不忌憚咱們家嗎?若是咱們家與沈家兩敗俱傷,這隻怕纔是皇上最想看到的結果吧?”

袁勝青臉色微變,張了張嘴,卻沒有說出什麼來。這件事其實也並不只是袁勝玄想到,只不過從前並沒有如此明確地說出來罷了。

“若無太后,皇上也不能登基。”袁勝青最後還是說了一句。而太子歿後,按長幼之序本該是佑王爲太子,當時還是皇后的袁太后能將靖王推上東宮之位,還不是因爲家族之中有人手握兵權。

“可那是登基之前。”袁勝玄冷冷地說。等到登基之後,太后的力量可就未必是皇帝的力量了。

袁勝青半晌才道:“那你想如何?”

袁勝玄低下頭想了一會兒,慢慢地道:“其實太子之下,原有太孫。”

太孫,就是太子的繼承人。不過這個位置跟太子一樣,都是要皇帝下旨才能定的。若是當初定下了皇太孫,那太子登基之後,太孫就是太子。同理,若是太子沒了,太孫也將繼承他的一切,包括其特殊的地位。

當然,先帝是沒有定太孫的,這封號原也不常見。而且太子只有一個兒子,不管定不定,敬郡王都是他唯一的繼承人。

不過這話現在說出來,袁勝青就不由得一驚:“你想擁立——”他及時把後面的話嚥了回去。

袁勝玄冷冷地道:“第一次擁立若是不成,未必不能來第二次。”

其實如果細說起來,上一次袁家還不能算是擁立之功,畢竟靖王本來就撫養在袁太后膝下,若說要他入主東宮也有道理,袁家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看起來並不是特別明顯。

“或許就是功勞不夠大,皇上纔會如此……”袁勝玄冷笑了一下。

袁勝青沒有立刻說話。袁勝玄這般說法,等同於指責皇帝忘恩負義了,對袁勝青而言,他一時還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不過心裡的想法究竟是什麼樣的,那就不好說了。

過了一會兒,袁勝青才岔開了話題:“此事以後再說,倒是眼前的事——”

袁勝玄似乎也沒指望着現在就聽到兄長的回答,只是無所謂地笑了笑:“午後司敬文多半會來尋我。”

司敬文原是該陪着母親和妹妹回京城的,不過司夫人不放心司儼的身體,就把兒子留了下來,好歹在司儼廢寢忘食辦差的時候能提醒他按時用飯就寢,還能跑跑腿。

不過他現在的心思都在梅汝清父子身上,只是因爲梅汝清去了軍營,而梅若明兄弟又住在沈家,所以不好出門拜訪,只能看着梅氏兄弟幾時出門,纔好“偶遇”一二。昨日梅若明在某茶樓與一羣學子論了論文,司敬文還是得着袁勝玄送的消息才趕過去的,算是痛快地參加了一場“文會”,自覺受益匪淺,自然少不得要來謝一謝袁勝玄。

他來過袁府也不止一次,書房門口守的又是袁勝玄的小廝長庚,見了他就笑,“司少爺請進去就是,我家少爺大概在裡頭寫字呢。”

袁勝玄讀書寫字時不喜有小廝丫鬟在旁侍奉,司敬文也知道,便對長庚點了點頭,自己推門進了書房。

袁家的書房極大,乃是三間屋打穿了並起來的,中間不曾隔斷,說是這樣才疏闊。故而司敬文才推門進去,就看見了袁勝玄。他並不是在讀書寫字,而是伏在案上似乎是倦極睡着了,手裡卻還捏着個東西,露出半串精緻的瓔珞。

這東西一看就是女子之物,袁勝玄伏案而眠的時候還握在手裡,顯然十分曖昧。司敬文沒想到自己會窺見他的**之事,自覺有些尷尬,連忙就想退出去。可他剛往後退了一步,忽然覺得那瓔珞有些眼熟。

司敬文素來也不會去注意女子飾物,能讓他覺得眼熟的首飾少之又少,以至於他仔細再看過去,見那瓔珞上還串了一塊淡青色玉佩,只在袁勝玄指縫間露出一點兒,雕成了荷葉形狀,就突然認出那是什麼東西了。

那是一塊子辰佩,而且是司秀文的。

子辰佩者,以鼠爲子,龍爲辰,故而雕的花樣便是一鼠一龍,有望子成龍之意。司敬文兄弟兩個出生之後,司夫人便爲他們一人雕了這樣一塊玉佩,自幼掛在頸中的項圈上,後來年紀長了,便做腰飾之用。

司秀文是女兒,原是沒有這些的,司夫人只選一塊青玉,就其形雕成了一片半卷的荷葉形狀,取個清高之意,給她掛在了項圈上。

但後來司秀文略大一點,便顯出了不遜於兄長的聰慧,司儼便使匠人在她的玉佩上也雕了鼠龍之形。那匠人手極巧,一鼠一龍都是就着荷葉翻起的卷邊雕成,瞧着真是栩栩如生。司秀文也愛極了這塊形狀特殊的子辰佩,在略長大些不戴項圈之後,便自己編了瓔珞,將這塊玉佩仍掛在身上。

怪道他覺得那瓔珞眼熟。那東西原是司秀文自己串起來的,所用珠玉並不貴重,卻是一點點精挑細選出來,與一般外頭店鋪裡賣的自是不同。司敬文經常見着,可不就認出來了麼?

可這東西乃是司秀文的貼身之物,怎會在袁勝玄手裡?司敬文一時忘記了自己是在別人家中,一步就衝了過去:“袁兄!”

袁勝玄驀然驚醒,還有些迷糊:“司兄來了?”他要站起來,才發現自己手裡還握了東西,連忙就想往袖子裡藏。這一下反而讓司敬文看得清清楚楚,那小小一方青玉荷葉上,果然有一鼠一龍,尋常子辰佩再沒有這種形狀的,確係司秀文之物無疑了。

“你手裡拿的什麼?”司敬文沉了臉,一想到這東西的來歷,便連袁兄也不肯叫了。

“我,我——”袁勝玄支吾了兩聲,終究是沒說出抵賴的話來,只握着那玉佩不鬆手。

“這東西如何在你手裡!”司敬文更惱怒了。

袁勝玄閉了閉眼睛,忽然推開椅子,向司敬文長長一揖,幾乎到地:“司兄,我與司姑娘只是相互愛慕,發之於情止乎於禮,絕未有任何逾矩苟且之事。我以性命擔保,若曾輕薄過司姑娘一分一毫,便教我刀兵加身,死無全屍!”

司敬文被他狠絕的誓言嚇了一跳:“不可胡說!”

他喝止了袁勝玄,纔想起追問來:“你說未有逾矩之舉,這東西怎會在你手裡?快還給我!”

袁勝玄卻握着不鬆手:“此物,此物是司姑娘偶然落下,我拾到的。”

“你拾到爲何不還?”司敬文先是氣惱,隨即就覺得有些不對。這可是一塊玉佩,上頭還串了珠玉瓔珞,司秀文戴在頸中,若掉落了怎會不察?又不是一塊帕子,輕飄飄的沒什麼份量。

更何況這等自幼就隨身攜帶之物,不單司秀文,就是她身邊伺候的丫鬟都會着緊,真遺失了怎會不說出來,反而靜悄悄地就回了京城?由此可見,這根本不是袁勝玄拾到的,八成就是司秀文相贈的。

想到袁勝玄還知道替司秀文遮掩,司敬文心中的氣惱就略消了些,但仍板着臉道:“你既說是愛慕秀文,爲何不正經議親,倒弄這些私相授受的事兒?”

袁勝玄苦笑道:“司兄,我與你相交,司御史前來江浙都受了不少閒話,如此時候,我若再向你家提親,還不知外頭要說什麼樣子。到時候官鹽變做了私鹽,你我兩家怕都說不清了。”

司敬文想想也是這麼個道理,語氣便又和緩了些:“那你打算怎麼辦?”

袁勝玄就精神一振:“我想,等司大人回了京城,我就遣人去府上提親。到時候就沒有這許多閒話了。”

司敬文原是想來謝他的,但此刻也沒了心情,草草談了幾句就告辭了。他一路回到驛站,卻見司儼正在收拾行李,一見他便道:“我要往福建那邊再走走,這一去怕也要十幾二十日,你先回京城去罷。”

司敬文忙道:“母親留兒子下來就是侍奉父親的,兒子自然隨着父親去。”

司儼卻搖了搖頭:“我是欽差,這會兒身子不適你來侍奉幾日倒也無妨,卻也沒有一直跟着的道理。倒是既然跟梅家兩位公子相識了,不妨在此多向他們請教幾日,然後就回京城。眼看要到年下,府裡事多,你也回去幫幫你母親的忙。”

司敬文只得答應。正想把司秀文之事說出來,看看父親一臉忙碌,又把話嚥了回去。儘管袁勝玄話說得漂亮,但卻遮掩不了司秀文與他私相授受的事實,若是說出來,只怕父親立刻就要惱怒的。

到底是自己疼愛了十幾年的妹妹,雖說如今發現頗有不妥之處,但司敬文還是有些不忍心。橫豎父親要往福建去,看來江浙這一路事兒算是完結了。如此一來,等父親回了京城,袁勝玄上門提親,這事兒一牀錦被遮蓋過去就完了,又何必再提起來徒惹父親生氣呢?

當然,等回了京城,他一定要好好訓誡秀文一番。母親說得對,秀文真是要好生學學女兒家的規矩了,這般貼身的東西也敢贈與他人,真是胡鬧!

想到這事兒,司敬文忍不住問了一句:“父親,這袁家——”

“袁家怎麼?”司儼手上一停,擡起眼睛看了兒子一眼。

司敬文被父親看得心裡一虛,低聲道:“兒子就是想說,沈家究竟所說倭患是真是假……”父親平日裡常把朝堂上的事與他們說,也是爲了讓他們增長見識,免得讀腐了書,只知書中道理,倒不知天下大勢了。

可有些事,父親也是不會說的,就如袁沈兩家之爭,朝廷都派出欽差來,最後究竟查出什麼,事涉父親的奏摺,就不是他該問的了,至少現在不該問。

司儼淡淡道:“倭患確有,因此我纔要往福建去看看。你不要多問,去做自己的事吧。”略一沉吟才又道,“梅家人如今住在沈家,你若要去請教,倒也不必太過避諱沈家。光明正大前去,並無不可。”

司敬文曉得父親是常言“君子坦蕩蕩”的,自己這些天在外頭打聽梅家兄弟的行蹤,然後又去裝作偶遇,說起來實在有些不夠光明正大,父親怕是因此有些不快了,連忙垂頭應是,慢慢退了出去。

不過若說前去沈家拜訪,司敬文心裡也確實有點兒不大情願。他還記得當日在京城茶樓之上,沈雲殊當衆說的那幾句話,着實給司家招來了無數閒話。司敬文自覺自己實在還沒有父親那樣的好胸懷,真能若無其事地登沈家的門。再說了,沈家近來正因爲與董家的親事而忙碌,恐怕也不大喜歡他登門拜訪罷?

沈家確實是闔府上下都挺忙的。

香姨娘將眼前的繡棚推開,活動了一下已經有些痠痛的頸肩,一旁的百靈忙擱下手中線,給她倒了杯茶過來:“姨娘也歇歇罷,這麼大晚上的繡這麼精細活計,仔細眼睛。”

香姨娘笑了笑,接過茶喝了兩口:“不過是鎖鎖邊,費不了什麼精神,倒是你這分線費眼,明兒再做罷。”

百靈也覺得眼睛痠痛,忍不住小聲道:“其實姨娘也不必做這般繁瑣的活計,夫人那裡……”夫人那裡怕是根本就不會用姨娘做的東西。這些年姨娘給夫人做過不少針線,何曾見她用過,許多都賞了下人。更不必說這帳子是做給二少爺和二少奶奶房裡掛的,夫人定然更不會用了。

“夫人用不用,也是我的心意。”香姨娘笑着起身,“走,跟我到外頭走走去,這骨頭都僵了。”沈夫人用不用有什麼干係,沈大將軍是會看見她的心意的。再說這個瓜瓞綿綿的花樣好,她繡得熟了,等沈雲婷成親的時候,再繡一幅更好的。

百靈扶着香姨娘在芥子居院裡走了幾步,偶然一擡頭,卻從花牆的鏤空處看見遠遠一點燈火,朝着花園的方向去了。

“誰大半夜的在外頭亂跑?”沈府自有規矩,入夜之後不但二門關閉,內外隔絕,就是後院的下人,無事也不得隨意亂逛。這會兒天色已晚,各院早就該關閉門戶,都歇下才是。只有打更巡夜的婆子會出來,但也不會往花園那邊去。

“莫不是有人聚賭?”香姨娘也擡頭看去,眉頭一皺,“走,看看去。”

第113章 姻親第124章 意思第121章 入宮第63章 府裡第8章 驛站第160章 大喜第125章 心事第134章 朝賀第57章 舌戰第105章 紅白第162章 法會第113章 姻親第47章 上當第39章 爬牀第168章 成親第87章 日常第154章 鍾情第5章 鎮壓第123章 抓週第146章 重逢第21章 心思第111章 絕患第123章 抓週第35章 春心第108章 揭開第132章 大比第181章 大局第134章 朝賀第18章 敬茶第11章 劫道第118章 撫養第164章 權衡第73章 意外第162章 法會第182章 已定第15章 婚前第154章 鍾情第98章 良配第116章 花會第32章 態度第120章 謝禮第55章 遊園第135章 有孕第171章 做媒第69章 又遇第28章 遊春第164章 權衡第129章 巴結第45章 應召第114章 好事第178章 遺言第119章 回京第58章 位份第172章 慶壽第82章 及笄第88章 遠見第155章 嫡子第5章 鎮壓第155章 嫡子第83章 我不第29章 刺探第180章 舉喪第147章 名氣第89章 有喜第27章 私心第124章 意思第102章 召見第52章 賞花第165章 提親第40章 惡客第144章 野心第182章 已定第72章 中秋第71章 連環第96章 請功第151章 目的第29章 刺探第129章 巴結第5章 鎮壓第65章 不祥第67章 計劃第126章 生辰第85章 談心第176章 失火第171章 做媒第82章 及笄第52章 賞花第57章 舌戰第104章 回家第143章 坑人第93章 除夕第105章 紅白第60章 頭痛第161章 祈福第156章 恨意第148章 愚婦第82章 及笄第116章 花會第120章 謝禮
第113章 姻親第124章 意思第121章 入宮第63章 府裡第8章 驛站第160章 大喜第125章 心事第134章 朝賀第57章 舌戰第105章 紅白第162章 法會第113章 姻親第47章 上當第39章 爬牀第168章 成親第87章 日常第154章 鍾情第5章 鎮壓第123章 抓週第146章 重逢第21章 心思第111章 絕患第123章 抓週第35章 春心第108章 揭開第132章 大比第181章 大局第134章 朝賀第18章 敬茶第11章 劫道第118章 撫養第164章 權衡第73章 意外第162章 法會第182章 已定第15章 婚前第154章 鍾情第98章 良配第116章 花會第32章 態度第120章 謝禮第55章 遊園第135章 有孕第171章 做媒第69章 又遇第28章 遊春第164章 權衡第129章 巴結第45章 應召第114章 好事第178章 遺言第119章 回京第58章 位份第172章 慶壽第82章 及笄第88章 遠見第155章 嫡子第5章 鎮壓第155章 嫡子第83章 我不第29章 刺探第180章 舉喪第147章 名氣第89章 有喜第27章 私心第124章 意思第102章 召見第52章 賞花第165章 提親第40章 惡客第144章 野心第182章 已定第72章 中秋第71章 連環第96章 請功第151章 目的第29章 刺探第129章 巴結第5章 鎮壓第65章 不祥第67章 計劃第126章 生辰第85章 談心第176章 失火第171章 做媒第82章 及笄第52章 賞花第57章 舌戰第104章 回家第143章 坑人第93章 除夕第105章 紅白第60章 頭痛第161章 祈福第156章 恨意第148章 愚婦第82章 及笄第116章 花會第120章 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