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

剛吃過午飯,鄭三俊在北廳泡了壺龍井,他把朝廷剛發來的廷寄跟明刊都看了下,便匆匆的丟在桌上。嘆了口氣後,隨手拿起本《道德經》,一邊喝茶一邊看。不覺間到了未時,旁邊的侍從小聲提醒,鄭三俊纔想起今日幾個大臣有事要在議事廳商議,便起身整了整衣帽。

他自從崇禎元年初任南京戶部尚書兼掌吏部事,現在可以說是他在主持陪都的運轉。雖然他對當今聖上不敢有什麼意見,但他對於黃道周這樣的後生小子在河南改制還是保有種反感的情緒。東改西改都把祖制改的不成模樣!對於這些事,他沒有少寫奏章上去,但是都留中不發。鄭三俊知道是不合皇上的意,但他心裡卻暗中較上了勁,這幾年他在南京建儲增糧,建章立制。把原先的魏黨他清了一空,一些惹民怨的貪官也給予撤職查辦。這些舉措爲他在南京博得不少的名聲,南京的官風也澄清不少。

鄭三俊順着迴廊到了議事廳的邊門,正要進去,卻聽見議事廳邊上的旁廳有人在嘀咕着說話。他便頓了頓停留了下,只聽見裡面道:

“這樣行不行?”

“沒問題……阮先生說……他沒銀子老爺他們……到時就說沒錢修不好,他要是強來要錢,就讓劉大疤……反正他也脫不了大人的手掌心。”

鄭三俊聽得不是很清楚,斷斷續續的。但裡面說話的一個是吳新敏,另一個看樣子不知道在哪當差的。他現在這若是讓人看到他在偷聽也是不妥,而且裡面的人說不定就要出來了。鄭三俊便擡腳進了門,裡面的官員見到他來都起身相迎。

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刑部尚書沈縝,工部尚書陳顯元等一幫官員都在。鄭三俊也不客氣,坐在了左手的太師椅上。此時吳新敏也進來了,大家落了座。鄭三俊首先道:

“歷來陪都吏考不歸於北京吏部,既是六部大臣任命要廷推,咱們也就今日推舉下,這南京兵部尚書由誰任爲好。選了人也好上奏摺給皇上定奪。”

“吳侍郎可任!”一個工部的侍郎出來說話。

“先首輔方文端之子方席泉可任。”出言的是禮部的人。

……

…………

…………

一時間堂上衆人都舉出了不少朝野有些官聲的官員,這時堂上的實力官員還沒有表態,很多人也是還在觀望。除了錢謙益,刑部尚書沈縝也是一位不可小覷的人物,他刑部還沒有人出來表態就可見一斑。

沈縝看到時候差不多了,便道:“鄭大人及各位大人,這兵部尚書之職份屬重要,我等應選服衆之人才是。本官以爲,原南京禮部尚書錢弘載(錢象坤)可任。弘載少有名聲,又在陪都任過職,現在雖是閒居,但當年落職也是因爲閹黨之禍。本官以爲錢弘載最爲合適,不知鄭大人跟諸位大人以爲如何?”

沈縝提出後,立即得到不少人支持。

鄭三俊覺得錢象坤任兵部尚書倒也不錯,他既是進士出身,而且當年也是沒有阿附過魏黨的人,威望也夠了。但鄭三俊沒有急於表態,沈縝這兩年來身邊都吸引了一羣人,都以他馬首是瞻,在陪都朝中的實力也不可小覷。

“錢大人以爲如何啊?”鄭三俊想看看錢謙益的態度。

“哦,這事還是得鄭大人拿主意啊,衆位推舉的都是可任的大才,只有好中選好方是。”錢謙益此時耍了個滑頭,自到南京任職後,錢謙益比以前要謹慎了很多。

鄭三俊見他不願正面回答也不勉強,他繼續問道:

“各位以爲錢弘載任南京兵部尚書如何?”

“我等都贊同大人的意見!”下邊一半的人都支持,錢象坤任過南京的禮部尚書,自然還有些人情在這,加上附和沈縝的人不在少數。其餘的一些人要麼不表態,要麼就隨大流。

鄭三俊也沒有想到什麼不妥的地方,便道:

“那這樣吧,本官將各位所提及的名字都寫上奏摺,以錢弘載爲首選,報與朝廷,由聖上定奪。”

鄭三俊一說,其他人也不好反對,這商議便算是結束,接着各自就散了。

吳新敏直到沈縝身邊沒有人了才靠過去,他陪笑道:

“沈大人,下官從會稽給大人帶了些家鄉菜,少時便給大人府上送去。”

沈縝繃着臉,眼皮都沒有擡一下道:“哦,難得吳大人的心意啊,還記得起本官。”

吳新敏知道他這是惱自己沒有跟他說一聲便私自讓人推他做兵部尚書,他馬上低聲下氣道:

“大人,下官糊塗了,那推舉的事下官真的不知情,他們要提我的名我也是看大人的面子上!”

聽到這話,沈縝的臉色好了一點:“你知道就好,你年初才升到侍郎,怎麼現在就想當尚書了!還是踏實點好!”

“多謝大人教誨,下官謹記於心!”

沈縝見他恭敬便消了氣,邊走邊道:“不是本官不提醒你,聽說最近你跟揚州府的人過不去,這不成體統啊。你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指揮使了,那陳文一也不是好惹的,他在京師人脈甚廣,你可小心吃了虧!”

吳新敏低眉順眼的應着。沈縝剛說完又記起一件事,便道:

“你們以後可別總送些東西到本官府上來,給人看了不成樣子。上回本官做壽,你們揚州府送的禮就讓人非議了。以後可別這樣張揚。”

“是,是,是!”吳新敏嘴上應着,心底卻是大罵,收禮的時候你沈縝可是眉開眼笑的,怎麼現在反不說了。

哄走完沈縝,吳新敏心裡大叫晦氣。匆匆回府去了!

揚州的陳文一自從決定開始河道收費後,便每日都到河道兩岸巡視,唯恐下邊的人弄虛作假。那通判雖然陰陽怪氣,但監督河道卻也賣力,陳文一看了這麼多天,還愣是沒有找到他一點錯處。打柱,下石,築土都做得紮實,做工的工錢也沒有少給。陳文一覺得自己有些多心,這通判做事還算老實。他想着只要把河道修好,把稅一收,他便可以安心了。

不過他覺得皇上的意思倒頗值得玩味,南京六部的大臣相對來說也不是太差,特別是鄭三俊,朝中大臣都是稱讚不已,南京在他手裡也是有了起色。特別是這幾年的存糧多了許多。錢謙益也素有名聲,若不是溫體仁抓住科考案,只怕他已經是內閣大臣了。他們大部分都不是什麼奸邪之人,那皇上這樣做又是什麼意思呢?這件案子完全可以讓南京的人來處理,偏偏要他陳文一守在揚州!聖心難測啊!陳文一想不明白,也只有穩當的過了今年等朝廷的旨意!

然而事情卻沒有隨陳文一的意,雖然修河沒有什麼漏子,但河道收費處卻出了問題。這天一早陳文一聽得衙役慌慌張張來報,說是有人在河道收費處鬧事。這還得了,陳文一急忙趕去,只見江面上有幾百條船堵在收費處,岸上集了千餘人。若不是有幾百衛所的人在頂着,只怕他們早把這收費處給砸了!

後邊的人羣見穿着官府的陳文一便讓開路來,陳文一走到事發點,卻見衛所前的平地上站着幾百個彪型大漢,正跟衛所的人對罵。

先來的侯世英看到陳文一來了,便上前稟報道:

“大人,這些鬧事的是揚州漕幫的人,他們往來運糧運鹽,揚州附近的船都是他們的。他們不服大人收過河費,便在這裡鬧。”

陳文一聽侯世英說來鬧事的人居然是些漕幫的人,眉頭不由一皺。這揚州是江南鹽業的集散地,今日他們來鬧事,要是隨了他們,修河的銀子便沒有着落,若是起了衝突,把這些人拿了,揚州的鹽糧就無人可運。事情還是得平和的解決,陳文一思慮了下,便站上高處道:

“肅靜,你們有什麼話叫頭頭出來跟本官商量,你們把船堵在運河上也不是一回事,有什麼大家商量的解決!”

那些鬧事的船伕看到當官的出來說話,便齊呼:“不交過河費!不交過河費!”喊得運河兩岸都能聽到。喊了一陣,爲首得大漢把手一揮,他後面喊話的人立刻停了下來。那大漢朝着陳文一喊道:

“大夥在河上謀生不容易,我們這麼大一幫人,一船貨也才賺個些許,還要養活一家老小。揚州府在這亂收過河費,我們漕幫第一個不答應。大夥說是不是?!”

“不答應,不答應……”其他人又跟着喊了起來。而江面上被堵住的船越來越多,還有些跑船的看着有人鬧事也跟着後邊起鬨。他們自然能少交這筆銀子便少交得好,十兩銀子就是一家小老百姓半年的用度。

鬧事的人安靜下來後,那大漢又道:

“咱們今天就在這,讓這些老爺們給個說法,否則咱們也不是好惹的!”

那大漢每說一句,旁人都在旁應襯,搞得聲勢頗大。過了好一會那些起鬨的人才停住,陳文一才儘量大聲喊道:

“各位,你們聽我說。大夥在河上謀生,本官也知那是不容易。但這好歹也是個營生,也能維持一家老小的口糧。揚州府在這裡收費,就是爲了確保運河今年秋汛。這運河是大夥的生路,要是大堤垮了,大夥也好不到哪去。”

那些外圍聽到陳文一這麼說,有些心動,這修河畢竟是爲了他們。要是河堤垮了,一家老小都得去吃西北風。陳文一看到下邊的人都在交頭接耳,便乘勢繼續喊道:

“這收費處只收足修河銀子就會停掉,不是長期在這收取過河銀子,大家散去吧。要是大夥不相信,可以找幾個代表跟本官去查賬。”

那些人聽了更是動搖,如果當官的是用來吃喝玩樂,他們自然是不答應,當是用來修河道他們還是捨得的。

爲首的大漢看到勢頭不對,忙排衆出來道:“大家不要相信這貪官說的,先前揚州府在各州縣讓人捐了銀子修河,現在卻還要收過河費,擺明這銀子就是給這些當官的貪了,咱們不要交這錢,就是要錢也要他們當官的出。”

“對,要他們這些老爺出!”

“他們收了那麼多錢,還要收過河費,大夥不要不交!”

陳文一想不到緩和下來的氛圍居然給那大漢給攪了,心裡又急又恨。原先的錢不用想都知道是劉尺那傢伙收的,劉尺已經給他打死了,家也抄了,可偏偏到了他手裡那錢都不知到了哪裡去!這幾乎是辯無可辯的!

鬧事的人看陳文一無話可說,更以爲他作賊心虛。所有人都開始鼓譟起來,雙方開始推桑。那爲首的大漢乘着周圍的人不注意,更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呼:“打人了!官府打人了”

他這一聲喊起,官名雙方頓時衝突出來,彼此出現大規模的推擠!不少人都給推倒在地上,情勢越來越危急。侯世英看到這樣的情況,對陳文一道:

“大人,若是不彈壓恐怕……”

看着遠處一些人開始拿着船漿偷襲官兵,陳文一知道這時候講什麼他們都聽不下去了,他點點頭示意侯世英去辦。侯世英一聲令下,他帶來的幾百弟兄全部拔出了腰刀,眼見一場血腥廝殺就要降臨,陳文一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就在此時,只聽見江面上號角齊鳴。不知什麼時候,運河南面來了幾十艘戰艦,而且當先一支旗艦上的側舷火炮居然發出怒吼——

錢象坤,字弘載,會稽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進諭德,轉庶子。泰昌改元,官少詹事,直講筵。天啓六年,廷推南京禮部尚書。魏忠賢私人指爲繆昌期黨,落職閒住。

第212章 奪氣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317章 坐等第55章 壓力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274章 歸來第240章 選擇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章 謀而後動第243章 協議第74章 噩耗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57章 心事第7章 突生橫變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259章 獨角戲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275章 爭奪(上)第242章 勸說(下)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241章 勸說(上)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58章 商討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72章 冷處理第71章 變數第89章 秋賦時節第41章 遼西大雪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62章 偷襲?!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319章 待命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65章 預謀南巡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81章 問題(上)第63章 殺伐第297章 報紙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241章 勸說(上)第34章 秀兒進宮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291章 見識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240章 選擇第44章 皇子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78章 假紅毛番子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257章 團聚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220章 惡鬥第174章 判決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66章 出發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1章 謀而後動第282章 問題(下)第258章 冊封第221章 升空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80章 喜事第241章 勸說(上)第166章 苦等第221章 升空第21章 勇者爲勝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255章 探視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71章 變數第162章 運糧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242章 勸說(下)第302章 手段(上)第82章 殺懲第37章 二度失利第49章 買賣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70章 京察(下)第88章 等待歸來第227章 慢刀割肉
第212章 奪氣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317章 坐等第55章 壓力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274章 歸來第240章 選擇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章 謀而後動第243章 協議第74章 噩耗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57章 心事第7章 突生橫變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259章 獨角戲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275章 爭奪(上)第242章 勸說(下)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241章 勸說(上)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58章 商討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72章 冷處理第71章 變數第89章 秋賦時節第41章 遼西大雪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62章 偷襲?!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319章 待命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65章 預謀南巡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81章 問題(上)第63章 殺伐第297章 報紙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241章 勸說(上)第34章 秀兒進宮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291章 見識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240章 選擇第44章 皇子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78章 假紅毛番子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257章 團聚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220章 惡鬥第174章 判決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66章 出發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1章 謀而後動第282章 問題(下)第258章 冊封第221章 升空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80章 喜事第241章 勸說(上)第166章 苦等第221章 升空第21章 勇者爲勝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255章 探視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71章 變數第162章 運糧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242章 勸說(下)第302章 手段(上)第82章 殺懲第37章 二度失利第49章 買賣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70章 京察(下)第88章 等待歸來第227章 慢刀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