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招兵(下)

當下擺擺手讓周全斌退下,張偉便去尋何斌,在堂上不好商量細節,何斌臨走時向他使了個眼色,張偉心領神會,見此地再無別事,便出門上車,向何斌住所駛去。

到得何府,甫一進門便有何府家人將他領到何斌平日處理帳務的書房中去。張偉曾笑何斌,書房內半本書也欠奉,到是賬薄票據之類,堆了滿滿一屋,何不乾脆改書房爲賬房,到也帖切。

何斌正埋首於帳薄之中,見張偉來了,也不招呼,只略擡了擡頭,又繼續將頭低下。張偉與他熟不拘禮,知他正在算帳,到也沒有打擾他,自顧自在何斌對面椅子上坐了,等着何斌看完。

直到午飯時分,張偉肚子餓的咕咕叫將起來,何斌方擡頭笑道:“志華,差不多了,咱們去吃飯,連吃邊聊吧。”

張偉擺手道:“算了罷,小弟可不敢在你府上吃飯了。別的也罷了,只幾位嫂嫂一直吵着要給我做媒,便教小弟無法消受。”

“這你到可以放心,今天咱們要論正事,就在這書房外室擺桌,隨意吃一點便是。”

見張偉不再反對,何斌便吩咐下人將酒菜送上,又送上銅盆來與張偉兩人洗了手,張偉拱拱手道一聲:“叨擾”,便自入了坐。

何斌失笑道:“志華,你現下怎地也會這些,這可真是轉了性了。”

“嘿,入鄉隨俗,還不是你到我府上吃飯時常用,現下我學會了,你到奇怪起來。”

兩人先不說話,專心對付桌上的酒菜,一直到菜過三巡,飯吃了半碗,張偉方撫着肚皮道:“廷斌兄,此次赴臺南,心裡可有打算了?”

“有何打算?見步行步罷了。聽說那西洋紅毛鬼不收賄賂,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西洋之人大多是貴族出身,自身就有封地田產,商行船隻之類,若是受賄賂,與其名聲有損,是以大半不會收的。不過,除了那揆一總督之外,他身邊的那些紅毛鬼總不會都是貴族,一個個試,總會有人貪財,這到是可以放心。”

“總督不收,底下人收了只怕效果也不大。不過有內線總強過沒有,我省得了。”

“廷斌兄,此次咱們上繳的底線可定爲五萬銀子每年,若是過了這個底線,寧願和他們打上一場,損失個十萬八萬的,也不受這窩囊氣。”

“這我省得,咱們就是圖省錢,若是他們獅子大張口,那就對不住的很了。”

“建軍所費的銀子,按每個月餉銀五兩算,還需五兩的伙食費用,再加上採買槍支,鍛造槍炮,所費不少哇。”

“我剛想好了,不管怎樣,咱們不能任人欺凌,志華你志向非小,我一直是明白的,現下咱們庫存銀兩約有五十五萬,除了大規模種甘蔗需用的銀子,手頭上再少留一些,全拿出來讓你建軍便是了。”

“如此甚好,小弟就留在這臺北建軍,廷斌兄去應付紅毛鬼,咱們兄弟一定要打拼出一番大事業來。”

放下心來的張偉又與何斌略商量了幾句,便興沖沖的告辭。何斌見他高興,心內也頗愉悅,只是看到張偉的背影拐了個彎向大門處行去,方嘀咕了一句:“志華,你這軍隊花錢也太厲害啦,這麼多銀子,在內地足夠招募十萬八萬人啦……”

第67章 激戰(四)第37章 會晤(下)第60章 鼎革(十)第58章 呂宋(八)第46章 制約(下)第48章 滅鄭(七)第31章 立威(中)第8章 宴客(上)第49章 鎮倭(五)第56章 返臺(一)第49章 鎮倭(十)第64章 關寧(三)第58章 呂宋(四)第20章 會議(上)第65章 治平(七)第69章 相峙(五)第32章 堅船第61章 伐明(八)第28章 保甲(上)第72章 法度(四)第59章 爪哇(一)第69章 相峙(二)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31章 立威(下)第73章 南洋(十一)第56章 返臺(三)第73章 南洋(三)第71章 定鼎(四)第68章 滅明(一)第73章 南洋(五)第64章 關寧(八)第49章 鎮倭(七)第62章 江南(二)第65章 治平(二)第15章 臥龍(下)第63章 倭亂(三)第73章 南洋(九)第10章 赴臺(上)第49章 鎮倭(四)第60章 鼎革(十九)第27章 協議(下)第66章 北伐(一)第33章 利炮(下)第61章 伐明(一)第28章 保甲(下)第60章 鼎革七第60章 鼎革(十)第68章 滅明(四)第65章 治平(六)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4章 關寧(八)第64章 關寧(十)第72章 法度(二)第66章 北伐(三)第33章 利炮(下)第53章 造反(二)第33章 利炮(下)第13章 赴閩(下)第32章 堅船第61章 伐明(十五)第59章 爪哇(七)第69章 相峙(一)第47章 遼東(二)第60章 鼎革(十)第46章 制約(下)第55章 偷襲(六)第60章 鼎革(十三)第44章 定臺(下)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3章 倭亂(十一)第59章 爪哇(六)第49章 鎮倭(十)第69章 相峙(一)第66章 北伐(二)第1章 回到明末第5章 初會(上)第60章 鼎革五第73章 南洋(四)第46章 制約(上)第60章 鼎革六第66章 北伐(六)第62章 江南(八)第69章 相峙(四)第43章 攻城(下)第59章 爪哇(七)第19章 甘蔗(下)第53章 造反(二)第61章 伐明(八)第63章 倭亂(十二)第22章 新竹(下)第25章 宗族(下)第54章 反間(三)第48章 滅鄭(八)第35章 兵制(中)第64章 關寧(二)第37章 會晤(上)第11章 北港(下)第56章 返臺(五)第63章 倭亂(十)
第67章 激戰(四)第37章 會晤(下)第60章 鼎革(十)第58章 呂宋(八)第46章 制約(下)第48章 滅鄭(七)第31章 立威(中)第8章 宴客(上)第49章 鎮倭(五)第56章 返臺(一)第49章 鎮倭(十)第64章 關寧(三)第58章 呂宋(四)第20章 會議(上)第65章 治平(七)第69章 相峙(五)第32章 堅船第61章 伐明(八)第28章 保甲(上)第72章 法度(四)第59章 爪哇(一)第69章 相峙(二)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31章 立威(下)第73章 南洋(十一)第56章 返臺(三)第73章 南洋(三)第71章 定鼎(四)第68章 滅明(一)第73章 南洋(五)第64章 關寧(八)第49章 鎮倭(七)第62章 江南(二)第65章 治平(二)第15章 臥龍(下)第63章 倭亂(三)第73章 南洋(九)第10章 赴臺(上)第49章 鎮倭(四)第60章 鼎革(十九)第27章 協議(下)第66章 北伐(一)第33章 利炮(下)第61章 伐明(一)第28章 保甲(下)第60章 鼎革七第60章 鼎革(十)第68章 滅明(四)第65章 治平(六)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4章 關寧(八)第64章 關寧(十)第72章 法度(二)第66章 北伐(三)第33章 利炮(下)第53章 造反(二)第33章 利炮(下)第13章 赴閩(下)第32章 堅船第61章 伐明(十五)第59章 爪哇(七)第69章 相峙(一)第47章 遼東(二)第60章 鼎革(十)第46章 制約(下)第55章 偷襲(六)第60章 鼎革(十三)第44章 定臺(下)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60章 鼎革(二十)第63章 倭亂(十一)第59章 爪哇(六)第49章 鎮倭(十)第69章 相峙(一)第66章 北伐(二)第1章 回到明末第5章 初會(上)第60章 鼎革五第73章 南洋(四)第46章 制約(上)第60章 鼎革六第66章 北伐(六)第62章 江南(八)第69章 相峙(四)第43章 攻城(下)第59章 爪哇(七)第19章 甘蔗(下)第53章 造反(二)第61章 伐明(八)第63章 倭亂(十二)第22章 新竹(下)第25章 宗族(下)第54章 反間(三)第48章 滅鄭(八)第35章 兵制(中)第64章 關寧(二)第37章 會晤(上)第11章 北港(下)第56章 返臺(五)第63章 倭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