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



十月九日,陳再道率領冀南縱隊,從上黨地區凱旋歸來。

宋任窮、王宏坤、範朝利、鍾漢華等領導人趕到赤岸村村外迎接他們。陳再道一見宋任窮,便握着他的手問:“你們不是在清豐縣單拐村辦公嗎?怎麼也到這裡來啦?”

宋任窮笑着說:“我是昨天才來到這裡的。最近,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軍區,由劉鄧首長分別擔任司令員和政委,統一領導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四個軍區。原來由冀南和冀魯豫合併成立的新冀魯豫軍區被撤銷。我到這裡等待分配新任務。我可能還要回冀南去。”

陳再道感嘆說:“這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當陳再道和範朝利、鍾漢華兩個人握手時,他又問:“你們倆不是在延安嗎?怎麼也到這裡來啦?”

範朝利說:“你們在上黨與國民黨軍激戰的時候,我們在延安也坐不住了。便向毛主席要求上前線。毛主席很快就批准了。於是,我們就趕了過來。”

陳再道高興地說:“好啊。這樣我們冀南的幾位老戰友就又聚齊了。

“是啊!”宋任窮點點頭,然後問:“老陳,在上黨打得順利嗎?”

陳再道說:“順利倒還順利,只是戰鬥非常激烈。”

宋任窮說:“老陳,快進村吧。一邊走,你一邊給我們介紹。”

“好。”陳再道他們在宋任窮等人的簇擁下,向村裡走去。陳再道一邊走着,一邊向大家介紹說:“我們到達上黨後,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打擊敵人的援兵。九月十一日上午,從長治出動六千多名敵人向屯留增援,其先頭部隊進抵呈寺村時,埋伏在呈寺村頭的第二十五團,對敵展開猛烈攻擊,將敵擊退。中午,敵人再次向呈寺村推進,又遭到我軍痛擊。夜間,太行縱隊攻佔了屯留城。長治援敵聞訊後,便準備往回撤。二十五團和十一團又奉命截擊逃敵,將由屯留向長治撤退的敵人擊潰。九月十三日,太嶽縱隊攻擊長子鎮,冀南縱隊奉命進抵長治、長子之間,準備打擊長治援敵。等了兩天,長治之敵不敢出援。十五日,劉鄧首長命令我們冀南縱隊和潞城獨立團攻擊潞城守敵。於是,我們迅急向潞城開進。

“潞城在長治東北約十五公里,由國民黨第六十八師的第二零三團第三營和潞城、陵川等幾個縣的保安團隊把守。我們於九月十六日將潞城包圍。十六日晚上開始攻擊。在迫擊炮、輕重機槍掩護下,主攻部隊攀登雲梯迅速登上城牆,向縱深發展,和敵人展開激烈巷戰。經一夜拚殺,全殲守敵。

“攻佔潞城後,冀南縱隊又奉命和潞城獨立團一起圍攻長治。長治是古上黨郡的首府。日軍佔領後修築了堅固的工事,史澤波的部隊進駐後又加修了不少工事。冀南縱隊和潞城獨立團的主要任務是,從東關和東南方向向長治攻擊。九月二十二日,圍城各部隊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城外守敵紛紛向城關或城內收縮。二十二日,冀南縱隊第一團、第二十五團向敵人展開攻擊,經連夜激戰,進展不大。二十四日,我們的主攻部隊再一次向敵人發起攻擊,第一團攻佔了五馬村,在此村防守的敵人大部分被殲滅;第二十五團攻擊東關,摧毀了敵人的地堡工事多處,還殲滅了一部分敵人。二十五日,城內的敵人向我們縱隊的陣地實施反撲。第一團在五馬村和敵人展開激戰,最後將敵人擊退。第二天,敵人又從李家莊向五馬村反撲,又被我們縱隊打退。這時,太行、太嶽縱隊已經攻佔了西關和北關。

“正當我們將長治外圍據點全部拿下,準備全力進攻長治城時,閻錫山派八個師兩萬多人,由太原沿白晉路向長治增援。劉鄧首長命令太行、太嶽縱隊北上打援,命令我們冀南縱隊和其他親兄弟部隊繼續積極圍攻長治,迷惑敵人。

“十月二日,南援之敵兩萬多人,被太嶽、

太行部隊包圍在老爺山、磨盤堖至榆林地區。爲儘快全殲援敵,劉鄧首長命令我們冀南縱隊和決死縱隊一旅迅速北上參加打援。十月四日,我們進入打援陣地。五日黃昏,總攻開始。我們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向敵人發起猛攻。經一夜激戰,至六日,援敵除二千多人逃往沁縣外,其餘全部被殲。十月八日,長治守敵棄城西逃。太行、太嶽兩縱隊於沁河以東的將軍嶺、桃川地區將敵包圍。

“消滅閻錫山援兵後,劉鄧首長立即命令我們冀南縱隊,火速返回冀南。我們動身時,太行和太嶽部隊殲滅敵人的戰鬥還在進行。”

說話間,已經走進了赤岸村一二九師師部駐地。

宋任窮說:“你的宿舍還沒拾掇好,你先到我那裡去吧。”

“好吧。”陳再道說。

於是,他們一起走進宋任窮的住處。

進屋後,宋任窮讓陳再道坐在椅子上,又端起暖壺給陳再道倒了一碗白開水。

陳再道端起水碗,試着喝了一小口,然後說:“你先介紹一下冀南的情況吧。”

王宏坤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連忙對陳再道說:“前兩天,劉鄧首長髮來一個通知,決定將冀魯豫、冀南、太行、太嶽四個軍區的主力部隊,依次編爲野戰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縱隊。每個縱隊下轄三個旅。冀南部隊的主力團大都編在第二縱隊。第二縱隊由你擔任司令員,宋任窮擔任政治委員,範朝利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是鍾漢華。這個命令是十月七日發出的。”

陳再道說:“十月七日,正是我們從上黨往回返的那一天。”

……

十月十日,劉伯承和鄧小平又發來命令:“冀南縱隊火速趕到武安一帶,收復敵人佔領的城鎮和縣城。”

此時,第二縱隊所轄三個旅的旅長都已任命:第四旅長孔慶德,第五旅長雷紹康,第六旅長王天祥。但因爲作戰任務太急迫,來不及宣佈,更來不及按照新命令進行改組,只能按照原來的組織關係指揮作戰。

當時,邯鄲周圍只剩下臨名關、紫山、肥鄉、永年等少數城鎮,被敵軍盤據着。陳再道迅速命令孔慶德率領第一、第十一、第二十三團(時稱孔支隊),迅速向臨名關開進,在第三軍分區部隊配合下,攻擊臨名關、紫山兩據點:命令杜義德率領第十九、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團(時稱杜支隊),向安陽以北地區進擊:命令雷紹康、寇慶延指揮第二十二、第二十五、第三十一團(時稱雷寇支隊),圍攻肥鄉城。

孔慶德接受任務後,率部火速向臨名關開進。

臨名關位於邯鄲以北的平漢線上,是日僞時期的重要據點之一。此處除僞軍石振江部外,還有慣匪頭子、漢奸許鐵英部和從成安、南和逃來的僞軍等,共兩千多人。

十月十五日,孔支隊將臨名關團團包圍。完成包圍之後,大家都要求馬上發起攻擊,但孔慶德卻不着急。他冷靜地對三個團長說:“準備好了再打。”

這次他確實不着急,因爲敵人被他們包圍,附近又沒有援兵,他已經穩操用券了。孔慶德如此冷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深知這次不同於上黨戰役,打上黨時自己是副職,做到提建議,身先士卒,就是盡職盡責了。現在不同了,自己是統領一支部隊的總指揮,而且在攻打一座堅固的城鎮,他一點也不敢馬虎。他首先率領營長以上幹部察看地形,研究兵力部署和戰法。他確定把臨名關西門作爲主攻方向,並把有攻城經驗的第二十三團放在那裡。他把第一團放在北門,擔任助攻;把第十一團放在南門,既是預備隊,又是打擊南逃之敵的部隊;東門由第三軍分區部隊負責。爲了增強突擊力,他把在上黨戰役中繳獲的四門山炮配置在第二十三團的陣地上。他要求各部隊編成掩護組、梯子組、

登城組、爆破組,把準備工作落到實處。孔慶德又逐個連隊檢查,認爲有絕對把握之後,才決定發起攻擊。

十月十七日黃昏,攻擊開始。孔慶德要試試繳獲的山炮有多大威力,他命令部隊將那門山炮對準預定突破口上的城牆開炮。哐哐幾炮,就見城樓倒塌,城牆豁開了一個大口子。這一下好了,第二十三團突擊營無須架梯子登城牆了。戰士們吶喊着衝進城去。

守城的敵人頓時就亂了。

孔慶德也沒料到有這樣好的效果,連聲叫好。隨即命令第二十三團主力向城中心發展進攻,並以一部兵力向北攻擊,支援第一團登城。第一團在第二十三團一部的支援下,也很快登上城頭,攻入城內。不多時,第三軍分區部隊也攻破了東門。這樣,三支部隊協力向城中心打。

敵人仍然佔據着一些堅固的建築物,進行頑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孔慶德怕敵人從南門逃跑,又命令第十一團嚴加監視,準備打逃敵。

戰至十九日凌晨,除鐵磨頭(許鐵英)率領少數人逃往永年外,餘敵全部被殲。

隨後,孔慶德又率領部隊趕到紫山,將其團團包圍。此時,杜義德率領的“杜支隊”攻克安陽以北十里鋪等多處據點,正向安陽城垣接近。肥鄉城四關也已經被“雷寇支隊”佔領,部隊準備攻城。

就在這時,形勢突然發生惡化。從鄭州沿平漢線北進的國民黨軍進展迅速。其第一梯隊三個軍,即第十一戰區孫連仲的第三十軍、四十軍和新八軍,在其副司令長官馬法五(兼四十軍軍長)、高樹勳(兼新八軍軍長)率領下,十六日從淇縣北進,十九日抵達安陽。二十日,其先頭部隊已經進佔漳河邊的嶽鎮、豐樂鎮等橋頭陣地,準備架設橋樑,掩護主力通過,直取邯鄲。其第二梯隊的三十二軍和孫殿英的第四路軍等部,從新鄉地區向安陽跟進。北面進佔石家莊的第三軍和第十六軍,準備南下接應。

劉鄧首長決心在邯鄲以南、漳河以北地區,殲滅進犯之敵。他們集中野戰軍第一、二、三縱隊和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的主力部隊共六萬多人,並動員十萬以上的民兵、羣衆參戰,準備各個殲滅敵人。

十月十七日,第二縱隊首長在邯鄲召開機關幹部會議。宣佈正式組成縱隊。實際上各個旅都在分散打仗,縱隊司、政、供、衛等機關也沒有多少人。會後,我們就都投入了緊張的戰前準備,連看一看這座著名的古城都顧不上。宋任窮說:“打完這一仗,我們要好好地看看邯鄲城是個什麼樣子。”

楊得志、蘇振華率領的第一縱隊,已經輕裝完畢,準備開赴東北戰場,正趕上這個節骨眼,只好打完這一仗再北上了。他們的火炮、重機槍已經“輕裝”了,輕機槍、步槍也少了一些。原打算到東北後,再裝備新的。現在只能靠步槍、手榴彈和裝備精良的敵人拚搏了。然而,一縱打得十分頑強,他們在崔曲一線堵住了敵人的進攻。爲二縱和其他部隊趕赴邯鄲以南的預設陣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十月二十二日,陳再道命令各部隊,迅速開至邯鄲以南地區,堵住邯鄲的南大門,絕不讓敵人進入邯鄲。於是,孔慶德率領的部隊放棄圍攻紫山,進至邯鄲以南的張莊橋、下莊地區;雷紹康率領的部隊放棄圍攻肥鄉城,進至邯鄲東南的羅城頭、中堡地區;周發田率領的部隊,從磁縣撤至邯鄲西南的二十里鋪、趙拔莊、南張莊地區。以上三支部隊在戰後正式編成四、五、六旅。當時因作戰任務急迫,旅的番號尚未正式公佈。

二縱的部隊到達後,既在邯鄲以南以及西南、東南地區,擺成扇形陣地,構築工事,準備痛擊來犯之敵。……這就是著名的平漢戰役。在此戰役中,殲滅國民黨軍一萬七千餘人,新八軍一萬餘人在高樹勳率領下,集體起義,馬法五等國民黨軍官被俘。

(本章完)

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一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二十一章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一章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四章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四章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二十一章第一章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十九章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三章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八章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六章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三章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三章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
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一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二十一章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一章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四章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四章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二十一章第一章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十九章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三章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八章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六章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三章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三章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