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南巡(九)

張鵬翮、宋犖聽到胤祥半做玩笑,半認真地責問李煦,不由心中暗覺解氣。早在兩人接報治下出現水情之時,便曾去織造衙門尋過李煦商談借銀之事,不料李煦面上雖恭敬,卻是一個銅子兒也不肯鬆口,左右咬定一句,織造衙門隸屬內務府,織造上收着的銀子,那是一分一毫都要繳到內庫的。再者,織造府現下里正忙着迎駕,那一樁都是流水一般花銀子的事兒。話裡話外之間,無非就是一個意思,錢,織造衙門有的是,可輪不着兩江的人用,都是給皇上備下的。末了,李煦才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兩位上憲,下官實在只是個過路財神,其實要借銀子實也不難,只要皇上一份旨意便成。這番話隱隱透着一絲蔑視,着實讓屈尊前來拜訪的督撫二人憤憤不平。

在兩江轄內,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都是康熙年少之時的伴讀,兩人的母親又都曾是康熙的乳母,按着旗人的說辭,三人算是奶兄弟,這層關係是官場之上人盡皆知之事。故而這兩位織造雖說品軼不算高,卻有些見官大一級的意味。即便是帶着紅寶石頂子的大學士、尚書看到兩人也是客客氣氣,張鵬翮、宋犖也只能忍氣吞聲。宋犖從織造衙門步出之時曾苦笑着嘆了口氣道:“早知你我在李煦處會碰這一臉沒趣,倒還不如捨近求遠去尋東亭(曹寅字),他爲人最是古道熱腸,必然會出手相幫。”張鵬翮顯然心中怒氣未減,恨恨道:“李煦算個什麼東西?倒要本督看他的臉色!這回皇上南巡,他藉着迎駕的當口從衙裡拿出了幾十萬銀子,真真算是‘忠心可鑑’!他當真以爲本督在此地就是個擺設,他在蘇州城南新置的那幾處別園是怎麼來的?早晚讓他自己掰扯清楚!”宋犖卻是與曹寅交情甚深,而曹寅又是李煦的妹婿,生怕這樁事牽着曹寅,便從中緩頰勸慰了一番,這才讓張鵬翮稍消了怒意。此時胤祥似有意發作李煦,兩人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李煦稍稍露出些尷尬,道:“奴才回十三爺的話,奴才這兒的銀子都爲充盈內庫之用,少了一分奴才都是死罪。此次主子南巡,有旨意不許地方奢靡迎奉,迎駕的事不都得使這內庫的錢?雖說上回兩位上憲也來找過奴才,可未奉主子的旨意,奴才哪敢就這麼應了?”

見李煦答得滴水不露,胤禛淡淡一笑,道:“你對皇上的忠心,我們幾位阿哥都知道,想必皇阿瑪心中也有數。適才十三爺的意思,你大約聽得差了,不是讓你白拿銀子出來,只是借用賑濟災民而已。皇阿瑪這些日子心繫水情,幾乎夜不能寐,身爲臣子,自當爲君父分憂。再者,皇上的上諭,我想你應是細細讀過的,這次南巡,全由京裡內帑備辦,雖說你織造的銀子,左右今後是呈交內庫不假,既然一時用不上,先挪十萬治水賑災,應該無礙的。”胤禛話中有話,李煦自然聽得明白,可到手的銀子交出來給張鵬翮他們,李煦確實不情不願。見李煦不言語,胤禛又接着道:“知你爲難,明兒迎來了皇上,我和十三爺、十四爺去請聖命,可好?”李煦聽出話說得越發重了些,心中思量一番,堆出笑臉道:“四爺說的哪兒的話?幾位爺都是奴才的少主子,奴才哪有不效力的道理?再說治水賑災雖不是奴才的正差使,奴才也該盡分心力。奴才即刻便從織造府調十萬兩銀子!”

聽到這句話,胤祥面色纔算好看些,道:“這纔是了,你不愧是個曉事之人,皇阿瑪處,我等幾個阿哥少不得爲你說上幾句好的。”胤禛卻不想過多談及這些,省得落在旁人耳中,以爲他們兄弟有意交好李煦。對着李煦,既不能遠,又不宜近,算起來他是皇親國戚,他的表妹正是康熙極寵愛的密嬪王氏,十五、十六阿哥皆爲所出,而且聽聞他還是康熙在江南的耳目,如此便是禁臠,最最結交不得,傳到康熙處,準是落不着一絲好去。便轉了話題,問起蘇州的風土人情來。

第二日清早,胤禛三人便與張鵬翮、宋犖及以下七八十名大小官員、當地縉紳等候在了碼頭,待到迎來康熙聖駕,已是午後了,年紀稍大之人,莫不疲累不堪,幾人起身之時差些撲到在地。康熙看了,心生不忍,便說奉着皇太后的懿旨,念着衆人勞苦,讓衆人都散了,只留下幾名皇子及李煦隨駕,前往蘇州織造府駐蹕。

進了織造府,只是稍作安頓,康熙便喚來了胤禛,喚其在一旁坐了,才道:“江陰的差使你做的很是妥當,懂得民事爲重,足見你用了心思。朕此次有意歷練胤禩,便留了他任事,你以爲如何?”胤禛欠了欠身,道:“兒臣謝皇阿瑪誇獎,只是兒臣不敢居功,施世綸的膽子連兒臣都是極佩服的。”這句話說得康熙展顏一笑,道:“朕聽聞施世綸被人稱爲施青天,照你所說,他果然是有些宋包拯的風骨。”胤禛接道:“是。適才皇阿瑪問起八弟,兒臣以爲,八弟素來行事妥貼周密,是我兄弟之中的翹楚,必然能把這趟的差事辦得漂漂亮亮。”康熙點了點頭,繼而帶着些探究的神情看着胤禛,道:“朕有意讓你即刻返京,你可願意?”“返京?”胤禛一愣,道:“皇阿瑪又有差事要派給兒臣?”胤禛原以爲康熙調自己來蘇州,只是給胤禩騰地方而已,卻沒想到要打發自己返京,一時之間,若不是康熙剛誇過自己,胤禛還以爲是淮陰的差事讓康熙不滿所致。

看着胤禛面上的驚訝之色,康熙頷首,戲謔道:“怎麼,你難道寧願寄情經書佛理,不思爲朕分憂?”胤禛連忙離座跪倒道:“兒臣豈敢。”康熙招手讓胤禛起身,笑道:“朕與你說笑而已。讀讀經文也是好的,佛學授人以仁愛之心,懂得向善之理,省得生出些不應有的謬念來。”聽康熙如此說,胤禛心中更驚。

康熙接着道:“你明日就回京,可幫襯着太子和大阿哥籌備取士典儀。再有,你將二等侍衛格爾芬也帶回京城,着太子和索額圖好生管教!”

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28章 傷逝(二)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18章 圍獵(二)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160章 河務(三)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42章 麻煩(二)11 郊迎一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13章 家宴(一)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27 傷逝一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10章 嫌隙(五)第211章 驚變(七)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75章 從軍(六)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209章 驚變(五)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212章 驚變(八)11 郊迎一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224章 渾水(五)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111章 嫌隙(六)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250章 議儲(三)第220章 混水(一)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378章 問鼎(二)第380章 問鼎(四)第156章 洗三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330章 萬壽(七)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380章 問鼎(四)第81章 出征(四)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41章 麻煩(一)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78章 出征(一)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235章 渾水(十六)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26章 渾水(七)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第22章 圍獵(六)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
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28章 傷逝(二)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18章 圍獵(二)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160章 河務(三)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42章 麻煩(二)11 郊迎一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13章 家宴(一)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27 傷逝一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10章 嫌隙(五)第211章 驚變(七)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75章 從軍(六)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209章 驚變(五)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212章 驚變(八)11 郊迎一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224章 渾水(五)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111章 嫌隙(六)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250章 議儲(三)第220章 混水(一)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378章 問鼎(二)第380章 問鼎(四)第156章 洗三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330章 萬壽(七)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380章 問鼎(四)第81章 出征(四)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41章 麻煩(一)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78章 出征(一)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235章 渾水(十六)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26章 渾水(七)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第22章 圍獵(六)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