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回 天啓來信

“三娃,大哥對不起你,總旗沒了”

信寫得很直白,也很簡單,雖然沒有明說,李彥也能看出是有人從中作梗,這樣的事情,駱養性當然不敢在紙上寫明。

信的最後,駱養性提到另外那封信,說是京裡的一位公,對他的彈鎖很感興趣,也沒有明說這位公是誰,只讓他好好巴結,未來有好處。

看完駱養性完全口語化的信箋,李彥會心地笑了笑,這個便宜大哥不是二愣,沒有爲他那個“總旗”拼死力爭,雖說有些“不仗義”,卻避免了無謂的犧牲。

後面這封信,也寫得很口語化,還帶着幾分孩氣式的天真,自然就沒有那麼多避諱:“駱千戶說了彈鎖的樣,由校覺得和廣鎖差不多,肯定不如密碼鎖安全。”

由校?李彥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很快想到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朱由檢。

由校?朱由校?那不就是崇禎的兄長,天啓皇帝朱由校麼?李彥被自己這個想嚇了一跳,駱養性說得不錯,果然是值得好好巴結的大人物。

連忙又低頭將手上的信箋細細讀了一遍,這個朱由校說到鎖的結構和設計,顯得很明瞭,應該仔細研究過,而且還提到他做過一把木質密碼鎖,覺得要比彈鎖更安全,可惜被他父親給砸了。

駱養性帶了六把彈鎖進京,並沒有多餘的樣品提供朱由校研究,朱由校顯得很遺憾:“可惜見不到彈鎖,駱千戶說會向你要一把,你會給嗎?”

給,當然給了,不僅給鎖,還要附送圖紙,李彥忍不住哈哈大笑,彈鎖本身並沒有多少秘密,隨便一個鎖匠打開外殼,就能看到裡面的結構,要弄懂也不難。

如果只是送出幾把鎖,就和未來的皇帝搭上關係,這筆生意無論怎麼看也是賺的,李彥心中想道。

李彥不是歷史學家,充其量只是喜歡看架空小說、在論壇中游蕩的愛好者,對於晚明的歷史算不上清楚,只知道大體的走向。

明熹宗朱由校算不上好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間,明朝漸漸滑向滅亡的深淵,作爲大明的皇帝,自然要擔負很大的責任。

李彥捏着下巴,尋思自己搭上朱由校以後,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措施,不但讓自己獲益,也讓民族受益,自己再獲得更大的利益。

以前在網絡上,李彥是總顯得很激憤,如今穿越了,雖然也時常想到民族國家,不過更多時候想到的,卻是遵循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路。

“三娃,你笑什麼呢”二丫手上拿着一疊紙,從裡間走出來,甜甜地笑道。

自從李彥說服二丫動手繪製圖案,小女孩臉上的笑容就越來越多,越來越甜。

李彥將信箋放好,向二丫招了招手:“二丫,是不是有作品了?快拿來看看。”

二丫雙手別在身後,小步向前挪動,小臉羞紅:“三娃,姐是胡亂畫的,畫得不好,你看了可不準笑”

“不笑,肯定不笑,再說我家二丫畫的東西,哪有不好的話說,”李彥笑着伸過手去,從身後抓住二丫的小手,將稿紙搶了過去。

不得不說,二丫似乎挺有繪畫才能,幾張紙上,清晰生動地畫出一些鎖的造型與圖案設計,比如傳統的如意、雞心、元寶、花的造型,以及福、祿、壽、喜、長命百歲、如意吉祥的字樣和祥雲圖案。

讓李彥眼前一亮的是幾把動物造型的鎖,一個猴託着蟠桃,大蝦張開鉗,還有公雞報曉,用簡潔的線條勾勒而成,有點像剪紙那種風格。

二丫雙手絞着帕巾,緊張地看着李彥,見他說話,突然搶着說道:“三娃,姐、姐用了好多的紙。”

李彥看出二丫非常緊張,對她笑了笑:“二丫,不要緊張,你畫得很好呢,明個就讓徐洪照着這些做。”

“真的嗎?”二丫有些不敢相信,兩彎小月牙瞪得大大的。

“當然是真的”李彥微笑着點了點頭。

實際上,二丫雖然畫得不錯,卻不瞭解彈鎖的結構,很多地方都有些想當然,那些造型根本不能照着做,必須進行調整。

至於那些圖案,也是太過於平常。

不過,李彥不在乎,反正彈鎖目前只此一家,他說好那就是好。再說真的要做,也會結合加工的難度,事先進行調整。

包有才急匆匆來到門外,手上提着一大包東西:“少爺,你要的東西都買來了。”

李彥連忙讓包有才將東西拿進來,笑着對二丫說道:“等我給你看樣好東西,你就不用擔心浪費紙了。”

包有才將沉甸甸的口袋放到地上,將幾支筆狀物捧到李彥面前:“少爺,這個就是棗心筆。”

李彥拿起一支棗心筆,竹做成的筆桿,前端是一小塊鉛黑色的物事,手指捏住一扳就掉落下來,大概有棗核大小。

李彥又拿起另外一支,在紙上隨手畫出幾道灰色的線條,看着與鉛筆的效果類似。

用鑰匙將先前掉落的那塊“筆頭”壓碎,灰黑色的粉末捻在指間細膩光滑。

“不錯,就是這個,也是用石墨做出來的?”李彥彈了彈手上的墨粉,棗心筆也好、鉛粉筆也好,這個東西差不多就是古代的鉛筆了。

包有才連忙笑着彎了彎身:“少爺說得不錯,這個棗心筆,據說就是用石墨與粘土混在一起做成的。”

“袋裡裝的就是石墨?走,先拿去工場弄弄看,”李彥和二丫說了一下,便帶着包有才和石墨去了工場。

棗心筆雖然也是用石墨做成,而且已經有後世鉛筆的雛形,不過它的“筆芯”只有棗核大小的一塊,使用起來極不方便,只能用來繪製簡單、粗大的線條。

李彥的想,自然是將石墨塊做成石墨條,將棗心筆做成長芯鉛筆。

——————————

PS:抱槧懷鉛,槧[qiàn]:古代備寫用的木板;鉛:鉛粉筆。二者皆古代記錄文具的用具。

PS:友情推薦田盛公的《逐鹿崇禎末年》,號:1203369,

獻策孫傳庭,殲滅農民軍於潼關。

殺清兵,力斬貝勒,揚名天下。

爲小卒,鞭笞當紅太監。爲天下,杵多疑皇帝。爲紅顏,率三千虎賁破闖王數萬大軍。

興水利,搞屯田,護一方百姓。搞海貿,殺洋人,富甲一方。

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序章選擇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17回 殺傷策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219回 弄權第257回 舉子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76回 輿論力量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31回 立憲第238回 工商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83回 新的征程第8回 黃 韭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247回 對手第13回 番薯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9回 海外第234回 輿論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54回 糧荒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17回 攔街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50章 政黨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10回 針對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51回 當堂論辯第254回 糧荒第231回 立憲第23回 尾行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3回 番薯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32回 司法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3回 尾行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38回 工商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13回 交鋒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68回 人才路線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254回 糧荒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58回 等分制尺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7回 美姬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71回 皇孫來訪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218回 前夜第97回 進軍京城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33回 憲政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55回 屠刀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216回 後路
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序章選擇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17回 殺傷策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219回 弄權第257回 舉子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76回 輿論力量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31回 立憲第238回 工商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83回 新的征程第8回 黃 韭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247回 對手第13回 番薯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9回 海外第234回 輿論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54回 糧荒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17回 攔街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50章 政黨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10回 針對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51回 當堂論辯第254回 糧荒第231回 立憲第23回 尾行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3回 番薯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32回 司法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3回 尾行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38回 工商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13回 交鋒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68回 人才路線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254回 糧荒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58回 等分制尺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7回 美姬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71回 皇孫來訪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218回 前夜第97回 進軍京城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33回 憲政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55回 屠刀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216回 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