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械鬥(下)

那粵原本也不敢與兩倍與已的閩人爭鬥,只是這數月來一直得到官方明裡暗處的支持,氣焰漸長,又知道後退必吃大虧,是以雖人數遠少於閩人,到也是喝呼叫囂,聲勢也是不凡。

待張偉衝到近前,那些粵人因見張偉身後的飛騎衛適才踩踏閩人的殘酷,各人均嚇的臉上變色,雖張偉身邊的衛士大聲呼喝,令人上前來答話,一時半會盡然無人敢靠上前來。

張偉頗是不耐,乃吩咐左右不要跟上,自縱騎又向前一點,喝道:“你們中推舉幾個能說話的,快上前來。”

那粵人面面相歔,因知張偉是這臺北之主,見他一人孤身上前,衆心乃安。當下講議一番,卻上來了幾個五十左右,面目黝黑之人,張偉見各人手上都是老繭,心中暗歎:“貧苦至此,還要內鬥,當真是……”

面情上卻是不露聲色,只向那幾人問道:“你們幾人,可做得了主?”

那幾人都陪笑道:“這臺北自然是您老做主,小的們怎敢。”

張偉笑道:“你們到會說話,不過現下可不是賣皮子的時候。一會耽擱久了,那邊衝了過來,我可護不你們了。”

“爺說的哪裡話來!難不成在這臺北,還有人能翻的了天,只要爺一聲令下,這些個賊還能活的過今晚?”

張偉一眼看去,卻見是那五人中個子最矮的一位,正在舌燦黃蓮,口口聲聲勸張偉下令大軍平亂,殺光那些鬧事的閩人。

張偉見他唾沫橫飛,嘴巴一張一合間,露出滿嘴的黃牙,心頭一陣厭惡,到也不好發火,乃笑道:“這老者,你這幾天沒涮牙吧?”

那老頭兒一楞,顯是沒料到張偉會如此說,半響才吭哧道:“回爺的話,小的這幾天太忙,又沒有到鎮上去,卻是忘了。”

“忘了?我下令的事你們全然不當回事,正事都忘的一乾二淨,現下殺人的事,你到是忘不了!人家便沒有父母妻兒了,你滿嘴殺殺殺,很好,現下就把你架到那邊去,讓你去殺個痛快!”

那幾個見張偉如此發落,各人均嚇的魂不守舍,一齊撲通一聲跪下,求饒道:“求爺饒恕,小的們再也不敢不涮牙了。”

張偉哭笑不得,只得擺手道:“都起來都起來,咱們還是說今日之事。現在我的意思,你們粵人都退回去,各人關好門窗,都睡覺去。你們可依?”

那幾人半響方爬起身來,聽張偉如此說,各自都面露難色,半響方有一人大膽道:“回爺的話,我們自然是願意的。只是這閩人欺人太甚……”

張偉怒極反笑:“當真是混賬話。這平日裡對你們照顧還少麼?怎麼,現下得了便宜賣乖了?很好,我這便令神策衛讓開道路,讓你們兩邊打個痛快,死上幾千人,你們便舒服了!”

那幾人聽張偉又大發雷霆,又見那三百飛騎在張偉身後虎視眈眈,無奈之下只得回話道:“小的們自然願意息事寧人。現下就去勸大傢伙回去便是了。”

張偉卻又道:“平日裡對你們關照太多,反弄的你們恃寵生驕起來。你們仔細聽了,我知那高傑對你們多有照顧,現下我告訴你們,日後凡閩粵之人再有爭端,不分誰對誰錯,我一概處置,傳話下去,都給我小心了!”

見那幾人唯唯而退,回到大隊中大聲勸解一陣,那粵人隊伍便開始後撤,張偉方又回頭,向閩人陣前馳去。

卻說那閩人因見粵人後退,卻又重新鼓譟起來,待張偉調馬趕回,卻又見大隊閩人向前涌來。

張偉怒道:“當真是不知死活!周全斌,令所有神策衛軍士向天空放槍!”

待周全斌一聲令下,兩千名軍士皆將火槍擡起,就那一衆閩人正往前衝的當兒,卻聽得山崩海嘯般的槍聲響起,當下各人都嚇的魂膽欲裂,只以爲對面的軍士們得了命令,正在向自已開槍。雖不見槍子飛來,各人卻都趴倒在地,雙手掩耳,如入阿修羅獄中,心中直盼能過得了這一劫。直待槍聲平息,尚且都不敢亂彈。

張偉冷笑幾聲,乃策馬向前,這一次飛騎衛卻不敢怠慢,半步不離的跟在張偉身後保護。

“你們聽了,我是這臺北之主張偉,知道你們受了矇騙纔來此鬧事,我也不與你們計較,現下就都退下,我既往不咎!”

一時間竟無人答話,張偉到也不意外,這些閩人中做主的人此刻正被押來,卻如何有人能回話。

當下也不再多言,只騎跨在馬上,傲然看着身下的這些農人,只待高傑押人前來,到時便可消解這場亂局。

第70章 決戰(十)第35章 兵制(中)第25章 宗族(上)第51章 騎射(四)第61章 伐明(十二)第67章 激戰(五)第61章 伐明(二)第60章 鼎革(十八)第27章 協議(下)第61章 伐明(十)第28章 保甲(下)第47章 遼東(四)第21章 招兵(下)第64章 關寧(五)第67章 激戰(十一)第56章 返臺(三)第49章 鎮倭(六)第43章 攻城(中)第26章 亂局(下)第65章 治平(二)第69章 相峙(四)第73章 南洋(四)第66章 北伐(五)第65章 治平(五)第70章 決戰(十二)第57章 試探(一)第68章 滅明(三)第66章 北伐(七)第56章 返臺(二)第54章 反間(一)第72章 法度(一)第70章 決戰(六)第64章 關寧(二)第66章 北伐(六)第63章 倭亂(二)第63章 倭亂(十一)第66章 北伐(十一)第60章 鼎革三第64章 關寧(一)第64章 關寧(五)第39章 賄賂(下)第51章 騎射(三)第67章 激戰(二)第59章 爪哇(八)第27章 協議(下)第70章 決戰(四)第60章 鼎革(十四)第63章 倭亂(四)第7章 機遇(上)第67章 激戰(三)第61章 伐明(二)第61章 伐明(十)第61章 伐明(十六)第66章 北伐(十一)第48章 滅鄭(二)第58章 呂宋(三)第48章 滅鄭(八)第71章 定鼎(一)第37章 會晤(中)第45章 設縣(中)第71章 定鼎(七)第36章 崇禎(上)第61章 伐明(一)第33章 利炮(上)第71章 定鼎(五)第25章 宗族(中)第61章 伐明(十五)第58章 呂宋(一)第54章 反間(二)第55章 偷襲(七)第62章 江南(七)第60章 鼎革(十六)第67章 激戰(七)第30章 械鬥(中)第66章 北伐(五)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3章 倭亂(十)第12章 安身(下)第63章 倭亂(一)第18章 平亂(上)第57章 試探(三)第28章 保甲(中)第73章 南洋(十一)第48章 滅鄭(八)第64章 關寧(七)第62章 江南(八)第7章 機遇(上)第55章 偷襲(三)第61章 伐明(七)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9章 爭拗第68章 滅明(六)第61章 伐明(十一)第47章 遼東(三)第60章 鼎革五第62章 江南(三)第67章 激戰(三)第70章 決戰(十二)第16章 綁架(下)第64章 關寧(一)
第70章 決戰(十)第35章 兵制(中)第25章 宗族(上)第51章 騎射(四)第61章 伐明(十二)第67章 激戰(五)第61章 伐明(二)第60章 鼎革(十八)第27章 協議(下)第61章 伐明(十)第28章 保甲(下)第47章 遼東(四)第21章 招兵(下)第64章 關寧(五)第67章 激戰(十一)第56章 返臺(三)第49章 鎮倭(六)第43章 攻城(中)第26章 亂局(下)第65章 治平(二)第69章 相峙(四)第73章 南洋(四)第66章 北伐(五)第65章 治平(五)第70章 決戰(十二)第57章 試探(一)第68章 滅明(三)第66章 北伐(七)第56章 返臺(二)第54章 反間(一)第72章 法度(一)第70章 決戰(六)第64章 關寧(二)第66章 北伐(六)第63章 倭亂(二)第63章 倭亂(十一)第66章 北伐(十一)第60章 鼎革三第64章 關寧(一)第64章 關寧(五)第39章 賄賂(下)第51章 騎射(三)第67章 激戰(二)第59章 爪哇(八)第27章 協議(下)第70章 決戰(四)第60章 鼎革(十四)第63章 倭亂(四)第7章 機遇(上)第67章 激戰(三)第61章 伐明(二)第61章 伐明(十)第61章 伐明(十六)第66章 北伐(十一)第48章 滅鄭(二)第58章 呂宋(三)第48章 滅鄭(八)第71章 定鼎(一)第37章 會晤(中)第45章 設縣(中)第71章 定鼎(七)第36章 崇禎(上)第61章 伐明(一)第33章 利炮(上)第71章 定鼎(五)第25章 宗族(中)第61章 伐明(十五)第58章 呂宋(一)第54章 反間(二)第55章 偷襲(七)第62章 江南(七)第60章 鼎革(十六)第67章 激戰(七)第30章 械鬥(中)第66章 北伐(五)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3章 倭亂(十)第12章 安身(下)第63章 倭亂(一)第18章 平亂(上)第57章 試探(三)第28章 保甲(中)第73章 南洋(十一)第48章 滅鄭(八)第64章 關寧(七)第62章 江南(八)第7章 機遇(上)第55章 偷襲(三)第61章 伐明(七)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9章 爭拗第68章 滅明(六)第61章 伐明(十一)第47章 遼東(三)第60章 鼎革五第62章 江南(三)第67章 激戰(三)第70章 決戰(十二)第16章 綁架(下)第64章 關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