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

入臘月的天裡,屋子裡卻並不怎麼顯暖意,地龍也沒燒,不過是屋子四角架着這個銅盆,就合着滿屋子的藥味,胤禛也還能嗅出幾分炭火味兒來。只見胤祥穿着一身素錦緞面的絮衣,無力地歪躺在靠墊上,額上因新發顯得零亂,一手還撫在腿上,這會子顯然是已經聽到動靜,掙扎就要微微坐起,待看見胤禛卻又一時愣住了,上下脣囁嚅着只說不出話來,胤禛四下裡望望,一眼便瞧見腳踏旁還未來得及收拾的藥碗,同被褥上的一灘污跡,大是心痛,再也顧不得旁的,氣急道,“出了什麼大不了的事,你要這樣,內務府的奴才慢待你,你同我說便是。你這是要學誰,永壽宮(時良妃衛氏居永壽宮)那位麼!”“四哥?”胤禛喉頭咕咚了一聲,半啞着艱難應了句,伸出手復又在膝上輕輕撫着,黯然半晌,方纔輕聲道,“多承四哥幫襯,我如何敢自戕,自絕於君父兄長……”

胤禛說了聲‘身子骨已然這樣了,架不住你這麼折騰’,就忙按住他,又自拉了把椅子坐近炕前,隨手取下帽子擱在桌子上,“你聽說了?”胤祥點點頭,胤禛微嘆了口氣,“我也是才第二日得的信兒,後去額娘處請安,才知道外邊傳的這些信兒,我知她素來心高,卻不想竟是這般,倒不知老八當作何想了。”胤禛搖搖頭,低頭掃一眼,方看見胤祥擱在膝上微抖的手,也不自覺傷了心,沉沉道,“疼的緊?我也不費心再同你掰扯什麼了,當勸你的,我前番也都勸了,你如今這樣茶飯不思,水米不進,成日間盡是胡思亂想,徹夜不眠,是要做神仙還是學她?”

“我……”胤祥脣上幾道皸裂,乍動一動,也要牽起細微的疼痛不適來,身子本就極弱,晨間歇到晌午又未進食,此刻胃中一翻攪,又將昨兒夜裡藥汁子的苦澀涌地滿心滿口都是,一手襯着胸口猛咳了一陣,一手擋了憂心起身的胤禛,極力平和着氣息道,“我如今滿腦子混沌昏聵,亦不知自己做的是什麼,倒是苦了兆佳氏,自打皇阿瑪將她指給我,便無一日好光景,倘我哪一日,呃,煩勞四哥您……”言意愈發不詳,胤禛也愈發心焦,揹着手急速轉了一圈,氣極之下,指着胤祥斷然斥道,“你混帳!這樣的話也是好渾說的?你這麼嘔氣,真格兒的是要背棄祖宗天地,負恩絕義?”

“四哥這樣兒,似極了皇阿瑪……弟弟不過自覺不起罷了,預作些安排總無錯的。”胤祥勉強一笑,望着呆立當場,眼眶發紅的胤禛,強打起精神應道,“‘積鬱成疾’四字,往日只在書中見過,不想竟真個有親歷的時候。我並非是着意嘔氣,皇阿瑪賜我這一身血肉,二十多年教養,爲人臣子,如何敢怨,如何能怨?可但凡心裡要存了事兒,任是昏醒兩處,也都是食不甘味,永夜難眠,半點不由人的……”這幾日,胤祥每每想起前事來,便將這些年種種事故,統統串成結、擰成繩,來來回回歷歷在目,胸口也如堵着塊巨石般,搬不走、砸不碎、說不得、想不得,一念既起,萬念俱灰,便如同將人揉碎了在那刀尖兒上輾轉磋磨,傷口粘合起又再強撕開。昏睡中,夢見昔日隨扈伴駕,三秋桂子,流雲迎送,又得放蹄於四野,馳騁於疆場,聖意矜念時,是何等的風流燦爛,寄暢心懷。醒轉過來,便是萬事成空,目光只是呆着,直愣愣地望着榻前帳幔,憑任光陰流逝,日夜蹉跎,切切追憶着那夢中的雄關在望,揚鞭可及,只待再能昏睡過去,避開這清醒的實處。又兼腿上疼痛,病勢沉重下,藥石自難醫心病,鬱結在心以致臟腑不調,故而屢屢作嘔,然他只想連腔子裡的心都嘔出來,好教他的皇阿瑪知道,他的十三兒——想到揪心痛處,胤祥又是無聲地滿面潸然;牽起百轉愁腸,身子更是蜷弓成一團挨在炕沿上,捂着心口直咳得聲嘶氣短,岔氣難捱。胤禛急忙躬身來扶,胤祥只是連着擺了擺手,忍着咳止住了他道,“罷了,聖心既定,亦不論我是何等樣人罷。這些盡是我自個兒作的,沒有旁人的干係。”

“你倒叫我說你什麼好呢!”一時間,胤禛勸亦不是、責亦不是,旁的都顧不及,惟對胤祥的病況憂心不已,眼瞧着胤祥單默着更沒兩三句言語,滿腹心重的意味,滿頭滿臉的盡是虛汗,胤禛盯着胤祥一時,想了想道,“明日進園子,我再同皇阿瑪說上一說。”這短短一句,驚得胤祥不淺,當下煞白的臉色更是變的青白交替,一把扯住胤禛,“四哥你做什麼!”

胤禛拍了拍胤祥的手,嘆道,“我是想着,半月前皇阿瑪召了馬齊入覲,李光地又從皇阿瑪處討得道恩旨赦免方苞——”“方苞?”胤祥皺了皺眉。胤禛點點頭,邊道,“便是那個桐城文才,因南案入獄,我在刑部,方知其事。日前李光地入園伴駕,皇阿瑪嘆說汪霦死後,詞臣中無人能爲古文矣。李光地藉機進言,說是必尋班馬韓柳一類,急切中恐不得其人,倘是汪霦一類,方苞詞才必勝之有過,皇阿瑪便即行下旨赦免,命於明春入值班蒙養齋修書。”說罷,倒了杯溫水與他,“馬齊舊事如何,你當知曉的,如今爲這等斷了謀逆案的人都有起復、委任之餘地,我亦可以在皇阿瑪面前爲你分說一二。”

聞言,胤祥眼中閃現出一瞬希冀的目光,繼而又被黯淡所取代,也不接那茬,儘管病中無力,他拽住胤禛的手還是緊了緊,“四哥萬別去說,不能再累了你。旁人或有可逭,我卻是見罪皇阿瑪已極了……”迎着胤禛不解的目光,胤祥指了指屋子另一側的書案,胤禛詫異的起身去看,案上正是一部攤開了的《資治通鑑》第二十二卷,映入眼簾的一篇乃是漢武帝時巫蠱案中,令狐茂爲戾太子劉據所上之疏:

“臣聞父者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故天平,地安,物乃茂成;父慈,母愛,子乃孝順。今皇太子爲漢適嗣,承萬世之業,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羣邪錯繆,是以親戚之路鬲塞而不通。太子進則不得見上,退則困於亂臣,獨冤結而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爲無邪心。《詩》曰:‘營營青蠅,止於籓。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往者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莫不聞。陛下不省察,深過太子,發盛怒,舉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將。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

“你……”字字見血,句句誅心,將天家隱暗莫不道盡,胤禛看罷大驚,轉過頭來正要問他,便見胤祥苦笑着答道,“四哥縱然不問,我亦是知道的,只是不欲提及罷了。帳殿夜警之後,皇阿瑪訊問於我,問及如何與**同謀逆,我對皇阿瑪說的,有類此篇。太子儲君,呵,二哥他既承祧宗業,一俟受命之始,豈非便待罪建章了麼?”

“你糊塗呵!”直到此刻,胤禛方纔知曉內中隱情,不由跺腳急道,“非常之時,皇阿瑪面前你怎可如此直說!”這廂胤祥卻是慘然一笑,“未遭變故之前,我向以赤誠之心自詡,不愧天地,誠孝君父。是以想着在阿瑪面前,做兒子的以一片赤子之心相待,縱有頂撞之嫌,總不爲過,如今看來,卻是我不知進退,自矜太甚……咳咳咳咳……再累了四哥,叫我如何自處啊?咳咳咳咳……我確也不知,真見了皇阿瑪我又會應些什麼,不應些什麼……”

“你少說話,再不成,我要請劉太醫過來……”胤禛心中翻覆的異常厲害,一面制止着胤祥,一面喊了張瑞進來去請太醫,到嘴一句‘內務府才遞的旨意,皇阿瑪叫免了今後的毓慶宮之稱,只做大阿哥、二阿哥看守處’也嚥了回去,生怕又激出他什麼心思來。這廂胤祥只是躺回了枕上,神思忽又恍惚了些,兀自虛聲兒執拗道,“過與非過,想不明白,不敢再想,有些話我定說不出口的,哪承望要皇阿瑪如何寬宥於我?四哥莫去,能得四哥一人聽我言講這些,已是我的福分了……”胤禛只覺自己呼吸都重濁了起來,頷首算是應下,擡頭望一眼那捲書,百般滋味在心頭。

這麼兄弟二人陪坐了一晌,直到晚間,眼見着胤祥又昏睡過去,才仔細問過了太醫,叮囑了幾句離去。步出府門,教寒風一呲,胤禛一顆心瞬時如墜深淵,擡頭一望,天邊的殘月也漸漸被雲翳籠罩起來,嵌入暗夜之中,光彩頓失。

26 兄弟三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77章 從軍(八)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81章 出征(四)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9 喜訊一第327章 萬壽(四)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84章 問鼎(八)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17章 圍獵(一)第77章 從軍(八)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257章 議儲(九)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236章 渾水(十七)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384章 問鼎(八)第383章 問鼎(七)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110章 嫌隙(五)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169章 封爵(二)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72章 從軍(三)第225章 渾水(六)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55章 議儲(七)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71章 從軍(二)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114章 家宴(二)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13章 家宴(一)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62章 河務(五)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16 家祭三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377章 問鼎(一)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222章 渾水(三)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55章 議儲(七)第213章 驚變(九)第109章 嫌隙(四)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06章 嫌隙(一)26 兄弟三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10章 驚變(六)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253章 議儲(六)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173章 南巡(四)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117章 家宴(五)
26 兄弟三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77章 從軍(八)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81章 出征(四)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9 喜訊一第327章 萬壽(四)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84章 問鼎(八)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17章 圍獵(一)第77章 從軍(八)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257章 議儲(九)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236章 渾水(十七)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384章 問鼎(八)第383章 問鼎(七)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110章 嫌隙(五)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169章 封爵(二)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72章 從軍(三)第225章 渾水(六)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55章 議儲(七)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71章 從軍(二)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114章 家宴(二)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13章 家宴(一)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62章 河務(五)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16 家祭三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377章 問鼎(一)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222章 渾水(三)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55章 議儲(七)第213章 驚變(九)第109章 嫌隙(四)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106章 嫌隙(一)26 兄弟三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10章 驚變(六)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253章 議儲(六)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第173章 南巡(四)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117章 家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