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

(感謝舟一、帝國斜陽天下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魔盜團的打賞,謝謝了。)

秋收季節很快到來了,這一次的秋收,兩邊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朝廷包括駐紮在南直隸的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根本就沒有關心這次的秋收,他們滿腦子想到的都是如何的應對蘇天成的進攻,或者是在力量足夠之後,如何的進攻山東、浙江和福建等地,當然朱由檢還有起碼的清醒,知道這個時候督促大軍進攻蘇天成,恐怕是自找麻煩的,所以也就沒有督促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至於說朱由菘和秦三德在南直隸的一切部署和行動,朱由檢是非常清楚的。

對於兩人毅然斬殺了左良玉,朱由檢表示出來了高度的讚賞態度,這個時候,朱由檢忘記了毛文龍的教訓了,他不會知道,這一次直接的斬殺,對於諸多的武官來說,影響該是多大,左良玉一樣是五軍都督府的右都督,從一品的武官,直接就被身爲二品的兵部尚書朱由菘和監軍的秦三德直接斬殺了,儘管說左良玉有着保存實力的心思,甚至有着藉機斂財的想法,可哪一個武將在這個時候沒有此等的想法啊,左良玉的確是做錯了,但罪不至死,頂多就是囚禁起來,將來有機會戴罪立功的。

而且朱由菘和秦三德做的非常的過分,將左良玉手下的五十餘名高級軍官,全部都斬殺了,可以想象,那是多麼慘烈的場景,那些在戰場上面拼命廝殺的軍官,憑着軍功升到了高位。只不過因爲心思不一樣,就被無情的斬殺,無情的拋棄。

就連內閣之中,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特別是內閣首輔周延儒和次輔陳新甲,對於朱由菘和秦三德的做法。微微不滿,可惜皇上的態度堅決,他們不能夠發表不同的意見,至於說在浙江和福建的新政,因爲朝廷的嚴厲封鎖,沒有誰敢於議論,而且錦衣衛和東廠時時刻刻都在盯着,誰不小心發表意見,被錦衣衛抓住了。投進大牢裡面去了,那就太冤了。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氣氛,朝廷上下都沒有注意到這次的秋收,甚至比平時更加的漠視,不過朝廷還是要求各地要足額的上繳賦稅,和蘇天成的對決廝殺,那是需要銀子的。

其實還是有一些地方遭遇到災禍了,譬如說陝西和山西等地。就遭遇到了旱災,陝西原來的底子還不錯。能夠撐過去,山西就慘一些了,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存糧,但是官府不僅不救濟百姓,反而加大了徵收賦稅的力度。

可以預見,秋收之後不久。北方就會再次出現流民了。

蘇天成非常重視這次的秋收,就在佔領了福建和浙江之後,蘇天成就高度重視農耕的事宜,各地的官府第一件關心的大事情,就是陸續回到本地的農民。必須要有土地耕種,而且福建和浙江不準看見有拋荒的土地。

要知道浙江的湖州等地,去歲曾經遭遇到大規模的蝗災,浙江很多地方也遭遇到了旱災,包括福建一些地方,因爲去歲的災害,很多的農民流落到了山東,開年之後才陸續返回來,這就表明了浙江和福建等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是非常脆弱的,要是不能夠抓住這次春耕和秋收的機會,糧食再次不足了,蘇天成也實在是難以拿出來那麼多的糧食救濟了,畢竟後面還有很多征伐的事宜,還有大量需要糧草的地方。

爲了救濟諸多的災民,朱審烜可謂是耗費太多的精力,從呂宋和東南亞等地,購買了大量的糧食,儘管說山東各地的存糧不少,但消耗也大,隨着江寧營的擴充,隨着征伐事宜的增多,不知道需要多少的糧草,若是沒有災民救濟的事宜,本地收購的糧食,基本是能夠保證的。

也是因爲這樣的原因,朱審烜比蘇天成還要重視春耕生產和秋收,秋收季節快要來臨的時候,他甚至親自到浙江和福建等地去巡查,至於說山東的秋收,不需要多操心了,那邊的官吏明白秋收的重要。

因爲官府的高度重視,更因爲蘇天成和朱審烜等人的督促,浙江和福建的糧食獲得了大豐收,老百姓基本能夠自給自足了,而且因爲新政的實施,土地開始朝着老百姓的手裡傾斜,糧食的價格第一次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這是非常不簡單的。

福建和浙江各地的官府,同樣按照要求設立了義倉,救濟那些遭遇了災害的農戶。

浙江和福建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雙季水稻,秋收之後,馬上就要開始再次播種水稻,故而這次的秋收事宜,不僅僅是收割水稻的事宜,還有再次播種的督促。

糧食徵收的賦稅同樣也調整了,比較以前稍微高了一些,根據水稻的產量,每石糧食需要交納接近一斗左右的賦稅,浙江和福建的糧食產量,平均下來,每畝都在兩石以上,所以折算起來,賦稅達到了百分之十五左右,但除開這些賦稅,再也沒有任何的負擔。

這是蘇天成的無奈之舉,發展商貿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官吏的俸祿已經提起來了,這些負擔也需要農民來承擔,在商貿發展的過程之中,必須有一個緩衝期,就只能夠暫時在田地裡面做文章了。

不當家不知差米油鹽貴。

不過另外的一個方面,官府在督促百姓耕作和調整耕地方面,也是做了大量事情的,特別是在撤銷了諸多的衛所之後,收回來了大量的官田,也有一些士紳富戶,在江寧營到來之後,逃離了本地,耕地自然也被官府收回來了,所以官府手裡的官田是非常多的。

按照蘇天成對耕地的處置意見,凡是官府收回來的耕地,一律都是官田,由官府負責租賃給農戶耕種,而且官府還要逐年想辦法收回來耕地,今後的耕地和旱地,包括山林等等,都是屬於官府所有的,不再屬於私人所有。

這方面,蘇天成還專門做出來瞭解釋,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需要分離的,所有權歸官府所有,使用權歸個人所有,一旦官府遭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需要使用土地,僅僅需要少量的補償老百姓就可以了。

如何的制止兼併土地的行爲,就算是幾百年之後,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貧富的差距總是存在的,蘇天成也只能夠按照自身的理解,來儘量阻止土地兼併事情的出現,土地歸官府所有,就是他認爲很好的辦法。

因爲官府的努力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同,所以在繳納賦稅方面,基本不存在什麼問題,真正遭遇了災荒的老百姓,官府在覈實情況之後,不僅不會收繳賦稅,還會給予救濟,這就很好的穩定了農民。

糧食豐收意味着賦稅的增加,這一年的賦稅,主要用來支付官吏的俸祿,蘇天成也曾經想過,朝廷與地方上的經濟需要分離,不能夠什麼都是朝廷來管理,時間長了,下面的官吏肯定是沒有積極性的,只有讓地方上發展起來了,富裕的地方的官吏,能夠拿到更多的俸祿,那樣纔會更大的刺激官吏努力做事情的積極性,經濟刺激永遠是最好的手段。

不過新政剛剛開始,這些都是以後考慮的事情,而且目前還是要以征伐爲主,如此關鍵的時刻,穩定是第一位的,花費銀子來買下穩定,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好在銀子還是不少的,特別是在福建的時候,剿滅那些內外勾結的富豪,獲得了大量的黃金白銀,數目多的朱審烜都有些不敢相信了,他覺得福建沿海的那些富豪,甚至畢皇上還要富裕,動輒就說上千萬兩的白銀,有了這些銀子支撐,幾年的時間之內,朱審烜不操心缺銀子的事情,何況目前還只有山東、浙江、福建和臺灣等地,地盤也不是很大。

新政的實施,不一定所有的官吏都能夠從內心裡面贊同,但大家需要看到的是實際效果,曾經餓殍滿地的浙江湖州等地,僅僅一年時間過去,老百姓基本恢復了元氣,市場交易也多了,開始繁華起來了,而且各地都開始修建水利設施了,保證儘量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從目前的形勢上來說,只要糧食能夠豐收,市場就能夠繁榮。

當然,不少的官吏是從山東過來的,浙江和福建的情況,遠不能夠和山東相比,要知道支撐山東發展的,主要還是商貿,有了商貿的發展,地方上纔有可能真正繁華起來的。

對秋收態度的截然不同,造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很多的讀書人,本來認爲蘇天成是造反的人,是大逆不道的,但不少的讀書人實地看了情況之後,真正瞭解了老百姓的生活之後,看法迅速出現改變了,有些讀書人甚至直接留在了山東、浙江和福建等地,他們也聽說了,一旦蘇天成拿下南直隸之後,就要開始科舉考試了,朝廷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些讀書人認爲施展自身才華的時間到了,能夠參加新朝舉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那可是榮耀的事情,再說他們對於新政,是打內心裡面認可的。

當然,也有部分的官吏,開始蠢蠢欲動了,特別是陝西、河南和山西等地的官吏,想着能夠直接投奔蘇天成了。(未完待續。。)

第1282章 後宮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729章 恩怨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581章 尊嚴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59章 剿匪(1)第1188章 行動(5)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39章 官田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819章 怒氣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497章 內訌(2)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60章 震動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53章 吳三桂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60章 剿匪(2)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1274章 奧妙第881章 對決(3)第794章 邀請函第119章 秦淮河(3)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015章 誤判?(4)第843章 慘敗(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490章 近憂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09章 刺激(1)第1078章 補償第793章 都不笨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014章 誤判?(3)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
第1282章 後宮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729章 恩怨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581章 尊嚴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59章 剿匪(1)第1188章 行動(5)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39章 官田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819章 怒氣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497章 內訌(2)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60章 震動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53章 吳三桂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60章 剿匪(2)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1274章 奧妙第881章 對決(3)第794章 邀請函第119章 秦淮河(3)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015章 誤判?(4)第843章 慘敗(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490章 近憂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09章 刺激(1)第1078章 補償第793章 都不笨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014章 誤判?(3)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