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

嘉靖哪裡能咽得下這口氣,當下他不顧大臣和廷議的反對,堅持將祖母附葬茂陵,並且自己穿足了二十七天的孝服,於服除以後才臨朝,而且還堅持在原來自己興國封地安陸的祠廟中,使用了和太廟一樣的廟樂,堅決不降低等級。

這些,確實不可以去指責嘉靖獨斷專行和蠻橫,一來這雖然說皇帝事就是國家事,但也畢竟還是皇帝家的私人事務,和對先皇的稱呼這種問題不太一樣,並不涉及其他問題,因此不好過多幹預;二來要知道正德和嘉靖,都同爲憲宗的孫子,正德的父親明孝宗弘治皇帝,和嘉靖父親興獻王是同父異母兄弟。

當年明孝宗弘治的生母孝穆皇后紀氏,是廣西少數民族土官的女兒,於成化年間明軍南征時被俘入宮中,任女史時被憲宗私幸,後來生下了孝宗。

興獻王母親邵氏,是被杭州的鎮守太監送進宮,在憲宗召幸後,冊立爲宸妃,進貴妃,育有興獻王朱祐杬以及岐、雍二王。所以那紀氏乃是“私幸”的女史,而邵氏則是“召幸”的後宮,要說身份合法和手續齊全,顯然邵氏還比紀氏強點。

而憲宗的正宮皇后孝貞純皇后王氏無子,所以嚴格說起來,孝宗和興獻王這兩脈都不是嫡出,都是正牌的庶出小宗,孝宗是皇長子而不是嫡子,這和萬曆時期的“爭國本”的主角朱常洛身份一樣,是比較容易受到威脅的身份。

孝宗生母紀氏死後,諡號爲“恭恪莊僖淑妃”,先葬於京西金山,直到孝宗即位後,才被追諡爲“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太后”,去挖了出來遷葬到了茂陵。這大家都是一樣的皇帝,孝宗可以把死去埋葬了的母親挖出來遷葬茂陵,現任皇帝嘉靖要將剛去世的祖母附葬茂陵,卻遭到了大臣們的干涉和反對,此等做法得無太過乎?

楊廷和等人,爲了維護其孝宗——武宗大宗體系之延續,一再堅持所謂的“廢小宗,昭穆不亂。廢大宗,昭穆亂矣。先王所以重大宗也。豈得不廢小宗以繼大宗乎?”“爲大宗立後者,重其統也。重其統不可絕,乃爲之立後。至於小宗不爲之後者,統可以絕,則嗣可以不繼也”等強詞奪理之意見,可從以上論及的體系延續來看,所謂的孝宗——武宗的大宗體系,實際上本就是不大立得住腳的。內閣和朝臣們勢力因此強迫嘉靖改宗認父,要他自絕其父一宗,自貶尚在世的生母、祖母,去繼孝宗——武宗一脈的宗祧,實爲無由之談,不免欺人太甚。

憑心而論,嘉靖的這些行動,無論於禮制、於人倫、於情理,都十分的有理有節。而且嘉靖其時尚只得十五、六歲的半大年紀,就知道如此一力維護自家父母至親,與滿朝資深政客對峙並獲得了這樣的結果,實屬難能可貴,也確實難爲了他。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十一月,身在南京刑部的張璁於理論上的準備已足,同時也取得了朝中部分中下層官吏的支持,如霍韜、方獻夫、熊浹、黃宗明、黃綰等人,還有個別高級官吏,如前朝老臣楊一清及湖廣巡撫席書。遂先由他在南京刑部結識的盟友桂萼領先向內閣發難,再次要求議大禮,堅持其“繼統而不繼嗣”的主張。

嘉靖對此當然求之不得,立刻要求羣臣討論此事。楊廷和心知這回定然事無善了,且兩年前就無人能應對張璁的詰難,此次也同樣無法對付,他又不可能阻止嘉靖重議這事,於是乾脆上書乞休,嘉靖倒也沒有去難爲他,指責了幾句“因辭歸咎,非大臣道”這樣的場面話後,依舊賜給他璽書,並“給輿廩郵護如例,申前廕子錦衣衛指揮使之命”,讓他致仕去了。

但是,楊廷和雖去,其朝中勢力卻依然照舊,內閣蔣冕、毛紀,禮部尚書汪俊等人堅持“繼嗣”主張。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二月,汪俊等集七十三人繼續上書對抗嘉靖,聲稱“八十餘疏二百五十餘人,皆如臣等議。”

嘉靖帝爲對抗羣臣,下令召桂萼、張璁、席書進京,準備當面辯論,廷議“大禮”。

汪俊等人心知張璁、桂萼一到,當面廷議只怕無人能敵,於是再次以退爲進,急忙召集羣臣於內閣商議,最後提出嘉靖父母稱號中加一個“皇”字,稱興獻帝爲“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興國太后爲“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同時胡瓚等人以結果已出爲由,請下詔令桂萼、張璁等人不必再進京。

四月,已經抵達鳳陽的張璁等接詔,但對此主張很不以爲然,並不爲之惑,他再次上書,提出“孝不在皇不皇,惟在考不考”,提醒嘉靖不要上當:“禮官懼臣等面質,故先爲此術,求遂其私。若不亟去本生之稱,天下後世終以陛下爲孝宗之子,墮禮官欺蔽中矣”,要嘉靖堅持要去掉那“本生”二字。

嘉靖接書後頓時醒悟。

五月,張璁、桂萼奉召抵達北京。

內閣的繼嗣派見不能阻止張璁等人入京面質,又不敢和他們當面辯論,於是開始使出了最後的絕招:如果從政治上不能消滅對手,那麼就從肉體上消滅,最好是從政治和肉體兩方面同時徹底消滅張璁、桂萼。

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道德、正義,自古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中國士人於此道一向都很精通,往往一旦在學術上無法取勝,就會轉而考慮從肉體上去消滅對手,是以中國歷史上的廟堂學術之爭,幾乎到最後都是以血淋淋的肉體消滅而終結。關於這招,歷史上比較經典的案例,是當年墨子和公輸般之間的一場鬥爭。

楚王得到了公輸般的幫助,設計出了很多攻城器械,於是準備籍此攻打宋地。墨子知道後就去了楚王那裡,在楚王面前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被墨子九卻之,最後公輸般計窮而墨子還尚未出全力。

公輸般過了一會,緩緩地道:“我知道怎麼勝你,但是我不說。”

墨子也慢條斯理地回答道:“我知道你想怎麼勝我,但我也不說。”

這下輪到楚王納悶了:“你們倆做啥?猜謎語啊?”

墨子道:“公輸大師的意思是隻要殺了我,就可以去打下宋地。不過可惜的是我的弟子禽滑釐早已帶了三百人去那裡,並且準備好了我設計的器械,所以現在即使殺了我也沒用了。”

於是楚王只好“善哉,善哉”了一番,攻宋一事就此不了了之。

如果不是墨子先留了禽滑釐這後手,恐怕他那天走不出楚王宮。

而現在的內閣繼嗣派,也準備使出公輸般這最後的一招了:我殺了你,就勝了你。

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一,皇帝與士人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皇帝與士人楔 子(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楔 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楔 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楔 子(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自序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楔 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一,皇帝與士人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前言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楔 子(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楔 子(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
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一,皇帝與士人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皇帝與士人楔 子(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楔 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楔 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楔 子(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自序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楔 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一,皇帝與士人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三)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二)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前言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楔 子(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楔 子(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