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

暢春園清溪書屋,儘管門外還是早春的苦寒,然而暖閣殿門上的一道貂絨隔簾,就將這份融融的暖意穩穩的留在了其中。午後的清溪書屋是分外安靜的,並沒有或引見或奏事的官員候宣,只是能看見羅德萬般無奈的望着康熙,聳肩攤着手,還是誠懇地勸道,“陛下,可是您的鬍鬚把患處都遮住了,臣恐怕沒有辦法替您敷藥。”

康熙狐疑地看了眼羅德,又轉望向鏡子,細細打量着自己下頜上一處紅腫的瘡癤,想了想,還是皺着眉頭道,“怎麼就敷不了?朕記得去年行圍路上,朕派骨科大夫去給馬國賢(意大利傳教士)瞧傷,也沒見說摔着腦袋,就非要把頭髮剃了纔給醫的。”

羅德儘管精通漢話,但是像這樣有點無賴的話語,以他對中國文化的知解程度,不論是辯駁還是勸說,他都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況且對他而言,眼前這位尊貴無比,操縱着這廣袤帝國疆土上億兆生靈的偉大皇帝,這麼說或許是因爲他們古怪的習俗?遵循着大多數傳教士供奉皇家的習慣,像這樣他們所不知道的東方文化細節,他不願意去冒犯,頓了一頓,只是仍然堅持道,“這件事臣聽說了,可是臣並不知道那位大夫的治療方法,或許我們的方式不同。但是臣仍然相信,如果能夠全面的敷藥,藥膏是有利於消除陛下的瘡患的,所以請求陛下允准臣,剪掉您的幾根鬍鬚。”末了,生怕康熙不明白自己的意思,還比劃着手勢,“只是幾根而已,過段時間還能長出來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話就說給你們,也是不懂。斧鉞加身,是爲不敬不孝,想昔日曹操割須棄袍,誠爲敗兵之恥。朕不是責你大不敬,只你等雖是西洋人,也當省得這鬚髮於人的要緊之處。”康熙目不轉睛的盯着鏡子,也沒理會聽得一頭霧水的羅德,跟着又後靠上墊了羊絨氈毯的長椅,摩挲着長鬚,目光一偏,問向伺候在一旁的顧問行,“腫得是有些疼痛,你說,朕讓不讓他剪?”

顧問行何等伶俐人,康熙既肯當着羅德這麼問了,就有七分的允准之意,又瞅着康熙一整日心境尚佳,比起前幾日來和煦的緊,當下便陪着笑,躬身回道,“回萬歲爺,奴才剛數着了,只三四根龍鬚佔着位置,剪了也不顯的。”說着,小心擡了頭,正望見羅德報以感激的一頷首,便又添了句贊,“羅德還是主子先頭欽點的外科大夫,主子寬心便是。”

“唔,你來剪罷。”坎坷了半個時辰,康熙終於勉強點了頭,指了指垂手立在顧問行身後一個的小太監,瞧着十五六歲的年紀,平日裡單伺候着康熙梳頭辮髮,挺靈透一人。在羅德的注視下,那小太監跪在康熙身側,左手一方黃緞帕子,右手一柄小銀剪子,摒息凝神,輕巧地避開瘡癤處,直至剪完,剪子分毫未碰着肌膚,幾根花白的鬍鬚落在了帕子上。

剪完之後,康熙打椅上坐直了身子,拿過鏡子細細瞧着,不知是看着鏡中那花白的鬚髮,還是爲着適才那剪落的幾根,眼中滿是深深的傷感,脣角也抿成了一線,一臉的痛惜之情。然而康熙只看了一眼,眉頭又習慣性地蹙起,顧問行纔想出聲寬慰,就聽見一厲聲斥責:“瞧你平時還伶俐一奴才,怎麼這麼毛手毛腳的!你剪了幾根?”

這猝然不及防的着實駭了顧問行一跳,那小太監原本跪直的身子,更是教嚇得立時伏了地上,被顧問行提着氣連催了兩聲,這才戰戰兢兢回了道:“回,回主子,四根……”

“三根便足夠了!當的這叫什麼差事。”康熙這也不大的一聲訓斥,暖閣裡頭原沒幾個人伺候,衣衫袖子同靴子一陣撲簌,通通再都不見聲兒,一眼望去,門口殿角兒的竟都矮了一片。顧問行原本捧着帕子,輪到這會子早也當即跪了,小聲求了句,“嗻,嗻。奴才該死,主子息怒……”邊說邊提着精神,眼風瞥見康熙一揮手,便也知意,忙起身催着怔愣不已的羅德近前敷藥,又回頭低聲斥了小太監一句,“萬歲爺開恩,還不下去!”

看了羅德高大的體格,高聳的鼻樑,以及沉浸在剛纔的惶悚情緒中,康熙顯然已經習慣這些傳教士做爲內廷供奉的種種反應,而適才的小插曲也並不算什麼,這會他倒是有些安慰的意思,是以笑着對羅德道,“你們來大清的時候也不短,服我風土人情,又伺候朕躬,也就同中國人是一樣。朕待你等視如一體,記得朕先前曾對徐日昇(葡萄牙傳教士)說過,若是來日你們的教化王召你們回去,朕也是不允的。”

替康熙完全敷好了藥,羅德這才鬆一口氣,恰聽見康熙這樣說,退後兩步,情不自禁地在胸前划起了識字,深深一躬,“感謝陛下的恩德,能以寬大的胸懷支持我們在這樣偉大的帝國傳達主的福音。今天聽到陛下這樣說,是令臣萬分喜悅,我想,現在和我一樣已經成爲大清帝國臣民的歐洲教士們,都是萬分感戴陛下的。”

“這話朕是信的,馬國賢也對朕講過,說是他感朕的恩德。朕待你們,單講一個海納之心,你們的教化王就遠遜朕多矣,朕不禁你等在中國傳教,原是出自一份對天地萬物的兼取包容之心。”康熙一推手邊的小矮桌,由顧問行扶着,打長椅上站起身來,指指其餘折本,示給顧問行抱過來,這廂自拿起最上頭一份摺子,走到炕邊盤膝坐上去,話鋒跟着即是一轉:“但卻不是縱着你們胡來:傳教士散居各處,爲害地方之事,自康熙四十二年起,各省督撫就屢有奏聞,你等西洋人中有真行道的,也有假行道的,朕允你們在中國居住,但不允你們肆處搖惑人心。是以朕若要打發你們回去,也是極容易的事,至於先說的這份恩典有沒有,也必要你等安分守法纔好。”

“陛下……”

康熙本無意聽羅德說什麼,也只擡手打斷了他,繼續說道:“前時隨朕秋獮北巡,傳教士沿途僕從、車馬,並吃喝用度等費,馬國賢奏朕說是八阿哥使的海關上歲入來支應,也是他感恩的一樣,這就是昏聵!你等傳教士,畢竟不可獨用一個君臣父子的綱常來約束,朕施恩,更不須你等鸚鵡學舌,說什麼盡心報效的話,只一件事,你等很該用心弄弄明白,這份恩典出自何人,你等如今局面依仗的又是什麼!跪安罷。”

第248章 議儲(一)第330章 萬壽(七)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157章 洗三(二)第23章 兄弟(一)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177章 南巡(八)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43章 麻煩(三)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09章 驚變(五)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11 郊迎一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80章 出征(三)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12章 驚變(八)第41章 麻煩(一)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278章 督撫之爭(四)4 修行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207章 驚變(三)第187章 懲戒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79章 問鼎(三)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113章 家宴(一)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160章 河務(三)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109章 嫌隙(四)第211章 驚變(七)第21章 圍獵(五)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170章 南巡(一)第329章 萬壽(六)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110章 嫌隙(五)第176章 南巡(七)第255章 議儲(七)12 郊迎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109章 嫌隙(四)第177章 南巡(八)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第384章 問鼎(八)第379章 問鼎(三)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73章 南巡(四)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60章 何去何從(一)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
第248章 議儲(一)第330章 萬壽(七)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157章 洗三(二)第23章 兄弟(一)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177章 南巡(八)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43章 麻煩(三)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09章 驚變(五)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11 郊迎一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80章 出征(三)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12章 驚變(八)第41章 麻煩(一)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278章 督撫之爭(四)4 修行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207章 驚變(三)第187章 懲戒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79章 問鼎(三)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113章 家宴(一)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160章 河務(三)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109章 嫌隙(四)第211章 驚變(七)第21章 圍獵(五)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170章 南巡(一)第329章 萬壽(六)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110章 嫌隙(五)第176章 南巡(七)第255章 議儲(七)12 郊迎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109章 嫌隙(四)第177章 南巡(八)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第384章 問鼎(八)第379章 問鼎(三)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73章 南巡(四)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60章 何去何從(一)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