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

在明朝的最後幾位皇帝中,末代皇帝崇禎確實是一位嚴於律己、勵精圖治的皇帝(1),其操勞國事之勤奮程度,在中國歷史上堪與之比肩者,真是寥寥無幾。雖然如此,可大明朝到底還是在他的手上亡掉了。

崇禎帝的哥哥——天啓帝熹宗朱由校,我們可以肯定他是位心靈手巧的皇帝,甚至可能是位小發明家。但從他身爲一位國家統治者的角度看,他則十分不幸地對治理國家完全沒有興趣,而是更熱衷於木工手藝的提高,去做一個出色的木匠。因此所有的國家事務,他基本都交給了自己十分寵信的宦官們,譬如魏忠賢這樣的人去辦理。

崇禎和天啓兩兄弟的爺爺,則是明朝的第十四代皇帝、赫赫有名的荒唐皇帝萬曆,也就是明神宗朱翊均;他們的父親,是那位一人身涉“爭國本”事件和“明宮三大案”的老太子、短命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生於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爲萬曆帝恭妃王氏所生,因當時中宮王皇后無子嗣,所以他是正牌的皇長子,也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人選。然而,最得萬曆寵愛的鄭貴妃卻在萬曆十四年生下了朱常洵,萬曆從此便有意改立朱常洵爲太子,所以導致朱常洛遲遲不能被立爲太子。

萬曆有意改立太子的傳聞一出,頓時朝野輿論一片譁然。

戶科給事中姜應麟首先發難,要求萬曆“冊立元嗣爲東宮,以定天下之本”(2),結果被貶爲廣昌典史,因此事隨後被貶的還有吏部員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孫如法。此後,六部和首輔等無數大臣多次奏請立常洛爲太子,但絕大多數官員都被神宗以各種罪名貶斥。

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年正月,萬曆帝加快了改立進程,下手詔給大學士王錫爵,要將皇長子常洛、皇三子常洵和皇五子常浩一併封王,以後再擇其中善者爲太子。王錫爵既怕得罪神宗,又怕被朝臣攻訐,於是耍了個滑頭,上疏請三王並封,並由皇后撫育長子,如此長子就成了嫡子,試圖以此兩面不得罪。然而神宗只以前諭示朝臣,繼續準備行三王並封之禮,頓時朝中大臣又一次大譁。

因爲王錫爵這麼說,就等於在明指朱常洛還需要補辦手續,也就是質疑了朱常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大臣們紛紛指責王錫爵阿諛順上,王錫爵無奈自劾請辭,而神宗也迫於衆議收回了前命。

這件立儲之事,前後紛爭凡十五年之久,至萬曆二十九(公元1601年)年十月,在孝定李太后的干預下,虛齡已二十的朱常洛才終於被立爲太子,但萬曆同時也封了常洵爲福王、常浩爲瑞王、常潤爲惠王、常瀛爲桂王。此後,福王又不赴封國長期逗留京師,於是大臣們又紛紛開始上書要求其按祖制離京赴封地居住,這其中以大學士葉向高、禮部右侍郎孫慎行爭執得最爲強項。

這一拖又是十幾年,到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三月,在朝臣們的壓力下,福王終於之封國。

此次立儲風波,最終以朝臣們表面上大獲全勝而暫時告一段落。

這場政治紛爭,由於牽涉到未來的皇帝人選——太子,即所謂的“天下之本”和“立國之本”,因此又被稱爲“爭國本”。在這場皇帝、後宮和大臣之間的對抗中,明廷的朝臣們集體表現出了大約是中國歷史上士大夫們最後的一次風骨。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駕崩。

年近四十的老太子朱常洛,終於坐上了那張由大臣們千辛萬苦爲他爭來的皇帝龍椅。

常洛於八月初一日繼位,是爲光宗。然而到十二日,他就突然患了重病,十四日,諭冊立東宮,準備於次月九日舉行儀式。二十九日,病甚,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供服食。

九月初一日,明光宗朱常洛一命嗚呼。

他的年號“泰昌”,要到明年元月初一纔開始,所以今年依然是萬曆四十八年。這位終於媳婦熬成婆的大明老太子、新皇上,在位時間僅一月而已。

由於光宗是服用了李可灼所進的“紅丸”後暴斃,所以當時的朝臣和後來的史家們,均認爲這其中有明顯的宮廷鬥爭跡象,光宗之死極爲可疑,故此事又被稱爲“紅丸案”。

“紅丸”與朱常洛登基前發生的“梃擊”兩案,貌似塵埃落定其實懸而未破,又可說似未破而事已明,乃是兩件疑點多多的疑案,這兩案與另外一件事件脈絡均十分清楚但卻沒有確鑿證據的“移宮”案,並稱明代宮廷三大案,而這三大案和之前的“爭國本”事件,都和朱常洛有關,且對後來明季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可說影響到了崇禎十七年大明朝的最後結局。

在對抗萬曆謀立朱常洵這長長十五年的“爭國本”過程中,爲了阻止萬曆廢長立幼的企圖,明廷的大臣士大夫們輕者辭職還鄉以示不滿,中者因上書抗爭而被斥責、杖打、罷官、降職、削籍,重者則被下獄問罪。

然而他們還是一撥接一撥持之以恆地與萬曆抗爭,其抗爭之烈、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在中國歷史上大約也是僅見的。

那些書呆子士大夫們此種前赴後繼,看起來好象永無窮盡的疲勞轟炸,其實是有優良傳統的,這終於使得萬曆不勝其煩,但又無可奈何,於是他乾脆一賭氣對涉及此事者一概不予理睬,同時也不上朝不見朝臣不理朝政——朕不和你們爭了,皇上我罷工了。

後世人都說,明之亡亡於萬曆,此言固爲是,但是他不上朝罷工二十六年、三十一年不出宮門這等做法,其實不是他首創,而是學他爺爺明世宗朱厚驄,也就是嘉靖皇帝的。

罷工這事,嘉靖帝早就幹過了,他有一陣在長長的二十六年時間裡,大約只上過四次朝。而外邊那些大臣前赴後繼對皇帝那永無窮盡的疲勞式轟炸,也一樣不是首創,同樣是學自萬曆皇帝的爺爺,甚至更遠的祖宗輩手上的那些大臣們。

明世宗嘉靖皇帝登基時年方十五,他不是正德皇帝的兒子,而是正德帝的同輩兄弟,只因正德帝無子,他才得以做了皇帝。在當時,他的名聲應該是不錯的,不然也不會立他做皇帝。

但是,就因爲這嘉靖皇帝是以正德帝的同輩兄弟身份登基,是庶出旁支繼任大統,於是就鬧出了一件大事。其實這鬧事的緣由要擱到現在說,真是一點都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那時節,簡直是頭上的天都要塌下來一般的大事,因此釀成了一樁大風波。

那時候的朝臣士大夫們,你說他們食古不化也好,說他們有原則也好,總之一句話:他們認定了“爲人後者爲之子”,所以一定要嘉靖認他的伯父、正德皇帝的老子明孝宗爲父,也就是要喊明孝宗爲“皇考”,而嘉靖自己的生父興獻王,則只能叫叔父,即“皇伯考”。

嘉靖當然是絕不會願意的。

*

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自序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前言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楔 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自序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自序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皇帝與士人一,皇帝與士人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楔 子(一)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
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自序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前言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楔 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自序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自序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皇帝與士人一,皇帝與士人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楔 子(一)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