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八路軍打威縣的第二天(五月十一日),就發生了六離會人員槍殺“津浦支隊”政委王育民等二十四名八路軍官兵的嚴重流血事件。

事情是這樣的。“津浦支隊”在魯西北發展十分順利,已經達到了一千多人。東縱首長決定給其配發一部軍用電臺。五月上旬,王育民帶領騎兵排來南宮領取。他們在南宮與電臺隊長黃立祥匯合。五月十一日凌晨,一行四十餘人從南宮出發,原路返回。

走到小屯村西,王育民和黃立祥商議說:“咱們繞道從村北走吧。”原來,王育民他們在來南宮時經過小屯村,這村的六離會人員攔住他們不讓走,故意找麻煩。王育民說了半天好話,他們才勉強放行。王育民在南宮也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大家。聽了王育民的提議,大家都表示同意。

於是他們便改道向北走,到了小屯村北,再往東拐。剛向東走了沒多遠,就看到一個擔水的農民從前面往村裡走。那人看到他們以後,立刻加快了腳步。

王育民警覺地說:“這個人很可能給村裡報信。咱們快點走,趕緊過去。”

“好。”大家都加快了速度。

剛走到小屯村正北,就聽從小屯村方向傳來一陣喊叫聲:“站住!站住!”大家扭頭一看,只見從村裡跑出一夥人。頭上都罩着紅包裹,有的手持紅纓槍,有的手拿大刀。領頭的一個人大聲喊着:“你們跑不了啦!”

王育民心想:“糟糕!麻煩又來啦!”

來的正是小屯村六離會的人。原來,曾經找王育民他們麻煩的兩個六離會員,當天就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村裡的六離會會長宋印亭。宋印亭出身地主,因怕八路軍共產,纔在小屯村組織起六離會,且由於販賣煙土被八路軍查獲,對八路軍懷恨在心,早想伺機報復。聽完彙報,他斷定八路軍返回時還要經過這裡,於是便聯絡李張馬村會長李敬哲,一起向住在趙守寨的三師父範廷娥彙報,並一塊研究襲擊八路軍的行動方案。他們規定以擊鼓爲號,鼓響人聚,一齊向八路軍出擊。也是事有湊巧,剛纔那擔水進村的農民也是六離會人員。他回到村裡,便向宋印亭彙報了八路軍繞道村北的情況。宋印亭立刻擊鼓聚人,很快便跑出村,攔住了王育民等人的去路。宋印亭走到前面,厲聲問:“誰讓你們從這裡經過的?”

王育民只好陪笑說:“我們都是抗日的隊伍。請放我們過去。”

宋印亭冷笑一聲:“就你們那幾支破槍,那也叫抗日?”

戰士們聽到他污衊八路軍,都非常氣憤。王育民也有些不耐煩地說:“都是一條戰線上的人,何必欺人太甚!”

宋印亭:“誰跟你們是一條戰線!來人!把他們的槍下掉!”

王育民當即傳令:“大家散開,準備戰鬥!”

戰士們馬上都掏出武器,後退兩三米,站成一個扇面形,反而將六離會的人包圍了半圈。

宋印亭見勢不妙,馬上又換上一副笑臉:“有話好說,別傷了和氣!”隨後又向他的會員說:“都閃開,讓八路軍過去。”

六離會員都閃到兩旁,八路軍戰士繼續前行。

宋印亭立即小聲吩咐:“你們幾個跟着他們。”又轉身向其他會員:“快去通知各村會員,立即集合。”於是,他們一村接一村地擊鼓,四面八方的六離會開始集結。

部隊行至李張馬,該村六離會長李敬哲率衆出村,隨即對部隊形

成包圍之勢。王育民知道,再和他們講道理也不管用,只好命令戰士們手持武器,護衛在電臺和其他物品周圍,緩緩東行。

六離會的人雖然不敢阻攔,卻都緊緊跟隨在兩旁。一直到董張馬村,經一個名叫董燦章的醫生勸阻,他們這才讓開道路。

王育民馬上讓部隊加快速度,向東急行。可走了不到百米,就聽後面有人喊:“老師父來了,別讓他們走。”六離會的人再度圍了過來。實際上來人並非老師父,而是冀縣大柏舍的會長,李耀庭的鐵桿朋友高大奎。

王育民走上前去,和那“老師父”交涉:“老師父,我們是八路軍的津浦支隊;我們到南宮去領東西,從這裡路過一下。”

沒想到,那老師父也蠻橫地說:“你們經誰同意了,就從這裡路過?這裡是我們六離會的駐區,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從這裡經過。”

戰士們對這種無理糾纏早就憋了一肚子氣,見老師父也不講理,一個戰士急得把槍往地上一蹲,結果槍走火。高大奎一聽槍響,更來了精神,大聲喊:“八路軍開槍啦!八路軍殺人啦!弟兄們,衝啊!跟八路軍拚啦!”六離會的人各執刀槍,向八路軍撲來。

王育民立刻傳令:“大家分散突圍,快去向首長報告!”

戰士們馬上向四外逃跑。由於部隊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再加上六離會人多勢衆,當場包括王育民在內的二十四名指戰員被殺害,黃立祥等五名戰士突圍未成被俘,槍支、馬匹和電臺都被搶去。宋印亭又進一步扇動說:“反正和八路軍鬧翻臉啦!乾脆集合咱們的人,跟他們幹一場吧!”他們一方面集合十幾個村的會員到小屯、張馬準備與八路軍打仗,另一方面,擴大聯繫面,動員南宮三、四、五、六區及棗強、冀縣、威縣、清河、武城、臨清、故城等縣的六離會與八路軍對抗。同時,還加緊對孫村、甘狼冢一帶進行武裝部署,在東西四五十里、南北三十餘里的範圍內集結了近兩萬人的隊伍。……

突圍出來的幾個戰士跑回南宮,向徐向前等首長哭訴了這些經過。徐向前立即召開在南宮的團以上幹部緊急會議。會上,突圍出來的戰士向大家介紹了王育民等人被殺的經過。徐向前氣憤地說:“按常理說,我們的戰士都帶有武器,戰鬥力又很強,是不可能被這些手持長矛、大刀的人輕易殺害的。就因爲我們的戰士顧忌到他們也是中國人,是我們團結的對象,不忍心傷害他們。可他們卻對我們的戰士痛下殺手,毫不留情。”

陳再道憤怒地說:“在這國難當頭之際,他們殺害抗日人員,完全是漢奸行爲!我們必須堅決打擊。”

徐向前竭力抑制着自己的激動情緒,冷靜地說:“我們還是應該先禮後兵。”

陳再道瞪大眼睛問:“到了這種地步,還和他們談禮?”

徐向前點點頭:“是的,還是先禮後兵。我考慮了一下,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喚醒受矇蔽的羣衆,孤立死心塌地的作惡幫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先做思想工作。”

陳再道有些疑慮:“恐怕是對牛彈琴!”

徐向前堅定地說:“對牛彈琴也要彈。因爲他們不可能都是‘牛’。我們是讓那些不是‘牛’的人聽的。”

陳再道不再說話。於是,徐向前以“東進縱隊”的名義給六離會頭目致信,要他們到南宮來商談。他們既不來人,又不回信。徐向前有一種超然的大度:“他們不

來!我去!”

陳再道急了:“副師長,你不能去,太危險!”

徐向前道:“你放心,他們心虛,不敢謀面的。這正是我們教育羣衆的好機會。”

陳再道還是不放心:“不行,這樣太冒險。如果硬要去的話,要帶足夠的部隊去。”

徐向前想了想:“那就帶騎兵團一個營去吧,談完後就讓部隊在他們中心地區駐紮下來!”

五月十四日,徐向前和陳再道、宋任窮帶騎兵一個營,來到了“六離會”會徒集中的張馬村。果然如所料,“六離會”頭目都躲藏起來。於是,徐向前召集附近村莊一些與“六離會”有瓜葛的村長開會,進行思想教育,並讓他們向六離會頭目轉告八路軍的幾點聲明:一、立即釋放我方被抓人員,交還電臺和我方被槍殺人員的屍體;二、交出槍殺我方人員的幕後指揮者和兇手;三、解散“六離會”。

六離會是一個封建迷信組織,在當時冀南各種會道門中,勢力比較大,分佈在南宮、清河、棗強一帶,會員達八萬之多,其頭頭是李耀庭。

李耀庭,南宮縣孫李村人,曾在直係軍閥吳佩俘部隊中任職。吳佩俘被打垮後,李耀庭逃回南宮,解甲經商。他經常往來與天津、北京、南宮之間,加之瞭解上層官員的情況,又編練了自己的民團,因此便有了軍、政、商三重資本,成了南宮地面上名氣十足、手眼通天的人物。七七事變後,他見日本勢力在華北逐漸膨脹,便公開投日,曾操縱南宮各界人士去威縣迎接日軍。

東進縱隊剛到南宮時,對六離會做了大量的爭取工作。六離會在南宮城設立了“辦事處”,並一度實現了“八六”合作,聯合站崗放哨,東縱首長外出,六離會也曾護送過。然而,六離會的上層人士多半出自富庶人家,骨子裡與共產黨的主張難以合拍,再加上大漢奸李耀庭的蠱惑利誘,很快被其把持,成爲他的一枚棋子。聽了八路軍的聲明,李耀庭狂妄地叫嚷道:“要老子交這交那,也不撤泡尿照照!老子還要殺進南宮城,捉住徐向前祭神呢!”

得知李耀庭如此猖狂,徐向前這才決定用武力解決。他一方面迅速將主力部隊向南宮附近集結,一方面派出武裝宣傳隊,深入到六離會活動地區開展宣傳。

這時,李耀庭等人竟然在南宮孫村召開“慶祝大會”,將搶去的電臺等物品公開展覽,慶祝什麼“張馬村大捷”。

八路軍指戰員羣情激憤,忍無可忍。徐向前當即立斷,將第七六九團第一、第三營和機槍連置於孫村前面,將七六九團第二營置於村後,騎兵團置於側面的柏樹林子裡,完成了對孫村的包圍。

一些死心塌地的會徒,認爲自己吃了符,披了法,就會刀槍不入;在幾個壞頭目的指揮下,竟向東縱陣地衝殺過來。

徐向前命令部隊開槍還擊,但槍只能向天上打;目的是爲了鎮住他們,他還是不願傷害這些普通會衆。

然而,那些會衆見八路軍開了槍,他們並沒有倒下,還真以爲他們刀槍不入了;繼續喊叫着向東縱陣地衝來。

徐向前這才命令真正還擊。八路軍一陣機槍掃射,六離會人員死的死,傷的傷,紛紛逃散。李耀庭等人逃跑不及,被八路軍活捉。

當天,徐向前在孫村召開羣衆大會,處決了李耀庭等幾個壞頭目。受矇蔽的廣大會員紛紛交出紅纓槍、紅包裹。李耀庭操縱的“六離會”遂告解散。

(本章完)

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十九章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六章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三章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十六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九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十八章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十六章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十章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十六章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六章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二十章第十八章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十三章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八章
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十九章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六章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三章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四十一章 破擊平漢路第十六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九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十八章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十六章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十章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二十五章 彭蔣會談第十六章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六章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二十章第十八章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七十三章 開碰頭會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十三章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附錄一 書中人物簡介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