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

這一節事體,張鵬翮自不會同張伯行詳說,只苦笑着搖搖頭,一指桌案上,便負手踱開了步子,在窗前立定,憂心忡忡地望着夜色深沉,黯然不語。張伯行走到桌前,方知是張鵬翮上覆內閣的題本,打開方看了不到一刻,便驚疑不定地念出一段來:“糧道賈樸督修河閘,倡議扣留錢糧爲將來保固修理之用,遂行捏造印冊矇混報銷。革職布政使宜思恭、革職巡撫於準,不詳察具題,除宜思恭已於別案擬罪外,賈樸、於準均應按律杖流,仍勒限追完。承修官蘇州府同知張廷採等,未照原估之處修治是實,均應革職,勒限補修。知府陳鵬年,所發所存銀兩,皆由巡撫飭令遵行,應毋庸議。”

張伯行看完所書內容,闔上折本放回原處,望着張鵬翮的背影,怔忡問道,“這是……”半晌才聽見張鵬翮似嘆了一口氣,沉聲靜氣道了,“兩江形勢若此,但願能保住陳鵬年罷,怕只怕倒時也未必能夠……哎,不說了,你適才說出了甚麼事?”

張伯行看了眼桌上的折本,幾不可聞地也是幽幽一嘆:“只怕就應在此處了。”“嗯?”張伯行步近窗前,在張鵬翮身側立定,低聲道,“數日前,我派了標下兵替陳鵬年將江寧知府劉翰,常熟知縣張增蔭給‘請’了來,原是爲着二人屢抗藩司憲令,又拒不以詳文上覆情由,誰想問了方驚聞另一樁事——此二人都是畏怯之人,堂上一問,倒問出是噶禮授意尋釁陳北溟,更有甚者,乃遣人往河工工地上丈量尺誤,盤查閭人套問有無徵償等。我本想着,此等事原不懼他無中生有、羅織構陷,只他如此做派,究竟是何用意?往深了說,竟像是着意尋釁於我,不獨爲着與陳北溟的舊隙。如今再看,想是得了皇上首肯?”

這後一句更是挫動張鵬翮心念,就便未曾見噶禮的摺子,細細一想也能確知的,若非得了康熙首肯,噶禮即便張致狂妄,也不至如此毫無忌憚,要說起尋釁的源頭,只怕真就是衝自己來的。想到這裡,霎時他面色又白了些,爲掩住顏色殊然,張鵬翮垂下首去,將窗扇微微推開些許,“陳鵬年爲人剛愎,確有待下嚴苛之處,你身爲上憲,也有管束勸誡之責,怎麼好放縱?噶禮再怎麼不是,終究也是一省總憲,他數次所訐陳鵬年之事,也並非全無道理,我想這次,未必沒有他嫉恨你兩個通同一氣的意思在裡頭。我若早知此情,當日又怎會不做思量,以致今日亂象?罷了,只望此事到此一節能了了。”

“運青兄責的甚是,我明白。”張伯行內裡雖不覺自己對待陳鵬年的措置上,有何大的舛誤,然陳鵬年也確是個多招嫌忌的人,又兼着張鵬翮本是自己崇敬之人,責他一二原就在情理之中。他固然不肯自辯,兼本就不是多話之人,是以兩人之間稍有冷場,可見了張鵬翮到了左右爲難的如斯境地,張伯行終歸不忍不置一言地幹看着,是以沉默了少時,終究還是忍不住道,“運青兄這道摺子上去,這位前任蘇撫恐怕就真萬劫不復了,運青兄可斟酌定了麼?”

“我若斟酌妥當,也就直接交給噶敏圖列署,着人馳驛京城了。”

“運青兄啊,且看看窗外這沉江半壁,可想着什麼應景之句麼?”

張鵬翮兀自感謂着,擡眼看去,夜色茫茫如墨,又江風四起,江中倒影出峻拔的山形來,不由看了眼張伯行,踱着步子迴轉了身,一撩袍服,靠着桌子坐下,微哂道,“你倒有這心情,我這會子並無興致尋章摘句。”

“‘江天一覽’,如何?”張伯行隨其回身,也緩緩坐了案前,不無誠懇道:“皇上當日南巡,登金山欲題額,濡毫久之不能下筆,江村乃擬“江天一覽”四字於掌中,趨前磨墨,微露其跡,皇上乃如其所擬而書之……”

“我又不是高江村,那等才鋒敏捷,豈是尋常人相較的。唔?你讓我學他?你也是讀書人,兩榜進士出來的,做這樣的心思……”張鵬翮不由蹙了眉頭,他雖是文臣漢官,卻多年曆練在省疆河務上,推崇的只有清望大儒,真打心裡頭論起來,是很不屑高士奇這等倖進之人的,難不成還要同噶禮去爭寵?再有這錢糧虧空,就爲着‘南巡’二字,運河沿省哪處是無暇可尋,他又如何不知,只是此念,哪裡是能同人說去的呢……

“可聖心大慰。高江村依仗什麼方能全身而退,運青兄如今,不得不思之啊!”

“你容我想想。”張鵬翮似有所思,卻張顧着遠處,再不着一言。

六月,京城張宅。張鵬翮由親近家僕伺候着,更了身素淨的衣袍,外邊進來個小廝,半躬着身子回道:“老爺,轎子備好了。”張鵬翮輕輕“嗯”了一聲,轉對身邊的老僕吩咐道,“哦,你去書房把那捲唐人楷書經帖的《金剛經》取下來,用好盒子仔細盛了。”那捲法帖本是家主向日所珍,今日倒像是要送人的模樣,那老僕不由看了家主一眼,方纔應了聲退去。

張鵬翮自那日江楚樓與張伯行一晤後,便定心遞了本章,孰料上覆後一月,便得了康熙的嚴旨切責,不單是對張鵬翮前議的申飭,甚至連帶着將桑額、噶敏圖也包攬了進去:“觀張鵬翮所審建閘一案,各官皆議處,獨陳鵬年脫然事外。陳鵬年本系重罪之人,朕從寬免其死罪,復授爲知府,理應激切圖報。乃身在同城,日見伊等侵扣不盡力勸止,且此項錢糧出納,俱經陳鵬年之手,而任憑賈樸、於準指使,其公同作弊可知矣,今若免議,衆心不服。大凡公事,雖系師生同年朋友,亦當從公審理。張鵬翮所審此案內,有畏懼徇庇之處,著交與九卿嚴察議處,其同審理此案之學士噶敏圖,及總督噶禮、總漕桑額,著一併議處具奏。”

旬月之後,聖旨再度到了江南,只這一次,是特旨着張鵬翮回京,原案着交桑額、噶敏圖、噶禮三人會審,旨意中卻並未申明張鵬翮是回京待勘,抑或轉委他任,九卿所議更無結果。

回京後康熙傳見,言及噶禮參劾之事,道是噶禮說什麼張伯行操守不好,以福建任上至杭州盤費僅止一兩,沽名釣譽;又陳鵬年挑唆張伯行,尋釁報復劉翰、張增蔭等人;更有甚者,復提起當年河工參劾案內所應賠補之銀,旨意免追後,私自留用淮徐道劉延吉對衆官所徵之銀兩。奏對之時,康熙雖和顏悅色,娓娓道來,並未依着噶禮這般曲意捏造來問罪,可跪在當場,也着實令他心驚肉跳。

出得宮來,回想康熙獨獨只是讓自己具奏,可兩江情形他早無不詳盡的寫明瞭,如今到底還要具奏什麼?難不成真是信了噶禮的鬼話,要自己上個服辯摺子不成?這一遭,張鵬翮實感寄身危樓一般,滿心的惴惴難安,卻不知如何區處纔好。一俟想及這事兒,便打心底裡往外突突地直冒寒意,不得已,他只好做一回不速之客,向這會子一準兒在如意室中唸佛的那一位求教去了。

第213章 驚變(九)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1 誕生第257章 議儲(九)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178章 南巡(九)第116章 家宴(四)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109章 嫌隙(四)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249章 議儲(二)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42章 麻煩(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208章 驚變(四)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73章 從軍(四)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30章 八阿哥(一)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95章 又生風波(三)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380章 問鼎(四)5 諍臣第227章 渾水(八)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2 在禁苑的生活第214章 驚變(十)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158章 河務(一)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19章 圍獵(三)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367章 風雲漸起(十三)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1 誕生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9 喜訊一第175章 南巡(六)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212章 驚變(八)第18章 圍獵(二)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11 郊迎一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212章 驚變(八)第393章 完結篇第164章 國事家事(二)第111章 嫌隙(六)第380章 問鼎(四)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381章 問鼎(五)第87章 首戰葛爾丹(三)
第213章 驚變(九)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1 誕生第257章 議儲(九)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178章 南巡(九)第116章 家宴(四)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109章 嫌隙(四)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249章 議儲(二)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42章 麻煩(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208章 驚變(四)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73章 從軍(四)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30章 八阿哥(一)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95章 又生風波(三)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380章 問鼎(四)5 諍臣第227章 渾水(八)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2 在禁苑的生活第214章 驚變(十)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158章 河務(一)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19章 圍獵(三)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367章 風雲漸起(十三)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1 誕生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9 喜訊一第175章 南巡(六)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212章 驚變(八)第18章 圍獵(二)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11 郊迎一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212章 驚變(八)第393章 完結篇第164章 國事家事(二)第111章 嫌隙(六)第380章 問鼎(四)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381章 問鼎(五)第87章 首戰葛爾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