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



一九四零年以來,中國的抗日形勢更加嚴峻。國際方面,德國打敗英法聯軍,並持續轟炸北歐城鎮。國內方面,日軍爲迫使蔣介石屈服,一方面繼續向宜昌、長沙等前線施加軍事壓力,一方面加緊了對重慶的狂轟爛炸。南京‘汪僞政府’也大肆宣揚“戰則必亡,和則兩立”的投降論調。一時間,在國民黨統治區‘和平救國’的思潮甚器塵上。到下半年,蔣介石也有點扛不住了,開始與日本政府秘密接觸。

爲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抗日軍民的士氣,八路軍總部決定組織一次以破擊正太鐵路(正定——太原)爲中心的大規模破襲戰。七月二十二日,朱德、彭德懷、左權下達了《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於二十二個團的兵力,大舉破擊正太鐵路。同時要求對同蒲(大同——風陵渡)、平漢(北平——漢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寧(北平——瀋陽)、德石(德州——石家莊)等鐵路以及華北一些主要公路線,也展開廣泛的破擊。

八月八日,朱德、彭德懷、左權下達《戰役行動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破擊正太鐵路石家莊至陽泉(不含)段;第一二九師破擊正太鐵路陽泉(含)至榆次段;第一二零師破擊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汾(陽)離(石)公路,並以重兵置於陽曲南北地區,阻擊日軍向正太鐵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擊交通線的同時,相繼收復日軍佔領的一些據點。並要求各部隊於八月二十日夜晚二十二時開始行動。

一二九師分配給冀南部隊的任務是:配合總的戰役,對平漢鐵路和正在修建的德石鐵路進行五晝夜大破擊。以新四旅第十、第十一團和新七旅第十九團爲內邱至高邑段破擊隊;以新八旅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團爲邢臺至沙河段破擊隊。以新九旅三個團和第五軍分區各縣游擊隊爲德石鐵路破擊隊。

……

二十日夜晚,一彎月牙從東天邊悄悄探出頭來,怯怯地望着黑暗中的大地。

二十二時整,十九團第一營的戰士帶領着一萬多羣衆,潮水般涌到馮村至內丘段鐵路線上……有的卸螺絲,有的扒鐵軌;有的燒枕木,有的挖路基。一片繁忙景象。

十九團參謀長劉明鑑和二軍分區作戰股長姚家潤,親自到鐵路線上視察。不遠處,一個青年正在鐵軌上卸螺絲,旁邊一個人爲他打着燈籠。劉明鑑走過去

問:“小夥子,你們是哪個村的?”

卸螺絲的青年往東一指:“就是那個村的。”

姚家潤說:“鐵路是敵人的大動脈。我們挖鐵路,就是要截斷他們的大動脈。”

打燈籠的青年說:“只要敵人不來搗亂,我們保證翻它個底朝天。”

“很好。”兩位首長都笑了

……

當天夜裡,第十九團炸燬馮村以南的木橋兩座,攻克碉堡一個,破毀鐵路九處。

破擊鴨鴿營至古魯營段鐵路的第十團和破擊古魯營至馮村段鐵路的第十一團,由於遭到來自高邑方向敵人的襲擊,破路羣衆被迫轉移。當夜破路都收效不大。

第二天,內高段破擊隊繼續破擊。攻克鎮內以南碉堡兩座,炸燬古魯營以南碉堡一座,炸燬石橋六座。

與此同時,新八旅第二十三、二十四團,帶領民兵和成千上萬的羣衆,在“不留一根鐵軌,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橋樑”的戰鬥口號下,對邢臺至沙河段鐵路進行了全面破壞。

新九旅三個團也對正在修建的德石鐵路進行了第二次全面破壞。

戰役打響的第二天(八月二十一日),八路軍總部就陸續收到劉伯承、聶榮臻、賀龍、呂正操、陳再道等人發來的捷報。爲了儘快向中央軍委和“國民政府”彙報戰役情況,彭德懷和左權要求八路軍總部作戰科,務必在二十二日中午以前,查清所有參戰部隊的兵力和戰鬥情況。

八月二十二日中午,彭德懷、左權信步走進作戰室,聽取作戰科長王政柱的彙報。王政柱激動地說:“……由於抗日軍民非常痛恨鬼子,參加破擊戰的熱情很高。據統計,晉察冀軍區投入三十九個團、第一二九師(含決死隊第一、第三縱隊等)投入四十六個團、第一二零師(含決死隊第二、第四縱隊等)投入二十個團,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餘萬人。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

左權興奮地說:“好!這真是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這個響亮的名詞立刻吸引了坐在一旁的彭德懷。他接過來說:“不管一百多少個團,就把這次戰役叫做‘百團大戰’好啦!”

大家都表示贊成。

隨即,八路軍總部就以“百團大戰”爲名,向中央軍委和蔣介石匯告了這次戰役。給蔣介

石的電報,是以第十八集團軍正、副總司令朱德、彭德懷的名義,先發給當時駐重慶的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葉劍英於八月二十七日轉呈蔣介石。電報詳細介紹了“百團大戰”的情況,還要求蔣介石命令各戰區向敵人出擊,以策應“百團大戰”。

蔣介石看完電報,臉色陰沉,半天沒有說話。這個消息對他的震撼太大了,使他陷入了極度的恐慌和煩燥之中。當初改編時,八路軍只有三個師,區區三萬人,短短三年就發展到了一百零五個團。照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和國民黨抗衡。……一連幾天,蔣介石都輾轉反側,如坐針毯。經過幾天的思想鬥爭,蔣介石終於想明白了。對這樣一個大量殲滅日寇、使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戰役,自己作爲“三軍統帥”,如果不表示大力支持,高調嘉獎的話,就會讓全體中國人小瞧自己。……蔣介石於九月四日,向他的部隊發出“各向當面之敵出擊,以策應百團大戰”的命令。同時,也向八路軍總部發出嘉獎令。嘉獎令說:“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除電飭其他各戰區積極出擊以策應貴部作戰外,仍希速飭所部積極行動,勿予敵喘息機會,徹底斷絕其交通爲要。……”

在蔣介石接到“百團大戰”捷報的同一天(八月二十七日),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多田峻,垂頭喪氣地從南京回到北平。他一進華北總部,就馬上召集他的幕僚開會。他在會上懊惱地說:“我在南京受到了西尾壽造總司令的嚴厲訓斥,他把我罵了個狗血噴頭。我雖然丟盡臉面,卻一點也不委屈。因爲八路軍發動的‘八二零閃電’,確實打亂了大日本皇軍的計劃。本來,我們對中國的進攻十分順利。在大日本皇軍軍事和外交的雙重壓力下,汪精衛已經投靠了我們。蔣介石也開始動搖,在香港與我們進行了秘密談判。雖然雙方提的條件差距很大,但蔣介石已經答應,在長沙與析垣徵四郎總參謀長和汪精衛的代表舉行‘三方會談’。照這樣發展下去,經過一段時間的磋商,我們完全可以找到一個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可就在這時,八路軍從我們背後捅了一刀子,發動了‘八二零閃電戰’。這個可惡的‘八二零閃電’,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蔣介石的態度馬上就強硬起來。使我們對蔣介石的誘降計劃化爲泡影。八路軍太可惡啦!我一定要報復,一定要反擊。……”

(本章完)

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六章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十五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二十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四章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十五章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四章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七章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十七章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十八章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十九章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一章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九章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十三章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十二章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一章第九章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七章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
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六章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十五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二十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第四章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六十章 秋山良照歸隊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十五章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四章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七章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十七章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十八章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十九章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七十七章 共渡難關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附錄二 在冀南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六十九章 營救劉志堅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一章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九章第八十三章 參加“南樂戰役”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十三章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十二章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第一章第九章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七章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