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時值暮春,鶯飛草長,正是暢春園中景緻最佳的時候,澹寧居的挑杆支起,薰風合着草木清香尋窗而入,內中奏事的,正是大病初癒的滿洲首席大學士溫達。“這個事,不要奏了。”康熙擺擺手,止了溫達的議,他身上現覆了一層薄毯,雖躺在長椅裡,面上卻現出十分的疲憊,“今年祭奠太廟的禮,還叫阿靈阿去,宗親勳戚里頭他名位最顯,去年怎麼辦的,今年還怎麼辦罷。”

“嗻——”

論往昔,若非聖躬不豫,康熙見臣下俱是冠帶齊整,冬夏匪懈,極少這樣姿勢,溫達看他精神不好,也正猶豫着要不要再奏些別的事,不想他稍沉了一會兒,反倒略略坐起身來,“誒那個,陳廷敬的病怎麼樣了,好不好得了?”

“回主子,似並不好。前頭主子令太醫去看過,後奴才也留心問了,總道是年老體衰,猛藥斷然用不得,旁的也只就勉勉強強,奴才也去瞧過他,如今是說不得話了……奴才實話回主子,這情形,同前頭張玉書是一樣的,只待時日罷了。”

康熙微微皺起眉,長嘆一聲,旋而闔上目,身上一鬆勁兒又後靠上了椅背,一拍扶手,才聽得他緩緩道,“也是,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朕是望他這一關能捱得過去,可惜,天不假年吶!”

溫達原是跪了康熙身旁的墊子上回奏,這會子自然地傾了傾身子,出言寬慰道,“主子也莫太傷懷了……想去歲主子給張玉書卹典的時候,子端倒是奏過的,能得如此聖意矜念,不獨本朝,就於史冊上也是殊榮異數,爲人臣者能得如此榮貴,就是在陰司,也要感念主子的洪恩。”說着,又是叩首下去,懇道,“若是子端知曉主子這般傷懷,也是情不能堪的……”

康熙聽了,也不置可否,好一陣,手指就只有一下沒一下地輕叩着扶手,見溫達如此,伸出手去扶了扶他,“朕方纔是想,漢人同你們總不一樣,弓馬騎射不通,年輕時這好處不顯,年老了弊處百現,身子骨兒就比滿洲人羸弱的緊。他原身子也並不好,是張玉書歿了你們內閣無人,朕才讓他奪情留任,暫署事務。如今也就一年罷,偏逢着這麼個多事之秋,倒把他累垮了,也是朕疏忽了,不曾留心。”

“主子要這麼說,奴才可怎麼還有臉活……”皇帝雖是溫語撫慰並非責咎的意思,溫達卻是心頭百味縈繞,竟是實在地重重叩了兩個頭,砰砰作響。

溫達自康熙四十六年就任文華殿大學士入值內閣以來,倒也兢兢業業,毫不曾行差踏錯,只是原先諸事有馬齊擋在前面,可經了舉薦儲君一事大失聖心,晚景淒涼,如今這光景,諸事自然便換了溫達頂上,內閣雖有其他幾位,奈何李光地是多心少言的漢臣,蕭永藻隸在漢軍旗下,家族不顯不說,又是新進,全然搭不上什麼手,溫達自己偏又是個多病體弱的,心力不濟,以致庶務難決。

內閣如此,這纔有了張玉書歿後,康熙無奈之下再起陳廷敬的故事,畢竟相較而言,張、陳二人一直秉身持正,即便是著文修撰,亦是不結黨同,清勤立意,這也是近三兩年中,漢臣勢大過於滿洲,康熙仍一意在內閣中選用陳廷敬的因由。只是到了如今,陳廷敬也是這般光景,行將就木,康熙怎不煩惱自傷?

現下見溫達又要引咎,康熙百念之中,又添了幾許無奈,忙轉言道,“誒,你胡亂牽扯自己幹什麼?朕不過一說,陳廷敬那邊你先照應着,該用的該定的,你先預備着,這頭別的事兒,朕自有主意。得了,你先跪安罷。”

康熙這頭打發了溫達,又緊着叫了大理寺卿張志棟的起,命人將自己從躺椅中扶起了坐在炕上,待張志棟進來行禮如儀罷,才望了他問道:“朕要記得不錯,阿山參你,還是康熙四十三年的事,這八九年過去了,當日的心情你如今可還能體會得?”

張志棟只道皇帝是爲了戴名世的案子傳見,怎料三言兩語地,又掀出同阿山的舊隙來,當下委實無措,亦不知皇帝是要做何計較,只得實言奏道,“這,實是臣在巡撫任上與上憲的齟齬,時逢大計,總督參了臣一個上下串通作弊的罪過……”

康熙聞言只是一笑,手扶在膝上,拍了一下兒,“這個事兒啊,因了總督是我滿洲家臣的緣故,朕當初打阿山這兒就壓了下來了。你們爲官一任,上下僚屬之間結點情義朕還是樂見的,不能一概說是黨同庇護,真要是弄成一汪清水,差使倒辦不好。你們這些任過封疆的人,要沒這點嫌疑,還都是刻意做作了,這些,朕都知道。”

“皇上——”

“朕記得,阿山參你,是不問其行只問其心,說是滿洲人比你漢人少,在外爲官的也有限,但卻是一心爲主,從不巧詐行事,故而在地方上招了漢官們的厭,這就尋隙抉短,肆意陷害……你也彆着急着請罪,朕不是單說你一個。”見張志棟跪直了身子,忙着就要叩頭,康熙言中止了他,眉間習慣性蹙起,隨和着問道,“朕只是想知道,阿山如此參你,俟你革職,倒不想着回參他,怎麼就連個抗辯的摺子也是沒有,是怎麼想的?”

這一件舊事,原是張志棟在江西巡撫任上被革職的前事,那時候確也是康熙責了阿山興風作浪,替他壓下了這一節。可滿漢之爭,自國之始便從來有之,又豈是本朝獨有的事?然如今突然提起來,他不由得想起現下兩江的爭伐來,不免驚出一身冷汗,忙自承疏失,片點不敢往內裡因由上靠:“臣惟是靜候旨意而已。皇上不問,臣只當皇上是信臣的,公然參他便是越分;到後來旨意既下,臣也服罪,總是察人不明地就保薦失當,更唯有謹記聖訓的,何必再興那樣徒勞之事。”

康熙聽着好笑,冷不丁一問,“就不爲着避避嫌疑?”

“臣——”張志棟猛一擡頭,正望見康熙肅穆的面容,錯愕着又伏下身去。

“你先頭參這些個旗下大員的事兒也不見少。有些事兒你們單嘴上不敢講,心裡也都明鏡兒似兒,朕如今能拿到檯面兒上來說,就無大礙,更不是問罪的意思。這當年的人物,如今也都各有際遇,不論他們如今是否罹罪,都與你沒有半點干係,還要這麼不盡不實的麼?”

“臣不敢。”句句聽來,皆震心扉,張志棟緊着接了一句。他也並不敢再去看康熙的容色,只是在當下重重一叩首,話已說到這個份上,皇帝分明是洞若觀火的,哪還由得自己再做什麼曲意剖白,只得實情相告,“皇上聖明洞鑑,其時,齊世武在甘肅任上被參,噶禮在山西任上被參,臣若一意要參罷阿山,只恐落了這滿漢爭伐的大忌諱。臣記得李相一句話,‘但當自己做的無私弊,令滿洲人自服,便是正經道理,與之相爭相傾,則禍烈矣。’”

“李光地?”康熙心中不禁生疑。“但當自己做的無私弊,令滿洲人自服,便是正經道理,與之相爭相傾,則禍烈矣。”當品咂着最後一句時,康熙竟品擇出別樣意味來,盯着張志棟免冠的腦袋良久,方纔輕聲一嘆,“呵,好嘛!所以你們也就不論是非了。”換了張志棟這邊,這兩句大實話出口,跪在當下,竟更不曉是福是禍了,好半晌,才聽得上頭皇帝疲乏着嘆了一句,“行了,朕知道了,不過隨口問些舊事,下去仔細當差罷。”

第162章 河務(五)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5 諍臣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159章 河務(二)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69章 封爵(二)第256章 議儲(八)9 喜訊一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220章 混水(一)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208章 驚變(四)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5 諍臣第227章 渾水(八)第71章 從軍(二)第377章 問鼎(一)第259章 塵埃落定(二)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174章 南巡(五)第106章 嫌隙(一)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28章 傷逝(二)第225章 渾水(六)第187章 懲戒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383章 問鼎(七)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8 裕親王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62章 河務(五)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107章 嫌隙(二)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60章 何去何從(一)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256章 議儲(八)第227章 渾水(八)27 傷逝一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111章 嫌隙(六)第187章 懲戒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43章 麻煩(三)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9 喜訊一第208章 驚變(四)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171章 南巡(二)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5 諍臣第326章 萬壽(三)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114章 家宴(二)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175章 南巡(六)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15 家祭二第44章 麻煩(四)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46章 麻煩(六)第45章 麻煩(五)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
第162章 河務(五)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5 諍臣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159章 河務(二)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69章 封爵(二)第256章 議儲(八)9 喜訊一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220章 混水(一)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208章 驚變(四)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5 諍臣第227章 渾水(八)第71章 從軍(二)第377章 問鼎(一)第259章 塵埃落定(二)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174章 南巡(五)第106章 嫌隙(一)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28章 傷逝(二)第225章 渾水(六)第187章 懲戒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383章 問鼎(七)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8 裕親王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62章 河務(五)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107章 嫌隙(二)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60章 何去何從(一)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256章 議儲(八)第227章 渾水(八)27 傷逝一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111章 嫌隙(六)第187章 懲戒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43章 麻煩(三)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9 喜訊一第208章 驚變(四)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171章 南巡(二)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5 諍臣第326章 萬壽(三)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114章 家宴(二)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175章 南巡(六)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15 家祭二第44章 麻煩(四)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46章 麻煩(六)第45章 麻煩(五)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