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回 流言蜚語

要建房子,必須先選地皮,原來土屋周圍的空地不多,不符合李彥的要求,他看來看去,最後決定將房子建在那幾十畝旱地中,靠近衛河的一塊高地上,大概有七八畝的樣子。

高地上原來種着玉米,已經差不多收完,李彥便安排人平整土地,爲了加快進度,在落霜前完工,又招募了一些人手,將長工隊伍擴大到二十幾人,加上泥水匠和木工,忙得熱火朝天。

他還開出優厚價格,收購需要的材料,不僅商販趨之若鶩,許多村民也將家中零星的材料拿出來轉賣,只要是能用的,李彥都會收下。

“李家的娃子,又發傻了呢!”拿到銀錢的村民,有的還主動幫忙,有的反而站在路旁,看着熱火朝天的工地,酸澀地譏諷道。

“折騰吧,看他老母留下的家財,幾時被敗光,”幾個村民聚到一起,說着說着就將李彥往日做過的“傻事”翻了出來,什麼拿水田換鹽地、捆菘菜葉子、給韭菜搭草棚、讓長工吃肉,以及不務正業,和幾個年輕人舞槍弄棒,當然也少不了在村外造房子。

“整天遊手好閒,與幾個年輕的娃子舞槍弄棒,還要天天吃肉,這樣下去,有多少家財不敗掉?”

“聽說李家的娃子前兩天又做了件蠢事,要出高價購買待收的菘菜,條件是要將菜葉紮起來,”有人輕蔑地笑着搖了搖頭,顯得非常得意。

“還有呢,這傻蛋居然還要高價收購最後一茬韭菜,就算是割了韭葉的韭菜根也要,難道真是有錢沒處花了?”有人則提到另外一樁奇事。

“將菘菜捆起來,那還能長大?給韭菜搭個草棚子,難道就不怕冷了?年輕人吶,就是瞎胡鬧!”

“你說傻蛋這麼做,到底是想幹什麼?”

“傻了唄!”正巧走到路旁的嚴明抽了抽酒糟鼻,上次強逼退婚,想要打這幾十畝的心思,卻鬧了個灰頭土臉,讓這老酒鬼一直耿耿於懷。

嚴明五十多歲,常年釀酒、販酒,甚至身上也有一股酒糟的味道,今天似乎還喝了酒,搖搖晃晃地就向工地上走去。

李彥在工地上忙了半天,好不容易抽空和家丁一起吃點東西,隱約也知道自己的名聲似乎越來越差,他擡頭看了看不遠處指指點點的村民:“包有才,最近村裡都有些什麼流言?”

“少爺,”包有才將尚未嚼爛的肉塊吞進肚裡,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實話,有些事情他也很不明白:“村裡人都說……說用水田換旱地不划算,產量低,而且種出來的東西都不能吃。”

“你們也知道,番薯是可以吃的,”李彥看出包有才的懷疑,索性解釋道。

包有才連忙點了點頭:“我們知道,可其他人不知道,他們都覺得番薯產量不高,又不能吃,甚至還有人說用來餵豬都不好……”

番薯由徐光啓從閩、廣一帶引種,試圖在北方進行推廣,不過人們囿於傳統習慣,思想保守,並不相信他說的話,甚至遭人嘲笑,李彥遇到的也是同樣情況。

特別是番薯在鹽鹼地上的產量並沒有說服力,如果用升斗計量,甚至不比其它作物多,因而嘲諷他將水田換成旱地的人就更多。

徐光啓也是首次嘗試在北方種植番薯,對於這個產量也感到非常失望:“鹽地裡的番薯畝產不足二百斤,與沙土、山嶺中的產量相比,差得多了,看來番薯也不宜在鹽地上種植。”

徐光啓聽了徐管事的報告,正準備出門,突然想起那個要了五十畝鹽地的少年:“前兩天轉讓出去的幾十畝地,那個少年可去收了?”

“收了,聽說僱了十幾個長工,天天吃肉和白麪饅頭,”徐管事說到那個傳言很多的少年,不由露出譏誚的笑容。

徐光啓愣了愣,他對農事清楚得很,聞言有些驚訝:“如此,他收得幾千斤番薯,再無人要的話,豈不是要虧錢?”

“少年人不懂事,哪有長工天天吃肉的,照他這樣的搞法,便是五十畝上好的水田,也要入不敷出,”徐管事略帶諷意地笑道。

徐光啓微微嘆了氣,坐上馬車後,又掀開簾子對站在門口的徐管事道:“你去與那少年說,番薯可生吃,也可蒸或煮,雖然味道未必中口,卻非無用。”

徐管事躬身答應,心中卻不以爲然,同樣的話他曾對許多農戶說過,但誰都不願相信,即便是嘗過煮地瓜的味道,也覺得不如黍麥,不願接受。

看來,李家的長工以後要改吃肉爲吃番薯了,不知道能不能習慣,徐管事站在門口,看着漸漸遠去的馬車,滿心嘲諷地想道。

徐光啓的馬車駛進天津城後,徑直去了城內最好的酒樓聞香閣,今日晚宴的主人是天津衛夏、溫、樑、崔等幾大家族,主客卻不是他,而是剛從京城趕來的錦衣衛都指揮使、左都督駱思恭。

駱思恭又專門發帖請了天津道賈之鳳、天津三衛的指揮使,以及即將奉旨入京的徐光啓,名曰齊心協力,儘快偵破天津衛飛賊案件。

有明一代,文武殊途,文官對特務機構錦衣衛更加沒有好感,駱思恭卻是異類,與文臣的關係還算不錯,特別在“爭國本”、“梃擊案”中,因傾向於太子而得到文臣們的好感,加上飛賊一案鬧得沸沸揚揚,因而徐光啓、賈之鳳等文官也欣然前往。

這頓飯是爲前來查案的駱思恭接風,宴席也有個名字,叫“金風宴”,主菜很特別,據說是三道正德皇帝御口欽封的“黃金菜”。

——————

PS:番薯、玉米都只是到清中葉以後才普遍推廣,這裡說番薯只能餵豬,是鄉野流言,成見而已,在徐光啓評傳中,就有徐光啓種番薯遭嘲諷的說法,而在歷史上,不論松江也好,天津也好,番薯的種植在當時都未被接受。

有人說人餓了樹皮都要吃,但問題是現在並非大災之年,所以正常情況下番薯的推廣需要這麼一個契機。

也有人會明代肯定有沒飯吃的,但這些人都是沒田的,徐光啓要推廣番薯的種植,自然是找有田的,種田的要交稅、交租,一般人自然也不敢隨便嘗試。

第249回 私宴第50回 特務頭子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16回 後路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26回 買人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回 種菜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255回 屠刀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34回 輿論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86回 水車有害?第234回 輿論第208回 兵鋒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19回 弄權第72回 不如創業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16回 後路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7回 寡 婦第207回 對策第2401回 內監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18回 機器藍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249回 私宴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50章 政黨第8回 黃 韭第216回 後路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3回 大官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43回 長槍直刺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7回 美姬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30回 農事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27回 退縮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35回 言論第19回 海外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36回 整編第252回 風雪夜第5回 單挑第211回 進城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28回 絕境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12回 相迎第245回 屯墾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17回 美姬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25回 圖窮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回 騙子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15回 職守第158回 海上貿易
第249回 私宴第50回 特務頭子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16回 後路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26回 買人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回 種菜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255回 屠刀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34回 輿論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86回 水車有害?第234回 輿論第208回 兵鋒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19回 弄權第72回 不如創業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16回 後路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7回 寡 婦第207回 對策第2401回 內監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18回 機器藍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249回 私宴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50章 政黨第8回 黃 韭第216回 後路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3回 大官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43回 長槍直刺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7回 美姬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30回 農事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27回 退縮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35回 言論第19回 海外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36回 整編第252回 風雪夜第5回 單挑第211回 進城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28回 絕境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12回 相迎第245回 屯墾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17回 美姬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25回 圖窮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回 騙子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15回 職守第158回 海上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