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呂宋(六)

肖天放下瞟遠鏡,向身邊的諸將笑道:“現下南岸住人少了,到是方便咱們許多。不然一會子大炮轟將起來,那些個百姓亂紛紛的,還怎麼打仗。”

不待諸人答話,又皺眉道:“不知道這南岸的漢人百姓逃光了沒有。大人早就吩咐派商人僞裝前來知會漢人暫避,也不知道究竟如何了。”提起這呂宋的漢人,不但是他,便是身邊那些見慣死傷的老行伍們亦是皺眉,各人都知道當年西人屠殺漢人一事,一面是悲其不幸,一面是怒其不爭。當日的西班牙人在呂宋不過一千餘人,被殺的漢人竟有三萬。若是有人振臂一呼,漢人們不是全無抵抗,任人宰割的話,那西班牙人如何能殺的這般順手?這也罷了,現下不過是過了二十多年,又有大股不怕死的漢人渡海而來,當真是教人哭笑不得。

他們卻是不知,這馬尼拉漢人的苦難不過是剛開始,一直到十八世紀末,呂宋漢人一共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屠殺,一共有十幾萬漢人慘死在這片國土上。南洋各國之人都又懶又愚,比之精明肯幹的華人差了許多。於是自上而下,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對大發其財的漢人都極爲仇視。每次若是國家有了變故,或是遇了大災大難,首當其衝的便是南洋各國的漢人。可憐自稱中華上國的漢人們,在這南洋便如同歐洲的猶太人一般,被人用來做平息民憤轉移視線而大殺大搶的可憐民族。

待周全斌領着曹變蛟的神策中軍上岸,漢軍水師的陸戰部隊也盡數隨同前來,一萬二千多大軍在馬尼拉的港口處不遠列陣而行,在水師炮火的掩護下向前推進。那馬尼拉城堡內原本不過十幾門小炮,放置於城堡之內。射程原就不足,威力也是極小,漢軍又是大炮轟擊,又是大股的步兵向前推進,城內的小炮左右支拙,只不過向海面還擊幾炮,便被漢軍水師戰艦上的二十四磅重型火炮打的啞了火。城堡尖頭的閣樓紛紛被轟塌,磚頭木料紛紛落將下來,將那些佈防在城下的西班牙步兵打的抱頭鼠竄。

待退往城堡之內,漢軍的炮火卻又延伸轟擊,一顆顆炮彈不住的落在城堡之內,待漢軍步兵肅清巴石河南的民居,一路推進到城堡不遠處時,漢軍水師的大炮已是轟擊了整整一下午。因天色漸黑,漢軍止住攻擊,就地紮營。

因遼東攻城一事,漢軍將領在沒有登上呂宋之前,心中卻是頗有些忐忑不安,瀋陽一戰,漢軍的精銳老兵死傷甚多,那些將領們至今想起來仍是心痛不已。待一見了那周長不過三里歐式城堡,各人均將心頭大石放將下來。饒是如此,仍是決定不以強攻下城,此處與當日在遼東不同,不需要急着攻下城池,若敵人不降,便圍城而轟,斷其飲水糧食,還怕他飛到天上去不成?

第二日仍是晴空萬里,這呂宋天氣也是極怪,六至十一月是雨季,終日大雨不絕,而此時正是乾季,全島是整月也休想有滴雨下降。施琅等人待東方太陽升起,便又立時命炮手瞄準射擊,將那馬尼拉城炸的雞飛狗跳,房屋建築不住坍塌,城內那原本就微弱的抵抗意識越發的低落。

到中午時分漢軍大陣抵達城外,城堡的城牆內外早已見不到半個人影,在密集炮火的打擊下,城門內外只留下一具具屍體罷了。

因見炮火暫歇,城內的西班牙總督皮爾丹斯料想是敵人步兵前來攻城,派了副官前去觀測,那副官只在城堡內被炸飛了半截的瞭望塔上一看,立時嚇的雙腿哆嗦,魂飛魄散。匆忙跑回總督府將城外情形一說,那總督立時決定投降,派了這副官打着白旗往城門處而去。一路上所有的士兵軍官皆已看到,各人都將一顆心提起,指望着總督大人能商定一個體面又能保障安全的投降協議來。

當日西班牙人攻打馬尼拉時,當地的土王抵抗,西人用炮艦整整轟擊了十天,將整個巴石河南岸轟的寸草不留。此時漢軍剛用大炮教訓了這些以堅船利炮到處欺

壓落後民族的驕傲白人兩天不到,他們便已經吃不住勁,要來商量投降,光榮和平了。

周全斌因見那副官打着白旗而來,料想敵人是要投降。此時若是接受敵人投降,教敵人放下武器後再盡數屠殺,自然是要少損兵馬。他騎在馬上,看着那副官戰戰兢兢而來,嘆一口氣,命道:“驅逐那洋鬼子回去,趁着城內此時士氣低落,用雲梯登城,衝將進去!”

漢軍因沒有攻城器械在遼東吃了大虧,張偉回臺後便吸引教訓,不但打造了雲梯,還有那鐵頭車,衝車等物,專爲攻城而用。這馬尼拉城堡甚是矮狹小,也沒有壕溝木柵護城河之類的輔助防禦設施,城頭的防禦設施又早被火炮轟平。待周全斌一聲令下,上百具雲梯被漢軍高高架起,搭在城堡牆上,漢軍士兵紛紛衝將上去,城內的敵軍還沒有放得幾槍,便被數量佔優,火槍亦是先進很多的漢軍驅趕開來,待城門被先期衝入的漢軍打開,大股漢軍立時如潮水般衝將進去。

“肖天,你帶着親兵護衛進入城內,四處肅清敵軍的抵抗,若是有降者,命人集中看管,帶到城外!”

因見漢軍士兵紛紛入城,炒豆般的槍聲在城內響起,周全斌立命肖天入城指揮,又向曹變蛟令道:“肖天領人四處肅清街道和普通的民居,你領着本部兵馬,直奔總督府,我料城內也就那裡會有些象樣的抵抗,你不要給他們集結冷靜的時間,要直殺進去,將總督給我擒來!”

“好勒!末將這便過去,若是跑了總督,末將提頭來見!”

他聽了命令,立時如出柙猛虎般帶着身邊親衛,提點了本部精銳,興沖沖向城內而去。周全斌抿嘴一笑,知道他憋的久了,一股氣就快暴發,此時派他過去,以

他好勇鬥狠的性子,城內那些戰鬥意志薄弱之極的敵軍必定在迅即被他打跨。

此時若是以劉國軒或是張鼐的性子,必定親身而入,直接指揮。甚至若是張瑞前

來,便是連預備隊也不會留,帶着全師盡數殺入。周全斌比之其餘漢軍諸將,卻是穩妥保守許多。不但人留在城外,還留着四千預備隊準備應付突發狀況。

“爲將者,敗敵致勝纔是首要之務。無論如何,我是不會身先士卒的。”

周全斌與劉國軒等人說笑之時,劉國軒常以衝鋒在後以便逃跑在前的話頭來引逗於他,周全斌總是微笑着如此做答。

漢軍大部衝入城內不到兩個時辰,城內已是甚少聽到槍聲,待曹變蛟派人來報,城內總督府已被他攻城。當場便斃敵三百有餘,衝入總督府內的廚房,在火爐旁邊抓住了滿身大汗的總督。

周全斌露齒一笑,知道以曹變蛟的性子,當時便是有人舉槍投降亦是被他殺死。因見城內俘虜不斷空手而出,想來是肖天已肅清了城內大部,也不待他來報,想來此時城內已經安全,便帶着餘下的漢軍入城。

但見一路上皆是敵兵扔下的槍支,脫掉的軍服,那些靴子帽子扔的到處都是。周全斌啞然失笑,這樣的無能軍隊,居然也不遠萬里來此殖民,還偏生殘暴霸道無比。

又見一隊隊的降兵雙手抱頭,灰頭土臉的從眼前經過,周全斌拿眼去瞧,卻見不遠處肖天正騎於馬上飛馳而來。

“周將軍,城內已再無抵抗。所有的敵兵都被我捉了起來,偶有漏網的,也是不足爲慮了。”

“甚好,我已派人去宿務港稟報總兵大人。待他來前,咱們需把所有的敵兵和百姓驅趕到城外。”

他做一個抹脖子的手式,因見肖天不忍,又道:“這事交給曹變蛟去做,你只負責將人趕出城去就是。”

待周全斌趕到總督府內,只見曹變蛟精赤着上身,全身染滿鮮血,見周全斌瞪他,卻是滿不在乎的笑道:“周將軍,末將沒事。適才用大刀片子砍了個痛快,這血都是敵兵的。”

“你去尋肖天,他有事交待給你。”

將曹變蛟打發出去,周全斌踏着滿地的鮮血,步入修築的精美絕倫的總督府內。西班牙的塞維亞式建築風格與當日荷蘭式建築絕然不同,更加的精緻華麗。兩邊的迴廊與天花板上,盡是些精美的壁畫。

皺眉看着一路上四處噴濺的鮮血,周全斌情知此處難以駐蹕,因又令人前往城內的教堂,將教堂內打掃乾淨,佈置一新,只待張偉前來,便能入住。

又令身邊的親將校尉四處宣慰百姓,約束士兵。凡是趁機搶掠,或是妄殺平民的,交由軍法官處置。城內所有的西人房屋、商行、倉庫,皆是立時封鎖。

待張偉兩日後從宿務前來,城內已是安然如常,除了街角處仍有未及沖洗的血跡和被炮火轟塌的房屋外,再也看不出一絲戰爭的蹤影。

“全斌,那個總督呢?”

張偉端坐於教堂之內,聽着各人彙報戰事經過。因此戰實力相差很是懸殊,到也無甚可說,因笑問道:“你們將他如何了?”

周全斌略一躬身,答道:“大人未至,敵軍頭目屬下們自然不敢擅自處置。現下還押在總督府內。”張偉擺手道:“我對見他全無興趣。一個無能之輩,到還不值得我去浪費時間。一會子派人在城外巴石河邊,立一個木杆,將他絞死,以慰被殺的漢人亡魂。”

又問道:“城內城外的西班牙人都搜索捉齊了麼?”

“當日西人皆齊集城內,除了少量滯留未歸的,全數被殲。這幾日陸陸續續派人

在河北搜索,只抓了十幾個人。其中有好幾個是滯留在外傳教的神父。”

周全斌看一眼張偉,又道:“當日除了打死一千多之外,其餘被俘的數千人都交由曹將軍處置了。一則是難以看管,二則當日大人有命,是故屬下們斗膽先處置了。”

“喔?”

那曹變蛟因見張偉看他,便站起身來,稟道:“總兵大人,末將因知當日這些西人殺害我漢民多半是在巴石河邊,是故當時率兵將這些西人分隊押將過去。派人用繩子捆了,十幾個人一串,都用刺刀攆下河去,全數淹死了。那些洋鬼子男人到是硬挺,知道必死後到沒有露出什麼熊樣了,一個個臉白的跟石灰也似,就那麼老老實實受死。是以差使辦的到也順當,半天就把那幾千人全數殺了。嘿嘿,只可惜了那些美貌小娘們,一個個嬌滴滴的,就這麼扔在河裡淹死了。”

說完大笑,不顧房內諸人的臉色,得意道:“以彼之道,還彼之身。這件事屬下做的委實痛快,長出了一口鳥氣!”

“胡鬧!”

張偉勃然大怒,站起身來指着曹變蛟鼻子罵道:“當日西人屠城,棄屍於城外河內,弄在幾年不能飲用河水。你現下把人又塞將進去,咱們以後還吃水不吃?你去,快帶人將河裡能撈上來的屍體都給我撈上來,天氣炎熱,爲防疫症,都給我燒了。”那曹交蛟灰頭土臉去了,堂上諸將想到此時天熱,只怕河中屍體已有臭爛的,此番他的差事,可當真難辦的緊了。那年輕一些的繃不住勁,當着張偉的面就笑將出來。張偉卻只是不理會,因向呂唯風吩咐道:“武事已畢,底下的事就該咱們好生去做。先把大局穩了,再選派漢人中得力的爲輔佐,將這呂宋牢牢控制下來。你現下就去巴石河北,四處尋訪本地的漢人中素有威望的,或是大宗族的族長之類,帶他們到城裡來。”

第66章 北伐(二)第66章 北伐(二)第61章 伐明(九)第61章 伐明(五)第60章 鼎革(十)第56章 返臺(一)第70章 決戰(五)第62章 江南(三)第57章 試探(四)第50章 和談(一)第55章 偷襲(九)第6章 結交(下)第70章 決戰(五)第11章 北港(上)第49章 鎮倭(九)第70章 決戰(八)第60章 鼎革八第53章 造反(二)第60章 鼎革七第65章 治平(四)第8章 宴客(上)第66章 北伐(十)第72章 法度(五)第31章 立威(上)第60章 鼎革一第61章 伐明(四)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3章 倭亂(五)第12章 安身(下)第20章 會議(下)第71章 定鼎(二)第49章 鎮倭(三)第47章 遼東(二)第72章 法度(三)第5章 初會(下)第67章 激戰(二)第55章 偷襲(八)第61章 伐明(五)第61章 伐明(四)第58章 呂宋(八)第57章 試探(三)第55章 偷襲(九)第49章 鎮倭(八)第49章 鎮倭(七)第64章 關寧(二)第71章 定鼎(七)第40章 出兵(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43章 攻城(中)第59章 爪哇(八)第60章 鼎革三第65章 治平(四)第28章 保甲(上)第11章 北港(上)第49章 鎮倭(九)第60章 鼎革七第55章 偷襲(二)第63章 倭亂(九)第39章 賄賂(上)第26章 亂局(上)第51章 騎射(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58章 呂宋(八)第38章 歸附(上)第62章 江南(一)第59章 爪哇(四)第55章 偷襲(六)第51章 騎射(二)第48章 滅鄭(八)第64章 關寧(四)第65章 治平(五)第10章 赴臺(上)第45章 設縣(下)第62章 江南(三)第13章 赴閩(下)第6章 結交(下)第69章 相峙(六)第62章 江南(四)第65章 治平(十一)第30章 械鬥(上)第66章 北伐(八)第55章 偷襲(十一)第55章 偷襲(九)第42章 圍城(下)第14章 情動(上)第30章 械鬥(上)第49章 鎮倭(九)第59章 爪哇(八)第49章 鎮倭(四)第68章 滅明(五)第25章 宗族(中)第34章 開礦(下)第36章 崇禎(上)第48章 滅鄭(二)第29章 官學(下)第55章 偷襲(十一)第73章 南洋(四)第73章 南洋(二)第55章 偷襲(二)第68章 滅明(五)
第66章 北伐(二)第66章 北伐(二)第61章 伐明(九)第61章 伐明(五)第60章 鼎革(十)第56章 返臺(一)第70章 決戰(五)第62章 江南(三)第57章 試探(四)第50章 和談(一)第55章 偷襲(九)第6章 結交(下)第70章 決戰(五)第11章 北港(上)第49章 鎮倭(九)第70章 決戰(八)第60章 鼎革八第53章 造反(二)第60章 鼎革七第65章 治平(四)第8章 宴客(上)第66章 北伐(十)第72章 法度(五)第31章 立威(上)第60章 鼎革一第61章 伐明(四)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3章 倭亂(五)第12章 安身(下)第20章 會議(下)第71章 定鼎(二)第49章 鎮倭(三)第47章 遼東(二)第72章 法度(三)第5章 初會(下)第67章 激戰(二)第55章 偷襲(八)第61章 伐明(五)第61章 伐明(四)第58章 呂宋(八)第57章 試探(三)第55章 偷襲(九)第49章 鎮倭(八)第49章 鎮倭(七)第64章 關寧(二)第71章 定鼎(七)第40章 出兵(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43章 攻城(中)第59章 爪哇(八)第60章 鼎革三第65章 治平(四)第28章 保甲(上)第11章 北港(上)第49章 鎮倭(九)第60章 鼎革七第55章 偷襲(二)第63章 倭亂(九)第39章 賄賂(上)第26章 亂局(上)第51章 騎射(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58章 呂宋(八)第38章 歸附(上)第62章 江南(一)第59章 爪哇(四)第55章 偷襲(六)第51章 騎射(二)第48章 滅鄭(八)第64章 關寧(四)第65章 治平(五)第10章 赴臺(上)第45章 設縣(下)第62章 江南(三)第13章 赴閩(下)第6章 結交(下)第69章 相峙(六)第62章 江南(四)第65章 治平(十一)第30章 械鬥(上)第66章 北伐(八)第55章 偷襲(十一)第55章 偷襲(九)第42章 圍城(下)第14章 情動(上)第30章 械鬥(上)第49章 鎮倭(九)第59章 爪哇(八)第49章 鎮倭(四)第68章 滅明(五)第25章 宗族(中)第34章 開礦(下)第36章 崇禎(上)第48章 滅鄭(二)第29章 官學(下)第55章 偷襲(十一)第73章 南洋(四)第73章 南洋(二)第55章 偷襲(二)第68章 滅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