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提前的叛亂

滿人罷免了范文程等,我看皇太極還怎麼來攻明!他手底下的漢官可是人人自危,怎還會想着爲他出力。遼東衆多的漢民,如果一味的作爲奴隸虐待,便會人心思明,那麼到了一個限度,就會像火山爆發一般。‘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恐怕是遼東滿漢人心裡都在想的一句話。

不過我心裡也知道皇太極這是不得已的方法,這次出師遵化,雖然從兵力損失上來說,大明還吃了虧,但從國力比較而言,這次對滿洲人的打擊是很大的。近五萬的騎兵灰飛煙滅,皇太極即位三四年來的家底一下子就耗光了。手底下的貝勒親王們肯定是有意見的,而滿洲現在汗位的繼承是採用推薦制。皇太極就算再信任漢人,總得壓住這股暗涌,不給反對勢力丁點藉口,那麼范文程他們就註定要成爲犧牲品。連帶着整個遼東滿漢的關係又恢復到努爾哈赤後期的對抗時代,這已經不是皇太極可以掌控的了。

當我正慶幸滿洲的情況時,我接到今年首個不利的消息。大明自我即位這幾年,不是大旱,就是地震什麼的,陝西在我的每年的撥糧賑災的情況下,才導致沒有出現什麼民變。陝西最窮的幾個縣,我特地從候選的京官裡面找了幾個幹吏,讓他們在那主持復產事宜,沒有政績不準調任,方把民風彪悍的陝西調劑安撫好!

這次來的是山東六月大水,淹沒數百里,幾十萬人流離失所。

從摺子上來看,是災民一片,濟南城內水淹高達一丈,大部分百姓都往南撤了。看完奏摺我忍不住開始頭疼,動不動就幾十萬人等我去救濟。我真不知各朝其他皇帝發生災害時是怎樣做的?幾十萬!我每年的賦稅都是緊巴巴的,預算了下,至少要拿出五十萬石糧食來賑災,這樣才能支持到明年夏季。

戶部的意見是把海貿的糧食直接運到山東,以工代賑,修復堤防。我照準了,命下面的地方官帶領百姓往南集結,讓鄭三俊從南京的藩庫裡先調運二十萬石糧食由運河送往濟寧。

此時的山東肥城到濟南一帶,都成了汪洋。洪水把田地房屋全部毀個乾淨,濟南府的大小官員一早逃到了泰安,接着又去了濟寧。被水淹的各州府成千上萬的百姓拖兒帶女隨着大流往東南逃難。這日有十幾萬人筋疲力盡的逃到了王村,此處地勢稍高,河水還沒有淹來。暫時脫難的百姓卻面臨另一個新的困境,逃了幾天,不少人已經開始斷糧了。人羣中幼兒見沒有吃的,哇哇大哭起來。想到無糧無家的境地,哭聲很快蔓延開來,大人也不禁垂淚。他們只能靠挖些野菜,草根暫且充飢。這批逃難人羣后面還有一批兵士,他們是濟南衛設在城東千戶所的,大水一來,他們也跟着百姓逃到了王村。等他們踏着泥濘到了高地的時候,看到滿片的百姓在那哭爹喊孃的,千戶廖勇利不禁心裡揪了下。

“該死的賊老天,一場大雨就把提防給沖垮了,讓百姓怎麼活?!”

旁邊一個百戶道:“唉,濟南府的堤壩都十幾年沒有修過了,給水一衝能不垮嗎?”

另一個人接着說:“每年都徵收的防汛稅還不是到了上頭的腰包裡,哪個見過一方土石。”

百戶道:“現在不是講這個的時候,再往東走沒有十幾天也到不了青州,這些百姓有多少能活到那都很難講,就算到了那也不一定會開倉賑災。那些老爺的做法還不清楚嗎?”

廖勇利聽了不禁憂心起來,如今是不能去青州。他想了下,最近的大城只有泰安,對去泰安!

“各位弟兄,這些百姓如果去青州,恐怕一半都剩不到,如今只有去泰安也許有機會活命,泰安知府總該救濟百姓吧。咱們帶着他們去泰安,也算功德一件。”

那些兵士都是世襲軍戶,帶着一家老小,聽到長官這麼說也沒有意見。四下去說動百姓去泰安,百姓們聽到說,泰安有糧食賑災,絕大部分的人都跟着兵士們往泰安前行。一路上,不少人病倒的,餓得暈倒不能走的都紛紛掉隊。大部隊仍頑強的向泰安——這個希望走去!

然而廖勇利他們卻是猜錯了,他們帶着十幾萬人千辛萬苦的到達泰安城下,守城的兵士卻關閉城門,不給他們進城。原本又飢又餓的百姓進退兩難,之前山東巡撫劉宇烈是打算在泰安賑災的,可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他的預測,因爲京杭大運河水漲,運糧船一度受阻。當地的存糧已經耗盡,泰安根本就無糧可放。總兵張大可不敢放他們進城。沒有糧食的十幾萬人在城裡不惹出亂子來纔怪。

城外的百姓怎知這其中的情況,他們走了數百里,冒着風雨,忍飢挨餓以爲到了泰安就可以有活路,如今卻給拒之城外。一些人見沒有糧食不禁哀嚎起來,一時間泰安城外哭聲震天。困頓不堪的百姓守在城外不願離開,希求當官的老爺發善心放他們進去,人羣中也有不少人開始咒罵起來。僵持了一個時辰後,事情發生了變化。

靠近城門外的百姓卻發現了這幾個月朝廷發來的公告,其中有兩條消息赫然使這股逃亡的隊伍騷動起來。一是朝廷發文,在泰安發糧賑災,讓百姓在南邊各府集結。二是五軍督府發文,衛所軍戶除去世襲改爲募兵,每人發放五畝田地後,家屬爲民。

百姓見到朝廷發文泰安有糧賑災,泰安總兵卻不給進城,就開始鼓譟起來。饑民中的兵士也開始附和,他們雖然轉爲募兵,但朝廷許予他們的農田卻給淹了,收成至少要等到明年,而五軍督府發文卻是不保證軍戶家屬糧食供應,就是他們自己平常也是吃不飽,如今再負擔上家人如何生活!這使得他們對此大爲不滿。

泰安總兵張大可哪遇到過這樣的陣勢,可見到饑民不安分,便下令戒嚴,要用弓箭逼退饑民,結果當場射死幾個不退的百姓。民風彪悍的山東漢子見官府不給糧食還射殺百姓,頓時羣情涌動。下面十幾萬的饑民開始找來條木,就要撞開城門,城牆上的士兵看到密密麻麻的饑民,哪敢去阻攔。在數百身強力壯的大漢轟擊下,百餘年沒有經歷戰火的泰安城門轟然撞開,十幾萬的百姓蜂擁的衝了進去。憤怒中的百姓,衝擊了泰安府衙,還想理論的張大可也死在亂民之中。佔領泰安的饑民見庫裡沒有糧食,就開始結隊到城裡吃大戶,整個泰安一片混亂。

泰安兵士協同饑民作亂的消息在山東開始蔓延,山東十一衛四千戶所的改制被中斷,許多世襲的軍官對於取消世襲本身就不滿,開始領着士兵拖延抗命。同時很多饑民也學着泰安城的樣式,開始在各府縣吃大戶,各地兵衛對此也不聞不問。

如今廖勇利也沒有想到事情會變得這樣,泰安給饑民佔據後,他給下屬擁戴暫管此城。現在連着泰安一帶都開始出現動亂,而他這個作爲始作俑者,山東巡撫劉宇烈已經發文定爲作亂賊子,並令濟寧發衛兵征剿。廖勇利原不過想爲衛所的兄弟,逃難的饑民爭點糧食,沒想到成了反賊,已成騎虎之勢。經過反覆思量,廖勇利最後還是決定投降請罪,這樣只是罪在一人,否則可是株連九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前來剿叛的濟寧衛所兵士在指揮使王學昭的帶領下反戈一擊,襲擊了濟寧城。濟寧衛的叛變使得山東的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王學昭祖籍慶陽,祖上立有功勞,世襲濟寧衛指揮使已有二十年,在濟寧一帶跋扈囂張。這次泰安發生叛亂,王學昭想着討價還價,一直在拖延。山東巡撫劉宇烈怕泰安事情鬧大,仗着自己是一省父母官,哪理會一個小小的指揮使,嚴令王學昭迅速平叛,否則便要拿下大牢。結果王學昭利用衛所改制期,兵士情緒不穩,煽動兵士造反。他大肆宣揚朝廷已經取消世襲軍戶,要重新募兵,原先的土地也得交給朝廷。他們這些軍戶就自生自滅,朝廷不管了。這些軍戶一家老小都靠屯田過活,如今讓他們爲民卻不給土地,怎麼活下去?!是以大部分的士兵都跟着王學昭造反。

濟寧的人哪想到王學昭會作反,山東巡撫劉宇烈與濟南,濟寧兩府大小官員一個也沒有逃出濟寧城,全給抓住。山東境內一時無人統籌,受到蠱惑衛所越來越多。而此時運到濟寧的二十萬石糧食居然做了叛軍的糧餉。由於有糧食,王學昭很快就擴張到一萬人馬。同時他給了泰安府一萬石糧食拉攏泰安的廖勇利,想借用廖勇利在災民中的名聲,使得越來越多的災民前來歸附。山東不少衛所都起兵響應王學昭,甚至一些鄉坤開始給王學昭出謀劃策。半個月後,山東八個衛所全部佔據城池,抓拿官吏,攻打不肯反叛的州府。

六月二十九,王學昭在泰安大會其他七衛。因爲王學昭手中有糧食,給推爲山東總兵官。王學昭也不笨,知道接下來如果他們自己拉着旗杆跟朝廷作對,那麼最後還是會給羣起而攻,惟有能夠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纔不會給剿滅,朝廷也不敢隨意派兵前來。他們找來山東裕王失勢的宗人,推說現在皇上被奸人矇蔽,纔會打壓宗人,削減兵衛,他們也是不得已才起兵。只要皇上恢復舊制,他們便歸順朝廷。王學昭說得眼淚漣漣,彷彿自己真的是爲了太祖子嗣而兵諫一般。那些不甘的宗人一心想恢復自己往日的地位,在衆衛響應下也是個機會,便聽從王學昭的安排,共舉尚在青州的衡王朱常庶爲山東名義上的長官。並且在山東四處發文公告此番兵諫只爲恢復祖制,而非造反。在宗人的名義下,很快得到了一些豪族的支持。到了七月中旬,山東只有德州,青州,登州一線沒有造反。

我接到王承恩的回報,居然是泰安出現亂民,而且還佔領了州府,爲首的是一個衛所千戶。招撫還是去剿滅呢?我想了下以前歷史上發生在崇禎五年的山東大亂,決定發兵追剿。可我還沒有下旨,山東的情報源源不斷的報來。

濟寧衛反了

兗州衛反了

樂安千戶反了

膠州衛反了

濟南衛也反了

…………

…………

…………

最後是八衛推舉衡王朱常庶爲山東督帥,而且還上奏摺到京城,言明自己本非造反,只要皇上恢復祖制,山東兵衛便偃旗息鼓歸順朝廷。

好手段!居然在這個大好時候,亂了!我恨不得把這些指揮使們捻死!!但恨歸恨,問題總還得解決!我馬上在文華殿召集大臣們商量如何應對現在山東的局面!

“朕改制,有益於軍戶,他們怎麼就造反啊?連着整個山東都亂了,你們來告訴朕!”

我一說完,大臣面上表情不一,左副都御史吳執域接着回奏:

“皇上,兵制改制原本是爲軍戶着想,但由於改制過快,各地兵士尚未明白聖意。加之衛所長官反對,歪曲改制條文,是以兵士協同長官作亂。”

嗯,看來還是自己心急惹出來的禍事。我心情稍微平復了點,接着問道:“其他各地情況怎樣?

孫承宗回答道:

“皇上,微臣剛剛得報,其他衛所尚未有動靜,改制仍舊進行。不過山東行省附近的宗人四處遊說官吏,要求上表恢復祖制。各支王爺也不能禁止,請皇上定奪。”

我皺了下眉頭忍住不發火,問道:“各位愛卿以爲如何?”

一個頭發花白的翰林學士出來奏道:“臣以爲,下邊人無非是想恢復舊制,皇上可暫時答應,等平定後再做緩圖。”

“臣附議。”

“臣也附議!”

十幾個官員附議後,剩下的官員見皇上沒有吭聲,也不敢講下去了。我看了下各部大臣,卻是沒有一個說話。

“孫承宗,如果要剿滅山東叛亂,以爲調何處兵去最好。”

孫承宗哪想到皇上要動刀兵,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臣以爲,以爲……如今調兵不妥。”

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62章 偷襲?!第270章 傷兵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90章 收與不收?!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242章 勸說(下)第182章 兩頭敲打第54章 險勝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7章 接連交錯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3章 宮外世界第311章 亂子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296章 下一步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98章 屠戮(下)第226章 調動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7章 突生橫變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60章 收穫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260章 召回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章 是夢非夢第82章 殺懲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61章 援兵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44章 誓約第296章 下一步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57章 交鋒第309章 請旨第63章 各自息兵第65章 預謀南巡第317章 坐等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69章 過招第231章 取與舍第164章 爭權第182章 兩頭敲打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202章 算計(上)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236章 轉機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321章 應允第293章 發明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95章 平沈戰前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299章 應勢(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249章 消息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88章 借用第317章 坐等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79章 提議第292章 心裡話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6章 再回宮中第235章 成效第89章 遣使第67章 不進則退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90章 說服第72章 南轅北轍第91章 南國方略第47章 通州之行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8章 南糧北調(中)
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62章 偷襲?!第270章 傷兵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90章 收與不收?!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242章 勸說(下)第182章 兩頭敲打第54章 險勝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7章 接連交錯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3章 宮外世界第311章 亂子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296章 下一步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98章 屠戮(下)第226章 調動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7章 突生橫變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60章 收穫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260章 召回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章 是夢非夢第82章 殺懲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61章 援兵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44章 誓約第296章 下一步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57章 交鋒第309章 請旨第63章 各自息兵第65章 預謀南巡第317章 坐等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69章 過招第231章 取與舍第164章 爭權第182章 兩頭敲打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202章 算計(上)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236章 轉機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321章 應允第293章 發明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95章 平沈戰前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299章 應勢(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249章 消息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88章 借用第317章 坐等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79章 提議第292章 心裡話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6章 再回宮中第235章 成效第89章 遣使第67章 不進則退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90章 說服第72章 南轅北轍第91章 南國方略第47章 通州之行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8章 南糧北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