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

空蕩蕩的西暖閣內只留下康熙一人,獨自想着心事。高士奇的摺子恰似一個火yao引子,將康熙的心事攪得如天翻地覆一般。

事緣出於巧合,一個索府的家生子奴才,不過才十一二歲上下,不留意摔碎了索額圖之弟心裕最鍾愛的一隻瓷瓶,心裕素來行事刻薄,盛怒之下,叫人竟生生打死了這孩子。孩子的娘受不得打擊,不久便也染痾離世,剩了孩子的爹一人,對着索額圖三兄弟恨到了骨子中去。他尋思着,若是單尋心裕的仇還解不得這殺子喪妻之痛。心裕仗的是誰的勢,不就是索額圖麼?只有索額圖倒了,只有這起子姓赫舍裡的真的從雲端跌下地獄,那纔算真正得報大仇。於是,他瞅準了機會,先是逃出了索府,這人又機敏,曉得索額圖與高士奇不睦,便逃去江南投了高士奇。

據此人供稱,索額圖自致仕以來,心生怨尤,常與朝臣聚於府內,動輒評議朝政。所聚之人如阿迷達、麻爾圖、額庫裡、溫待、邵甘、佟寶等,而這些大臣任職中樞六部。換而言之,索額圖的黨羽遍佈朝廷,這豈能不讓康熙驚心?尤其甚者,如溫待、額庫禮,皆爲曾犯重罪流徙之人,因其年老才得赦回京師。索額圖與此等早對朝廷不滿之人結黨,圖的又究竟是甚麼?

念及此處,康熙的頭似乎又有些隱隱作痛,這幾年似乎頭疼發的越發頻繁了,似乎印證着時時困擾在康熙內心深處的隱憂。

四年多之前,康熙三十六年,第三次康熙親征噶爾丹凱旋之後,皇太子抵達懷來接駕的同時,“太子行比匪人”的流言便傳入了康熙耳中:或言皇太子喜怒無常,或言皇太子沉溺聲色,或言皇太子服用奢華、徵索無度,或言太子屬下邀截外藩入貢馬匹、多行不法……,然彼時康熙卻將這樁事輕輕帶了過去,照康熙的想頭,父之於子嚴不可,寬亦不可,寬嚴之法誠爲世上最難之事,索性眼不見心不煩,父不問子之惡。雖說有些掩耳盜鈴的意味,可少去不少煩心事。然而,有些事便是康熙再怎麼大度也是斷斷然放不下的。照着康熙的想頭,太子如此,必是受人攛掇,被人帶壞的。因而,康熙在回鸞後不久,便傳渝內務府重處太子左右,其中包括膳房花喇、額楚,茶房雅頭,哈哈珠子德住等四人,除額楚交與其父英赫紫圈禁家中外,其餘的人皆因“私在皇太子處行走”而被活活杖斃。雅頭更是悽慘,其屍身索性被棄於亂墳崗餵了狗。

處置完這些太子身邊之人,康熙確實留意過一段太子的反應。對於這一樁事體,太子似乎顯得太淡然了些。處置的那天,太子倒是進了一份請罪的摺子,痛陳自己管教不當,始致身旁之人有作奸犯科事。康熙自然只是淡淡教訓了幾句,見太子驚惶,還稍作了一番撫慰。此外再見太子,太子已像是無事人一般,只細看之下,眼神裡似透着些讓康熙猜不透的味道。正是這種神色,令康熙有些生疑。難不成索額圖暗底下這一番動靜是爲了太子?

“胤礽啊胤礽,朕爲何總要爲你傷神?”康熙不知是在問自己,抑或是在拷問太子。

便在此時,門口清亮的一聲:“兒臣皇十三子胤祥叩請皇阿瑪聖安。”聽着胤祥的聲音,這才讓康熙回過神來。“進罷。”康熙將面前的摺子仔細收了起來。

胤祥進來先打了個千,瞧着胤祥肩頭上還沾着雪片,康熙總算露出些笑意,道:“到朕身邊來。瞧你,身上掛着雪也不在意,若是被師傅看到,左右得挨教訓。”胤祥起身朝前走了幾步,挨着康熙復又跪了,笑道:“兒臣卻是有意爲之,便叫皇阿瑪心疼兒臣哩。”康熙被他逗得一笑,心情似乎也開闊一些,道:“朕不說,你還好,朕一說,你倒油嘴滑舌的緊。”隨手爲胤祥把已經開始化開的雪片撣去了,康熙問道:“今兒請安似乎較平時早些,怎麼,有事尋朕來說?”胤祥這才收了幾分頑皮之色,回道:“頭晌去了四哥府上,正撞見四哥誦經文,說是待明日誦完九九之數便呈給皇阿瑪做年禮。兒臣自愧不如四哥誠心,到目下也沒備着什麼像樣的禮物。左思右想之下,終於想起每值元旦,皇阿瑪總要賜給衆臣工福字。往年太子、三哥、四哥,七哥都少不得奉皇阿瑪旨意幫襯寫一些,兒臣如今蒙師傅繆贊,這筆字雖不如幾位哥哥,勉強還可看得過眼。兒臣便想着要早些來皇阿瑪處,若是得皇阿瑪首肯,兒臣也想着今兒能幫着寫幾幅。”

康熙只覺得心下一陣陣暖融融的,適才那些不快早已放到了一旁。康熙頗有些感慨地端詳着十三阿哥,自從昨日祭太廟,跪拜之後,身子有些不爽利,便在胤祥面前說了些喪氣服老的話,這個實誠兒子當即就是一臉的鬱郁,一副恨不能以身相代的模樣。今日又是藉着由頭要幫自己寫‘福’,足見得胤祥是個誠孝的兒子。若是胤礽也能如此,少幾分機心,多一些……。康熙暗暗又走了神。胤祥見康熙面上露出些疲態,有些憂心,道:“皇阿瑪可是累了,需不需兒臣去傳太醫來?”叫到第二次,康熙才緩緩道:“阿瑪不打緊。不過是想到剛剛批摺子,晃了一下神而已。你來得正好,朕便疏散一下,與你一道先寫幾個‘福’字!”

吩咐邢年擺上了一應紙筆,又微笑看着胤祥研勻了墨,康熙一指面前的正紅撒金箋笑道:“且寫來朕看。若是真好,朕便賞你這方朕自用的暖硯,若只是你自己大吹法螺,朕少不得也要罰你!”胤祥有些羨慕地看看了那方黃花梨雕龍坐底暖硯,應道:“兒子獻醜了!”當下轉筆回寰,瞬時便是一個‘福’字。細看之下,確與康熙親書的有八九分類似。

康熙自然心中頗爲欣喜,平日裡常常審看胤祥的功課,是一筆不差的工楷,沒料想他在仿自己字跡上也用足了功夫。康熙頷首道:“勉強還算看得過眼。字風骨猶在,只是轉寰之上有些刻意,圓潤些更好。來,朕教你。”言罷竟執着胤祥的手一筆一劃地書將起來。初始,胤祥還被這難得外露的父愛弄得有些愣了神,稍後,卻是緊緊握住了筆身,嘴角禁不住露出些憨憨的笑來。功夫不大,父子兩個便寫好了一疊‘福’字。

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45章 麻煩(五)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23章 兄弟(一)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44章 麻煩(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22章 渾水(三)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30章 八阿哥(一)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15 家祭二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301章 意動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21章 圍獵(五)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14章 家宴(二)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71章 從軍(二)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93章 又生風波(一)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29章 傷逝(三)第93章 又生風波(一)第81章 出征(四)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235章 渾水(十六)第225章 渾水(六)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67章 風雲漸起(十三)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206章 驚變(二)第83章 出征(六)第208章 驚變(四)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43章 麻煩(三)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160章 河務(三)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382章 問鼎(六)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70章 從軍(一)第83章 出征(六)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383章 問鼎(七)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206章 驚變(二)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392章 問鼎(十六)
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45章 麻煩(五)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23章 兄弟(一)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44章 麻煩(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22章 渾水(三)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30章 八阿哥(一)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15 家祭二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301章 意動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21章 圍獵(五)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14章 家宴(二)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71章 從軍(二)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93章 又生風波(一)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29章 傷逝(三)第93章 又生風波(一)第81章 出征(四)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235章 渾水(十六)第225章 渾水(六)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67章 風雲漸起(十三)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206章 驚變(二)第83章 出征(六)第208章 驚變(四)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43章 麻煩(三)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160章 河務(三)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382章 問鼎(六)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70章 從軍(一)第83章 出征(六)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383章 問鼎(七)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206章 驚變(二)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392章 問鼎(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