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到七月二十八日,鄧小平掌握了冀南各部隊和各軍分區的情況。又經過和徐向前認真磋商,統一了認識。他們這才把陳再道和宋任窮找來,徵求他們的意見。

徐向前首先介紹說:“我和鄧政委研究了一下,決定將冀南的一些地方武裝收編進一二九師。具體措施是:把東進縱隊的第一、第三團合編爲新一團,調歸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把‘汪乃貴支隊’和趙輝樓的‘民衆抗日自衛軍’合編爲‘冀豫抗日遊擊支隊’,撥歸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建制;將東進縱隊第二團和七七一團、抗日遊擊獨立第二師合編爲獨立旅,由一二九師直轄。”說完,將目光轉向陳再道和宋任窮,徵求他們的意見。

鄧小平笑着問:“怎麼樣?有什麼問題嗎?”

陳再道和宋任窮都連忙說:“沒有。”

徐向前說:“答應得有點勉強。我知道,這樣就把冀南基礎比較好的部隊都收編了。無疑會增加你們的工作難度。”

陳再道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用地方武裝來補充。”

鄧小平想了想,說:“我看這樣吧:將獨立旅和段海洲的“青年縱隊”合併,組成新的“青年縱隊”。仍由段海洲擔任司令員,李聚奎任政委;原獨立旅旅長徐深吉擔任副司令員,原獨立旅參謀長卜盛光擔任參謀長。把這支擴大後的‘青年縱隊’留在冀南,作爲冀南的主力部隊。”

徐向前說:“好。這個辦法我贊成。”

……

充實主力部隊完成後,他們又開始整編冀南的地方武裝和政府機關。具體措施是:

一、把冀南各地方武裝統一編成隸屬於東進縱隊的八個支隊和一個獨立團。第一支隊由原趙縣、藁城、欒城地方黨領導的第五軍爲基礎,加上這三個縣的保安團和新河縣保安團組成:司令員徐紹恩,政治委員李林。第二支隊由冀南遊擊大隊和挺進大隊以及趙縣模範二支隊組成;司令員周光策,政治委員餘品軒。第三支隊由曲周、廣平、永年、肥鄉四縣的保安團和肥鄉縣地方黨領導的遊擊大隊組成;司令員孫樹林,政治委員周發田。第四支隊由冀南特委領導的游擊隊和南宮縣保安隊合編而成:司令員餘倫勝,政治委員王心高。第五支隊是景縣葛貴齋的部隊經我爭取改編而成;司令員葛貴齋,政治部主任劉建章。第六支隊是以東縱一個老連爲基礎組成的津浦支隊,派到津浦路一帶活動;司令員孫繼先,政治委員潘壽才。第七支隊是由清風、南樂、地方黨組織的武裝編成。原寧晉良民自衛團經我爭取,改編爲平漢抗日遊擊支隊,將這支隊伍編成第八支隊。獨立團是由原棗強保安團改編的“棗強獨立團”編成;團長王筱石,政治處主任呂子明。

二、對冀南軍區進行調整和提高,決定軍區領導機構仍由東進縱隊首長兼任,一套機構兩種名義。同時,重新劃定了五個軍分區。五個軍分區的領導機構分別由新建立的五個支隊兼任。其管轄範圍是:第一軍分區(第一支隊兼),轄束鹿、寧晉、欒城、趙縣、藁城、晉縣。第二軍分區(第二支隊兼),轄鉅鹿、堯山、隆平、任縣、南和、平鄉。第三軍分區(第三支隊兼),轄永年、肥鄉、廣平、雞澤、曲周、成安、臨漳、大名、邯鄲。第四軍分區(第四支隊兼),轄威縣、廣宗、南宮、新河、清河、冀縣和臨(清)邱(縣)冠

(縣)特區。第五軍分區(第五支隊兼),轄棗強、武邑、景縣、衡水、故城、阜城。

三、組建冀南的政府機關——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按照中央的部署,由地下黨員、冀西遊擊隊領導人楊秀峰擔任公署主任,宋任窮任副主任。

八月六日,楊秀峰和夫人孫文淑從廣宗一帶來到南宮。

徐向前、陳再道、宋任窮等領導人都到南宮城外迎接。遠遠地,就看見楊秀峰高高的個子,瘦瘦的身軀,臉龐也比較瘦削,一副典型的知識分子模樣。幾位首長都不由得想起了“弱不禁風”這個詞。面對眼前這個瘦瘦弱弱的楊秀峰,怎麼也不能和那個在冀西指揮千軍萬馬的游擊隊司令聯繫在一起。大家一邊這樣想着,一邊迎上去和楊秀峰熱情握手。徐向前握着楊秀峰的手,笑着說:“我是叫你楊教授,還是叫你楊司令呢?”

楊秀峰也笑着說:“還是叫我秀峰同志吧。”

陳再道、宋任窮等人也都和楊秀峰握手。陳再道說:“一看到你,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文弱書生’這個詞。如果不瞭解你,誰也不會想到你是個叱吒風雲的大將軍。”說得大家都笑起來。

楊秀峰也笑着說:“哪裡哪裡,書生將軍畢竟還是書生。”。

徐向前說:“文韜武略嘛。既有文韜,又有武略,這才厲害呢!”

楊秀峰搖着頭笑了。

接着,幾個人又和楊秀峰的夫人孫文淑握手。然後,便一起向南宮城裡走去。

楊秀峰是今年六月進入冀南地區的。

當時,北方局根據冀南的形勢,決定派楊秀峰率領冀西遊擊隊到冀南開展工作。做出這一決定,主要是基於兩點考慮:第一、可以利用楊秀峰的特殊身份和社會聲望,擴大冀南抗戰的影響,進一步發揮冀西民訓處和冀西遊擊隊這面“統一戰線旗幟”的優勢,廣泛團結各界愛國力量,擴大抗日武裝。第二,蔣介石於今年六月任命鹿鍾麟爲河北省主席,鹿鍾麟在武漢組建的河北省政府,楊秀峰爲委員之一。中共中央根據這一情況,決定由楊秀峰擔任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主任,並主持冀南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和鹿鍾麟的“省政府”打交道。

六月十五日,楊秀峰帶領一批工作人員,以籌集糧食和棉花等物資的名義,越過平漢鐵路,進入冀南平原。他們同各地戰委會、各界社會名流等廣泛接觸和多方活動,擴大了影響,團結了各界人士,得到廣泛支持。

六月底,冀西遊擊隊主力第三、第六區隊由吳傑和楊克冰率領進入冀南平原;經隆平、集寨、高橋鎮、乞村,到達廣宗,與楊秀峰會合。經楊秀峰與冀南軍區聯繫,軍區首長讓這些部隊在廣宗、平鄉、南和、雞澤、曲周、永年一帶活動。其主要任務是利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面旗幟,廣泛團結爭取各階層不同信仰的武裝力量,進入抗日陣營,擴大部隊。

……

楊秀峰來到南宮後,經過幾天的準備,於八月十四日在南宮縣城召開有冀南(包括平漢鐵路以西)五十餘縣的抗日政府或戰委會代表、各界人士代表、八路軍和冀遊代表參加的萬人大會。鄧小平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宣佈了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決定。大家經過討論,制定出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施政綱領(共八項),並決定將公署駐地選在南宮縣大屯鄉孫

李村。

八月二十日,在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駐地,爲楊秀峰和宋任窮舉行了一個簡短而又氣氛熱烈的宣誓就職儀式。參加儀式的有一二九師首長、東進縱隊首長和各縣抗日政府代表以及孫李村部分羣衆。

公署駐地是五間民國式的抱廈北屋,院落也十分寬敞。工作人員在北屋正中懸掛了一條紅色的橫幅:“楊秀峰和宋任窮宣誓就職儀式。”下面一字排開擺着三張方桌,作爲主席臺。鄧小平、徐向前、劉志堅、陳再道、宋任窮、楊秀峰等首長都在主席臺前就坐。與會人員前面的坐着,後面的站着,滿院子都是人。有些年輕人或小孩甚至爬到房頂和院牆上往裡觀看。儀式由東進縱隊司令員陳再道主特。

上午九點鐘,陳再道大步走到臺前,高聲說:“慶祝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即楊秀峰和宋任窮宣誓就職儀式,現在開始。首先,請一二九師政治委員鄧小平同志給大家講話。”

鄧小平站起身,大聲說:“具體的政策和任務,我在十四日的各界代表大會上都已經講了,這裡不再多說。我在這裡想重點說一說的是,在冀南各界代表大會上,我們制定出了‘新政府’的八大施政綱領。顧名思義,這是個綱領性文件。‘新政府’今後的各項工作,都要在這個總綱領的框架下進行。一會兒,我們將公佈這個施政綱領。希望大家仔細研讀,認真領會,努力把綱領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我今天就講這些吧。”說完,又坐了下去。

陳再道:“下面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主任楊秀峰同志宣誓。”

楊秀峰站起身來,走到主席臺中間,舉起右手,大聲宣誓:“我楊秀峰,決不辜負羣衆的期望,堅決執行上級的命令,忠於職守,不辱使命;帶領冀南羣衆不移餘力地支持八路軍抗戰,不折扣地落實施政綱領的各項要求!”說完,又走回自己的座位。

陳再道:“下面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副主任宋任窮同志宣誓。”

宋任窮也站起身,向前走了幾步,舉起右手:“我宋任窮,一定要全力配合楊主任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忠於職守,不辱使命;堅決完成施政綱領規定的各項任務!”

“下面請楊秀峰同志宣讀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八大施政綱領。”

楊秀峰從衣袋裡掏出一份摺疊在一起的文件,打開,只見那一沓白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黑字。他將那一沓紙舉到眼前,開始宣讀。綱領共有八項內容;一、動員一切人力、物力,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強大的抗日根據地。二、建立民主廉潔的縣抗日政府,嚴懲貪官污吏。三、整頓各縣金融,發展農村經濟,提倡土貨生產。四、廢除苛捐雜稅,實行合理稅收。五、優待抗日軍人家屬。六、安定民生,發揮人民抗戰積極性。七、實施抗日教育,普遍發動羣衆,組織戰委會和工、農、婦、學、商各抗日團體及自衛隊。八、肅清漢奸敵探,實行抗日戒嚴。……每一個標題下,都詳細列出了我黨我軍在這方面的政策、任務和要求。

楊秀峰宣讀完畢,儀式結束。羣衆陸續散去,楊秀峰、宋任窮和公署的工作人員,都走進辦公室,很快便投入工作當中。

……

八月二十五日,鄧小平離開南宮,赴延安參加黨的六屆六中全會。

(本章完)

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十九章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十一章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二十章第七章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六章第一章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二十章第十六章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十五章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一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章第十章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五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二十一章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一章第十四章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十五章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五章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十一章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十六章第九章第十六章第二章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一章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二章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
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十九章第六十六章 武工隊鋤奸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十一章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二十章第七章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六章第一章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二十章第十六章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十五章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一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章第十章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第五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二十一章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一章第十四章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十五章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五章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十一章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十六章第九章第十六章第二章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一章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二章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