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一日,寧遠通往山海關的路上涌動着幾裡寬的人潮。

無數的腳踏在乾燥的土地上,揚起的塵土把清澈湛藍的天變成了昏沉沉的黃色,煙塵中一片嗡嗡的嘈雜。騾子、牛、馬的叫聲,乾澀的車軸發出的令人牙酸的吱呀聲,大車軲轆碾壓地面的聲響,小孩的哭喊、大人的呼喝聲,這些聲音一起混雜在黃色塵土中,向四周瀰漫開去,空氣似乎因此有了厚度和黏度,讓人覺得所有的一切包括聲音的傳播,都是那麼地緩慢和遲滯。一切開始變得不真實起來。

寧遠衛的撤退工作,足足進行了四天。衛內全境不能帶走的軍資和防衛設施全部被摧毀,糧食草料一粒不剩,所有的水井都被掩埋並下了毒,包括野外的水源。

一部分寧遠軍將吏的家眷和士紳、官吏,今天早上已經被護送到東面出海口,在那裡坐上自一月起就徵集來的數十艘海船及部分水師戰船,走水路直奔天津衛,屆時護送他們的五百人馬也會和他們一起進入天津衛,然後抵達北京,以確保這些家眷安全。有這五百人護衛,大家多少可以放下些心來,寧遠軍絕非一般明軍可比,這五百人至少能抵得兩、三千普通明軍的戰鬥力。

吳三桂全身鎧甲,披着一襲白狐領子的白色披風,身左懸着一張巨大的鐵胎弓,右邊掛着一把精製手銃。一柄鮫皮鞘的倭刀沒有掛在腰上,而是連鞘握在他手裡,和馬繮一起攥在掌心。

這是吳三桂一貫的拿刀風格。一旦進入行軍狀態,他的刀就不會挎在身邊,而是始終握在手中。所以他的佩刀刀鞘上的鏈子要比一般人長些,其中的一頭有個搭扣,扣在案橋上。

吳三桂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眼睛望着前方。他的三千家兵“跳蕩隊”——寧遠乃至關外明軍裡最具戰鬥力的一股鐵甲騎兵,就跟在他身後,和他一起成了從寧遠遊出的那條望不見頭的黃褐色長龍末尾。

在這三千吳家軍的前方,是配備了各類輕重火器的火器營,兩翼是輕火器和刀槍混編的主力步兵,其餘騎兵則在兩翼步兵的前方,所有的輜重都集中在火器營之前的中軍,在這些部隊的最外一層,是一些用長槍當扁擔,擔負着鹿角、木柵準備隨時建立防馬柵的老弱軍士,這部兵力合計約二萬多。其餘的一萬人馬分爲兩隊,一隊三千人在撤退百姓的兩側成縱隊開進,七千人則由楊坤和他侄子吳國貴率領,護衛在中軍之前。

吳三桂目前依然不能確定清軍是不是偵知了寧遠衛全境大撤退的消息,但他知道此前清虜主力都集中在盛京,並且曾經有一小部進入蒙古向南運動過。因此他一直嚴密封鎖消息,禁止任何人前往北方,各處大小路段包括水路也均被封鎖。只要寧遠衛大撤退的消息可以瞞過清虜四天,那麼即使清虜全力追襲也不可能趕上他們,這樣寧遠撤退的全部人員和輜重都可以安全進入山海關。

出發前他還派出了使者,專門前去通知山海關總兵高弟,要他配合自己準備救援和迎接,又撒出了無數哨探和密探,去監視探聽盛京的多爾袞和八旗軍的動向,以確保自己可以早一步知道對手的動向。

現在,就要看他吳三桂和多爾袞誰的速度更快了。

盛京的多爾袞,此時正一個人在王府花園裡靠在椅子上閉着眼睛,享受着初春陽光帶來的一絲絲溫意。

雖然多爾袞今年才三十二歲,正當壯年時光,而且常年東征西戰,理當血氣方剛身體強壯纔是,然而他的面色卻略顯得有些白,即使在陽光下,他的臉色看上去也並不算太好。梳向腦後光可鑑人的頭髮在兩鬢邊還有着幾縷細小白髮。

原本這些白髮並不多,可以拔去,但近一年來竟是漸漸越來越多了,雖然細小,可也是終究匯成了一縷,拔不了了,於是他也就隨它們去了。他的福晉有一次說,其實這樣也很好,倒另有一番異樣的風姿。後來有一次多爾袞從宮裡回來,閒着無事想起了這話,於是對着鏡子仔細地端詳了自己一回,發現倘若是一張年青英俊沒有絲毫皺紋的面龐,配上鬢邊這幾縷白髮,看起來確實有些不一樣,平白添多了幾分滄桑和沉穩,所以此後他反倒是對這幾縷白髮格外地滿意起來。

他現在正等着內秘書院大學士范文程的到來。

自去年八月皇太極去世,他和濟爾哈朗攝政以來,他就一直在考慮如何實現父親努爾哈赤的遺願,如何奪取明朝的心臟——北京。

崇禎十五年三月的明清鬆錦大戰結束後,遼東明軍實力大減,加上各地流寇猖獗,明軍已再無能力在關外對大清發動反擊,山海關外也只剩下了吳三桂這根硬骨頭。

可讓他們想不到的是,這個吳三桂居然獨力堅守了寧遠這座孤城兩年,生生地卡住了十幾萬虎狼之師入關南下的去路。

去年八月皇太極去世、幼主福臨繼位後,他和濟爾哈朗爲樹威望,表明大清國上下並未因皇太極的去世而有所動搖,於九月就除喪出兵,由濟爾哈朗率軍猛攻明庭殘留在關外最後幾個軍事據點。戰鬥開始先繞過了寧遠這個最強大的關城,連下中後所、中前所、前屯衛等幾個漢鎮衛所,使寧遠和山海關之間的通道被徹底切斷。不過當他們向寧遠發起總攻時,卻又一次被吳三桂擊退,不得不再次飲恨撤軍。

從太祖努爾哈赤起,寧遠城,這座並不太大的城池,就幾乎成了大清朝上下軍事統帥們的夢魘,一個無法驅走的惡夢。沒有一個大清統帥沒有在它的城下被擊退過,大清國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甚至在這座城下被奪走了生命。

多爾袞和皇太極都很清楚,如果沒有大明境內的流寇,大清斷不可能頂住明朝源源不斷的進攻。以明朝如此龐大而富饒的國土,以及衆多百姓所能提供的後勤和兵員補充,再加上一大批象袁崇煥、盧象升、孫乘宗、熊廷弼、洪承疇、祖大壽、吳三桂等這樣的各種一流人才,如果一次又一次地不斷進擊,那麼即使他們的首領無能如萬曆、天啓,也絕非是大清國區區二十萬人口和遼東一角所能抗衡的。因爲明朝輸得起,哪怕一次死十幾萬人連輸幾次,也無損大局,了不起丟個遼東而已。而大清國卻輸不起,因爲只要輸一次,就是滅頂之災,就是亡國亡族的下場。因此他們的父親、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遺願,便是最終佔領北京這個明朝北方的最大的重鎮,以遏止明朝北上的通路,最後與明朝達成共存局面,一勞永逸地解決大清國的生存問題。

可現在的情況卻起了極大的變化,大明朝看起來搖搖欲墜,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聲勢浩大,他們合計起來號稱百萬的各路大軍在中原縱橫無敵,正節節進逼明朝心臟。如果這個時候大清也進軍北京,勢必將和李自成的大順軍發生衝突,從目前知道的情況來看,李自成和他的將領以及士兵們上下一心氣勢銳猛,作戰能力遠勝明軍,百萬之衆雖有虛張聲勢之嫌,但至少不會少於三、五十萬,所以無論從那一方面講,他們都是一個真正強大的對手。因此皇太極和多爾袞開始試圖和李自成取得聯繫,避免和他們成爲敵手,以商議聯合滅明、劃分天下的可能。

大清崇德七年,也就是明崇禎十五年十月十四日,皇太極終於決定去試探一下。

他命令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爲奉命大將軍,與內大臣圖爾格一起入關南征,嚴令他們絕不能與闖軍發生衝突,同時觀察闖軍實力,看是否有可能取得聯繫,密旨曰:“如遇流寇,宣云爾等見明政紊亂,激而成變,我國來徵,亦正爲此。以善言撫諭之,申戒士兵,勿誤殺一二人,致與交惡,爲彼欲遣使見朕,即攜其使來,或有奏朕之書,爾等即許轉過,書來奏。”

可惜這次交好的意圖沒有如願。清軍擄掠的名聲太盛,在途中幾處爲百姓招來闖軍所阻擊,爆發了小規模的摩擦,好在沒有發生真正意義上的戰鬥,但這也已足夠讓皇太極十分的生氣。

今年多爾袞又獲悉李自成於正月在西安改元,稱大順王,並給崇禎下了戰書,聲稱要在三月於北京城下決戰。得知這個消息後,他與范文程、洪承疇等謀士連夜商議,最後決定主動向李自成示好,再次爭取能和大順結成聯盟,以便“協謀同力,共取中原”,聯手滅了明朝,均分天下。

正月二十七日,多爾袞正式派遣遲起龍爲使者,以大清國皇帝的名義將謀求聯盟的書信送往陝西李自成處。那封信的信封上寫的稱呼是:“大清國皇帝致書於西據明地之諸帥”,在信中這樣寫道:“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故書中不及,幸勿以此而介意也! 茲者致書,欲以諸公協謀合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速馳書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

其實有多爾袞帳下有洪承疇這位與李自成鏖戰多年、對大順軍各重要將領名字、作戰風格等都熟悉得猶如自己部下一樣的前大明督師在,哪裡又會“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

多爾袞之所以要這樣寫的原因,一是想讓遲起龍等人進入中原後,不管碰到哪一位大順軍將領,都可儘快地把這封信交到李自成手上,轉達大清國願意和他聯盟的意圖,以便及早達成盟約,共同進軍北京。另外還因爲李自成雖然改元,但卻始終沒有稱帝,而僅僅只是稱王,大順王,在李自成寫給崇禎的戰書裡,也沒有非常明確地表現出想取崇禎而代之的意圖,只是說要決戰定勝負。而大清國的皇帝已經做了三代,即使多爾袞很想和對方達成同盟協議,也還是沒理由、沒這個需求、更沒任何好處要把一個沒有稱帝的談判對手,當成一國之君來對待。

李自成若是明朝的家奴,那麼多爾袞自然可以用明朝的土地財富士女爲籌碼去和他談判,瓜分天下。如果李自成把自己當做明朝之後繼承其江山的皇帝,哪他那裡還會允許多爾袞來割取屬於自己的土地,定然會斷然拒絕,說不定還要兵刃相見。

因此多爾袞以一個皇帝一個國家的姿態去和一股割據勢力對話,這樣固然是自高身價,可只要對方默認了這個立場並建立了盟約,那麼日後在劃分地盤的談判中,大清朝就搶先佔領了名份上的優勢,所謂名正則言順,自然就能順理成章地和李自成商談怎麼劃分明朝的疆土,而不是能不能劃分的問題。

但時至今日,遲起龍等人依然杳無音信,李自成卻已經大舉出兵,二月就攻下了代州等地,不斷進逼北京。

所以現在多爾袞的心裡很焦慮。

如果李自成真的攻破北京,大清恐怕很困難從他手中得到北京,至多隻能把遼東划過來,這樣形勢將會很被動。因此多爾袞很想出軍先行南下,甚至考慮是不是要先行抵達北京城下,然後等待李自成前來,和他達成盟約後一起動手攻打北京。

然而,這個計劃還是有個巨大的無法克服的障礙,那就是在橫亙在山海關前、寧遠城內的吳三桂和他的寧遠鐵騎。

山海關和寧遠固然無法攻克,大清也曾數次繞開這個環節自薊州等地入關,然後東向攻打北京,可還是因爲寧遠和山海關的駐軍回防北京而遭到明軍幾路夾擊,以至不能持續圍攻北京,最後功敗垂成,不得不撤回關外,甚至連山海關內的任何一座城池都無法長期佔領。同時這樣的進軍路線,後勤和回撤路線都完全無法保障,非常容易被寧遠軍切斷,最嚴重的問題是如果北京短時間內不能下,寧遠軍隨時都可以乘虛突擊錦州和盛京,端掉自己的大本營。

*

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前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皇帝與士人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楔 子(二)楔 子(二)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前言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前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楔 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楔 子(一)楔 子(一)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自序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楔 子(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楔 子(二)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自序自序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
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前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皇帝與士人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楔 子(二)楔 子(二)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前言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前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楔 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楔 子(一)楔 子(一)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自序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楔 子(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楔 子(二)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自序自序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