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娃,大哥對不起你,總旗沒了”
信寫得很直白,也很簡單,雖然沒有明說,李彥也能看出是有人從中作梗,這樣的事情,駱養性當然不敢在紙上寫明。
信的最後,駱養性提到另外那封信,說是京裡的一位公,對他的彈鎖很感興趣,也沒有明說這位公是誰,只讓他好好巴結,未來有好處。
看完駱養性完全口語化的信箋,李彥會心地笑了笑,這個便宜大哥不是二愣,沒有爲他那個“總旗”拼死力爭,雖說有些“不仗義”,卻避免了無謂的犧牲。
後面這封信,也寫得很口語化,還帶着幾分孩氣式的天真,自然就沒有那麼多避諱:“駱千戶說了彈鎖的樣,由校覺得和廣鎖差不多,肯定不如密碼鎖安全。”
由校?李彥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很快想到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朱由檢。
由校?朱由校?那不就是崇禎的兄長,天啓皇帝朱由校麼?李彥被自己這個想嚇了一跳,駱養性說得不錯,果然是值得好好巴結的大人物。
連忙又低頭將手上的信箋細細讀了一遍,這個朱由校說到鎖的結構和設計,顯得很明瞭,應該仔細研究過,而且還提到他做過一把木質密碼鎖,覺得要比彈鎖更安全,可惜被他父親給砸了。
駱養性帶了六把彈鎖進京,並沒有多餘的樣品提供朱由校研究,朱由校顯得很遺憾:“可惜見不到彈鎖,駱千戶說會向你要一把,你會給嗎?”
給,當然給了,不僅給鎖,還要附送圖紙,李彥忍不住哈哈大笑,彈鎖本身並沒有多少秘密,隨便一個鎖匠打開外殼,就能看到裡面的結構,要弄懂也不難。
如果只是送出幾把鎖,就和未來的皇帝搭上關係,這筆生意無論怎麼看也是賺的,李彥心中想道。
李彥不是歷史學家,充其量只是喜歡看架空小說、在論壇中游蕩的愛好者,對於晚明的歷史算不上清楚,只知道大體的走向。
明熹宗朱由校算不上好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間,明朝漸漸滑向滅亡的深淵,作爲大明的皇帝,自然要擔負很大的責任。
李彥捏着下巴,尋思自己搭上朱由校以後,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措施,不但讓自己獲益,也讓民族受益,自己再獲得更大的利益。
以前在網絡上,李彥是總顯得很激憤,如今穿越了,雖然也時常想到民族國家,不過更多時候想到的,卻是遵循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路。
“三娃,你笑什麼呢”二丫手上拿着一疊紙,從裡間走出來,甜甜地笑道。
自從李彥說服二丫動手繪製圖案,小女孩臉上的笑容就越來越多,越來越甜。
李彥將信箋放好,向二丫招了招手:“二丫,是不是有作品了?快拿來看看。”
二丫雙手別在身後,小步向前挪動,小臉羞紅:“三娃,姐是胡亂畫的,畫得不好,你看了可不準笑”
“不笑,肯定不笑,再說我家二丫畫的東西,哪有不好的話說,”李彥笑着伸過手去,從身後抓住二丫的小手,將稿紙搶了過去。
不得不說,二丫似乎挺有繪畫才能,幾張紙上,清晰生動地畫出一些鎖的造型與圖案設計,比如傳統的如意、雞心、元寶、花的造型,以及福、祿、壽、喜、長命百歲、如意吉祥的字樣和祥雲圖案。
讓李彥眼前一亮的是幾把動物造型的鎖,一個猴託着蟠桃,大蝦張開鉗,還有公雞報曉,用簡潔的線條勾勒而成,有點像剪紙那種風格。
二丫雙手絞着帕巾,緊張地看着李彥,見他說話,突然搶着說道:“三娃,姐、姐用了好多的紙。”
李彥看出二丫非常緊張,對她笑了笑:“二丫,不要緊張,你畫得很好呢,明個就讓徐洪照着這些做。”
“真的嗎?”二丫有些不敢相信,兩彎小月牙瞪得大大的。
“當然是真的”李彥微笑着點了點頭。
實際上,二丫雖然畫得不錯,卻不瞭解彈鎖的結構,很多地方都有些想當然,那些造型根本不能照着做,必須進行調整。
至於那些圖案,也是太過於平常。
不過,李彥不在乎,反正彈鎖目前只此一家,他說好那就是好。再說真的要做,也會結合加工的難度,事先進行調整。
包有才急匆匆來到門外,手上提着一大包東西:“少爺,你要的東西都買來了。”
李彥連忙讓包有才將東西拿進來,笑着對二丫說道:“等我給你看樣好東西,你就不用擔心浪費紙了。”
包有才將沉甸甸的口袋放到地上,將幾支筆狀物捧到李彥面前:“少爺,這個就是棗心筆。”
李彥拿起一支棗心筆,竹做成的筆桿,前端是一小塊鉛黑色的物事,手指捏住一扳就掉落下來,大概有棗核大小。
李彥又拿起另外一支,在紙上隨手畫出幾道灰色的線條,看着與鉛筆的效果類似。
用鑰匙將先前掉落的那塊“筆頭”壓碎,灰黑色的粉末捻在指間細膩光滑。
“不錯,就是這個,也是用石墨做出來的?”李彥彈了彈手上的墨粉,棗心筆也好、鉛粉筆也好,這個東西差不多就是古代的鉛筆了。
包有才連忙笑着彎了彎身:“少爺說得不錯,這個棗心筆,據說就是用石墨與粘土混在一起做成的。”
“袋裡裝的就是石墨?走,先拿去工場弄弄看,”李彥和二丫說了一下,便帶着包有才和石墨去了工場。
棗心筆雖然也是用石墨做成,而且已經有後世鉛筆的雛形,不過它的“筆芯”只有棗核大小的一塊,使用起來極不方便,只能用來繪製簡單、粗大的線條。
李彥的想,自然是將石墨塊做成石墨條,將棗心筆做成長芯鉛筆。
——————————
PS:抱槧懷鉛,槧[qiàn]:古代備寫用的木板;鉛:鉛粉筆。二者皆古代記錄文具的用具。
PS:友情推薦田盛公的《逐鹿崇禎末年》,號:1203369,
獻策孫傳庭,殲滅農民軍於潼關。
殺清兵,力斬貝勒,揚名天下。
爲小卒,鞭笞當紅太監。爲天下,杵多疑皇帝。爲紅顏,率三千虎賁破闖王數萬大軍。
興水利,搞屯田,護一方百姓。搞海貿,殺洋人,富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