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



莘縣屬於運東、衛東地區。冀南部隊已經在這裡打開了局面,站穩了腳跟。宋任窮率領部分軍區機關人員,於六月中旬轉移到了莘縣王寨鄉楊莊村。

該村有“三多”,即沙荒地多、樹多、葦子多。全村五百口人,三千畝地,其中大都是一人多高的葦子地。楊莊村四周全是三丈多高的土圍子,設有東門和西門。這種環境非常有利於八路軍開展抗日工作。

“五·二六”大掃蕩後,冀南黨政軍機關所處的環境更加惡劣。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災情持續發展。繼一九四二年大旱,糧食欠收後,一九四三年一至六月,仍然滴雨未下。不僅夏糧收成無幾,秋糧也播種不上。老百姓的生活陷入絕境。二、日僞軍到處搶糧,甚至見什麼搶什麼。這更加重了老百姓的苦難。三、八路軍隊伍嚴重缺糧。出去徵糧的同志,常常是奔波一天,仍然空手而歸。四、冀南黨政軍機關的活動範圍被嚴重壓縮。目前,只能在邱縣北部和元城一帶的兩小塊根據地內活動。而且,敵人最近的掃蕩重點逐漸從北向南轉移,兵力也大多向南部集中。這就更加重了這一帶的惡劣環境。……

以上這些情況,宋任窮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經過和其他幹部研究,做出一項決定:向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申請,將冀南黨政軍機關的部分人員,轉移到相對形勢較好的冀魯豫第三軍分的莘縣一帶。這樣就將冀南黨政軍機關的活動範圍擴展到了運河、衛河以東,大大增加了他們的迴旋餘地。

宋任窮來到楊莊後,住在夏少增家。鍾月林負責司令部的無線電聯絡。天線就設在宋任窮所住的院子外面的一棵大槐樹上。村民看到大槐樹上纏滿了電線,很是好奇。鍾月林就解釋說:“這是電鳥用的。”

宋任窮工作之餘,最大的一個嗜好就是踢足球。因楊莊缺少場地,他就改爲踢毽子。他踢得既高又準,還次數多、時間長,村裡的人都甘拜下風,贏他不過。

宋任窮在抓好軍事工作的同時,十分重視黨的建設和羣衆工作。在楊莊村建立了黨支部,夏少增爲黨支部書記兼村長,夏雲龍、夏炳銀、王景賢三名黨員爲黨支部委員。村裡成立了婦救會、兒童團和民兵連。在原有四名黨員的基礎上,又發展其他五名積極羣衆爲黨員,壯大了黨組織的力量。在楊莊的影響下,武家河、餘莊、堯頭等十幾個附近的村莊,也先後建立了黨支部,發展黨員20多名。

七月上旬,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做出決定,將原來由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管轄的堂邑、冠縣、莘縣、清平、朝城、衛東六縣,劃歸冀南軍區管轄。冀南軍區以上述六縣成立了第七軍分區。趙健民任分區司令員,肖永智任政委兼地委書記。同時將冀南三軍分區的第二十二團調歸第七軍分區做主力團。

此時,鍾月林已經懷上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很快就到臨產期。當時,農村有個很迷信的說法,讓外人在家裡生孩子不吉利。宋任窮爲了尊重羣衆風俗,扶着大腹便便的鐘月林,準備到村東頭的窯洞中生產。

走到街上,村民郭文清的母親攔住他們問:“這是幹嘛去?”

宋任窮說

:“她已經到了臨產期,我們到村東頭的窯洞裡去住。”

老人不解地問:“到了臨產期,爲什麼要到窯洞裡住?”

宋任窮說:“咱們這裡不是有一種說法嗎?讓外地人在家裡生孩子不吉利。我們要尊重羣衆的風俗習慣。”

老人一聽,立刻瞪大了眼睛:“這怎麼能行!哪有在窯洞裡坐月子的!什麼不吉利啊?我不怕!你們到我家去住吧。”說完,不容分說,拉住鍾月林的手,硬是把她拽到自己家裡。

就這樣,老人整整照顧了鍾月林一個多月。宋任窮夫妻倆非常感動。臨分別時,鍾月林激動地跪在老人面前,認老人爲“乾孃”。

老人也含着眼淚說:“閨女,以後這裡就是你的孃家!……”

……

冀南區的旱災持續發展,直到八月仍然滴雨未下。許多水井榦涸,河水斷流,土地乾裂。一專署的大名、成安等縣夏糧幾乎顆粒無收,秋收亦是寥寥;六專署的冀縣、二專署的鉅鹿等縣,入秋後仍是白地一片;災情較輕的南宮縣在二百三十一個村子中,也有一百零七個村莊屬於“無苗區”。全冀南有八百八十四萬畝耕地沒有下種。有些地方掘地三尺也難看到一點溼氣,使人的飲水都成了問題。

特大旱災尚未結束,又發生了大面積的蝗蟲災害。蝗蟲開始起於太行區,使太行區受到嚴重危害。八月,大批蝗蟲飛抵冀南區。蝗蟲飛來遮天蓋地,最大的蝗羣方圓幾裡,它們一落地,頃刻間,就把幾十畝甚至幾百畝農作物吞食得一乾二淨。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留。

接着大旱、蝗災之後,冀南地區又遭到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水災。自八月下旬以來,冀南陰雨連綿。九月初,連降七天大雨,暴雨成災,洪水氾濫,滏陽河、衛河兩岸盡成澤國。水勢稍退後,羣衆冒着連綿靄雨,火急地進行補種、搶種,以期晚秋能收穫一點糧菜。然而,敵人又於九月下旬,先後在臨清縣的大石橋、武城縣的渡河驛、夏莊等處將運河掘開了口子。在漳河縣南上村掘開了漳河河堤,在雞澤縣境內破壞了滏陽河堤,河水漫溢,平地積水一尺多,使大片肥沃的土地,再度陸沉,受災地區多達三十餘縣,許多村莊成了一片汪洋。館陶全縣百分之六十四的村莊成了水村,武城縣被淹一百一十個村莊,淹地面積佔全縣五分之三,清河縣被淹面積佔四分之三。故城縣也大部被淹。任縣和隆平縣簡直成了滏陽河的儲水湖,房屋坍倒,人畜漂沒,僅剩一片半浸在水中的斷壁殘垣。

在遭受旱災、水災之後,冀南部分地區還遭到了冰雹的嚴重襲擊。冰雹大者如雞蛋,羣衆在水旱災之後搶種、補種的一點晚苗和蔬菜,全被砸毀。

禍不單行。冀南軍民在連續遭受了旱災、水澇、蝗蟲等災害後,又遭到了一場可怕的霍亂等瘟疫流行,廣大羣衆災病交加,苦不堪言。傳染病的猖獗流行,奪走了千百萬人的生命。

嚴重的自然災害,無情的瘟疫疾病,使富饒的冀南平原雜草叢生,滿目荒涼。人們不得不以樹皮、樹葉、花生皮、棉花籽充飢。有些地方連樹皮、樹葉也吃不到。許多人被餓死。鉅鹿縣餓死五千多人

,因患霍亂而死亡三千多人;曲周縣東王堡村在一百五十戶人家中,死亡幾百人,其中因傳染病死亡者佔五分之四;該縣北辛莊村四百戶中,餓死四百多人;在八月五日至十月十七日,不到兩個半月的時間裡,威縣南胡帳村一百七十戶中,死亡二百三十多人;邱縣樑二莊村三百戶中死亡四百多人。瘟疫流行最嚴重的垂楊、棗南、清河等縣死亡人數更多。清河縣王世公村曾在一天內死亡四百多人,黃金莊死亡二百多人。垂楊縣段蘆頭一個集日因飢餓倒街而亡者三十人。……很多地方几乎是“無家不戴孝、村村有哭聲”。

除了餓死的,病死的外,還有許多人爲了求得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逃往外地。一些村莊成了“無人村”。

面對如此嚴重的天災人禍,冀南黨政軍幹部並沒有被嚇倒,更沒有退縮。他們一方面緊急從冀魯豫軍區調來小米三百萬斤,麥種五十萬斤,救濟災民。並請求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向冀南區發放貸款一百三十五萬元(冀南票),貸糧四十五萬斤。一方面號召大家富濟貧,窮幫富,團結互助,共渡難關。並積極帶領大家打井挖渠,開展生產,進行自救。

雞澤縣孟貫莊村有個五十多歲的農村婦女,連正式的名字都沒有。因爲她的兒子叫榮林,大家都叫她榮林娘。榮林娘在村裡找了幾位農村婦女,成立了一個紡織小組。他們貸棉花紡線織布,織一匹布可掙二十二斤穀子。很快,由一個組發展到十四個組。在她的帶領下,全村婦女都組織起來了。她還在村裡組織了二十二個生產互助組,一邊種地,一邊熬哨鹽,進行生產自救。由於榮林娘帶領婦女生產自救,取得顯著成就,被評爲冀南區勞動模範。

爲了減輕羣衆負擔,冀南區領導機關繼續精減機關人員。軍區司令部只保留了四個科,十一名幹部,軍區直屬隊工作人員共一百六十一人。團直屬隊佔全團人數十分之一,軍分區機關人數佔分區部隊的九分之一。同時,繼續減少部隊人數。截止到八月,騎兵團、七七一團、十團、二十團和二十一團等五個主力團先後調出冀南。他們又抽出大批幹部上太行,上延安。

當時,只留下宋任窮、王任重、王蘊瑞和朱光,在冀南堅持工作,羣衆稱“咬牙幹部”。區黨委,行署以及軍區的後勤機關都轉入了地下。他們都穿便衣,幹部、戰士都睡在一個屋子裡,都打地鋪。

那時,作爲八路軍的指揮員,不僅要帶頭吃苦,在感情上也要接受常人難以承受的考驗。宋任窮的三個女兒就先後被寄養在老鄉家裡。

大女兒宋小琴,一九四零年出生在山西省遼縣羊角村一二九師醫院裡。一個月後就被放進一個筐裡,由戰士用扁擔挑着,隨父母回到冀南平原。當時形勢嚴峻、戰事頻頻。儘管鍾月林捨不得,還是在宋任窮的勸說下,將五個月大的女兒送到老鄉家寄養。

二女兒宋小平,一九四一年出生在邱縣北部的軍區機關醫院裡。由於形勢更加嚴峻,孩子生下不久,就被寄養在邱縣北部南辛店村的一戶老鄉家裡。

三女兒宋適荒,被寄養在故城縣一位老百姓家裡,由於又餓又病,接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本章完)

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九章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四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七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十九章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七章第五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四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二十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十六章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十九章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七章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二章第十三章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十一章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十章第二十章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九章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七章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七章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
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九章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四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七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十九章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七章第五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四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二十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十六章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十九章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七章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二章第十三章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十一章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十章第二十章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九章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七章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七章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