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徐深吉南援新四軍



十二月上旬,劉鄧首長要求各部隊,在加強對敵鬥爭的同時,分兩期對部隊進行整訓,到明年六月前完成。並利用戰鬥間隙,在全師開展一次大規模的練兵活動。

冀南軍區根據劉鄧首長的要求,迅速在全區展開了一場羣衆性的練兵熱潮。這一天,陳再道、宋任窮、王宏坤、範朝利等幾位首長,親自到練兵場上進行視察。遠遠地,就看到戰士們正在練習刺殺,並傳來一陣陣喊殺聲。

王蘊瑞一邊陪着首長往前走,一邊介紹說:“自從首長髮出‘大練兵’的命令後,我們就掀起了一個練兵高潮。大家根據平原游擊戰爭的特點,進行小分隊襲擊據點和伏擊、遭遇等戰術訓練,還進行射擊、刺殺、投彈等技術訓練。各部隊開展了官兵互教、互學、互練的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家的各項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陳再道笑着問:“這些都是你組織的吧?”

王蘊瑞說:“我是司令部的訓練科長,責無旁貸。”

……

說話間,已經走進了操場。

“立正!向首長敬禮!”一位連長高聲喊道。

全體戰士立正,一齊向首長敬軍禮。

陳再道等人也都回一個軍禮。連長快步跑到陳再道面前:“報告首長!我們正在練習刺殺。”

陳再道走上前去,從一個戰士手中接過一支長槍,對着靶子示範性地用力刺了兩下,然後講解說:“練習刺殺時,要把靶子當作日本鬼子。我們可能想像:日本鬼子侵佔我們大片國土,殺害我們無數同胞,糟蹋我們許多姐妹;現在他們正滿臉獰笑地站在我們面前。我們要把怒火和仇恨都凝聚在刀尖上,向鬼子狠狠地刺去。這樣,我們的槍刺出去纔會兇狠,纔會有力。”

戰士們都頻頻點頭。

宋任窮接着說:“光有怒火、仇恨還不夠,還要有高超、熟練的技巧。滿腔的怒火和仇恨,加上高超、熟練的技巧,就是我們克敵制勝的基礎。說到技巧,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我們剛開始與日軍作戰時,日軍拚刺刀是兩個人一組,背對背,可以互相掩護;而我軍是單兵作戰,所以屢屢吃虧。後來我軍發明了錐子戰術,拚刺刀時三個人一組,背對背,互相掩護;這樣一來,我們又佔據了上風。這個事例說明,只要我們勤學苦練,認真總結經驗,及時發明新打法,就一定能戰勝訓練有素的日本鬼子!”

陳再道將長槍還給那個戰士,並向那連長說:“繼續練。”

“是。”連長又帶領戰士們繼續練起來。

幾位首長又向射擊訓練場走去。

這時,從射擊場裡傳來戰士們練習射擊的槍聲。幾個人都加快了腳步。一進射擊場,王蘊瑞就大聲說:“首長來看望大家啦!”

戰士們都馬上停止訓練,向幾位首長圍攏過來。

窮任窮連忙說:“大家繼續練!”

陳再道向那位帶領大家訓練的連長問:“怎麼樣?大家的水平提高得快不快?”

連長回答說:“提高得很快。但大家還是不滿意。都嫌自己打的不好。”

宋任窮笑着說:“不要着急。這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要勤學苦練,日積月累。”

王蘊瑞大聲提議說:“請首長給我們示範一下。大家說好不好?”

戰士們都齊聲說:“好!”

陳再道笑着說:“這不是讓我們出醜嗎?”

王蘊瑞從連長手裡接過手槍,交到陳再道手裡,笑着說:“你們的水平我還不知道嗎?只會起示範作用,不可能出醜。”

“好吧。”陳再道說完,便站到射擊位置,舉起手槍連

發十槍。然後把槍遞給宋任窮,等候登記人員報告環數。就聽登記人員大聲說:“五個十環,三個九環,兩個八環。一共九十三環。”

宋任窮不再說話,也站到射擊位置,舉起手槍,連續打了十槍。然後把槍交給王宏坤。登記人員很快報告說:“三個十環,四個九環,三個八環。一共九十環。”

宋任窮苦笑一下:“現在忙於事務,沒時間練習射擊,都生蔬了。”

接着是王宏坤,十槍打了四個十環,三個九環,兩個八環,一個七環。一共九十環。

戰士們都忍不住咂舌稱讚。一個新戰士羨慕地說:“我打三個八環就挺高興了,首長能打好幾個十環。”

王蘊瑞說:“首長可都是從小參軍,身經百戰。槍法能不準嗎?”

……

在抓緊練兵的同時,軍區首長還對冀南區的政府機關和部隊進行了一次調整。具體措施如下:

一、從今年十二月底開始,各野戰旅不再兼任軍分區的工作,重建已取消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軍分區機構,對第一軍分區也予以加強。

二、撤銷新九旅番號。該旅所轄第二十五團調歸第二軍分區,第二十六團調歸第一軍分區,第二十七團調歸第五軍分區,作爲分區基幹團。旅長桂幹生調第一軍分區任司令員,副旅長楊宏明調第四軍分區任司令員,政治部主任王貴德調第二軍分區任政委。

三、對其他一些部隊也作了不同程度的縮編。新七旅縮編爲兩個大團,一個小團。新八旅縮編爲三個小團,撤銷營部。並規定旅、團機關,直屬隊不得超過總人數的八分之一。

……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一日中午。

宋任窮手裡拿着兩份電報,走進陳再道的宿辦室,臉色陰沉地說:“這是總部和一二九師的命令。你看看。”

陳再道接過一份電報,只見上面寫着:

陳再道、宋任窮、王宏坤、範朝利等:

現命令你們迅速組織一支精幹的部隊,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皖南茂林地區,支援和解救被國民黨軍圍困的新四軍軍部。十萬火急,不得有誤!

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

陳再道看完電報,疑惑地說:“這是怎麼回事?”

宋任窮又遞給陳再道一份文件:“這是中共中央關於‘皖南事變’的資料。你看看就知道啦。”

陳再道接過文件看了一眼,說:“這上面的字我還認不全。你給我簡單介紹一下吧。”

“好。”宋任窮接着說:“去年十月十九日,何應欽、白崇禧無理要求江南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全部開到黃河以北。我黨中央爲了顧全抗日大局,答應將皖南的新四軍轉移到江北。

“當時,可供皖南新四軍選擇的北移路線有三條:第一條是經繁昌、銅陵地區渡江到無爲的路線。這條路線要經過五十餘華里的敵佔水網地帶,還得穿越長江敵僞封鎖線,不利於大部隊行動。第二條路線是由雲嶺向東經馬頭鎮、楊柳鋪、孫家埠、畢家橋、郎溪至竹簀橋、水西地區(蘇南指揮部所在地),再經蘇南敵佔區北渡長江。這條路線要經過國民黨軍一零八師的防地,國民黨方面只同意我非武裝人員據此線北移,而不同意我戰鬥部隊沿此線北移。第三條是由軍部駐地雲嶺南下茂林、三溪,入旌德、寧國轉廣德、郎溪,到溧陽渡江再到蘇北的路線。這條路線羣衆基礎薄弱,路程也比較遠,又是向國民黨的後方和重兵扼守的方向行動,在政治上、軍事上對我都很不利。但如果能徵得國民黨政府的同意,就一切都不成問題。

“十一月九日,葉挺從雲嶺起程,

趕到上饒謁見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洽商新四軍北移的問題。他們商定的新四軍北移路線爲:從雲嶺駐地先向南,經茂林、旌德轉向東進,經寧國南側,廣德、郎溪之間,再經金壇、句容之間,從鎮江以東渡江。隨後,我黨中央也批准了這條撤退路線。

“然而,當新四軍從十二月三日開始陸續出發,軍部所屬各部門人員和行李先行,軍部機關及一部分部隊,也於十一日集中,待命出發。不料,顧祝同卻於十二月十三日突然改變了原來的承諾,強令新四軍改道,不準經蘇南北渡,只准從繁昌、銅陵渡江。

“十二月二十八日,項英主持召開了新四軍軍委會擴大會議。與會人員一致認爲,新四軍一萬餘人的大部隊,如果按照顧祝同的命令改道,就要跨越五十華里的河網敵佔區和長江封鎖線,勢必遭到日僞軍的夾擊,腹背受敵,進退失據。更爲嚴重的是,蔣介石已將新四軍撤退的路線和日期公之與衆。明眼人一看便知:他這是想借日本人之手消滅新四軍。所以大家一致決定,皖南新四軍仍然按原定的路線,繞道茂林、三溪、寧國、再迂迴天目山到溧陽,然後待機北渡。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夜晚,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九千餘人,由涇縣雲嶺地區出發,準備分左、中、右三路縱隊,經江蘇南部向長江以北轉移。五日,部隊行至茂林地區時,遭到顧祝同以新四軍‘違抗中央移防命令,偷襲圍攻國軍第四十師’爲理由,無預警地將新四軍團團包圍,併發起了猛烈攻擊。……”

聽到這裡,陳再道氣憤地說:“瘋啦!蔣介石簡直是瘋啦!他不惜挑起內戰,也要和我們搞摩擦。”

宋任窮忍不住笑了:“你先別生氣哩。趕緊派部隊解救他們!這可是十萬火急啊!劉鄧首長要我們挑選最精幹的部隊。你看派哪支部隊去好呢?”

陳再道想了想,說:“那就派新四旅去吧。別的旅都已經縮編,這是最強的一個旅了。”

“好。”宋任窮隨即向通訊員吩咐說:“快去通知徐旅長,叫他火速趕到司令部來。”

“是。”通訊員馬上向外走去。

……

徐深吉在司令部接受任務後,立即返回旅部。很快便與政委文建武、副旅長杜義德、參謀長陳明義、政治部主任袁鴻化一道,率領新四旅直屬隊和第十、第十一團,離開冀南二分區,東渡衛河,進到冠縣南面、朝城西南的觀城地區與七七一團會合。

當新四旅的三個團聚在一起,正在研究南進計劃時,日軍又開始了大“掃蕩”,分數路向新四旅駐地合圍而來。新四旅只好又與日軍展開激戰。他們巧妙地與敵人周旋,並避開敵人的尖銳部隊,伺機向較弱的敵人發起猛烈攻擊。經過幾次戰鬥,終於突破敵人的封鎖線,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然後,他們馬不停蹄地開始南下,經過長途奔波,到達鄆城西南,同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取得了聯繫。按照彭雪楓師長回電指示的路線,杜義德率領七七一團到達單縣東南的曹馬集,準備通過隴海鐵路繼續南進。

這時,已經是一月二十七日。新四旅旅部接到了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發來的命令。命令全文如下:

徐深吉、文建武等:

“皖南事變”已於一月十三日結束。新四軍七千多人被俘或犧牲,葉挺軍長前去與國民黨官員交涉被扣押。項英帶領部隊突出重圍,至今下落不明。現在命令你們停止前進,暫留原處,協助當地政府和軍隊做一些工作。

八路軍總部 一二九師

徐深吉看完命令,這才命令部隊停止前進,並要求部隊協助當地政府做好維持秩序的工作。……

(本章完)

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十三章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九章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三章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二十一章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七十八章 肖永智和袁鴻化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七十八章 肖永智和袁鴻化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十五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四章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五章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三章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十章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十四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七十八章 肖永智和袁鴻化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
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十三章第九十一章 繼續反攻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第八十一章 襲擊莘縣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九章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五十章 易良品機智退敵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八十四章 巨北戰役第四十四章 百團大戰震驚敵頑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三章第九十三章 佔領衡水第二十一章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七十八章 肖永智和袁鴻化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七十八章 肖永智和袁鴻化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十五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七十章 開闢運東、衛東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二十八章 聯合石友三第四章第五十一章 夜拆封鎖溝牆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五章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三章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十章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十四章附錄三 各縣日僞據點(炮樓)所在村鎮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三十八章 葛貴齋叛逃第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斬斷“王高路”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七十八章 肖永智和袁鴻化第三十章 頑強的阻擊戰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八十七章 解放臨清第八十六章 慶祝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