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驚變頓生

丫鬟羅紋將書房的竹簾掀開一角,再一次目睹身着天青色襴衫的世子,坐在那寬大的紫檀書案面前,晦澀難明的目光,落在手中一個赤金項圈上。

羅紋一陣疑惑,那物什並非罕見之物,不過是貴族家的孩童幼年所佩的東西,不知世子從何而得,又原本歸屬何人?

可在世子身邊侍候多年,她知道有的事情是不能詢問的,當然,即使詢問,也不會得到什麼結果。

羅紋搖了搖頭,放下竹簾入內,步伐無聲,及至書案一側,方纔福了福身稟報:“世子,老王妃請您去榮禧堂。”

虞渢似乎充耳不聞,依然用有如玉竹的修長手指,轉動着那枚項圈上垂着的吉祥如意鎖。而羅紋只是靜立,卻也不在重複那話——她知道,世子必然是聽清了她的稟報,不過一時,還沉侵在那讓人十分不解地複雜情緒裡。

過了好一陣,方聞世子似乎輕輕一嘆,輕得幾不可聞。

再擡眸時,已見世子將那項圈收在一個四方海棠花的錦盒裡,又將那錦盒鎖入案側的百寶箱。

羅紋忙又提醒:“世子,鎮國公府謝三娘此時正在榮禧堂。”

虞渢便又是一陣沉默,漸漸在脣角泛起一絲冷意——二嬸還真是迫不及待,見父王始終不表態,乾脆讓人上門來了?

那謝三娘原爲將軍夫人小謝氏兄長——鎮國公世子的庶女,據說甚爲懦弱,又最聽嫡母與小謝氏這個姑姑的“教導”,小謝氏只以爲她易得擺控,成了世子妃,就成功地在虞渢身邊安插了一個耳目,或者關健時候,還能派上一二用場,以圖世子之位,能十拿九穩地落在虞洲頭上。

說什麼都是爲了給虞渢留下血脈……

她們想來早謀定了計策,讓謝三娘“生養艱難”。

虞渢的眸光便越發地陰晦起來。

“把清谷先生留下的藥丸取一粒來。”在漫長的沉默後,虞渢總算是沉聲囑咐。

羅紋頓時憂心忡忡:“世子,那藥丸雖說於身體沒有大害,到底有些毒性……終究是對您的身子無益。”

“無妨,當初求先生配這東西,就是爲了應付這樣的變局。”虞渢轉身:“拿來吧,如此一了百了,免得二叔與二嬸總惦記着,擾得祖母她老人家也不得安寧。”

他倒是想看看,當那謝三娘得知要嫁之人,不過是“行將就木”,是否果如那般懦弱,任由嫡母與姑姑安排,順從地接受這青春守寡的命運——他可也聽說,那謝三孃的生母當年極得鎮國公世子的寵愛,故而身亡之後,鎮國公世子對謝三娘甚是憐惜,敲打着世子夫人要好生照管呢。

想來爲了說服鎮國公世子許可這樁婚事,二嬸與世子夫人廢了不少脣舌吧。

這時老王妃所住的榮禧堂內,正是一片其樂融融。

小謝氏穿着一身喜氣洋溢地銀紅妝花窄袖禙子,繫着條花間色的八幅長裙,手裡搖着國色天香的牡丹團扇,親自給斜靠在六折福壽繡屏下,鏤花百寶羅汗牀上的老王妃扇風,一邊將那意味深長的目光,不斷地打量着今日盛裝而來的侄女——

謝三娘纔剛及笄,青絲挽成流蘇高髻,餘一束秀髮垂腰,櫻紅交襟短襦衣,繫着遍地海棠的煙紫紗裙,肩披煙紫綃紗領巾,發載東珠、腰繫流蘇禁步,雖說與一側姿容豔麗、杏眼桃腮的安慧一比,眉目五官略爲遜色,卻勝在溫婉清麗。

小謝氏便十分滿意。

“母親您也兩年未見三娘了吧,轉眼這孩子都已經及笄,出落得越發清秀,難得的是性情又溫順乖巧,是個孝順的好孩子,打小又是由大嫂親自教導的,才華言行也無可挑剔,這孩子自幼身子骨就好,長到十多歲都未曾有過什麼頭疼腦熱,大嫂每每說起,都道她省心。”小謝氏讚不絕口,不說將三娘捧得舉世無雙,字字句句都說到了老王妃的心坎上。

孫兒本就羸弱,這未來的世子妃身子一定得健康,還指望着她早日開枝散葉,爲可憐的孫兒留下一條血脈來,這是先決條件,至於長相嘛,雖說不是什麼閉月羞花,瞅着也不鬧心,還有性情,尤其重要,若那等跳脫張揚的,等將來孫兒有個好歹……只怕難以省心。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這個庶女的身份。

老王妃頷首之餘,不免也有些不甘,可誰教當年那挨千刀的江氏那般歹毒,毀了她這麼出色的嫡孫!

那些太醫,可都是衆口一辭,說渢兒活不過冠歲……又有哪家望族願意讓嫡女嫁來守寡呢?

想到這裡,老王妃的笑容便有些牽強下來,恨恨瞪了一眼在旁垂眸靜坐,其實半點存在感都沒有的安然。

底下安慧,聽嫡母一番讚不絕口,不由用挑剔的目光對謝三娘也是頻頻打量,往常外祖家的幾個嫡出娘子,安慧自然是常見的,不過卻罕見這位庶出的表姐,幾眼下來,安慧便有了判斷,不過是呆板一些,康健一些,杵在那裡像根不說話的木頭,哪裡看得出來什麼才華修養,與安然倒像一對天生的姑嫂——都是一般地木訥寡言。

不過安慧對嫡母的盤算心知肚明,自然不會讓謝三娘難堪,當即與小謝氏一唱一和,一邊把三娘往天上捧,一邊又順帶着讚揚幾句楚王世子——渢哥哥真真是才華出衆,莫說別人,衛國公府六娘那般孤傲,連她對渢哥哥的才華都是欽佩十分。又湊在三娘耳畔輕聲細語:“你莫要相信那些流言蜚語,渢哥哥身子是弱些,可遠遠不到那個地步,想來你也聽長輩們說了,本不是哥哥他先天體弱,而是因爲中毒……過了這麼多年,哥哥還去了翼州求學,都是無礙的,就是外頭的人傳得兇險罷了……渢哥哥玉樹臨風,你等會兒一見就知。”

謝三娘雙靨微微漲紅,心裡不免有些期待。

才聽嫡母說起,想讓她嫁給楚王世子,她是萬般不願的。

誰不知楚王世子才貌出衆,但誰又不知世子乃將死之人?

雖然,做爲楚王府姻親之家,三娘也聽說過其中隱情,知道世子並非先天不足,而是因爲中毒,不過又有什麼區別,終究是行將就木之人。

不過後來,父親又是一番勸導:“我雖答應過你的生母,會替你仔細打算,無奈終究是改變不得你庶出的身份,高門望族的嫡子嫡孫誰會願意娶庶女爲正妻?若是配個庶子,爲父又心有不忍……你姑姑一再說明,楚王世子體內之毒原沒那般兇險,不過是三人成虎罷了,無奈流言蜚語實在是傳得太廣,外人自是不知其中的隱情……這樣卻也好,否則你姑祖母也不會答應一個庶女嫁去做世子妃,這對你來說,委實是個難得的機會。”

謝三娘這才動了心。

她自然沒有料到,父親是中了姑母一番花言巧語的矇蔽。

雖說小謝氏與鎮國公世子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可嫁後從夫……鎮國將軍一意要讓虞洲爭取王位,哪裡會容世子留下血脈,之所以選中謝三娘,當然是出於她畢竟是小謝氏的侄女,對小謝氏全不設防,將來也好利用罷了。

就算是親哥哥,小謝氏自然也不會把夫妻倆的盤算告之,授人以柄。

鎮國公也好,世子也罷,都沒想到小謝氏別有用心,於是當聽說楚王世子之疾原是以訛傳訛,便都信以爲真。

有誰料到親生女兒與親妹子會暗藏禍心、算計自家骨肉呢?

謝三娘懷着女兒家幾許期待、幾許忐忑的心思,總算是盼到了侍女來通稟,說楚王世子已經進了院門兒,更覺心如小鹿亂撞,雙靨炙熱,便越發地拘謹起來,當聽見一個有如清泉潺潺,略微低沉卻不失清透的嗓音,與老王妃問安,忍不住斜展眼角——

天青色的襴衫衣角隨着少年恭身一揖,輕揚微舉,將飄逸出塵的氣質襯托得恰到好處,目光再往上幾分……謝三娘只覺心中一窒,頓時雙靨染上落霞。

楚王世子的風采,着實能引萬千淑女心動神迷。

小謝氏將侄女的神情納入眼底,更是心花怒放……她就知道,懷春少女,當見到虞渢的風才容貌,定會芳心盟動,只要三娘心甘情願,長兄那頭自是不會拒絕,雖說楚王依然沒有表態,只肖蠱惑得老王妃迫不及待,楚王又是孝順之人,難道還會忤逆了老王妃意願不成?

此事就算沒有十成,也有*停的把握。

待兩人成婚,再把那絕人生育的藥給三娘一服……包管世子嚥氣之時,還留不下半條血脈,將來的王位,自然就落到了虞洲身上。

雖說她其實也不甘讓虞洲過繼,不過嘛……那可是自己十月懷胎、撫養成人的親生兒子,就算記在楚王名下,依然還是自己的血脈。

小謝氏一思及此,更是滿面春風:“世子近來氣色越發好了,母親總算是放心了吧。”說完,別有深意地給了謝三娘一個眼神。

可惜,心動神迷的三娘並沒有接受到,小娘子的注意力此時完全集中在了虞渢的一言一行。

“渢兒快些過來,到祖母跟前兒。”老王妃看着玉樹臨風的孫子,方纔露出真切地欣慰笑容,待虞渢近前,一把拉住他的手掌,感覺到掌心微涼,卻見他額頭上略微有些汗意,未免心疼:“怎麼出了汗,難道沒有坐肩與?”

虞渢連忙安慰:“區區之遙,委實不用麻煩,孫兒並不覺疲累。”

小謝氏連忙遞上笑顏:“母親也太小看了世子,以媳婦看來,世子氣色大有好轉,今後只會越來越好。”

老王妃情知小謝氏只是寬慰的話,卻也覺得順耳,又醒悟今日的正事,便放開了手:“今日你三妹妹來問安,難爲她有心,還給我這老婆子親手繡了一面團扇,委實精緻得很……這麼一想,你自幼去了翼州求學,怕是還沒見過三娘吧?”

虞渢含笑,眼光往那陌生女子看去。

三娘正在“偷窺”,當即與一雙幽深如潭的烏眸一遇,只覺得一泓清涼,遠遠地就流入了她的眼眸,一直浸入心底,更覺心如撞鹿,連呼吸都急促起來,又見少年衝她微微一笑,更是靈魂出竅,只下意識地起身,行了福禮,一句渢哥哥安好,說得有若蚊吟。

虞渢也翩翩還禮,道了聲好,方纔落坐。

自是在老王妃下首西側,與諸位妹妹相對而坐。

小謝氏又再發揮那巧舌如簧,先是讚了幾句虞渢——小小年紀,便得聖上盛譽,以一賦成就才名,可比當年南儒丁昌宿,這次歸來,聖上便親授了國子監司業,只待三伏後正式入職,將來必爲棟樑之才——話音一轉,又問三娘在家都讀了什麼書,擅長什麼才藝。

三娘倒也識禮,並不顯擺才華,只以女四書、閨範來作答,說到才藝,也就提了略擅書畫與詩詞。

小謝氏更是笑容滿面:“這可剛好,世子的書畫與詩詞都是萬里挑一,三娘若想有進益,還得向世子悉心請教。”

謝三娘便羞怯不已:“小女愚笨,不過是粗通,實在不敢煩擾表哥。”

小謝氏正想讓虞渢表態,才動了動嘴脣——

虞渢正捧着一碗侍女才上的溫茶,不及送至脣邊,忽而神情俱變,手臂一顫,便聞“咣噹”一聲,茶碗跌落金磚,碧湯四濺。

衆人俱驚,謝三娘也顧不得羞怯,擡起雙眸看向楚王世子。

卻見剛纔尚且風度翩翩的少年,已是面白如紙,身子往後一抑,竟然是暈厥在了玫瑰椅裡!

一時間,廳內諸人都是大驚失色。

老王妃一聲驚呼,再顧不得其他,起身撲至虞渢身前,見孫子雙目緊閉,氣息孱弱,身子只往下滑,還不住地抽搐,頓時哭喊出來,一把摟住孫子,只感到虞渢周身冷意,那掌心更如冰棱,感覺不到半點溫度,老王妃幾乎也要跟着昏厥過去,只連聲喚着渢兒,老淚橫流。

安慧與安然也被這突然地變故嚇得神情大變,更別說謝三娘。

她不由自主地上前兩步,但見虞渢那張毫無生氣卻依然俊秀的面容,只覺得一股寒意從足底升起,少女情懷一腔柔情頓時煙消雲散,嚇得冷顫不住、心如死灰——哪裡是什麼流言蜚語,分明楚王世子已經是將死之人!

小謝氏自然也吃了一驚,緊跟着老王妃圍向楚王世子,當見虞渢幾乎氣息全無,頓時懊惱不已,這麼多年來,世子都像個沒事人一般,偏偏今日……又忽而欣喜若狂,如果世子就此一命嗚呼,倒也省得麻煩。

可她自然不會表現出來,連忙哭喊着讓人請太醫,一邊去扶老王妃,一邊叫了幾個身強體壯的婆子進來,摻扶了世子去榻上。

楚王府自然是一陣忙亂。

但一街之隔的衛國公府諸人,卻並沒有聽說世子“驟病”的消息,直到兩日之後——

旖景自馬場歸來,才換下一身胡服騎裝,恢復了襦衣繡裙的窈窕模樣,正與夏柯兩人做着繡活兒,便見秋月掀了簾子,滿面驚惶地進來:“五娘,奴婢今日聽遠瑛堂的悅目姐姐說,楚王世子兩日前犯了急病,險些……多得太醫得來及時,才救了過來。”

“什麼!”旖景手一顫,針尖便扎進了肉裡,卻不覺半分疼痛。

世子分明已經“痊癒”,何故突然又犯起急病來?難道是又中了什麼人的奸計?想到這種可能,旖景不由心亂如麻,將手裡的針線一丟,夏柯這才發現主子的指尖在淌血,連忙尋來白疊巾替她壓拭。

旖景茫然地任由夏柯忙碌,只盯緊了秋月:“還不細細說來,究竟怎麼回事?”

眼見主子着急上火,秋月也更加慌亂:“奴婢也不知,只聽說今兒個宋嬤嬤入府時,恰逢王院使去對門王府,宋嬤嬤問了幾句,才得知是世子患疾,聽說兇險得很,宋嬤嬤立即稟報了太夫人,太夫人也是大驚失色,這會兒正準備去楚王府一問究竟。”

秋月話音才落,旖景已經起身,幾步走出屋子,又轉頭往書房,強作鎮定,只讓冬雨找出兩本名家字帖來,帶着秋月與夏柯就要去遠瑛堂“問安”。

路上,果然“巧遇”了大長公主。

旖景只作不知情:“祖母,孫女兒正要尋您,前些日子阿瑾求我借她兩本字帖,因後來休學,竟忘了個乾淨,將將才想了起來,連忙找了兩本出來,正想着送去給阿瑾,隔了這麼多日,若不親自去道聲不是,只怕阿瑾惱我不把她放在心上。”

“你還真是趕巧。”大長公主因不明世子究竟如何,故而也有些心不在焉:“這就隨我去吧,渢兒有些不好,我正要去看他。”

旖景忙應了聲是,乖巧地跟在身後,因着與楚王府不過一街之隔,又是與大長公主同行,倒不用大廢周章地讓門房處準備隨行的車與與侍衛,只在二門處上了兩頂錦圍小轎,不需一刻就到了對門。

自從重生,旖景是第一次到楚王府。

一路乘着肩與,心裡盡是忐忑,一時不及細細體會更爲複雜的情緒,越發沒有心情觀賞沿途的朱樑畫棟、碧植芳菲,當到榮禧堂,眼見滿面憔悴的老王妃,旖景的心更是往下沉了一沉。

見禮,依次落坐,衆人都沒有閒敘的心情,老王妃抹着淚說了世子突然暈厥的始末:“上元,這該如何是好,你是當時不在,沒見那孩子的模樣,我只以爲……還好王院使來得及時,診出犯了舊疾,施了針後,當夜就醒轉過來,說是脫了險……今兒個倒是能服些藥劑,粥水,氣色也恢復了些,我這一口氣才堪堪鬆了下來,原本是王爺說既然無礙,免得讓你跟着擔憂,就瞞了下來,不想你還是知道了。”

考慮到有下人與旖景在場,老王妃也沒有將話說明。

大長公主便越發疑惑了,因她知道虞渢體內劇毒已解,何故又會犯什麼舊疾?想到老王妃尚且被瞞在鼓裡,也不多問,安慰數句之後,便領着旖景告辭,說是要去看望世子。

“景兒既然隨我來了,也先去一趟關睢苑吧。”大長公主似乎並沒有察覺到旖景焦急複雜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提議。

兩府爲通家之好,既然前來,又知世子患疾,自然沒有過門不入的道理。

關睢苑前,羅紋與謝嬤嬤早得知大長公主來的事兒,已經等在門前。

謝嬤嬤與羅紋是母女,她原本是楚王妃的賠房,最是忠心不二,當年世子乳母毒發,謝嬤嬤方纔知曉王妃與世子皆爲江氏所害,恨不得親手將江氏手刃,又悔不當初,沒有護得王妃周全,楚王知其忠心,便放心讓她照管世子。

世子一應飲食、藥膳,皆由這一對母女經手,從不曾假手他人。

當然,前世時旖景成了世子妃後,自然獲得世子全心信任,謝嬤嬤與羅紋也對她唯命是從。

再見她們母女,那壓抑着的悔意又如潮水卷襲,呼嘯着將旖景淹沒——遠慶十年元宵夜,爲了讓世子服下那據說能讓人“昏睡不醒”之藥,將事情做得神鬼不知,她提議要放下人回私家團聚,故而除了她的賠嫁丫鬟與下人,關睢苑裡一應僕婦,包括謝嬤嬤與羅紋都得了恩准回私家,於是,她就那麼放心大膽地……

再見當年忠心耿耿的母女,此時恭恭敬敬地行禮問安,旖景只覺一陣酸澀兇猛地涌往眼瞼,視線裡頓時一片混沌。

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唸到位,主角忽改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離析,果遭“天遣”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變之前,引燃後院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對手,勸人納妾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實爲一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八十四章 兩個舊友,一段血仇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宮有喜,聖上賜恩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賜你個妾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問君知否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論,忠義難全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驚變頓生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一百三十五章 衆叛親離,千人唾棄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兩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開局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禍從口出,無端遭妒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六百八十九章 鳳陽來人,刁難候府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閒談”,卻生驚疑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來順利,忽再危逼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一百七十章 問罪甄府,慈母悲聲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別西樑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賜你個妾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
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唸到位,主角忽改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橫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離析,果遭“天遣”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絕別,九月之喜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變之前,引燃後院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對手,勸人納妾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實爲一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八十四章 兩個舊友,一段血仇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議,仍有餘波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宮有喜,聖上賜恩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賜你個妾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問君知否第兩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見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論,忠義難全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驚變頓生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一百三十五章 衆叛親離,千人唾棄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兩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開局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禍從口出,無端遭妒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六百一十二章 實情相告,夏柯恍悟第六百八十九章 鳳陽來人,刁難候府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預料之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閒談”,卻生驚疑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來順利,忽再危逼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一百六十一章 倉促之間,吐露情意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萬千愧意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七百七十六章 黃恪被擄,董音受逼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一百七十章 問罪甄府,慈母悲聲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別西樑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賜你個妾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