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秦策(6)

甘茂從秦國逃出後,想要到齊國去。出了函谷關後,遇見蘇子,說:“你聽說過那種江上處女的故事嗎?”蘇子說:“從沒聽說過。”甘茂接着說:“在衆多江上處女中,有一個家貧而無燭的處女,其他處女聚在一起互相商量,想把她趕走。家貧無燭的那個處女在將要離開時,對其他處女說:‘我因爲沒有燭,所以時常先到這裡,打掃屋子,鋪好席子,你們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這點殘餘燭光呢?你們大方地賜一些餘光給我,對你們有什麼妨礙暱?我自認爲我對你們也有一些用處,爲什麼還要趕我呢?’處女們又聚在一起相互商量,認爲她說得很對,於是就把她留了下來。現在由於我沒有才能,被秦國拋棄了,出了函谷關,願意爲你打掃屋子,鋪好坐席,希望你不要把我趕走。”蘇子說:“好,我會設法讓你在齊國受到重用。”

於是,蘇代先向西行,進入關中去遊說秦王說:“甘茂是個有賢能的人,並不是普通人;他在秦國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幾朝的重用。從崤山、函谷關直至溪谷,秦國的險阻要塞,他無不了如指掌。萬一他藉着齊國,與韓、魏聯手,反過來圖謀秦國,這就對秦國相當地不利。”秦王說:“那可怎麼辦是好呢?”蘇代說:“您不如多拿出些禮物,用高位重金聘請甘茂回國。他要是回來了,就把他終生軟禁在槐谷這個地方,直到死也不能離開那裡半步,諸侯又憑什麼圖謀秦國呢。”秦王說:“好。”於是,用上卿的高位引誘甘茂,並拿了相印到齊國去迎接他。甘茂推辭沒有回去。蘇代此時又到了齊國,對齊王說:“甘茂是個有賢能的人,現在秦王任命給他上卿的高位,並拿了相印來齊迎接他。但甘茂卻因爲感激您的恩德而沒有返回秦國,他願意做大王的臣子。現在大王打算拿什麼來禮遇他呢?如果大王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會再感激大王的恩德。以甘茂的才能來看,如果讓他統領強秦的軍隊,秦國對齊國來說可就難以對付了。”齊王說:“好。”於是,任命甘茂爲上卿,讓他留在了齊國。

蘇代又對齊王說:“甘茂是個賢能的人,眼下秦王給他上卿的高位,拿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卻因爲感激您齊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國,他願意做大王的臣子。現在大王用什麼樣的禮節對待他?大王如果不挽留他,他一定不會感激大王。以甘茂之賢能,如果讓他統帥強秦的軍隊,那秦國可就難以對付了。”齊王說:“好。”於是,賜予甘茂上卿的爵位,安排甘茂在齊國住下。

甘茂相秦

[原文]

甘茂相秦①,秦王②愛③公孫衍,與之間④有所立,因自謂之曰:“寡人且相子⑤。”甘茂之吏道而聞之⑥,以告⑦甘茂。甘茂因⑧入見王曰:“王得賢相,敢⑨再拜賀。”王曰:“寡人託國於子⑩,焉更得賢相?”對曰:“王且相犀首。”王曰:“子焉聞之?”對曰:“犀首告臣。”王怒於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註釋]

①相秦:相,用如動詞。在秦作相國。②秦王:秦武王。③愛:私愛,偏愛。④與之間:與,應允。之,公孫衍。間,乘間。⑤且相子:且,將,準備,準備讓您作相國。⑥道而聞之:在路上聽到這個消息。⑦以告:以之告。⑧因:因此。⑨敢:謙敬副詞。⑩託國於子:把國家託付給您。焉:哪裡。犀首:即公孫衍。泄:泄秘。

[譯文]

甘茂在秦國作相國,秦王卻偏偏喜歡公孫衍,秦王有一次曾親口應允公孫衍,將來必定會重用他,於是就親自對他說:“我打算讓你做相國。”甘茂手下的官吏在路上聽到這個消息,就去把這件事告訴了甘茂。甘茂於是進宮去拜見秦王說:“大王現在得了賢相,我斗膽給大王道喜了。”秦王說:“我把國家都託付給你處理,哪裡又得到賢相呢?”甘茂說:“大王打算立犀首爲相國。”秦王說:“你從哪裡聽來的?”甘茂回答說:“犀首(公孫衍)親自告訴我的。”對於犀首(公孫衍)的泄密,秦王氣憤極了,於是就驅逐了犀首(公孫衍)。

甘茂約秦、魏而攻楚

[原文]

甘茂約秦、魏而攻楚。楚之相秦者屈蓋①,爲楚和於秦,秦啓關而聽楚使②。甘茂謂秦王曰:“怵於楚而不使魏制和③,楚必曰:‘秦鬻魏④。’不悅而合於楚,楚、魏爲一,國恐傷矣⑤。王不如使魏制和,魏制和必悅。王不惡於魏⑥,則寄地必多矣⑦”。

[註釋]

①屈蓋:楚國人,在秦國任國相。②聽,聽從,接受。③怵(xù緒):通“”,猶誘,利誘。制:猶主,主持。④鬻(yù預);出賣。⑤傷:創傷,傷害。⑥不惡(wù誤)於魏:不被魏國所增恨。惡,猶憎惡,憎恨。⑦寄:寄存。

[譯文]

甘茂約合秦、魏一同攻打楚國。楚國人屈蓋在秦國任國相,他替楚國向秦國講和,秦國打開邊境要塞的大門迎接楚國的使臣。甘茂對秦王說:“秦國受到楚國的利誘,卻不讓魏國主持講和,楚國一定對魏國說:‘秦國出賣了魏國。’魏國惱了就會和楚國聯合起來,楚、魏兩國結成同盟,秦國恐怕要受到創傷了。大王不如讓魏國主持講和,這樣,魏國就會很高興。那麼,魏國就對大王產生不了憎恨,那麼大王可獲得更多的土地了。”

陘山之事

[原文]

陘山之事①,趙且與秦伐齊。齊懼,令田章②以陽武合於趙,而以順子爲質。趙王喜,乃案兵告於秦曰:齊以陽武賜弊邑而納順子,欲以解伐③,敢告下吏④。”

秦王使公子他之趙,謂趙王曰:“齊與大國救魏而倍約⑤,不可信恃,大國不義,以告弊邑,而賜之二社之地,以奉祭祀。今又案兵,且欲合齊而受其地⑥,非使臣之所知也。請益甲⑦四萬,大國裁之。”

蘇代⑧爲齊獻書穰侯曰:“臣聞往來者言曰:‘秦且益趙甲四萬人以伐齊。’臣竊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於計⑨,穰侯智⑩而習於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人以伐齊。’是何也?夫三晉相結,秦之深仇也。三晉百背秦,百欺秦,不爲不信,不爲無行。今破齊以肥趙,趙,秦之深仇,不利於秦。一也。秦之謀者必曰:‘破齊弊晉,而後制晉、楚之勝。’夫齊,罷國也,以天下擊之,譬猶以千鈞之弩潰癰也。秦王安能制晉、楚哉?二也。

秦少出兵,則晉、楚不信;多出兵,則晉、楚爲制於秦。齊恐,則必不走於秦且走晉、楚。三也。齊割地以實晉、楚,則晉、楚安。齊舉兵而爲之頓劍,則秦反受兵。四也。是晉、楚以秦破齊,以齊破秦,何晉、楚之智而齊、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齊以安之,亦必無患矣。秦有安邑,則韓、魏必無上黨哉。夫取三晉之腸胃與出兵而懼其不反也,孰利?故臣竊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於計,穰侯智而習於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人以伐齊矣。’”

[註釋]

①陘(xíng形)山:地名,在今河南新鄭縣南。②田章:即陳璋,齊國公子,齊閔王時的將領。③解伐:指趙國解除對齊國的討伐。姚本:“解趙,使不與秦俱伐齊。”④下吏:此指秦國的官吏。⑤倍約:即背約。倍,通“背”。⑥其地:此指陽武。⑦益:增加。甲:即甲士,士兵。⑧蘇代:縱橫家,蘇秦之弟。⑨明:精明。熟:嫺熟,熟悉。⑩智:機智。習:熟悉。三晉:指趙、魏、韓三國。肥:富饒,富足,使動用法。弊:敗,疲睏,使動用法。罷:通“疲”,疲憊。走:猶言投奔。頓劍:按劍,此指出兵。上黨:見東周策注。腸胃:猶言心腹,此指樞紐地帶。

[譯文]

陘山地區的戰役,趙國將會聯合秦國一起攻打齊國。齊國對此很恐慌,於是就派田章用陽武城區與趙國交好,又把齊國公子順子做人質送到趙國。趙惠文王爲此非常滿意,於是便按兵不動,並對秦國說:“齊國把陽武城割讓給我,而且還送來齊國公子順子當人質,我國打算解除對齊國的討伐。我在此冒昧地通知貴國的官員們。”

秦昭王派遣公子他到趙國去,對趙王說:“齊國聯合貴國一同去救援魏國,但事後卻背棄了約定,齊國是不可相信的,貴國覺得齊國背信棄義,將打算討伐齊國的事告知了我國,而且割讓給我國方圓十二里的土地,用來供祭祀之用。現在貴國卻又按兵不動,而且又要接受齊國的陽武城,並與齊國議和,這是我所不知道的。請允許我國增派四萬個士兵,由貴國去決斷。”

蘇代替齊國去給穰侯送信,說:“我聽過往的行人談論說:‘秦國打算增派四萬兵力給趙國來攻打齊國。’我私下認爲要確切地回稟齊襄王說:‘秦王賢明,並且善於謀略,穰侯明智而善於行事,一定不會做出增援四萬兵力給趙國來攻打齊國這樣的事。’這是爲什麼呢?趙、魏、韓三國(三晉)結盟,這與秦國有深仇大恨啊。這三晉上百次的背棄和欺騙秦國,秦國都不算是不守信用和不講道義。現在打敗了齊國,爲的是去壯大趙國,趙國是秦國的宿敵,這樣做對秦國很不利啊。這是其中之一。秦國的謀士肯定會說:‘打敗了齊國,這樣就可以讓三晉處於劣勢,然後制服三晉和楚國。’齊國是一個相對疲憊不堪的國家,拿諸侯各國的兵力攻打齊國,就如同用千鉤重的強弩去刺破一個早已潰爛不堪的毒瘡,滅亡是必然的事。秦王怎麼能制服三晉和楚國呢?這是其中之二。

秦國派出的軍隊少,那麼三晉和楚國就不會相信秦國的誠意;秦國派出的軍隊多,那麼三晉和楚國就會覺得受到秦國控制了。齊國恐懼,必然不會投靠秦國,反而會去投靠三晉和楚國。這是其中之三。齊國割讓自己的土地以充實三晉和楚國,那麼三晉和楚國就安定了。齊國發動兵力,秦國反而會受到軍事壓制。這是其中之四。這實際上是三晉和楚國利用秦國來消滅齊國,又利用齊國來消滅秦國,爲什麼三晉和楚國會這樣聰明,反而齊國和秦國卻這樣愚蠢呢?這是其中之五。秦國得到了安邑,恰當地安撫了齊國,也就必然沒有這樣的禍患了。秦國得到安邑,韓、魏兩國必定會失去上黨的。秦國取得三晉的要塞地帶,這跟發動軍隊了,卻對全軍覆沒憂心忡忡,哪一個更爲有利呢?所以我私下對我們齊襄王說:‘秦王賢明而善於謀略,穰侯明智而善於行事,必定不會增援四萬兵力給趙國來攻打齊國的。’”

秦宣太后愛魏醜夫

[原文]

秦宣太后愛魏醜夫①。太后病將死,出②令曰:“爲我葬,必以魏子爲殉③。”魏子患之。庸芮爲魏子說太后曰:“以死者爲有知④乎?”太后曰:“無知也。”曰:“若太后之神靈明知死者之無知矣,何爲空⑤以生所愛葬於無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⑥積怒之日久矣。太后救過⑦不贍⑧,何暇⑨乃私魏醜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註釋]

①秦宣太后愛魏醜夫:這句話是說秦宣太后與下臣魏醜夫有私情。②出:發出。③殉:殉葬。④有知:有知覺。⑤空:白白地。⑥先王:指宣太后故去的丈夫。⑦救過:補救錯誤。⑧贍:充足,充分。⑨暇:閒暇。

[譯文]

秦宣太后和下臣魏醜夫有染。宣太后病重,臨死之前,發出遺命說:“我死了之後,一定要讓魏子爲我陪葬。”魏醜夫因爲這件事內心十分憂慮,秦臣庸芮替魏醜向宣太后說:“您覺得人死了之後還會有感官知覺嗎?”宣太后說:“當然不會再有了。”庸芮說:“就像太后您這樣神明的人,內心清楚人死了之後不會再有感官知覺了,爲何還硬逼着自己生前所愛的人與一個沒有知覺的死人一同下葬呢?如果說人死了之後還會有感官知覺的話,那麼先王(即宣太后的丈夫)必定雷霆大怒了。現在太后您補救自己的過失尚且來不及,那還有空暇時間去偏私魏醜夫呢。”宣太后聽了此話,說:“你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她就放棄了要讓魏醜夫殉葬的命令。

第40章 楚策二(1)第96章 中山策(1)第60章 趙策三(6)第18章 秦策三(2)第8章 秦策(3)第28章 齊策四(1)第9章 秦策(4)第11章 秦策(6)第55章 趙策三(1)第36章 楚策一(1)第58章 趙策三(4)第38章 楚策一(3)第3章 東周策(3)第60章 趙策三(6)第29章 齊策四(2)第78章 韓策二(1)第4章 西周策(1)第6章 秦策(1)第7章 秦策(2)第15章 秦策二(4)第7章 秦策(2)第12章 秦策二(1)第28章 齊策四(1)第62章 趙策三(8)第31章 齊策五(1)第91章 燕策三(1)第68章 魏策二(3)第3章 東周策(3)第26章 齊策三(1)第4章 西周策(1)第45章 楚策四(2)第4章 西周策(1)第80章 韓策二(3)第55章 趙策三(1)第8章 秦策(3)第74章 魏策四(3)第57章 趙策三(3)第33章 齊策六(1)第50章 趙策一(4)第53章 趙策二(3)第29章 齊策四(2)第55章 趙策三(1)第1章 東周策(1)第26章 齊策三(1)第73章 魏策四(2)第23章 齊策一(2)第13章 秦策二(2)第65章 魏策一(3)第87章 燕策一(4)第69章 魏策三(1)第70章 魏策三(2)第20章 秦策四(2)第66章 魏策二(1)第24章 齊策一(3)第28章 齊策四(1)第28章 齊策四(1)第30章 齊策四(3)第84章 燕策一(1)第76章 韓策一(2)第3章 東周策(3)第1章 東周策(1)第74章 魏策四(3)第71章 魏策三(3)第51章 趙策二(1)第22章 齊策一(1)第77章 韓策一(3)第64章 魏策一(2)第5章 西周策(2)第14章 秦策二(3)第25章 齊策二第15章 秦策二(4)第16章 秦策二(5)第27章 齊策三(2)第13章 秦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44章 楚策四(1)第62章 趙策三(8)第35章 齊策六(3)第61章 趙策三(7)第15章 秦策二(4)第55章 趙策三(1)第21章 秦策四(3)第73章 魏策四(2)第56章 趙策三(2)第9章 秦策(4)第10章 秦策(5)第7章 秦策(2)第36章 楚策一(1)第85章 燕策一(2)第52章 趙策二(2)第63章 魏策一(1)第41章 楚策二(2)第86章 燕策一(3)第88章 燕策二(1)第61章 趙策三(7)第17章 秦策三(1)第82章 韓策三(2)第26章 齊策三(1)第85章 燕策一(2)第96章 中山策(1)
第40章 楚策二(1)第96章 中山策(1)第60章 趙策三(6)第18章 秦策三(2)第8章 秦策(3)第28章 齊策四(1)第9章 秦策(4)第11章 秦策(6)第55章 趙策三(1)第36章 楚策一(1)第58章 趙策三(4)第38章 楚策一(3)第3章 東周策(3)第60章 趙策三(6)第29章 齊策四(2)第78章 韓策二(1)第4章 西周策(1)第6章 秦策(1)第7章 秦策(2)第15章 秦策二(4)第7章 秦策(2)第12章 秦策二(1)第28章 齊策四(1)第62章 趙策三(8)第31章 齊策五(1)第91章 燕策三(1)第68章 魏策二(3)第3章 東周策(3)第26章 齊策三(1)第4章 西周策(1)第45章 楚策四(2)第4章 西周策(1)第80章 韓策二(3)第55章 趙策三(1)第8章 秦策(3)第74章 魏策四(3)第57章 趙策三(3)第33章 齊策六(1)第50章 趙策一(4)第53章 趙策二(3)第29章 齊策四(2)第55章 趙策三(1)第1章 東周策(1)第26章 齊策三(1)第73章 魏策四(2)第23章 齊策一(2)第13章 秦策二(2)第65章 魏策一(3)第87章 燕策一(4)第69章 魏策三(1)第70章 魏策三(2)第20章 秦策四(2)第66章 魏策二(1)第24章 齊策一(3)第28章 齊策四(1)第28章 齊策四(1)第30章 齊策四(3)第84章 燕策一(1)第76章 韓策一(2)第3章 東周策(3)第1章 東周策(1)第74章 魏策四(3)第71章 魏策三(3)第51章 趙策二(1)第22章 齊策一(1)第77章 韓策一(3)第64章 魏策一(2)第5章 西周策(2)第14章 秦策二(3)第25章 齊策二第15章 秦策二(4)第16章 秦策二(5)第27章 齊策三(2)第13章 秦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44章 楚策四(1)第62章 趙策三(8)第35章 齊策六(3)第61章 趙策三(7)第15章 秦策二(4)第55章 趙策三(1)第21章 秦策四(3)第73章 魏策四(2)第56章 趙策三(2)第9章 秦策(4)第10章 秦策(5)第7章 秦策(2)第36章 楚策一(1)第85章 燕策一(2)第52章 趙策二(2)第63章 魏策一(1)第41章 楚策二(2)第86章 燕策一(3)第88章 燕策二(1)第61章 趙策三(7)第17章 秦策三(1)第82章 韓策三(2)第26章 齊策三(1)第85章 燕策一(2)第96章 中山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