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

路上足足走了十多天,康熙駐蹕在達希喀布齊爾口。這一路,胤禛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幾次隆科多要胤禛坐車,胤禛都不肯,到後來,兩股都磨破了,鑽心的痛,但隨行的軍士,侍衛們,包括隆科多自己都暗暗在心中讚了一句:“這位四爺,行。”

纔到行營門口,就見幾人跪排成一列,手中捧着潔白的哈達,靜靜地候着。看他們的服飾,胤禛可以確定他們是蒙古王爺和臺吉,他們頭戴困秋卷沿式染貂圍帽,帽頂用青緞,底上加平金寶桐花,兩邊都有雪白的加飾貂尾。帽頂居中縫以帽章,以金爲質,鑽寶桐花紋,以貫寶石,其中兩人鑲十粒東珠,一人鑲九珠,一人卻鑲十二珠。按清制,胤禛知道,四人中有兩人是親王,一位郡王,另一位他卻猜不透了,因爲按理而論,只有太子可以冠十二顆東珠,此人如此打扮,胤禛心中大是不解,難道此人不懂規矩,不知違例穿戴是君前失儀嗎?幾人都身穿絳藍團龍對襟褂,領圈袖口加繡金辮。下繡五色彩水,周身繡寶桐花。經身邊的侍衛指點,胤禛得知這幾位分別是達什巴圖爾親王,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郡王和羅理,喀喇沁蒙古親王鄂木布,還有一位連侍衛也不甚瞭解。

看到康熙的車輦走近,年長的達什巴圖爾親王跪行幾步,來到輦前,大聲用蒙古語說道:“偉大而尊敬的博格達汗,您是和煦的太陽,照耀蒙古各部的兒女,您是茫茫的滄海,我們都是涓涓細流,被您的博大吸引而源源不斷奔向您,蒙古人是草原的雄鷹,您是棲息雄鷹的巍巍高山,所有的部族世世代代託博格達汗的庇佑,就像牛犢離不開母牛一般。”說完,便站起,躬身走到輦旁。

康熙早就從輦中走出,微笑地看着達什巴圖爾親王,親王恭敬地把哈達掛在了康熙的頸上。康熙溫聲用蒙語答道:“稱頌就不必了,滿蒙一家,自我朝龍興關外,蒙古各部族就一直追隨太祖太宗,是和我滿洲最親近的兄弟,而且朕的祖母也是蒙族,咱們說到底都是一家人。朕知道你們幾位漢語都講得很好,朕一路上車馬勞頓,身體有些不適,不能再勞神,諸位遷就一下朕,講漢語如何?”

胤禛雖在一旁,卻基本上什麼都沒聽懂,只怪自己沒有好好學習蒙語,現在才深知一門外語的重要性,不過,看看旁邊的幾位兄弟,也是一臉的茫然,太子稍好一些,也就心安了一點。

康熙招手讓幾位王爺走到近旁,幾人都先後恭敬地把哈達獻上,只有那一個帶着12粒東珠的王爺,臉上帶着些倨傲的神色。

康熙像是也注意到了,便問達什巴圖爾親王道:“看那一位,朕有些面生,是哪個部落的臺吉王爺?”

還沒等達什巴圖爾親王回話,那人就搶着答道:“博格達汗,我是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汗王,我叫葛爾丹。”

康熙略皺了下眉頭,他太熟悉這個葛爾丹了,此人系巴圖爾琿臺吉第六子。早年曾赴西藏當喇嘛。康熙九年,其兄僧格在準噶爾貴族內訌中被殺。次年,葛爾丹自西藏返回,擊敗政敵,奪得準噶爾部轄權。十五年,噶爾丹俘獲其叔父楚琥布烏巴什,次年擊敗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實力大增。隨後又佔據南疆,勢力擴至天山南北。康熙十八年,*喇嘛贈以博碩克圖汗稱號。此後,此人一直暗通沙俄,屢有不臣之心,從不上表依順朝廷,朝廷雖有封賞給他,令其爲準噶爾部臺吉郡王,可他卻既未上表謝恩,也沒有明言推辭,今日不知何故,他竟然也來到了這裡,而且穿着服飾,大有不敬之意。

聽到這個名字,胤禛心中也是一驚。他知道,此人也是一代梟雄,而且準噶爾部和大清一戰不遠矣。細看此人模樣,就見他五短身材,面色黝黑,脖頸粗短,鼻如鷹隼,濃眉倒替,倒是一派彪悍豪邁風範,雙腿略有些羅圈,一定是精於騎術的高手。

康熙輕笑一聲,道:“真是有趣的緊,博碩克圖汗王參拜博格達汗王,豈不有些委屈了尊駕?”

葛爾丹不由大爲尷尬,其他幾人也有些惶恐不安。冷場了了片刻,葛爾丹輕咳一聲,道:“我是小汗王,您是大汗王,不同的,我拜見您,應當的。”

康熙嘴角一撇,緩緩走下車輦,衆人急忙跟了上去。康熙轉過身,對衆蒙古王爺說道:“諸位王爺也是遠道而來,都辛苦了,先回去歇息,朕今晚設宴款待諸位。”

幾位蒙古王爺都暗自鬆了一口氣,跪安告辭,只有葛爾丹,在跪下時不似別人一般垂頭公審,而是仰着頭細細地打量着康熙,康熙心中大是不悅,但是仍舊什麼都沒說,轉身向行營走去。衆皇子,大臣和侍衛也緊跟而去。

來到營帳之中,康熙傳來了高士其,一見高士其面,康熙便忍不住怒道:“朕看格爾丹就是狼子野心,居然在朕面前如此放肆,他哪裡是來拜見,分明就是和朕示威來了。”

高士其小心地看着康熙的臉色,沉思了半晌,斟字酌句道:“臣以爲,準噶爾確是當前國家心腹大患,但臣請皇上暫息雷霆之怒,皇上此次恐怕還需安撫葛爾丹方爲上計。”

康熙臉上毫無表情,道:“江村何出此言?”

高士其不慌不忙,道:“皇上,臣略識醫術,願以醫理爲皇上解當局之事,準噶爾部爲腠理之疾,尚未深至臟腑,而日下我朝又有臺灣之患,譬如疥癬,雖未必有生命之虞,一旦發作,我必難以兩顧。且目前臺灣鄭經去世,島內政局不穩,正是一舉拿下之時,而準噶爾蒙古外結羅剎,內交東西蒙古各部,尚需時日以做準備,不若現在厚待之,以穩其心,同時結交蒙古諸部,破其合縱之計。臣盼皇上外能早定臺灣,而內安蒙古各部,使其牽制準嘎爾,則待我揮師北進,切斷準噶爾西歸之路,斷其糧道,其不攻自破矣。”

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255章 議儲(七)第170章 南巡(一)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109章 嫌隙(四)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15 家祭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393章 完結篇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162章 河務(五)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174章 南巡(五)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207章 驚變(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171章 南巡(二)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173章 南巡(四)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45章 麻煩(五)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第78章 出征(一)第211章 驚變(七)第170章 南巡(一)第301章 意動第222章 渾水(三)第211章 驚變(七)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207章 驚變(三)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41章 麻煩(一)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11章 驚變(七)第212章 驚變(八)第174章 南巡(五)第256章 議儲(八)第111章 嫌隙(六)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1節 我來了 布魯塞爾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177章 南巡(八)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2 在禁苑的生活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253章 議儲(六)第162章 河務(五)第156章 洗三7 成長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84章 出征(七)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
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255章 議儲(七)第170章 南巡(一)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109章 嫌隙(四)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15 家祭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393章 完結篇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162章 河務(五)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174章 南巡(五)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207章 驚變(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171章 南巡(二)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173章 南巡(四)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45章 麻煩(五)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第78章 出征(一)第211章 驚變(七)第170章 南巡(一)第301章 意動第222章 渾水(三)第211章 驚變(七)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207章 驚變(三)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41章 麻煩(一)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11章 驚變(七)第212章 驚變(八)第174章 南巡(五)第256章 議儲(八)第111章 嫌隙(六)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1節 我來了 布魯塞爾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177章 南巡(八)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2 在禁苑的生活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253章 議儲(六)第162章 河務(五)第156章 洗三7 成長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84章 出征(七)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