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



“副師長,段海洲給你捎來一封信。”通訊員小馬手裡拿着一封信走進來。他身後跟着段海洲的警衛員小劉。

徐向前接過信,打開;只見上面寫着:

徐副師長:

對不起!我的眼病不但沒有見好,還越來越嚴重。我想請個長假,在家好好休養。具體情況我就不細說了,現將警衛員和馬匹一併交回。徐副師長,我實在有我的苦衷,請原諒。

後會有期

段海洲

徐向前看完,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他指着旁邊的一個高凳子,對小劉說:“你坐下詳細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小劉坐在凳子上,慢慢地講起來。

兩個月前,段海洲當年的老校長石友信找到他,三番五次地要求他“歸隊”。石友信是石友三的弟弟。石友三剛來河北時,對八路軍還算友好。等他站穩腳跟後,就又犯了不講信義、反覆無常的老毛病。他多次委派石友信去拉攏段海洲。對於段海洲來說,老校長的邀請無法拒絕,但自己畢竟是堂堂八路軍的旅級幹部,就這麼走了,實在對不起扶助他的八路軍。此外,徐向前等高級將領也十分厚待於他,這就更不好意思脫離八路軍了。……此時,正值香城固戰役後,日軍瘋狂地對冀南進行報復掃蕩,一二九師師部和部分機構向豫北轉移。段海洲權衡再三,在奉命隨師部進入豫北後藉口眼疾復發,向徐向前請了病假,帶着警衛員和馬匹回冀南東縱司令部休養去了。

我不帶部隊總行了吧?段海洲可能把自己想的太簡單了。當他的眼疾痊癒之後,又想起了那支當年由他一手組建起來的部隊。但是部隊在豫北,自己在冀南,兩地交通不便,中間又有日僞軍隔斷,要想返回部隊談何容易。就這樣消磨了一個月,失望之餘的段海洲,最終決定

回家“靜養”。

段海洲回到家鄉後,也沒能得償所願。因爲那些當年在義勇軍加入八路軍時持反對態度的“舊部”紛紛找上門來,要求段海洲重豎大旗,再建部隊。這時又碰上他的老同學王文瀚也派人來聯繫段海洲,說是自己在冀東拉起了一支部隊,但能力有限,希望老同學能幫助指揮,自己願當副手。這樣一來,段海洲的心又活了起來。於是,他讓警衛員帶上他的“請假信”和部隊發給他的馬匹,回到八路軍指揮部。臨別時,他一再對警衛員說:“你回去轉告徐副師長,我段海洲以後不管跟誰幹,都不會向八路軍開槍。”

……

聽到這裡,徐向前心裡雖然有些許安慰,但更多的是遺憾。他大度地笑了笑,說:“小段是個好人,就是太意氣用事。”

……

幾天後,徐向前接到中央軍委的一道命令,讓他立即趕到山東,領導那裡的對敵鬥爭。原來,山東以沈鴻烈爲代表的國民黨頑固派,推行限制八路軍發展、驅逐八路軍出魯的政策。山東的抗日武裝遇到很大困難,急需一個能夠掌控全局、靈活處理突發事件的領導人。八路軍總部向中央提議,派徐向前和朱瑞到山東,加強那裡的領導。此事直到五月底才定下來。接到命令後,徐向前立刻收拾行裝,準備起程。

出發那天,陳再道、宋任窮、劉志堅等首長都趕到威縣北部的東大成村,爲徐向前送行。徐向前只帶着一個警衛小分隊、一匹馬和一輛自行車。自行車在那時被看作是“洋玩藝兒”,這也是他唯一比別的幹部“特殊”的地方。大家簇擁着徐向前走出指揮部,一直送到村外。陳再道邊走邊說:“副師長,這一年來有你主持工作,我們心裡很踏實。我們都習慣了在你領導下工作。你這一走,我們心裡都覺得沒着沒落的。”

宋任窮也說:“是啊,副師長。我們都捨不得讓你走。”

徐向前笑着說:“我也捨不得你們。再捨不得也要走,這是抗戰的需要。”接着他又收住笑容,認真地說:“你們今後要提防那個‘倒戈將軍’,他已經開始向我們動手了。前幾天,他利用他的弟弟石友信是段海洲的老校長的關係,三番五次拉攏段海洲‘歸隊’,最終使段海洲脫離了我們。”

宋任窮說:“聽說段海洲重新拉起部隊後,石友三再次派他的弟弟石友信拉段入夥。於是段海洲在他的老校長的一番“諄諄教誨”下,帶着他的部隊加入第六十九軍教導師,被編爲第二團,段海洲任團長。”

陳再道說:“石友三不光挖我們的牆角,也開始向我們挑釁,跟我們搞磨擦了。”

“是嗎?”徐向前說:“你說說看。”

陳再道說:“石友三在他的駐地附近強徵糧款,遭到當地羣衆的抵制。他卻懷疑是我們在背後挑撥。當我們的人去徵糧時,他將我們的徵糧隊扣押,肆意毒打,還活埋了我們幾個人。雖然事後他已經作出賠償,並保證以後絕不再犯。但這總是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先例。”

徐向前說:“這個石友三比鹿鍾麟更厲害,你們一定要多加提防。”

陳再道和宋任窮都莊重地點點頭。

徐向前停住腳步,笑着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你們都別再送啦。”

陳再道再一次握住徐向前的手,依依不捨地說:“副師長,路上保重!”

徐向前說:“朱瑞他們在館陶等着呢。聽說他帶着一大批青年幹部,到了那裡人就多啦。你們放心吧。”說完,他翻身上馬,一行人向南而去。

陳再道、宋任窮、劉志堅等人站在村頭,一直目送徐向前走遠。

(本章完)

第十九章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十章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十二章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七章第五章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十七章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一章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十六章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十七章第十五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六章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九章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十七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十七章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九章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
第十九章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十章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十二章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七章第五章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十七章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一章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十六章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十七章第十五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六章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九章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十七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十七章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九章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