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 子(一)

祖大壽緊握雙拳。爲了握刀而修剪得極短的指甲,深深地摳進了肉裡,幾乎把滿是硬繭的掌心摳出了血。

他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城外,遠處沙漠中被八旗軍厚厚實實包圍着的,是遼東鎮下錦州都指揮使吳襄的部隊。哪裡是明軍的人馬已經不可能看出來了,因爲後金兵實在太多,八旗軍的黃、白、紅等各色旗幟遮天蔽日,附近一羣羣掠陣的後金騎兵往來衝突更激起了沖天的塵土。而明軍又實在太少,一被八旗軍主力包圍,部隊的蹤跡幾近湮滅,外加距離太遠,所以此刻祖大壽只能憑着後金大陣中隱約顯現的明軍旗號有沒有倒,來判斷他們這五百人是否還活着。

由於獲悉後金將大舉入寇,因此祖大壽今天早上派吳襄率領五百明軍外出哨探,那知他們竟突然碰上了後金八旗軍的主力,吳襄率部一路狂奔且戰且退,但終於在城外十數裡處被八旗軍中的精銳前鋒追上併合圍,緊接着後金軍主力大舉殺到,然而八旗軍並沒有馬上剿殺吳襄這五百人,而是由部分人馬繼續圍住他們,主力卻在城下列好陣勢,嚴陣以待。

一個文秀少年從城內馬道上疾衝了上來,一上城頭,他就猛地扒住箭垛向城外望去,一面大聲問道:“舅舅!我爹呢?”

祖大壽沒有出聲。

那文秀少年一面看着城外一面又喊了幾聲,卻沒聽見祖大壽的回答,便轉過身來想問祖大壽,卻見祖大壽直楞楞望着城下的面容上,滿是憂憤凝重的臉色,左右一大羣參將、副將個個神色肅然一動不動,猶如一羣泥偶,這沉滯的情景頓時讓那文秀少年張了張嘴,卻沒發出聲音來。

過了一會,城上依然無人出聲,而城下八旗軍的號角、金鼓聲夾雜着人聲、馬蹄聲卻繼續震天動地。

少年扭頭又看了看城外,轉過頭再看看祖大壽,“噗通”一聲直挺挺地跪倒在他面前,大聲道:“舅舅!請快發兵救救我爹吧!”

祖大壽卻並沒有因此轉過身,看上去甚至連動一下的意思好象都沒有,頓了一會他才低沉着嗓子問道:“你知道城下女真人的黃旗、白旗、紅旗這些旗號是什麼意思嗎?”

那少年馬上答道:“知道!黃旗是敵酋皇太極所在,紅、白等旗號是代善、阿濟格等八旗旗主所統的八旗軍。”

祖大壽又問:“那你知道來了多少八旗軍嗎?”

那少年道:“大約三、四萬。”

祖大壽再問道:“那你知道我們城內有多少人嗎?”

少年一臉倔強:“知道!四千精兵!”

祖大壽沉聲道:“知道你還要我出兵?此次趙率教趙總戎不幸身亡,袁督師爲解救京城之圍只帶了我們九千輕騎爲先鋒回援,京營三大營兵腐朽無能,袁督師、滿總兵勢單力薄,我們要堅持到何可綱率領的關寧軍主力抵達後纔有能力擊退東虜,你以爲我就不想出兵救你爹?!”

少年接口道:“那我們……”他話還沒說完,就被祖大壽截斷:“不要說城下率兵的是你爹,是我們的‘遼東巨臂’,就是再普通的一營人、一個百姓,只要是我漢人,是我大明子民,我都會想出兵營救。可我身負封疆重任,這裡與京師首尾相望,是北京屏障,若有什麼閃失,不單是我們身死的問題,很可能還要連帶袁督帥帶走的五千人以及京城百萬百姓全都一起完蛋。”

祖大壽說到這裡,指着左右兩翼城牆上站立的明軍和城中趕來一起守城的青壯百姓道:“你看看,我們這四千人守城已是勉強得很,現在全靠一城軍民上下齊心、同仇敵愾才能支撐,如果要救你爹,我就得帶他們出城去和四萬精銳八旗軍野戰,而皇太極至今對你爹還是圍而不攻,也顯然想要引我們出城和他野戰,好將我們一舉殲滅。”

說到這裡他又停了一會才問道:“現在,你想要我怎麼做?”

那名少年喉結動了動,似乎喉嚨極其乾涸,他嚥了一下,再張口時聲音已是近乎沙啞着的:“這些……侄兒都知道。可……難道我們就因此要眼睜睜地看着我爹他們,在我們的眼皮底下被八旗軍圍攻而不顧麼?!”

祖大壽嘴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但終於沒說出來。他再沒出聲,只是把原本擂在箭垛上的雙拳背到了背後,絞握在了一起。

城頭一片死寂。

那少年的眼中充滿了一股接近絕望的哀求,他看着祖大壽,還想說什麼時,卻聽見了身前有幾下輕輕的“滴噠”聲。他循聲望去,卻看見祖大壽身後的青磚地面上掉落了幾滴鮮血。

少年擡起眼默然凝視着祖大壽,此刻祖大壽似乎已成了一個石像,動也不動沒有一絲的反應,任由那少年繼續挺直身軀跪在自己身側。

又過了片刻,那少年突然彎下了一直直挺挺地跪在祖大壽麪前的身軀,對着祖大壽連叩了三個響頭,也不說話,站起來轉身一步步走下了城頭。

他來時是一路飛奔上城,現在去時卻走得慢得出奇,一步一步的似乎要在地上刻上腳印。

只是這一路去,那名少年人沒回過頭。

城門的翁城裡起了一陣嘈雜,緊接着響起了刺耳的令人牙酸的城門開啓聲。

站在城頭的祖大壽聞聲一驚,急轉身要問時,一個僕人打扮的人已經衝了上來,一頭跪倒在他身前哭道:“大人,不好了,我家少爺說要出城救老爺,叫我傳話要大人好好照顧我家夫人……”話沒說完,又是一個僕人奔上城來帶着哭腔道:“大人,剛纔少爺說奉大人您的將令,打開城門,帶着二十家丁殺出城救老爺去了!”

祖大壽大驚,急忙望向城外,只見一支二十來騎的馬隊聚成一個密集的楔形,人人頭扎白巾,全身白衣,楔尖上的正是那名少年,正快速奔向包圍着五百明軍的後金紅旗軍陣。

祖大壽頓時渾身一哆嗦。這少年雖說沒真正參與過大軍對決,但卻是自小在關外明軍與後金的戰鬥中長大,又是自己手把手從小**出來的。毫無疑問,他和自己一樣清楚,只要城外由皇太極親自率領的四萬八旗精銳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這二十人,哪怕城內三千人全部出動,也十成十隻要片刻時間便是全軍覆滅的下場。

此刻那名少年所率的人馬全都頭扎白巾、身着白衣出城陷陣,顯然沒真的指望能救出他父親,也沒想着自己還可以活着回來,而是抱了今日要和他父親同生共死、戰死沙場的必死之心出去的。他那一身白袍、白巾其實是提前穿戴好的一身孝衣。

祖大壽完全沒想到這少年會這麼做,居然、竟然會以身殉父。他陡然心裡一陣錐心般的疼痛,頭上立刻出了一片黃豆大的汗珠。祖大壽猛地悶哼一聲,抽出戰刀狠狠一刀劈在護攔木上,隨即大吼道:“準備紅衣大炮!”又命一千人馬下城,分兩列掩在已經關閉的城門後,再命將城門的門閂和頂門柱下了,只是虛掩着城門。

他一面部署,雙眼卻一眨不眨地注視着城外的情況。

白袍少年的頭上沒有戴戰盔,只紮了一條葛麻白巾,身上着了一領重鎧,外面罩着葛麻白袍,胯下白馬,一柄大漆握把的飛瀑直鍛紋倭刀平端着豎在身側。在他的前方,是密密麻麻的後金騎兵們。一大片紅色海洋。白袍少年這時已經可以清晰地看見他們紅纓帽檐下一雙雙森嚴的眼睛,正死死盯着自己這一行人。他們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好象是對自己這二十一人的衝鋒完全不屑一顧,又好象他們看着的已經是一羣死人一般,竟然絲毫不爲即將到來的廝殺所動,只是堅硬而冷靜地聳立着,齊刷刷地端着手中馬刀,彷彿是一片紅色的能扼殺所有生機的死亡之海。

這就是身經百戰,號稱“天下精騎”的後金八旗軍。

就在白袍少年將要衝進後金大陣的時候,城頭的兩門紅衣大炮搶先發出了巨響,兩發炮彈在城外沙地上炸開騰起了濃濃的黑煙,隨後全城的大炮都震天動地的一齊轟鳴起來。

白袍少年的嘴脣一下子緊抿成一條線,面頰上的兩條咬肌突地鼓楞起來,手中的倭刀猛然舉起直指身後清澈的藍天,帶着翻滾飛揚的陣陣黃沙,在城頭爲他而發的隆隆炮聲中,率先衝進了那片紅色的死亡之海。

他一路過處,發出了一連串沉悶的肉體撞擊聲和尖銳的金屬磕碰聲,還有人、馬淒厲的喊叫聲,那柄倭刀在他身前左劈右砍狠狠地揮舞着,刀身拉過的一道道閃亮弧線上飛舞起大片大片的血花。很快,他的白袍上就濺滿了大大小小鮮紅的血跡,小的猶如梅花,大的好像荷葉,先前血跡的在白袍上慢慢地滲開去,新的又不斷地飛濺上來,如同正有人在他的袍子上肆意揮灑着一幅紅色的潑墨大寫意。

面前熱氣騰騰的鮮血、淒厲的慘叫以及兵器鏗鏘的撞擊聲、戰馬嘶叫聲和大炮的轟鳴混雜在一起,竟然很快讓這個抱着必死之心經歷第一次大規模沙場殺伐的少年人,進入了一種近似瘋狂的狀態。他的渾身上下透出了一陣陣凌厲的殺氣,掃掠對手時的眼神裡飛起的是一種讓人不寒而慄的磣人光芒。

*

楔 子(二)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皇帝與士人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楔 子(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自序楔 子(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自序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皇帝與士人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楔 子(一)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楔 子(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前言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自序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一,皇帝與士人前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
楔 子(二)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一,皇帝與士人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楔 子(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自序楔 子(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自序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皇帝與士人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楔 子(一)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楔 子(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第四章 崇禎的最後一天 一 入衛前言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自序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一,皇帝與士人前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