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

薊遼總督洪承疇精通兵略,曾在西北連續大敗逆闖李自成,將其殺至僅餘十八騎人馬。他受命出關後,根據遼東的各種狀況,提出且戰且守,步步爲營,逐步向前推進以解錦州之圍的戰略,和祖大壽等遼將的主張完全一致,因此一舉獲得包括吳三桂在內的關外將士大力支持。洪承疇遂先把大軍駐紮在寧遠,然後在五月命總兵楊國柱先率精兵入松山試探進攻,一舉攻取清虜的右翼山營。

然而,以兵部尚書陳新甲爲首的一批無知京官,一怕清兵會在其他地方乘虛而入,二又擔心時間一長,關外十多萬軍隊一旦出現供給困難,會導致他們無法向皇上交差,因此極力主張速戰速決。而以洪承疇爲首的關外將領聞聽此議後,一致認爲明軍“久持鬆杏,以資轉運,且錦守頗堅,未易撼動”,所以上奏主張且守且戰,步步爲營,逐步前進。但最後崇禎帝還是聽從了身邊陳新甲等人的無知意見,派職方郎中張若麒往寧遠監軍,又令綏德知縣馬紹愉出關贊畫軍務,可這兩人只知道阿諛奉承體會上意,一到軍前就上書說“邊兵可戰”,崇禎於是再下聖旨,要關外諸將刻期進軍。

洪承疇迫於皇上嚴旨,雖知冒進風險甚大,但無奈之下也只能勉強出戰。遂於七月二十六日在寧遠誓師,二十八日進軍錦州城南乳峰山。

二十九日,總兵楊國柱率部攻西石門,遭多爾袞伏擊,中箭身亡。

八月二日,多爾袞率軍猛攻明陣,被明軍斬殺將領二十餘員,退還。

自此雙方開始拉鋸往復,但清虜腹背受敵,洪承疇自南山向北開炮,祖大壽從城頭向南開炮,清虜被前後夾擊無地容身,形勢十分兇險,被迫退軍六十里,並急請皇太極派大軍增援。

皇太極收到消息後,大驚憂憤之下,嘔血不止。次月九日,滿蒙八旗年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全部被命出征,十四日,皇太極未等病癒就親自率軍出發,傾巢而來。

九月十八日,皇太極率軍到達錦州城北五十里的戚家堡,在松山和杏山間橫截大路,綿亙駐營。然後自王寶山、壯鎮臺、寨兒山、長嶺山、劉喜屯、向陰屯、灰窯山到南海口等處紮營,並開挖一丈二尺寬八尺深的大壕溝,隔斷明軍聯絡,使錦州、松山、寧遠成爲三個孤立的據點,無法互相援救。

洪承疇見勢遂收縮兵力,於二十日列陣和對方決戰。雙方都知道此戰關係重大,尤其是清人,輸則有滅族之禍,因此雙方都是殊死一戰,結果不分勝負。但明軍屯積在筆架山的大批糧草已爲清虜所奪,退路又被截斷,故雖兵勢極壯,用兵亦奇,卻以無糧而氣挫勢窮。

二十一日,洪承疇召集衆人商議,意圖和清虜決一死戰。可監軍張若麒卻堅持要退回寧遠。此前,張若麒曾經一再收督臣之權,以至軍中一時但知有張兵部,不知有洪都督,督、監掣肘,衆將不知所從,此時亦然,最後洪承疇無奈只得依從,決定全軍南撤寧遠。遂命總兵王廷臣等人爲左路,馬科等人爲右路,定於初更時分開始突圍行動。

誰知道當晚因總兵王樸貪生怕死,未到約定時間就率部先遁,致使明軍陣勢大亂,八鎮人馬無法約束而全部潰散,馬、步自相踐踏,弓甲遍野,最後途中遇伏大潰,洪承疇等突圍未果,退還松山。而衝出去的部分部隊,又在尖山、石灰窯遭遇伏擊,傷亡慘重。吳三桂自大路強行突圍成功,與王樸先進入杏山,馬科、李輔明等人入塔山,監軍張若麒、馬紹愉等人自水路奔回寧遠。其餘人馬因爲奔向海邊,溺死者不計其數。

二十二日,皇太極在松山城外又準備挖壕圍困明軍,於是夜間洪承疇再次率軍分道突圍,總兵官曹變蛟殺入皇太極中軍,意圖格殺皇太極,可惜因人數太少,在清虜的圍攻下,曹變蛟中數槍重傷退回松山,部分人馬殺出了包圍,進入杏山吳三桂處。皇太極當晚大怒,殺守營門將,並處罰幾百名牽連官兵,然後加強了對松山城的包圍。

此時,錦州、松山已經都被包圍,只有杏山在吳三桂手中並收容了大批敗退的明兵,因此未被清虜佔領。

二十六日,杏山的吳三桂所部,因兵力不敵又糧草無着,只得退回寧遠就食。

此次爲時十二天的大規模決戰,明軍被殺傷五萬三千七百八十餘人,損失馬匹七千四百四十四匹,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件,赴海溺死者以萬計。

皇太極雖然擊潰了明軍援錦主力,但是松山、錦州、杏山三城仍爲大明所有,因此他繼續圍困鬆、錦、杏三城。

九月八日命濟爾哈朗、杜度、阿巴泰等人圍攻錦州。

十二日命多鐸、阿達禮等人圍攻松山。阿濟格等人圍攻杏山。

洪承疇敗入松山後,城內糧食已盡,幾次突圍,皆告失敗。

崇禎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夜,城內副將夏承德開門投降,並事先捉拿了洪承疇及各大將領、官吏,獻給清虜。清虜入城後斬殺害大明副將以下一百多人,兵丁三千餘名,俘三千一百餘人,甲冑、兵器合計一萬五千二百多件,火器三千二百七十多門。洪承疇、祖大樂被送往瀋陽關押,巡撫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等不屈被殺,松山城夷爲平地。

錦州城內的祖大壽,此刻已經徹徹底底地知道解圍無望,糧食也全部耗盡,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皇太極乘機派出已歸順麾下的祖大樂赴錦州勸說其兄祖大壽降清,並答應不殺城中軍民。

三月八日,祖大壽在堅守錦州城兩年,外無救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在和皇太極達成不殺降人的協議後,開門投降。

那知道清虜騙開錦州城後,馬上毀約,入城後立刻開始大屠殺,凡是非祖大壽部屬者全部被殺。

祖大壽憤怒已極,然而卻已無可奈何,只能束手無策,仰天長嘆。城內大明副將以下官十七人、兵八千餘人被害身亡,被俘一萬二千四百多人,損失甲兵七千二百多件,各種火器六百多門。

四月中旬,皇太極招降撫杏山明軍被拒,二十一日,濟爾哈朗率軍攻城。

二十二日,清虜以紅夷大炮轟塌城牆二十五丈餘,副將呂品奇投降,杏山失守。明軍被俘六千八百多人,甲兵二千七百多件,各種火器八百五十多門。

五月,洪承疇終於被皇太極的懷柔政策所打動,剃髮降清。

至此,吳三桂鎮守的寧遠衛地區,成爲了大明朝在遼東最後一座沒有失陷大型城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戰略防禦中心。

崇禎十五年八月,皇太極因前次帶病出徵而導致病勢嚴重,暴病身亡,他六歲的兒子接了他的位。

九月,濟爾哈朗和八旗軍第一猛將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便除去喪服,率軍對寧遠地區再次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他們先繞開寧遠,攻打寧遠以西至山海關一線的中後所、中前所、前屯衛這三個明軍衛所,中後所、前屯衛首先淪陷,其中的中前所守將總兵黃色棄城逃跑,導致中前所未經戰鬥便落入敵手。

這三個防禦據點的被毀,使寧遠與山海關之間的整體防線被破壞,寧遠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

惡劣的局面,讓一部分關寧軍將士開始動搖。如寧遠城內的守備孫友白,便於十二月偷偷越城而出,投降了清虜。

然而在如此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吳三桂最後還是領軍擊退了濟爾哈朗和阿濟格對寧遠的進攻,一直到現在,還沒發現清虜有再次進犯的跡象。

*

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前言楔 子(二)楔 子(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一,皇帝與士人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自序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楔 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楔 子(一)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自序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皇帝與士人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楔 子(一)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自序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
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前言楔 子(二)楔 子(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一,皇帝與士人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自序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楔 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楔 子(一)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自序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皇帝與士人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楔 子(一)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自序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