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農耕的中原王朝的優勢在於,人口多、兵力多、城市多、關隘要塞堡壘多、糧食多、武器裝備多、經濟實力強。而在軍事上,中原王朝幾乎在國家的所有交通要道上地理險要處,都建了城市、軍鎮、要塞、堡壘等軍事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中原王朝將整個國家的地理版圖,都幾乎用這些人工防禦工事,人爲的營造成了一個個牢籠陷阱,分割成了一道道防線、防禦帶、戰區、軍鎮等等。
中原王朝的土地就如同是一塊一塊一片一片,被人工防禦工事和自然天然屏障編制和分割出來的小戰區。而這樣的話,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南下,就要一個一個的攻打打通,這些他們南下路上的障礙。而中原王朝的這無數的防禦體系和防禦工事,則又給了中原王朝消耗南下北方遊牧民族騎兵部隊,有生力量能力和緩衝延緩戰爭時間的能力。
中原王朝可以有機會在某處險要關隘,以較少的兵力阻擊牽制遊牧民族大量騎兵部隊,並消耗掉遊牧民族有限的戰爭資源。並且,一旦遊牧民族佔領了這些城市、關隘、要塞、堡壘等防禦工事後,還必須要派兵進行防守,因而也會造成造成兵力被分散和削弱。而遊牧民族在城市攻防戰方面,則又是他們的弱項。
而在人口、物資、武器裝備、經濟實力佔據優勢的中原王朝軍隊,最希望的就是跟遊牧民族打城市攻防戰了。層層堡壘,加上物資的豐富就造成遊牧民族騎兵部隊幾乎不敢深入中原王朝腹地,他們擔心一旦在某處城市、要塞、堡壘前被阻擋,後路又被敵軍斷掉的話,就有被敵軍優勢兵力包圍消滅的可能。
反之中原王朝守軍可以利用城市、要塞等憑城據守,只要能拖延住遊牧民族騎兵部隊,那就給中原王朝有了集結大軍的時間和等待到後方援軍到達的時間。而援軍只要有能力在野戰中在行軍中,抗住敵人騎兵部隊的衝擊不垮掉不奔潰掉,便能順利的進入本方城市、堡壘、要塞等防禦工事駐紮防守跟敵軍玩城市防禦戰,便能使遊牧民族的戰略破產了。
騎兵的優勢在於機動性快,衝擊力強,容易打亂敵軍的陣形,沖垮分割而殲滅敵軍。野戰戰車陣,用龐大堅固的車輛作爲障礙物,可以有效的阻擋騎兵的突擊,保持己方陣型的完整,爲官兵提供保護圈,同時遮住了自己的薄弱點,則是最好的防止中原王朝大軍被遊牧民族騎兵部隊在野戰時沖垮打垮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戰術。同時使高速、機動的騎兵行動受到嚴重的阻滯,敵軍騎兵的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難以發揮其戰鬥力。
中原王朝軍隊只要保證軍隊不會被遊牧民族騎兵部隊突擊沖垮,在戰場空間小的區域作戰,步兵部隊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只要有足夠的兵力和弓箭,便能壓垮遊牧民族騎兵部隊。而遊牧民族的經濟實力有限、戰爭資源有限、兵力有限,幾乎是玩不起消耗戰,玩不動長期城市攻防戰的。
另外,在某些特殊的地理地形上,中原王朝大軍只要擺開包括戰車陣在內的,佔地幾十平方公里的大軍陣,對遊牧民族騎兵部隊進行優勢兵力的壓制性戰場平推進攻,就能戰勝遊牧民族騎兵部隊了。而戰車車陣,則是中原王朝軍隊野戰對抗遊牧民族騎兵突擊的最大戰場保障。其實,正是由於難以抗禦步兵靈活的攻擊,車陣纔在春秋之後淡出戰爭舞臺達數百年之久的。
此後的隋唐都建立了強大的騎兵,足以對抗遊牧民族的騎兵,戰車也就成爲棄物。而到了宋代失去了牧馬之地,始終沒有足夠的馬匹建立其強大騎軍,但他們並沒有重新重視車陣戰術來對付北方騎兵,這讓趙昺很不解?雖然車陣戰術有不可避免的侷限性,但在抵抗北方騎兵的過程中作用同樣是巨大的,即便是數百年後的明朝,其使用車陣也一樣給北方的遊牧騎兵給予了重大打擊。
而宋朝雖在某些戰鬥中也曾依靠過兵車阻擋騎兵,但適用範圍和程度已經不可與當初同日而語,中原政權似乎忘記了這項戰術,主要還是靠着步兵爲主的陸軍和規模不如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騎兵來抵禦北方侵略,結果當然是敗多勝少。可若撿起這項戰術,總比用實力不如對手的步兵騎兵跟人家硬碰硬要強許多。
從成本上考慮,趙昺深知騎兵耗資巨大,無論對馬匹、人員和戰術都有高要求,以現有的士兵素質很難超越遊牧民族的騎兵。而戰車卻不同,一次性投入便可使用多年,除了必要的損耗和修理幾乎沒有其它成本。且車陣雖然也要是環境而定,但變化形式還是比較單一,大體上就是依靠陣型抵禦對手攻擊,對士兵的要求不高,亦便於訓練……
趙昺自來到這個世界的同時幾乎就在思考如何打敗蒙古人,而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對付敵軍騎兵。最初他偏據瓊州,有大海相隔,必然要倚重水軍拒敵於島外;而江南及江淮的地區河網密佈,騎兵的機動性受限,反而是舟船更爲便利,發展騎兵也不是當務之急;此次陳鳳林卻想到了他的前邊,欲重新恢復車營,以此來對付敵騎兵。
“這便是武剛車嗎?”趙昺走到戰車近前看了看道。車長約有二丈,寬丈四,周邊圍有高五尺左右的廂板,前有雙轅,裝有雙輪,形制和現代貨車車廂差不多。
“陛下,正是。這與兵書中記載的有些出入,其是以大盾爲遮擋。在戰時車外側要綁上長矛,以防敵騎衝擊。又在廂板上開有射孔方便士兵射擊,且可以廂板爲盾阻敵箭矢。”陳鳳林回稟道。
“若是佈陣,就要將戰車兩兩相連,結成陣勢!”趙昺又道。
“正是!”陳鳳林叫過幾個兵丁邊介紹邊演示道,“結陣時,可將戰車開有射孔一側朝外,卸下挽馬後,調整方向,以車架將車平置,再以鐵索將車輪和箱體勾聯。”
“這車體之間空隙如此之大,敵騎也可輕鬆穿過啊!”趙昺看看由於車轅的緣故,兩車的箱體難以緊密結合,留下了不小空當,戰馬可以一躍而過,他皺皺眉道。
“哦,兩車之間空當可以刀車填堵,阻敵騎穿過,外部在以布幔蒙蓋,使之成爲一體。”陳鳳林令兩名兵丁推過一架刀車置於兩車之間,又遮上布幔笑笑道。
“嗯,布幔可阻石矢,打溼後還能阻擋火箭,不錯!”趙昺點點頭道。
“對敵之時,在車陣前可撒上鐵蒺藜,佈置拒馬,使敵難以接近,我軍兵丁可依車廂輪番攢射!”陳鳳林又讓兵丁佈置好拒馬,演示如何戰鬥。
“陛下以爲如何?”趙孟錦也是頭一次看到,見小皇帝饒有興趣的查問,笑笑道。
“朕覺得只憑火槍恐怕難以阻擋敵騎的衝擊!”趙昺摸摸下巴道,“一車之上只能容四人同時射擊,若是採用輪射,而車廂狹窄,士兵轉身撤步、裝藥難免相互碰撞,必然影響射擊速度。另外兩車之間的空隙雖已用刀車填堵,但也至少佔據兩個戰位,使火力密度減小。”
“陛下,屬下也想過,我們可以一人射擊,其他人負責裝彈,這樣就可避免相互間的影響。而射手疲憊或傷亡之後,則可由他人替換即可!”陳鳳林接過話來說道。
“尚有不足,以此次收復江南歷次對敵騎的戰例看,若無火炮支援,只憑火槍是難以阻擋敵騎的攻擊的,即便依託簡易工事也難以做到。”趙孟錦搖搖頭道。
“置帥所說不錯……”陳鳳林點點頭,略一思索又道,“那可否將填堵的刀車換成火炮,以增加火力密度呢!”
“倒也不失爲一種辦法!”趙孟錦看看小皇帝言道。
“嗯,倒是可以考慮。但是火炮夾於兩車之間不便操作,且火炮也尚需馬匹拖曳,戰時又需重新佈置。若是將火炮如戰船上一般佈置好,只要陣勢一成便可開火射擊纔是最好!”趙昺嗯了聲,卻又若有所思地道。
“陛下所言雖好,但是仍舊難以解決兩車間隙之事!”陳鳳林苦笑着道。
“是啊!”趙昺也覺好笑,拍了拍腦門道,“看來還是需要從這車上想辦法,對此進行改進。若是改成四輪單轅馬車如何,結陣時可將單轅拆卸下來,則兩車相連時留下的縫隙就無足爲慮了!”
“陛下,屬下也曾想到過以四輪車作爲戰車,但是四輪車不便轉向,行走和調整皆十分困難!”陳鳳林言道。
“轉向不便?!這怎麼可能!”趙昺驚詫地道。
“陛下確實如此,四輪平齊,車軸又被固定,非強力難以扭轉方向。”見小皇帝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陳鳳林解釋道。
“原來如此!”趙昺點點頭道。其實要實現四輪車的轉向其實很簡單,只需添加一個簡單的轉向機構就可。
此刻趙昺也想起,據說羅馬時期的馬車已經有了轉向機構,但是是否和後來的技術有承接關係,無從考證。但是在十四、五世紀四輪馬車又在歐洲大行其道,其原理只是前車橋與轅杆製作在一起的,它通過旋轉的樞軸與底盤連結起來,那樞軸即是轉向架,因此使車輛易於轉向。而這項簡單的技術卻在清朝才傳入中國,在這個時代尚是個技術難題。
不過四輪馬車轉向機構的出現,在當時確實是一個技術突破,使得四輪馬車的實用性大大提高。可以說正是四輪馬車的大量應用,成爲近代軍隊後勤得以發展的的因素之一。並在之後美洲/非洲的殖民歷史,也充分證明了四輪馬車的實用性。
“陛下想到解決的辦法了?”趙孟錦看看小皇帝的樣子,便知其有了主意,笑着問道。
“應該不難。”趙昺點點頭道,“明日你命輜重營的工匠們攜帶打造車輛的工具和材料到此待命,朕回去好好想想!”
“是!”趙孟錦兩人相互瞅瞅施禮道。看來小皇帝遊獵的事情又要拖後了……
趙昺回到行在,令人將船上的繪圖工具取來,便開始工作。他覺得自己設計過複雜的船舶,如今不過是一輛馬車,因而覺得費不了什麼事情,但動手時卻又覺得不是那麼簡單了。因爲這需要解決幾個必要的條件,可它們之間又有矛盾之處,自己就要在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首先戰車充當的是一種據點壁壘角色,它能支持部隊機動作戰。當受到威脅的時候,戰車就轉變成一種防禦要塞,而戰車的高度和寬度是騎兵無法逾越的。而作爲壁壘的胡斯戰車異常沉重是必要的,否則難以擋住戰馬的衝擊;但是戰車另一個作用是可以搭載士兵、糧草和武器,若是太過沉重則必然對道路要求甚高,且需要更多的馬匹拖曳。
再有戰車的作用是抵禦騎兵,因此其高度和寬度都是戰馬無法逾越的,且要保證士兵乘坐的舒適性和作戰的方便,這就必然需要一輛高大和寬闊的平臺。可是戰車的高度和寬度的增加,又會影響其通過性,畢竟車陣是用來進行野戰的,環境和通過條件惡劣,笨拙的戰車將會難以應用於實戰。
此外還要考慮到挽馬的拖拉力量,一輛戰車能搭載多少士兵,加上其攜帶的裝備和輜重的力量。而戰車的防護力也是必須要想到的,如何才能減少對士兵的威脅,從而才能選定什麼樣的材料。另外就是戰車的成本也不能不考慮,這樣才能大批量的裝備。想想自己堂堂一個船舶工程師,今天居然被如何造一輛馬車給難住了,不禁覺得好笑,但是大話已經說了,總不能栽了面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