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回 出訪登萊

李彥乘坐“靖海號”抵達登州,登萊總兵沈有容親自在碼頭迎接,這位年近八旬的老將,在第二次金州之戰以後,爲復遼軍的戰績所震驚,曾親往金州察看,並從此改變對復遼軍的看法,由一般性的被動配合,轉變成積極的配合,爲遼南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沈有容曾先後從戚繼光在薊鎮,從李成樑在遼東立下功勳,參加過朝鮮抗倭戰爭,其後在東南領軍,平定臺灣、澎湖,可謂戰功赫赫,不過其間也曾數起數落,晚明官場的惡劣,可見一斑。

親眼看到過復遼軍的軍容,沈有容對李彥的評價很高,因此纔會到碼頭,李彥對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也充滿尊敬,看到對方須花白,年近八旬,卻依然精神矍鑠的樣子,更是欽佩。

依朝廷的慣例,地方官員不得隨意離開轄地,甚至是衙署,李彥出現在登州,嚴格來說已經越界,不過事急從權,又是戰爭緊要關頭,沈有容雖然隱晦地提醒了李彥,卻也沒有責怪的意思。

“聽說李大人準備組建一支大洋艦隊,是否都是靖海號這樣的戰艦?”登萊總兵轄下既有水營,也有6營,沈有容也曾參加過6戰,不過他的軍事生涯,主要還是在海上,話語中對李彥籌劃中的大洋艦隊很感興趣,在碼頭的時候,看着靖海號的目光也有異樣。“靖海號只是二百料的福船,聽說西洋人的炮艦要比福船大得多,大洋艦隊未來的炮船應該更大才是,起碼不能比西洋人差得太多。”李彥笑了笑說道。

“哦,李大人也知道西洋人地船?那種船的規制、風帆都與福船不同,大人想要造出來,恐怕並不容易吧?”沈有容曾經在閩粵一帶鎮守二十餘年,甚至與荷蘭人在海上打過,對西洋式戰船倒是知道一些。

“早在年前,已經託人在廣東、福建一帶招募洋匠和艦船的圖紙,前兩個月還在南方購進一條荷蘭人的西式戰艦,這個月差不多能到大孤山碼頭,隨行的還有幾位洋匠。準備將這艘船拆開,依樣打造,本官的意思。夷人能造的東西,咱們也應該能造。學習他,然後過他,將軍很快能看到咱們的炮艦,航行大海之上,讓夷人不敢捋須,”李彥笑着說道。

沈有容點了點頭。微微嘆息道:“李大人真是好志氣,想那紅夷不過是綽爾小國,在海上卻是橫行無忌,但願大人早日造出大船,讓紅夷懾服。”

“將軍所言甚是,想我大明國勢強盛,卻不斷遭到倭寇、紅夷的騷擾侵襲。幾番蕩平。又幾番沉渣泛起,本官卻是以爲。這根子不在6地,而在海上。以6防海,總歸被動,若是有一支強大的艦隊靖清海疆,又何來倭寇、紅夷之患?”李彥覺得與沈有容交談挺對路子,便略略說了海防地重要,以及海權的意義。

“夷人蹈海而來,日本、美洲的白銀,南洋地香料、寶石,我大明的瓷器、茶、絲,皆以海船裝運,穿梭海上,其間利潤之厚,實不可想象,若夷人控制海路,則以大明物產爲賤價,而以海外珍玩爲高價,低進而高出,實爲掠奪我大明財富也;若我大明控制海路,但凡輸入輸出,皆爲我有,公道交易,互通有無,徵榷稅款,充實國庫,則我大明擁有四海財富矣,竊以爲遼東之外,靖清海疆當爲第一要務。”

“大人所說,某聞所未聞,聽着倒也確實有些道理,然則波濤萬里,要以艦隊巡防,這艦隊地規模豈非異常龐大?這造艦練兵的投入,怕也是無底洞吧?”沈有容微微搖頭,他也曾領命在福建組建水標,知道造船、練兵的花費都是不少。

“本官地意思。當以海養艦。護航艦隊靖清海疆。是爲守衛大明疆土。保護我大明海商地安全。使其不遭劫掠。海商自有義務支付艦隊所需費用;這就好像朝廷以邊鎮守衛疆土。以百官治理地方。使得萬民得以安居樂業。百姓便應該繳納稅費一般道理。本官認爲。那些海商也會願意繳納這樣地稅費!”李彥說得興起。忍不住爲沈有容引申了一下。

沈有容卻聽得直愣。苦笑說道:“早聞大人奇思妙想。常有驚人之語。這道理雖然說得過去。卻未免於禮不合。”

“將軍所說之理。又是指地什麼?”李彥倒是奇怪沈有容爲什麼會這麼說。既然道理說得過去。又如何“於理不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禮。卻是君臣之禮!”沈有容向着京城地方向拱了拱手:“李大人以爲如何?”

“將軍說地是。受教了!”李彥苦笑着抱拳作禮。至於是不是天下地大地都是皇上地。天下地人都是皇上地臣子。這不過是自欺欺人地僞命題。在大海波濤地那一邊。倒是有更加廣袤地土地;在大明帝國地周圍。也佈滿了虎視眈眈地敵人。單單是區區一個建奴。就讓帝國內外交困。又何談什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雖然在一些理念上存在差異。沈有容對李彥籌建大洋艦隊地想法還是持有積極地態度。但也心存一些疑慮。譬如向海商徵稅。海商們會不會願意;徵稅會不會太多。從而演變成爲苛稅;以及海商繳納地稅款。是否能維持大洋艦隊地運轉等等。

“海商們是否願意繳稅,這艦隊能否給他們提供安全的保證,如今東江的護航艦隊只能靖衛北方海域,北地的海商協會也已經同意支付相應的稅款;要是大洋艦隊得以建成,不僅可以守衛北洋,也能夠守衛南洋,那麼南北洋的海商。想來都會願意繳納稅款,”李彥微微笑道,真要是到那個時候,海商們不願意也不行,畢竟艦隊地實力在那裡,是不是繳稅,也不會都要經過協商,有時候這也是強制性的。

當然,若是大洋艦隊能夠控制海疆,創造一個安全、公正的海貿環境。大部分海商自然也會接受榷稅規則,除了一些實力過於膨脹的野心家。

“以北方海商協會來說,榷稅額爲貨款的一成左右。出口以離岸價結算,進口以到岸價結算。這是海商協會商議後認可的稅率,其中不同的商品稅率也不一樣,譬如大明盛產的棉布,爲了鼓勵出口,離岸徵收百之三四的稅款;鐵器、糧食之類,需要限制出口。稅率就比較高,高達三到四成,基本不會有商人去做的;這樣地稅率,不在於盤剝海商,而是控制貨物的進出,至於兵器一類,更是禁止交易。”

“有關進口貨物也是一樣。糧食、礦石之類。要鼓勵進口,稅率爲零。金銀、寶石、香料之類,利潤空間較大。稅率較高,一些奢侈品甚至高達到岸價的一倍,這也不是爲了盤剝,還是爲了控制商品地進入,鼓勵糧食進口,而限制奢侈品……”

“李大人高才,沈某聽着雖覺得很有道理,不過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設官置吏,怕是不在少數,諸事繁複,選賢用能,安能使其運轉順暢?”沈有容武舉出身,幾經沉浮,歷盡宦海,於官場深淺看得明白,加上和李彥談得投機,被激起話頭,竟然是直言不諱。

李彥笑了笑:“將軍所說甚爲重要,我大明疆土萬里,海疆廣袤,商稅、市舶之設,向來虛妄,偷逃稅款者甚多,貪污瀆職者無數,開衙置官之低效,可見一斑。”

“不開衙,不置官,又如何收得稅款?”沈有容不解地問道。

“開衙置官,自然必要,只是開何衙門,置何等官,卻需商榷,竊以爲衙門與官之存在,在於維持秩序,而不在細務,衙門想着如何收錢,不如想着規範收錢地秩序,譬如本官與遼南的海商約定,所有規則,由海商協會與衙署協商確定,驗貨榷稅,由海商協會成立機構操辦,遼南衙署只是依規則監督、裁判、行使處罰,秩序既定,則無需委官,即可收得稅款!”李彥見沈有容有興,便爲他細細解釋了遼南的做法。

沈有容聽後大吃一驚:“天下無商不奸,海商豈會如實上繳稅款?”

“因爲海關,海關關長雖然由海商協會推舉,卻要接受遼南衙署的領導與監督,若然違法,自要接受相應的處罰,此外海商衆多,海關要是能讓海商們都滿意,那也算是合格了,”李彥笑了笑,他所設計的海關與海上協會,相當於一個區域自治地系統,雖然不能說盡善盡美,至少在初期,能夠維護好海商這個羣體的秩序,使海上貿易穩定展,就已經達到他的目的了。

至於將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讓更多的利益羣體參與進來,海商協會就不會只保護海商的利益,到了那個時候,海商協會就需要改個名字,或許叫“議會”更加合適。

李彥地說法並不能讓沈有容放心,好在這並不是兩人需要商議地話題,李彥與沈有容見面,目的是協商登萊與遼南在軍事上地協作,特別是在水營方面。

“袁大人要在登萊設水營、6營,要求甚爲嚴格,”沈有容看着李彥說道。

李彥點了點頭:“袁大人的想法,自然有他地道理。”

李彥與沈有容一起拜訪新任登萊巡撫袁可立,袁可立年近六旬,看上去卻比沈有容還要蒼老,不過須花白間,自有一股儒雅氣度。

“你就是在遼南三戰三捷的李彥李俊傑?”袁可立眯着眼睛,讓人看不到他眼中藏着的神色。

李彥微笑說道:“皇上聖明,閣部居中籌謀得當,諸位經略巡撫領導有方,下官得天之幸,打了幾次勝仗,日前在鎮江也曾損兵折將,慚愧慚愧!”

“李大人倒不像傳說中那般孤傲。”袁可立笑了笑,倒是讓李彥有些吃驚:“大人氣度可容山海,下官佩服。”

“好啦,”袁可立擺了擺手:“本官巡撫登萊,卻管不到你遼南,鎮江之敗,怕是王化貞牽涉其中,卻與你無干,以孤軍當方張之敵,本就是凶多吉少。並非人人都有李大人這般好運,可一戰而勝,再而勝。再三勝之,李大人覺得然否?”

“大人明鑑。”李彥躬身說道:“遼南軍兵力有限,很難與建奴正面決戰,牽制有餘,決勝不足。”

“你知道就好,”袁可立端起茶盞飲了一口茶水,又道:“然則。鎮江既敗,復州、金州還能存否?”

李彥微微一愣,旋即大聲說道:“請大人放心,金復一線,固若金湯。”

“毛文龍也曾這麼說,”袁可立淡淡掃了李彥一眼:“大軍孤懸海外,供應緊缺。支援不及。以孤軍陷敵手,豈能得勝?”

袁可立不等李彥作答。又道:“熊大人的三方佈置之策,你可知道?”

“下官知道!”李彥道。腦海中卻飛快地思考着袁可立的立場與軍略,想來,他是不支持開闢遼南戰場的,他地立場與陶朗先相似,也與熊廷弼最早提出的三方佈置之策相似,也就是在登萊置辦大軍,相機行事而已。

“熊大人經略遼東,本官以及李大人你,作爲遼事一方主政,也當全力協助,李大人你以爲然否?”袁可立淡淡說道。

“大人明鑑萬里!”李彥道。

“本官欲以戚太保之法,在登萊練水6二營,以防建奴進窺登萊,李大人,你覺得如何?”袁可立又道。

李彥擡頭看向袁可立:“大人英明,兵在練,而不在募;在精,而不在多,大人若能在山東練一支強兵,他日遼東戰事危急,大人揮戈直指,定能力挽狂瀾。”

“哈哈,本官也期待着那一天!”袁可立捋須大笑:“李大人,你在遼南,三戰三捷,揚我大明軍威,難能可貴,日後孤軍立於危地,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退,本官會讓沈將軍全力配合的。”

“大人容稟!”李彥差不多已能把握袁可立的性格,不能說很難相處,也有一番建功立業的氣概,起碼言語中是這樣的表現,但難免也有些剛愎自用,這一點,卻和王化貞、熊廷弼有些類似。

“下官聽聞大人曾有言,制朝鮮以出兵西向,下官願以偏師出朝鮮,收攏逃亡遼民,編練新在東江開闢新的戰線。”

“好!”袁可立讚賞地看着李彥:“李大人放心,你若能開鎮東江,本官一定會向朝廷,爲你請餉。”

“多謝大人!”李彥道。

李彥在登州停留了三日,與袁可立見了三次,他也充分見識到這位新任巡撫的風格,雷厲風行,志向遠大。

特別是後面這一點,袁可立不僅打算在登萊編練水6營四萬人,而對李彥在東江、遼南編練新軍也積極支持,也給了他“四萬”的兵額。

就行政隸屬來說,李彥這個遼東道並不歸屬袁可立管轄,但在遼東戰爭的特殊情況之下,登萊統籌安排遼南地糧草輜重供應,對遼南的軍務擁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李彥搞掉陶朗先,又想與袁可立搞好關係地原因。

袁可立支持李彥在遼南、東江編練四萬新軍,作爲回報,李彥也要支持袁可立在登萊編練水6營兵四萬。

雖然袁可立並沒有這樣說,甚至連暗示都沒有,李彥也不清楚袁可立是不是有這樣的意思,但官場之上,你來我往,李彥也不會妄作小人。

袁可立對遼南地支持出乎李彥的意料之外,雖然他的立場,仍然朝廷的旨意,不過這種姿態,卻足以讓李彥放心。

當李彥還留在登萊的時候,在袁可立的催促下,原本被陶朗先截留地一部分物資,已經開始裝船,準備運往遼南,這讓李彥能夠確信,袁可立與陶朗先的截然不同之處,袁可立確實想做一些事情。

有了袁可立的配合,哪怕是登萊輸送的糧草只有額定數量地一半。也將大大緩解遼南的經濟壓力。

接下去的兩天,李彥繼續留在登州與沈有容商議水營地編練,由於此前沈有容過份慷慨,將登萊水營全數借給李彥使喚,如今袁可立要重建水營,這部分兵力雙方必須重新協調。

隨着遼南、東江兩處防線地逐步形成,遼南水營的使命已經生改變,大規模地軍隊與物資的調動不再成爲常態,李彥也希望遼南地水營進行重整,而且這個過程已經開始。

由於後金根本沒有海上的力量。倒是在常常藉着遼東地河水進行軍事調動,所以李彥打算將遼南規模龐大的水營縮減爲兩個部分,一是籌備中的護航艦隊。未來將成爲大洋艦隊,其目標將是廣袤地海洋。

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以內河、近海作戰爲主的近海艦隊。其假想敵就是建奴地內河運輸,以及協同作戰。由於建奴的重心在遼瀋一線,也就是遼河、三岔河一帶,所以李彥打算將這支艦隊設在長生島,以長生島水營爲班底,打造一支近海、內河作戰爲特徵的艦隊。

“登萊水營。是不是也以近海、內河爲作戰領域?”李彥看了看沈有容,這位總兵大人也確實想練兵,不過他可沒袁可立那麼樂觀,沈有容幾起幾落,知道有時候想要做出一點事情來,並不容易。

“袁大人的意思是,編練水營。先練6戰之法。”沈有容道:“這是戚少保當年的做法。”

李彥點了點頭:“這倒也不錯。”

沈有容微微嘆了口氣:“或許是老了,本將軍倒是沒有袁大人那番雄心壯志。這練兵四萬,便是練成。怕也不如李大人的一萬強兵。”

“沈將軍見笑了,”李彥道。

沈有容搖了搖頭:“本將軍說地是實話,你的遼南軍,隊列齊整,不動如山,令行禁止,動如疾火,這纔是強兵的樣子,而與建奴作戰,以一萬對一萬,斬七千,大獲全勝,此誠數十年未有之大功,可惜……”

“當然,本將也知道你這兵不容易練,登萊這些營頭,要他們認真操練,幾乎是不可能,”沈有容擡頭看着李彥,突然話頭一轉:“李大人,本將有一事相求,不知大人能否應允。”

“沈將軍但講無妨,若是李某能夠做到,定不推辭,”李彥抱拳應諾。

“本將想同李大人暫借一些人手,以協助登萊練兵,雖不指着能練成遼南那樣的強軍,但有四五成模樣,他日遼東需要,也可沙場奮勇,聊盡綿薄之力,不知李大人意下如何?”沈有容說完,便擡頭看着李彥,等待他的回答。

李彥先是微微一愣,沒想到沈有容居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借軍官幫助練兵,這幾乎是李彥做夢都想作的事情。

兵戰俱樂部地演變,讓李彥意識到軍中派系地影響力,雖然早期的俱樂部看上去並沒有多少凝聚力,但在軍中地影響卻很大。

若是復遼軍的軍官能在登萊參與練兵,雖然不可能掌握實際地兵權,但卻能夠將俱樂部的那套體系帶到登萊,不說能夠影響登萊將士的信仰,或者改變立場,起碼應該能夠提高他們的戰鬥力,只要將來有需要的時候,登萊兵能夠揮作用,那李彥的投資也算值得了。

對於明軍的戰鬥力,李彥是不抱太多希望的,倒不是說所有的明軍素質都很差,譬如渾河之戰中川兵、浙兵打得也很頑強,打得很好,但根據短板理論,最差的那一環,往往會成爲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參謀部算出恢復遼東全境,需要復遼軍八萬,若是友軍更強一些,能夠在戰場上揮作用,那麼復遼軍的總兵力就可以減少一點。

此外,若是能夠給登萊軍打上覆遼軍的烙印,以後若是遇到一些特殊情況,說不定也能成爲關鍵奧援。

有的時候,影響力也很關鍵。

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4回 去青樓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240回 商稅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19回 弄權第15回 裝腔作勢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17回 攔街第226回 匕現第239回 辯論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18回 機器藍第1回 騙子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223回 皇權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24回 安排第215回 職守第21回 紅顏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70回 展銷大會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04回 欲練兵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210回 針對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20回 激盪第240回 商稅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46回 盟友第56回 精密製造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4回 去青樓第91回 名動天下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36回 整編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9回 海外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3回 番薯第10回 問 罪第235回 言論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31回 立憲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32回 司法第237回 建設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16回 後路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49回 私宴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07回 對策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08回 兵鋒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80回 華夏商報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37回 建設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211回 進城第206回 計議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2403回 新城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72回 不如創業
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4回 去青樓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240回 商稅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19回 弄權第15回 裝腔作勢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17回 攔街第226回 匕現第239回 辯論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18回 機器藍第1回 騙子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223回 皇權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24回 安排第215回 職守第21回 紅顏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70回 展銷大會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04回 欲練兵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210回 針對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20回 激盪第240回 商稅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46回 盟友第56回 精密製造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4回 去青樓第91回 名動天下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36回 整編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9回 海外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3回 番薯第10回 問 罪第235回 言論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31回 立憲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32回 司法第237回 建設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16回 後路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49回 私宴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07回 對策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08回 兵鋒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80回 華夏商報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37回 建設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211回 進城第206回 計議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2403回 新城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72回 不如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