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順示好,化險爲夷

因爲壽太妃有小謝氏親自領着“不告而訪”,旖景得到消息趕來榮禧堂正廳時,只見一個滿面嚴肅鬢髮花白的老太太正襟危坐在上,隔案的老王妃有些忐忑難安,小謝氏也端着架子強忍興災樂禍,很有“三司會審”的壓力。

旖景暗暗嘆一口氣,心說這些人還真是嫌得發慌專會給她找麻煩,實在是百折不撓、前赴後繼、層出不窮。

才蹲身屈膝下去,座上“主審”就冷哼一聲:“上回沒有細看,這次一瞧,蘇氏果然生得好模樣,難怪會勾引得三殿下念念不忘。”

旖景太陽穴頓時一陣悶痛——來者相當不善,這話太過惡毒!

老王妃早先就聽壽太妃莫名其妙責備旖景損及宗室聲譽,卻又不願說明白,非得等旖景來了再審,心就懸在嗓子眼,聽這話後忍不住拍案而起:“太妃這是什麼話!”

旖景連忙上前,先扶了老王妃落座,暗暗掃了小謝氏一眼,見她脣角忍不住地抽搐,興災樂禍已上眉梢眼角,心裡冷沉下墜。

“大實話!都說你糊塗,果然是個易受矇蔽的,你且問問你的孫媳婦,她今年上元節有沒與三皇子府的侍妾李氏爭執……就算李氏有錯,衝撞了她,也罪不該死,就被三殿下賜了毒酒,人家可是良家子!”

老王妃又驚又疑,連忙看向旖景。

旖景強忍住心頭怒火——繼母好手段,這回找的罪名還實在讓人“百口莫辯”,居然搬動了壽太妃這麼個難纏的主——不比謝三太太,這位有太妃的品階,又是宗室尊長,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對她不敬,再兼着太后有意讓她的曾孫女和親,在這節骨眼更不能與壽太妃矛盾衝突,說不定她家還得過繼個“妹妹”過來。

好在因爲有所防範,她也打聽過壽太妃的爲人。

先壽王那一支在東明時就已沒落,壽太妃又是繼室,據說是商賈女兒,本身又性烈如火。因着先壽王的嫡長子被哀帝處死,她親生的兒子後來才得繼爵位,不過那個被哀帝處死的小兒子也是壽太妃親生,當壽王因罪奪爵,壽太妃更加埋怨高祖不顧舊情,太宗登基後,壽太妃的子孫不受重用,更讓壽太妃耿耿於懷。

太妃還有兩個庶子,雖後來成了大隆宗室,這位嫡母爲了打壓庶子,找的兒媳都非望族,卻不想反而是溫婉賢惠的,當日太后跟前三個女孩兒,除了話多的那個,分別是壽太妃兩個庶子的孫女。

而壽太妃楚心積慮給唯一的嫡子娶了勳貴出身的媳婦卻是河東獅,手段狠辣,硬是讓好些個妾室死得千奇百怪、匪夷所思,比如其中有個竟是誤食了自家花園的毒蘑菇,還有一個居然是被毒蠍子蜇死……

當年壽王那般風流成性,居然一個庶子庶女沒有。

壽王妃也是短壽之人,三十出頭就病逝了。

太妃總算鬆了口氣,又圖謀着再給兒子尋個高門望族出身的嫡女當繼室,無奈當時壽王已被奪爵,又是那樣的名聲,太妃一直沒能趁願。

兒子後來也“鬱鬱而終”——據旖景打聽得,是染了風流髒病不治。

太妃憋着一口氣,在孫媳婦的擇選上仍舊非顯貴不考慮,結果就是……願意與她家結親的顯貴,都是因爲女兒“惡名遠揚”,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姻緣,無奈之下,想到嫁入閒散宗室雖沒什麼實際利益,卻能保存顏面。

所以壽太妃的兩個孫媳婦也是跋扈蠻橫之輩。

合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俗話。

旖景當日觀察着太妃嫡親曾孫女雖曉得些體統,在太后面前不敢放肆,卻也不是省油的燈,比如就暗藏機鋒地諷刺過那兩位是庶支,不如她身份顯貴。

旖景十分不願過繼這麼個“妹子”過來,將來若真讓她和親,有個萬一,壽太妃就夠難纏的。

但康王雖只有平樂一個嫡女,庶女卻有三個,一個出嫁,兩個還在閨閣,實在沒有需要再過繼一個。

不過她與虞渢也有商量,或許能說服聖上不用“過繼”這麼明顯的套路。

這時旖景飛速思量——壽太妃儘管蠻橫,卻非多事之人,應是對高祖一支暗藏不滿,從來就不與皇子或者親王府主動來往,同小謝氏沒有交情,與自己更無仇恨,這回被小謝氏搬動,也許是受了挑唆,關鍵應當還是有利所圖。

只要不是爲了單純泄憤就好。

小謝氏這回用這麼鋒利的刀子,也不怕傷了自個兒的手,還有躲在暗處的江月……以爲不出頭就能獨善其身?

旖景心下冷冷一哂。

於是世子妃的答話就十分溫婉而磊落:“祖母,當日上元節,我與韋、卓等小娘子相約去茶樓觀燈,的確與三皇子府的人發生了些微口角。”

壽太妃得理不饒人,冷笑道:“你既然承認,還不跪下領罰,我宗室的媳婦可容不得不守婦道的蕩婦。”

老王妃氣得再度拍案而起:“太妃可不能血口噴人,就算我孫媳婦與那個什麼李氏發生過口角,她是被三殿下處置可與楚王府無干。”

眼看壽太妃就要暴怒,旖景連忙勸慰:“祖母先彆着急,老太妃是宗室尊長,聽了這些閒言碎語一時驚怒也是情理之中,是爲了孫媳婦的名聲與宗室的聲譽,出於一片好意。”轉臉就衝壽太妃笑道:“老太妃也別怪我祖母,她一貫疼我,聽了這話未免焦灼。”

壽太妃倒是一怔,心說這蘇氏怎麼不像傳言當中那般蠻橫跋扈、恃寵而驕,瞧着倒像個溫軟人……她這麼一示弱,自己這火還怎麼發得下去?

旖景緊跟着說道:“不知老太妃從誰口裡聽說三殿下賜死良籍出身的侍妾,這事可不能隨便說,我受了冤枉還是次要,倘若這話傳進宮裡,聖上與太后必會追究,老太妃也知道,聖上最恨就是逼害百姓,不過三殿下假若無辜,或者找不到真憑實據證明確有其事,聖上與太后只怕就要追究造謠中傷者,事涉皇子,老太妃可得慎言。”

壽太妃徹底呆怔。

她儘管跋扈,心裡對天家有些埋怨,也懂得忌憚君威,因而這些年來也從不敢把心裡那些大逆不道的話說出口,又隨着年齡增長,到底多了些見識,也知道受天家冷落下去子孫前程堪憂,比如眼下想給曾孫子作親,就再難找到高門望族出身的嫡女。

今日一是因爲聽說蘇氏小瞧她的孫女兒,跟平樂那個橫貨背後嘲笑她家,一時惱怒,關鍵還是小謝氏許了曾孫統領之職——她是商賈出身,無利不起早,有利必爭先。

可被這麼一提醒,壽太妃纔想到這話不該渾說,三殿下可是被皇后養在跟前,又與太子情同手足……哎呀,一時不備,就險些中了別人的陷井!

小謝氏的女兒不是嫁去陳家?那可是四皇子的母族!

壽太妃臉色突變,由赤紅換成了青蒼,眼睛裡仍有暴怒,卻拐了個彎衝着還沒反應過來的小謝氏去了。

旖景見“奸計得逞”,鬆了口氣,越發溫婉恭順進一步套近乎拉交情:“前些時候我在慈安宮見着老太妃的三個曾孫女,都是如花似玉的年齡,又都是知書達理的,尤其安樂最是爽利活潑,連太后都對她讚不絕口,說安樂的性情倒與您一般的心直口快,今日一見老太妃,果然就是。”竟把老太妃的橫蠻生生扭轉爲美德。

安樂自然是那位表面爽朗內心陰暗的,不過她纔是壽太妃的嫡親曾孫女,旖景這話有些不盡不實,說出口卻全無壓力。因爲太后的確對安樂讚譽有加,儘管是因爲選個嫡系宗室女兒和親更加合適的原因。

壽太妃當然知道安樂受詔進宮的事——她兩個嫡孫,分別娶的都是勳貴嫡女,儼然又是兩個河東獅,好處就是曾孫輩沒有庶出,孫子又比兒子更成器懂事,沒學着尋花問柳,文才上是不如那些世家子弟,騎射卻十分精進,可惜不被天家重用,安樂是大孫子的嫡長女,除了新歲或者盛典要麼祭祀時有入宮的機會,還從沒受過詔見,這回安樂進宮,壽太妃十分關注,也猜疑着是太后總算想起了她這一支,欲給安樂賜門好姻緣,倘若嫁去顯貴之家,對孫子以及曾孫也算有所助益。

壽太妃哪能不重視,可問來問去,安樂也說不出個究竟,只說太后對她十分和氣。

這時壽太妃進一步想起太后待旖景的親近來,連忙追問:“太后真歡喜安樂?”

旖景自然笑着稱是,回憶起太后當時對安樂的稱讚,仔仔細細說給壽太妃聽。

小謝氏哪曾想事情竟然有這樣的變化,在椅子裡呆怔了許久,忍不住插話:“老太妃……”

“住口!”壽太妃一聲怒吼,被小謝氏這麼一提醒,纔打住了往和顏悅色轉變,咬着牙,腮幫微突了幾突,纔對老王妃說道:“今日是我糊塗,受了棟哥媳婦的挑唆,先是聽她說景兒與平樂背後嘲笑我長孫女,唉,你也知道,平樂那時也太不像話,竟敢對長輩動鞭子,她也得喊我孫女一聲族姑吧!我只道景兒和平樂要好,也與她一般跋扈猖狂,哪知今日一看,竟不像是那樣的人。”

老王妃同樣這時纔回過神來,衝小謝氏狠狠一瞪眼:“跪下!”

得,這下旖景又只有袖手旁觀了。

壽太妃繼續數落:“後頭那話也是棟哥媳婦說的,她是景兒的嬸孃,又住在一處,我只以爲她也是爲了晚輩着想,哪料到竟是無中生有,若不是景兒提醒,我也被她繞到裡頭,老二媳婦,不是我說你,棟哥兒雖不是你親生,你也不用太顧忌閒話,該管教還是得管教。”

小謝氏欲哭無淚,直到現在還不敢相信好端端的一個開局,又是這麼一個罪名,非但沒把旖景給整治住,結果自己反成了受審的……原本打算的是憑蘇氏的狡言善辯,又有老王妃偏幫,就算不會落實罪名,只要與壽太妃頂撞起來,壽太妃定會廣爲傳揚蘇氏的跋扈蠻橫與私德敗壞,可看壽太妃這時的態度,哪還會讓自己趁願……這老虔婆,白擔了個跋扈的名,沒想卻是軟蛋,兩句話就被蘇氏嚇得龜縮不前,她倒還真敢當自己是爲了宗室聲譽,呸!還不是以爲有利可圖又恨蘇氏小瞧她一家。

旖景琢磨了一番,心說還是不能當着外人的面讓“長輩”難堪,有傷她的“賢名”,要罰小謝氏也得等送客之後,這才勸道:“老太妃息怒,您可別誤解了二嬸,她想來也是受了外人的矇蔽,又以爲祖母不會相信,縱容我將來行差踏錯損及宗室聲譽,也是出於好心,這事說開了也就好了,這裡沒有外人,張揚不出去,老太妃且放寬心。”對於小謝氏污賴她背後嘲笑盛興伯夫人的事,旖景實在無能爲力轉寰,選擇了置若罔聞。

壽太妃得了臺階,當然要順坡下驢,只讚揚旖景:“這丫頭年紀輕輕,果然深明大義,心胸又寬廣,難怪太后也把她奉若掌珠當作親孫女般疼愛,老二媳婦你好福氣。”

旖景又勸老王妃:“祖母,二嬸還得操勞家務,您就先寬恕她吧。”親自把小謝氏扶了起來。

小謝氏恨得磨牙,卻不得不忍氣吞聲地對旖景表示“歉意”,說了一堆愧疚話,見老王妃極不耐煩一揮手,才如釋重負般退了出去,只聽身後世子妃的聲音悅耳如黃鶯:“老太妃好容易來一回,真真是稀客,今日且讓我作個東道,請您移步關睢苑,這時滿院子梅花尚好,咱們一邊賞花一邊閒話,可得用了晚膳才放老太妃回去……”

小謝氏眼前一陣金星亂舞,險些一個倒栽蔥。

好個蘇氏!你花言巧語,你奴顏卑躬,你狡詐陰險,你這個狐狸精!

咱們走着瞧!

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妝之賀,秦氏試探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十六章 婉弱母親,強勢女兒第四百四十四章 納妾之爭,姑姑說教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真同心?十分未必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來順利,忽再危逼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兩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計,搶奪先機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七百四十章 臨朝監政,死仇重逢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擇不易,無奈而爲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敗塗地,秦母求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六百九十四章 無奈妥協,損兵折將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動,慈安生疑第五百五十九章 機密外泄,決意廢儲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個許諾,兩世糾纏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難雪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穫,混亂局勢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六百零五章 慘死秋月,救下夏柯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謝三,哭笑不得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兩百一十章 長卷之上,共畫來年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並非無患第一百五十七章 諸美比才,結交新友
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實陷井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妝之賀,秦氏試探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頭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十六章 婉弱母親,強勢女兒第四百四十四章 納妾之爭,姑姑說教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真同心?十分未必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來順利,忽再危逼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兩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險,無可選擇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兩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計,搶奪先機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五百零一章 又來貴客,平樂心動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七百四十章 臨朝監政,死仇重逢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滲入,確定關鍵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三百八十五章 遠瑛堂內,終極對恃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擇不易,無奈而爲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一百零四章 心計較量,更勝一籌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敗塗地,秦母求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六百九十四章 無奈妥協,損兵折將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動,慈安生疑第五百五十九章 機密外泄,決意廢儲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個許諾,兩世糾纏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難雪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六百零六章 發現屍身,卻令毀容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穫,混亂局勢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佈局,一方收網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六百零五章 慘死秋月,救下夏柯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謝三,哭笑不得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癡心,當頭棒喝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兩百一十章 長卷之上,共畫來年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並非無患第一百五十七章 諸美比才,結交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