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舊事

沈家新進門的大少奶奶在觀音堂跪了兩日經, 沈家那位少將軍的傷就好了許多。這消息沒兩日就傳遍了杭州城裡那些高門大戶。

沈少將軍當日重傷將死,折騰得可是人盡皆知, 連宮裡派來的御醫診治過之後,都說還是衝一沖喜的好。結果這喜一衝還真是有用,瞧瞧這才幾日呢,聽說已經能進粥飯, 御醫說好生將養,再過幾個月就無大礙了。

這幾日, 議論此事的大有人在, 不少人都說,這位大少奶奶許氏果然八字好, 聽說她出生那年,正是沈大將軍與其父在西北邊城大破敵軍, 建功立業之時。就因着這個,沈許兩家才定下了這門親事。如今她一進門, 沈少將軍的傷又轉危爲安,這不是帶了福氣來, 可又是什麼呢?

在這之前, 不是沒有人暗地裡議論許氏。畢竟親事進行得如此倉促, 據說許氏自京城過來, 連一件像樣的嫁妝都沒有。雖說是沖喜吧, 但也沒有這麼不像樣子的。只怕這許氏在家中並不受寵愛,許家也未必就情願跟沈家結這門親了。

然而才過了幾天呢,這話風就轉了。如今誰不說沈家這門親事結得好?連沈大將軍在軍營之中, 聽說了此事,都點頭誇讚自己兒媳。之前這許氏特意要尋個偏僻庵堂,更是被贊爲虔心。沒聽那觀音堂裡的尼姑們說,沈家大少奶奶可是輕車簡從,正經自己從頭跪到尾的。有這份兒虔心,自然菩薩就要格外保佑了。

這話傳到沈家內宅的時候,許碧正在給知晴拿藥油揉膝蓋呢。

“你也太實誠了,何必跪那麼久。”知晴這兩個膝蓋到今日還是一片青紫,瞧着好不駭人。剛從觀音堂出來那日,連路都走不得,稍稍用熱帕子一敷,便疼得直抽氣。

知晴噝噝地抽氣,臉上卻是帶笑的:“姑娘交待的事兒,奴婢自是要用心去辦。不過就是跪兩日罷了,總要叫外頭人知道姑娘的虔心。”這次她也是下了狠心的,連厚墊子都不肯用,果然這兩日,姑娘天天守着她,還親手給她上藥,想來是不再生她的氣了。

“那也該多墊兩個墊子。這天氣還冷,跪在那陰溼的地上,受了涼可怎麼好……”許碧一邊揉一邊皺眉頭。瘀青其實倒是小事,如果得了風溼關節炎,那將來纔有得罪受。再說這個虔心……既不是她自己跪的,沈雲殊也根本沒事兒,倒是叫她有點汗顏了。

藥油揉進皮膚裡,知雨端了熱水進來,投了厚巾子蓋上,知晴才長長地舒出一口氣來,笑道:“姑娘別擔心了。奴婢們也不是沒罰過跪,這不算什麼的。何況這藥又好,今日走路都無妨了呢。”

她一邊說,一邊倒想起來剛進許府學規矩的時候,的確是時常罰跪。倒是去了許碧身邊伺候,許碧脾氣好,便是她有什麼差錯也不曾重罰過,這罰跪的滋味倒是多年不曾嘗過了。如此想來,前幾年她也確實是有些懈怠,虧得許碧肯寬容,到底還是伺候姑娘的好……

許碧倒不知道知晴做了一個自我檢討,看她確實行動自如,才比較放心:“這藥還得要擦。王御醫說了擦五日,你可不要覺得能走動了就不當心。年紀輕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身子健旺無事,不知道有些毛病若是落了根,將來老了受罪。”

知雨忍不住笑道:“姑娘這話說的老氣橫秋的……”倒彷彿她自己老過似的。

許碧不由得也笑了:“我說的可都是經驗之談,你們都要仔細着。”她上一輩子雖然沒到老的程度,但有一次採訪的時候扭傷了腳沒在意,之後又連扭了兩次,之後就落下點舊傷,時不時就會扭到。現在想來,也就是上輩子活到三十幾歲就死了,倘若真活到六七十歲,那腳踝多半是要不方便的。

主僕幾人說說笑笑,氣氛融洽。知晴忍不住問道:“姑娘那天——究竟去哪兒了?”

當日許碧與她們一起出了沈府,可等到了稽留峰下,她坐的那輛馬車卻半路上不見了。直到知晴跪完了經出了觀音堂,那馬車又半路上出現,一起回了沈家。許碧只說是去求藥,卻不曾細說,知晴可實在是好奇死了。

許碧輕咳一聲,知雨已拉了知晴一下,低聲道:“姐姐問這許多做什麼,只管聽姑娘吩咐便是。”這事兒可不能說,知晴那嘴太快,萬一哪一句說漏了恐怕就是大禍。若不是那觀音堂裡必得有個人在,當初許碧其實連知晴都不想用的。

“其實我是去別的廟裡做法事了。”許碧卻知道,拿不出個解釋來,知晴這裡也是個破綻,“只是我們在宣城都能遇着倭人,誰知道在杭州會怎麼樣?所以這也算是聲東擊西,叫人都以爲我在觀音堂,其實我是去了別處。如此一來,便是萬一有人真想使壞,我不在那裡,你們逃起來也便宜。”

許碧一邊說,一邊覺得有點慚愧。這個藉口是沈雲殊給她想的。應該說這個藉口很好,還跟宣城的事兒對應了起來,將來即使有人發現跪經的不是許碧,這說法也是完全圓得過去的。但是在許碧看來,這種金蟬脫殼的法子,未免有點兒涼薄,搞得她說出來的時候都有點兒底氣不足。

不過知晴倒是並沒有什麼意見的樣子,只是有些緊張:“那些倭人不是都抓住了?難道他們還有同夥?”

許碧忙道:“那倒也不是,只是以防萬一。畢竟這沿海一帶倭寇甚多,大將軍又跟他們結了仇……”

知雨自是知道內情的,忙道:“好在如今大少爺已然好了,菩薩必是知道姑娘和知晴姐姐虔心……”

“正是。”許碧也點頭,“這次真是辛苦你了。”

知晴心裡歡喜,忙道:“看姑娘說的,這都是奴婢份內的事兒。”

許碧有點心虛地笑了笑:“那你歇着,我去瞧瞧大少爺。”

沈雲殊現在終於可以從牀上坐起來了。許碧進了正房,就見香姨娘正坐在他牀邊上,拉着他的手抹眼淚:“這臉色終於是好多了,真是菩薩保佑。前幾日可把人都要嚇死了……”

沈雲殊靠着牀頭坐着,神色溫和地看着香姨娘:“讓姨娘擔心了。聽說姨娘整日在小佛堂裡替我念經,想來這些日子也未曾歇息好。”

他這會兒說話也不是原來那種上氣不接下氣的模樣,香姨娘這眼圈就更紅了,連連搖頭道:“我這算什麼呢,到底還是大少奶奶心虔——”說着,正好看到許碧進來,連忙起身,“剛說着,大少奶奶就來了。這一回,真是多勞動大少奶奶了。”

許碧乾咳了一聲。外頭人做做戲就罷了,這位香姨娘——看沈雲殊對她很親近的樣子,在她面前攬這種功勞,許碧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畢竟沈雲殊傷勢好轉這件事,她是一點兒功勞都沒有的啊。

香姨娘卻不這麼想,看向許碧的眼神簡直滿是感激,沒口子地誇:“那觀音堂的師太們這些日子都在說,大少奶奶每日從晨跪到晚,一刻都不停歇,一片誠心,才得了菩薩庇佑……”

許碧忍不住想搖搖頭。那觀音堂就在中天竺旁邊,香火卻是遠遠不及,這會兒得了這麼一個由頭,還不得下死力氣宣傳?她可是知道的,知晴跪經的確十分虔誠,但也沒有到“從早到晚一刻不停”的程度,否則那兩條腿還要不要了?

其實這次她這名聲能傳得這麼快,都是觀音堂的尼姑們幫的忙,又說她虔誠又說她有福,恨不得宣揚得杭州城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此一來,有菩薩可以庇佑世人的觀音堂,不也就跟着顯名了嗎?

香姨娘是個極有眼色的,把許碧讚了一番之後就自己抹了淚:“聽王御醫說這幾天能用些葷食了,我這就去叫廚房做些雞絲粥來,清清淡淡的,也能補養。這些日子就單只是喝藥,哪裡受得住呢?看這眼都要摳下去了……”

她說着就往外頭走:“大少奶奶快坐,也好生說說話兒……”到了門外還把守在那裡的青霜給叫走了,顯然是要給許碧和沈雲殊留下相處的空間。

香姨娘這一出去,許碧倒覺得有點兒尷尬——畢竟這位現在是她名義上的丈夫。憋了幾秒鐘,她才憋出一句話來:“你這幾天就只喝藥了?”她纔不信呢。再說她覺得沈雲殊也並沒有怎麼瘦,香姨娘這就是慈母心懷,當孃的看孩子,永遠都覺得並不胖。

果然沈雲殊狡黠地一笑:“九煉每天晚上會送夾肉火燒進來。”

許碧嗤地笑了出來。這一笑,氣氛倒是不那麼尷尬了。許碧左右看看,拉了把椅子過來坐下:“你這樣子,還要裝多久?”

“好歹還得再裝幾天吧。”沈雲殊一臉無奈,“就算菩薩真的被大少奶奶的誠心感動,也不能叫我一夜之間就活蹦亂跳了。”

“快別提這個了……”許碧連忙擺手,“這回可是給觀音堂做了一回好——活招牌。看那些尼姑的架勢,只恨不得把我也一起放到菩薩前頭供起來,做個活龍女呢。”險些把廣告兩個字說出來了。

沈雲殊悶聲笑起來:“原是覺得那地方僻靜好行事,倒沒想到那些尼姑如此精明……”這些人,一邊捧着自己庵裡的菩薩,一邊還沒忘記捧着許碧。一則給沈家賣了好,二則若是有人在她們庵堂裡求得不靈驗,便好說是不夠虔誠,橫豎都是她們的理兒。也是許碧去的時候太好,正是觀音菩薩誕辰,可不是要被大做文章了。

許碧瞄瞄他:“只是覺得地方僻靜?”

“什麼意思?”沈雲殊含笑問道,微微挑起的眼尾裡帶着點兒狡猾。

許碧沉吟了一下,看屋子裡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雨都在外屋守着,便道:“那我就開門見山了——選觀音堂,是因爲夫人嗎?”

沈雲殊的笑意淡了一點兒:“你怎麼會這麼想?”

當然是因爲你們家裡太過複雜了啊!繼室與原配留下的嫡長子,這關係自來是微妙得很。

“你們家?”沈雲殊的眉毛往上擡了擡。

“我——咱們家……”許碧把眼睛往下垂了垂,一時間很不習慣自己現在扮演的這個角色,“別人不知曉,我想大少爺一定明白,我,我心裡惶恐得很……”

“惶恐?看不出來……”沈雲殊裝模作樣地想了想,搖搖頭,“我覺得大少奶奶處變不驚,頗有大將風範。”

許碧差點被他氣笑了:“那也都是被逼無奈。可這後宅的事兒,總不能打打殺殺的。我總得問問,大少爺是個什麼意思……”她得跟沈雲殊站在同一戰線上啊,所以沈雲殊的態度就是她的態度。

“再說,如今這時候,就是咱們府裡怕也有些眼睛耳朵的吧?大少爺多跟我說說,我也少出些紕漏。”沈雲殊在自己家裡都裝得如此逼真,這沈府裡要說沒有奸細,鬼才相信咧。

沈雲殊笑了一笑:“大少奶奶如此睿智,我看是不會出紕漏的。”

不過他好歹並沒有繼續東拉西扯,大約是對許碧的態度比較滿意,垂下眼睛想了想,緩緩地道:“夫人此人,也不過是常人常情而已……”

沈夫人嫁進沈家時,他已經快三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懵懵懂懂,卻又有着小孩子特有的敏感。那會兒他雖然不懂什麼端王做媒之類的話,卻也能感覺到父親與這位繼母之間似乎有些異樣。而香姨娘曾經摟着他,小聲地與他說父親並沒有忘記他的生母,這親事也不是父親情願的……

“端王?”許碧忍不住問,“端王怎麼了?”一個得天花死了的王爺,難道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你不知曉?”沈雲殊看了許碧一眼,點了點頭,“是了。你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知曉此事也是應當的。”這倒是與林媽媽所說甚爲符合。便是此事其實有許多人都知曉,但許良圃自是不會與一個庶女分說。

沈雲殊直到這會兒,才覺得許碧當真就是林媽媽所說的那個許二姑娘了。想來她懦弱的性情,也不過是因在家中不得寵所披上的一身僞裝罷了。瞧瞧她那幾樣敬茶禮,但凡許家主母用點心思,也不會如此寒酸。

“端王並非得了什麼天花,而是謀逆。他毒害太子,全家被誅。只是先帝不想被天下人知道他的兒子們兄弟鬩牆,所以……”拉了一塊遮羞布而已。

先帝有五個兒子,長成了四個。

端王是長子,貴妃所出,本人又頗有些勇武,當年在西北也立下了不少軍功,相比起生來病弱的太子,他看起來的確像是個更合適的儲君。

可偏偏皇后姓袁,孃家甚爲得力。而貴妃雖然得寵,孃家卻早敗落了,給不了端王什麼支持。

端王打從十五六歲起就盼着太子一病不起了,可太子雖然是個藥罐子,卻總是不死。直到貴妃在宮裡被皇后整治了一次,得了傷寒,御醫皆說病重,端王就等不得了。他很明白,若是母親死了,他可就再沒有半分希望。

其實貴妃那次的傷寒究竟與皇后有無關係還不好說,但端王反正是認定了。他覺得皇后容不下他們母子,於是就對太子下了毒。

太子那身子,好端端的還要時常病一病,更何況是下毒呢。端王甚至沒用什麼特別厲害的□□,就把他送上了西天。

只是這件事他做得太急了。皇后在後宮經營數十年,貴妃再得寵都沒能翻起什麼風浪來,更何況端王呢?皇后查出了下毒的人,就逼着先帝將端王一家誅殺,連宮裡貴妃都“暴斃”,沒留下一個活口。

當今皇帝乃是幼子,封號爲靖,生母是皇后身邊一個宮人,原是皇后推出來固寵,與貴妃爭風的。那宮人生得倒是十分美貌,只是命不大好,生下兒子沒幾年就去了,靖王便被皇后抱在身邊撫養。

原是要給太子養一個幫手的,誰知道太子竟死了。皇后傷心了一段時間之後,便牢牢把住了靖王——畢竟皇帝還有一個兒子佑王,比靖王年紀還大些,離儲位更近呢。

說起來立儲這件事,無非是立長立嫡立賢立愛,佑王和靖王都是個四不沾。最終皇后以靖王爲中宮撫養,記在名下身份更尊爲由,將靖王扶上了太子的寶座,最終繼位登基。而袁皇后也就成了袁太后,佑王則繼續做他的王爺。

“端王是謀逆?”許碧瞪大了眼睛。這個罪名可是再重也沒有了。他害死的可是太后的親兒子,那他曾經交好過的人家,太后難道會放過嗎?

“你們從西北被調到江浙來……”許碧想起當時路姨娘那些語焉不詳的話,不由得有些明白了。路姨娘只是隱約聽人說了幾句,說皇帝忌憚沈家人在西北功高震主,原來不是什麼功高的事兒,是因爲跟端王有過這麼一點關係啊……

第159章 陰謀第30章 行刺第159章 陰謀第161章 祈福第29章 刺探第73章 意外第9章 求救第63章 府裡第119章 回京第121章 入宮第10章 綁架第59章 歡喜第62章 表妹第157章 思量第26章 內情第45章 應召第162章 法會第62章 表妹第135章 有孕第94章 宮宴第9章 求救第12章 殺人第27章 私心第125章 心事第78章 私贈第34章 正位第56章 辯論第79章 夜課第57章 舌戰第22章 談判第71章 連環第127章 糊塗第56章 辯論第13章 獲救第136章 柺子第155章 嫡子第103章 請罪第148章 愚婦第97章 圓房第131章 事發第125章 心事第55章 遊園第72章 中秋第173章 壽宴第53章 選中第40章 惡客第158章 法事第30章 行刺第74章 過節第7章 旅途第82章 及笄第7章 旅途第31章 戲精第87章 日常第165章 提親第14章 結拜第32章 態度第38章 茶園第69章 又遇第132章 大比第111章 絕患第20章 眼熟第40章 惡客第129章 巴結第142章 賠禮第20章 眼熟第78章 私贈第26章 內情第156章 恨意第18章 敬茶第52章 賞花第15章 婚前第37章 行動第12章 殺人第9章 求救第106章 成親第45章 應召第8章 驛站第44章 捨身第128章 次子第173章 壽宴第131章 事發第143章 坑人第80章 衝突第166章 決定第115章 賢良第47章 上當第36章 挑撥第159章 陰謀第1章 待嫁第128章 次子第35章 春心第9章 求救第148章 愚婦第66章 剿滅第132章 大比第18章 敬茶第156章 恨意第111章 絕患第62章 表妹
第159章 陰謀第30章 行刺第159章 陰謀第161章 祈福第29章 刺探第73章 意外第9章 求救第63章 府裡第119章 回京第121章 入宮第10章 綁架第59章 歡喜第62章 表妹第157章 思量第26章 內情第45章 應召第162章 法會第62章 表妹第135章 有孕第94章 宮宴第9章 求救第12章 殺人第27章 私心第125章 心事第78章 私贈第34章 正位第56章 辯論第79章 夜課第57章 舌戰第22章 談判第71章 連環第127章 糊塗第56章 辯論第13章 獲救第136章 柺子第155章 嫡子第103章 請罪第148章 愚婦第97章 圓房第131章 事發第125章 心事第55章 遊園第72章 中秋第173章 壽宴第53章 選中第40章 惡客第158章 法事第30章 行刺第74章 過節第7章 旅途第82章 及笄第7章 旅途第31章 戲精第87章 日常第165章 提親第14章 結拜第32章 態度第38章 茶園第69章 又遇第132章 大比第111章 絕患第20章 眼熟第40章 惡客第129章 巴結第142章 賠禮第20章 眼熟第78章 私贈第26章 內情第156章 恨意第18章 敬茶第52章 賞花第15章 婚前第37章 行動第12章 殺人第9章 求救第106章 成親第45章 應召第8章 驛站第44章 捨身第128章 次子第173章 壽宴第131章 事發第143章 坑人第80章 衝突第166章 決定第115章 賢良第47章 上當第36章 挑撥第159章 陰謀第1章 待嫁第128章 次子第35章 春心第9章 求救第148章 愚婦第66章 剿滅第132章 大比第18章 敬茶第156章 恨意第111章 絕患第62章 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