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主要人物簡歷

陳再道

陳再道(1909年-1993年),湖北麻城人,上將軍銜。一九二六年參加革命。紅軍時期,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副軍長、軍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東進縱隊司令員、冀南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冀南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解放後,任河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他是中央軍委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

宋任窮

宋任窮(1909-2005 ),原名宋韻琴,湖南瀏陽人。192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長征。歷任紅軍幹部團政治委員、紅軍學校政治委員、紅二十八軍政治委員、軍長。抗戰爆發後,任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東進縱隊政治委員,冀南行署副主任、主任,中共冀南區黨委書記,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等職。抗戰勝利後,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政治委員,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等職。建國後,任西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第四兵團兼雲南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1960年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兼瀋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77年10月,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1978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劉志堅

劉志堅(1912—2006),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二八年參加平江起義。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紅軍第三軍團政治部秘書處處長,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曾在戰鬥中負傷被捕,後被戰友們救出。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政治委員。建國後,任中央軍委情報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等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易良品

易良品(1910―1943)湖北麻城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團政治委員。曾參加長征。1940年任八路軍新編第七旅旅長。1942年調任冀南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在對日作戰中,率部屢立戰功。一九四三年,在河北省棗強縣反“掃蕩”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3歲。

秋山良照

秋山良照,日本山梨縣人。18歲開始在「牟田鑄物工廠」做工。日本侵華時,他參軍來到中國。1940年9月7日,秋山良照在堂邑縣鄭家屯戰鬥中負傷被俘。被俘後的所見所聞以及八路軍對他的感化和教育,使他漸漸放棄了逃回隊伍的念頭。他主動要求參加了八路軍,併成立了“日軍士兵覺醒聯盟冀南支部”,他擔任支部書記。之後,他們通過“向日軍炮樓喊話”、“給日軍士兵寫信”、“印發日語傳單”等方式,揭露日本侵華的邪惡本質,在侵略軍中引起很大震動。他還親自端起機槍,衝上戰場,與日軍進行殊死拚殺。因此,受到劉伯承師長的點名表揚。一九四三年六月,到延安黨校學習。解放後,回日本定居。

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

,日本陸軍大將,侵華戰爭主要戰犯。1927年,出兵中國山東,是製造“五·三”濟南慘案的主兇之一。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參與制造“一·二八”事變,屠殺上海人民。1933年春,關東軍侵犯熱河,威逼天津,他代表日方迫使國民黨與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1941-1944年,他擔任華北方面軍最高司令官,組織和策劃了多次大“掃蕩”,瘋狂屠殺抗日軍民。日軍投降後,被國民黨政府軟禁在南京,並充當國民黨的軍事顧問。1949年2月被國民黨軍事法庭宣佈“無罪釋放”。1966年病死於東京。

正文:

第一章

兩匹高大的戰馬,一前一後,在一條崎嶇的山路上奔跑着。前面的棗紅戰馬上,乘坐着一位三十來歲的青年。此人面容微黑,臉龐瘦削,雙目炯炯有神:身材魁梧,穿一身灰色土布軍裝,腰扎武裝帶,小腿上打着裹腿。他,就是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陳再道。緊跟在他後面,騎一匹雪白戰馬的小夥子,是他的警衛員。

兩天前,旅長陳賡告訴陳再道:劉伯承師長準備讓他帶領一支新部隊,去開闢新的根據地。……自參軍以來,陳再道打過不少大仗、硬仗,但獨擋一面還是第一次。昨天晚上,一接到要他“明天上午趕到師部”的通知,他就知道接受新任務的時刻到了。所以今天天剛亮,他就帶着警衛員,從榆社縣快馬加鞭,直奔師部而來。上午九時,抵達師部所在地——遼縣西河頭村。

來到村子正中,陳再道輕輕一勒繮繩,那匹馬立刻停下來。由於跑了幾十裡山路,人和馬身上都出了汗,冒着熱氣。陳再道翻身下馬,將馬僵繩交給警衛員,便大踏步向師部走去。

這是一座用藍色方磚砌成的三進院,院落緊靠背後的大山,旁邊還有一條直通後山的小路。陳再道“噔噔噔”跨上大門前的坡道,走進大院。

院落比較寬敞,打掃得很整潔。左側種着兩棵一人多高的小樹,右側栽着幾株不知名的花草。雖然已是寒冬,綠葉紅花早已脫落,但仍能透射出主人的格調高雅。陳再道無心觀賞院裡的優雅環境,穿過院子,直奔作戰室而去。

“報告!”陳再道站在門外。

“進來。”裡面傳出劉伯承的聲音。

陳再道大步跨進屋裡。只見屋子正中靠北牆放着一張暗紫色的八仙桌。劉伯承師長坐在桌子左側。他身材高大,穿着一身八路軍棉軍裝;清瘦的臉上架着一副眼鏡,顯得莊嚴而和靄。坐在桌子右側的是一二九師政委張浩。他臉龐稍長,瘦瘦的;雖然面帶病容,但依然精神旺盛。在桌子前面右首坐着一個陌生的青年。此人高挑的身軀,寬寬的肩膀;面色白淨,一臉的書生氣。桌前左首還放着一個空凳子,很顯然這是給陳再道預備的。

聽到報告聲,屋裡的三個人都站起身,向門口望着。陳再道走上前,一眼就發現張浩政委比以前更加消瘦,面色黑裡透黃。他忍不住關切地說:“張政委,你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了。可要多注意身體啊!”

劉伯承笑着說:“他這個人啊,就這一點不好。不拿自己的身體當回事。我們想送他回延安治病,他還不同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陳再道說:“政委,你就服從組織的安排吧。”

張浩只得點點頭。

陳再道這才向劉伯承問:“師長,到底要派我去哪裡?”

張浩指着身邊那位年輕人說:“

這是冀南黨的負責人李菁玉同志。今後你們就要搭夥計,在一起戰鬥了。”

李菁玉迎上來,和陳再道握手。陳再道也握住李菁玉的手,和他互致問候;然後才問:“是要派我去冀南嗎?”

劉伯承沒有回答,而是轉身走到掛在牆上的軍用地圖前,用手指着地圖上的一片區域,說:“這一片,你過來看清楚!”

陳再道走到劉師長身邊,仔細觀看。張浩和李菁玉也跟着走到地圖前面,一同觀看。只見劉師長指的是平漢路以東,滄石路以南,津浦路以西的一片開闊地帶。陳再道說:“這不就是冀南平原嗎?”

劉伯承點點頭,又接着說:“目前,這裡日軍的兵力十分空虛。師部決定,抽調五個連的兵力,組成東進抗日遊擊縱隊(簡稱東進縱隊或東縱),進駐冀南平原。由你擔任‘東進縱隊’司令員。”他用手一指旁邊的李菁玉:“李菁玉同志擔任政委。他熟悉冀南的情況,遇事要多和他商量。”稍微停了一下,劉師長又說:“在平原開闢抗日根據地,對我們來說還是個新課題。那裡沒有大山做依託,沒有深溝峭壁藏身,就像光着屁股洗澡,全都露在外頭啊!”

首長的幽默把大夥全都逗樂了。

劉伯承接着說:“雖然在平原打游擊,比在山區要困難的多,但也不是沒有可能。”他從抽屜裡拿出一張表看了看,然後說:“我大概計算了一下。敵人在華總兵力的一半以上,分佈在我們華北,但他的兵力遠遠不夠分配,這是敵人致命的弱點。如果敵人進攻冀南,我們太行這邊就可以配合你們作戰;冀中、山東也可以配合你們作戰。敵人不可能在幾個地方同時集中兵力作戰,這是我們開展游擊戰爭的有利條件。冀南有三四十個縣,到處可以打游擊,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又有衆多的抗日羣衆,特別是有地下黨的工作基礎。當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政策對頭,指揮得當,在主觀指導上不要出大紕漏。”劉伯承一邊說,一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他三個人也都回到桌子周圍,坐下來。

張浩說:“以孫繼先、胥光義爲首的挺進支隊已經抵達冀南,並展開了很有成效的工作。你們與他們合兵一處,儘快打開那裡的局面。據我們瞭解,現在冀南的情況很複雜,社會秩序很混亂。你們處理問題一定要非常慎重。菁玉同志熟悉那裡的情況,你可以向他詳細瞭解。”

劉伯承笑着問:“怎麼樣?有什麼困難嗎?”

陳再道說:“困難肯定會有。沒有困難要我們幹什麼!”

“好!”劉伯承開心地笑了。他就喜歡陳再道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

陳再道低下頭思索了一下,然後說:“我建議,帶一個騎兵連去。在那裡肯定能派上用場。”

劉伯承:“可以。有什麼要求你儘管提。”

“沒有啦。”陳再道笑着搖搖頭,然後問:“我們什麼時候動身?”

劉伯承說:“越快越好。”

“人員怎麼組成?”

“人員主要從你們旅抽調。你回去和陳賡合計合計,儘快把隊伍組建起來,開赴冀南。我們等着你們勝利的消息!”

“好!我一定完成任務!”

……

回到旅部,陳再道和陳賡精心挑選了一批英勇善戰的戰士,成立了由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一個騎兵連和二十二名幹部組成的“東進抗日遊擊縱隊”。經過短暫的集訓,於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傍晚,向冀南開來。

(本章完)

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十二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十八章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二十章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十七章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五章第十六章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二十一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十六章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四章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二章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六章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十四章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二十章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五章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四章第十五章第二十章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
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十二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十八章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七十六章 張雙羣上山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二十章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十七章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五章第十六章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二十一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十六章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四章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二章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六章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十四章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二十章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五章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四章第十五章第二十章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