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回 戰情發展

建奴雖然全民皆兵,但畢竟人口基數少,很多地方又是新近獲得,內部不穩,也不可能真的將適齡男子統統抽調,所以建奴的動員規模通常也就是十萬出頭,全部動員,也能有十幾萬的兵力。

這個兵力,已經和明軍同一時間在遼東的投入規模差不多,縱觀遼戰歷史,明軍在遼東的兵力也總是維持在十幾萬,薩爾滸、遼瀋,包括廣寧都是差不多,每一次戰敗以後,明朝又會動員,抽調兵力再次組成遼東軍團。

這樣的態勢有些像添油戰術,其實是受制於後勤供給的能力,明朝幾乎是傾國之力,才能在遼東維持十幾萬的常備軍。

當然,官僚體系內在的耗費也佔去了很大一部分份額。

建奴用兵通常也會受到後勤保障的限制,但他們的保障體系更爲粗放,往往都會以戰養戰,所以動員的能力會強出許多。

天啓二年正月,建奴全面動員,在廣寧一線投入七萬餘兵力,一舉攻佔遼西重鎮廣寧,而在岫巖、鳳凰城、寬甸一線,也動員了兩萬多兵力,以震懾東線,試圖逼迫復遼軍進攻蓋州一線。

加上蓋州、海州、遼瀋一線,以及北線的常規兵力,此次建奴動員的總兵力已經達到十萬以上,差不多接近其最大動員能力。

與之相比,明軍在遼西一線就有十萬出頭,薊州鎮、天津、登萊也都有備兵,加上遼南、東江,爲遼戰配置的兵力已經達到熊廷弼所要求的二十多萬。

當然,這二十多萬之中,實際兵額可能也沒有這麼多。還有很多是在後方的,一線兵力也就是和建奴差不多。並不佔什麼優勢。

而在具體戰事之中。明軍往往又是分兵設防,建奴則會利用機動優勢,形成局部戰場上的兵力優勢,大部分明軍的戰鬥力又不如建奴,失敗幾乎就是必然地事情。

與建奴相比,明軍的優勢在於帝國地廣袤國土所代表地國力。明軍不僅在遼東投入重兵,在西南,奢安之亂也已經如火如荼,四川、貴州、雲南、湖廣等西南省份,也已經成爲另外一個戰區,大明在同一時間,開始了兩場遷延日久的戰事。

而在明帝國地各省。也有大量地常備兵力。包括最爲精銳地九邊。所以明朝在每一次失敗以後。都可以從地方上補充兵力、糧餉。再度組建起十萬左右地遼戰軍團。

哪怕是在松山之戰以後。所謂大明最後一支戰略機動力量被殲滅。到了明朝滅亡地時候。吳三桂手上也還有着數萬關寧鐵騎。

但正是在這種類似於添油地過程中。明軍從來未能建立對建奴地優勢。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失敗。然後抽空了關內地實力。最終走向滅亡。

天啓二年正月地戰事。似乎也和往常一樣。努爾哈赤雄才大略地集中七萬兵力。猛攻廣寧。熊廷弼、王化貞極爲愚蠢地敗退回山海關。廣寧一戰。其戰果甚至讓努爾哈赤都感到意外。

同樣會讓他感到意外地。就是遼南復遼軍並沒有進攻蓋州。而是調集了六個營。兩萬多戰兵。加上輔兵過五萬多人地總體規模。在東江起了一場局部會戰。

在遼南戰局地推斷中。努爾哈赤錯誤估計了遼南軍地規模。他以爲遼南軍力也就是那一萬京營。殊不知在過去將近一年地時間裡。復遼軍利用兵戰俱樂部。複製復遼軍地成功模式。吸納遼東兵和遼民。規模已經擴大到七個營。雖然其中有四個新編營。但像東江營、復州營這樣上過戰場。並且成立較早地新編營。其戰鬥力也是不俗。

就算是成立時間最短的鎮江營,也因爲中高級將領,以及營伍的骨幹都是老兵,其實在也不容小窺。

經過義州一戰,鎮江營也算是經歷了戰火,雖然他們並沒有參加決定性的西門大戰,但是此戰的勝利,也讓他們的心氣提高到一定程度,或擁有一些老兵纔有的戰場氣度。

復遼軍在攻佔義州以後,只是略略休整,隔天,也就是正月二十七日,一次開拔,從義州越過鴨綠江,兵鋒直指河西的鎮江堡。

與此同時,西路軍在孤山立下大本營後,又在五重河與哨子河交匯處地劉家坳建立營寨,以選鋒營左哨領金州營左右掖駐防。

劉家坳營寨以傳統地木柵爲主,關鍵地方用水泥板構築,外圍用鐵絲、壕溝、拒馬構築,大軍在此一共花了三天時間,也就是從二十七日開始,選鋒營與滅虜營開始向東移動。

阿敏坐鎮鳳凰城,調兵遣將,本打算趁着明軍進攻岫巖的時候,向南迂迴,切斷明軍與海上地聯絡。

到時候從遼西返回的建奴主力,會從耀州、蓋州一線直插岫巖以西地鷹納河,堵住明軍西撤回金州的退路,從而殲滅遼東唯一有戰鬥力的這支京營精銳。

但是從二十四日開始,情勢急轉直下,先是遼南來的明軍並沒有急着進攻岫巖城,而是在岫巖城與鳳凰城之間的劉家坳修築營寨。

偵察顯示明軍在劉家坳聚集了一萬多兵力,而且有幾千騎兵,岫巖城大部分是步兵的兩三千兵根本不敢動。

就是阿敏知道了明軍在劉家坳的舉動,知道這是遼南那支京營精銳,也沒有輕率地撲過去,雖然明軍在劉家坳修築營寨有些反常,一旦建成,對建奴的威脅也很大,不過只要遼西的主力回來,這支過於深入的孤軍也只有滅亡一途。

隨即,阿敏就更不敢動了,二十五日上午,他就收到鎮江堡送過來的消息,說是數千明軍在鴨綠江對岸出現,隨時可能踏冰過河,而更多的明軍則出現在對岸的義州城附近,將義州城圍得水泄不通。

阿敏就納悶了,他不明白怎麼會有這麼多明軍,他面對的根本不是一萬精銳,而是數萬大

阿敏很快意識到這其中精銳可能只有一萬,其他都是臨時湊起來的雜牌軍,但是他還是不敢亂動,因爲幾個方向上的偵察結果都表明,那些明軍都不是善茬。

紀律嚴明、隊列整齊、裝備精良,更重要的是士氣特別高昂,大軍所在,嘹亮的軍歌此起彼伏,絕對不同於往日所見到的那些明軍。

阿敏並沒有立刻向鎮江堡、義州派遣援軍,而是命令寬甸、鳳凰城附近的後金軍向鳳凰城集結,秉承建奴的作戰傳統,他所做的第一件事,還是集中兵力,並加強騎兵的偵察、騷擾,以尋找明軍的破綻。

不過這一次,建奴這樣的行動也遭到了強有力的狙擊,西路軍的主力是滅虜營和選鋒營,除了在劉家坳和孤山各留下選鋒營的一哨火銃手、一哨長槍兵以外,西路軍一共擁有老營兵八個哨,以及金州營的兩個哨,其中滅虜營是復遼軍中唯一的騎兵營,雖然他們依然還有一哨長槍兵、一哨火銃手只是騎馬步兵,不過三個哨兩千餘騎兵,足夠在大軍周圍撒開一道大,使得接近這張大的建奴騎兵遭到滅頂之災。

選鋒營的騎兵雖然能夠截殺建奴的小隊騎兵,但他們的出現本身就暴露了大軍行動的方向,到了這個時候,阿敏也已經明白過來,遼南軍的目標根本就不是中部的岫巖城,而是東部的鎮江堡,甚至可能就是他現在所在的鳳凰城。

雖然無法弄到明軍兵力的確切數字,阿敏估計從劉家坳、孤山一線東進的應該是明軍在遼南的主力,也就是那支京營精銳,大致在一萬人左右,這個估計與實際情況類似,這支明軍的實際兵力是十個哨,也就是七千戰兵,加上五千多輔兵,也就是一萬出頭。

從偵察的情況來看,阿敏認爲這支明軍確實很強大,他們的騎兵很勇敢,素質也很高,而且作戰手段多樣,在數量差不多的情況,建奴精騎竟然也是佔不了多少便宜,對方打不過就走,然後藉着地形放冷槍,或者不停遊走,等待更多的騎兵撲過來。

這通常是女真人喜歡的作戰方式,卻在對方的騎兵身上出現,阿敏覺得很頭疼,要知道對方不僅有騎兵,更有傳說中一千步兵打垮了八百騎兵的主力火銃手與長槍兵,阿敏手上眼看着已經有一萬兵,大致和對方差不多,但也不敢隨便出擊,這畢竟不是以往可以隨便捏的軟柿子,烏爾古岱可就是在這支軍隊面前,損失了六千多人。

阿敏此刻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剛剛打下義州,過了鴨綠江的明軍東線,這支軍隊的騎兵很少,這和阿敏想的差不多,既然南線是明軍的主力,那麼東線就應該是明軍的一些雜兵。

但是東路軍摧枯拉朽般地打下了義州,而且義州城的守軍一個都沒逃出來,這讓阿敏又是心生疑竇:這支雜兵的戰鬥力,真的不值得一提嗎?

阿敏本想着集中兵力先吃掉鎮江堡外圍的這支明軍,但是明軍的南路,也就是他們主力,又以極快的度東進,其方向直指鳳凰城與鎮江堡之間的險山堡。

要是鎮江堡外的這支明軍實力不弱,不能很快滅掉的話,那麼後路便要被截斷,會遭到明軍的夾擊,阿敏立時有些投鼠忌器。

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7回 退縮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18回 機器藍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12回 相迎第25回 家僕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260回 新內閣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6回 後 臺第252回 風雪夜第254回 糧荒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68回 人才路線第62回 生產效率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28回 絕境第8回 黃 韭第245回 屯墾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30回 農事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3回 大官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76回 輿論力量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37回 力量對比第79回 酒樓遭遇第232回 司法第20回 助陽第211回 進城第59回 寶鎖問世第94章 華容道第207回 對策第214回 問罪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8回 絕境第66回 木工作坊第2402回 格物院第216回 後路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45回 屯墾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74回 雕版刻工第5回 單挑第213回 交鋒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33回 憲政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74回 雕版刻工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231回 立憲第208回 兵鋒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87回 水車用途第90章 報紙發行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403回 新城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4回 尋仇第214回 問罪第259回 班底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0回 問 罪
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7回 退縮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18回 機器藍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12回 相迎第25回 家僕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260回 新內閣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6回 後 臺第252回 風雪夜第254回 糧荒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68回 人才路線第62回 生產效率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28回 絕境第8回 黃 韭第245回 屯墾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30回 農事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3回 大官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76回 輿論力量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37回 力量對比第79回 酒樓遭遇第232回 司法第20回 助陽第211回 進城第59回 寶鎖問世第94章 華容道第207回 對策第214回 問罪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8回 絕境第66回 木工作坊第2402回 格物院第216回 後路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45回 屯墾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74回 雕版刻工第5回 單挑第213回 交鋒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33回 憲政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74回 雕版刻工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231回 立憲第208回 兵鋒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87回 水車用途第90章 報紙發行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403回 新城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4回 尋仇第214回 問罪第259回 班底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0回 問 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