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

危險的信號已經出現了。

周延儒出任內閣首輔之後,朱由檢的確想着輕鬆一下,後金韃子表示了臣服,皇太極的莊妃和兒子福臨成爲了人質,留在了京城裡面,不管後金韃子是不是真的臣服,但做出來了這樣的姿態,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是滿意的,衆人不斷的上奏摺,稱讚皇上的英明聖武,其實朱由檢的內心不是滋味,這一切的功勞基本都是蘇天成的,與朝廷沒有多大的關係,與他朱由檢好像也挨不上邊的。

蘇天成開始顯露出來造反的跡象,這纔是朱由檢最爲擔心的事情,因爲蘇天成過於的睿智,更因爲江寧營無比的強悍,朱由檢還是有着基本的自知之明的,他登基之初,朝廷上下的蕭條景象,誰都清楚,就連皇宮裡面的人蔘都拿出去賣掉了,之後朝廷出現的興旺景象,幾乎都是依賴蘇天成的,也正是因爲蘇天成太過於能幹了,朱由檢不可能放心了。

至於說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騎牆派太多了,好多都是看着自身的利益,根本就不會管朝局如何的發展,若是蘇天成真的造反了,公開與朝廷對峙了,可以想象,朝廷上下一定是清一色口誅筆伐,但若是真正要誰站出來去對峙,恐怕都躲得遠遠的,而且朝廷裡面的黨爭,歷來都沒有平息過,相互之間的爾虞我詐,比比皆是。

也正是因爲這些情況,朱由檢感覺到心灰意冷。多年的辛苦,有可能是爲他人做嫁衣裳。他真的感覺到累壞了,不想繼續操心了,所以在周延儒成爲內閣首輔之後,朱由檢將很多的大事情,都委託給周延儒辦理,朝廷裡面暫時也是平靜的。

江寧營出兵浙江和福建,打破了這表面上的寧靜,也讓朱由檢看到了巨大的危險。更爲可氣的是,蘇天成居然還寫來了奏摺,掩蓋這種赤裸裸的造反行爲,朱由檢真恨不得馬上免去蘇天成的所有職銜,宣佈其位大明朝廷的叛逆,可惜目前還不能夠這樣做。

朱由檢必須要打起精神來了,可惜這個時候。他發現了,朝廷裡面真正能夠信任的大臣,不是很多了,就說內閣裡面,除開了周延儒,他最爲信任的就是範景文了。至於說錢謙益,表面喊得歡,義憤填膺的樣子,其實就是迂腐的書生。

有些事情,朱由檢要自己做主了。他要依靠太監,依靠錦衣衛和東廠來完成不少的事情。至少在能夠想到的地方,削弱蘇天成的實力。

朱由檢絕對不會想到,正是因爲他做出來的這個決定,讓形勢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出現了巨大的不可逆轉的變化了。

周延儒離開了養心殿,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原本以爲皇上一定會雷霆大怒的,如此簡單的事情,內閣商議出來的意見,居然沒有馬上準備進攻的打算,這是怎麼都說不過去的,不過領教了蘇天成手段的周延儒,此刻最大的擔心,就是周康接觸蘇天成的事情,要是這件事情暴露出來了,依照目前的情況來說,自己恐怕是要被直接投入到大牢裡面去的。

其餘的事情,周延儒暫時想不到那麼多了,他直接找到了範景文。

範景文其實做好了準備,自從在內閣商議的時候,說出來了自己的意見,範景文就感覺到了錢謙益等人的排斥,這也是因爲他說了實話,直接戳穿了錢謙益等人虛僞的面孔,導致人家下不來臺了,但如此重大的事宜,範景文不得不說實話,這是牽涉到朝廷是否穩定、大明王朝是否分裂,或者說是改朝換代的事情了,要是還想着自己的名聲,還是那樣的書生氣和迂腐,那這個朝廷,還能夠有什麼希望啊。

範景文可以肯定,自己提出來的建議,一定會被皇上採納的,能夠進入內閣,範景文根本就沒有想到,也沒有準備,所謂士爲知己者死,皇上如此的信任,範景文當然是傾盡全力了,其他的也不需要想了。

見到了周延儒,範景文的臉上帶着微笑。

周延儒也送了一口氣,他了解範景文,說到做到,要麼就不說。

“範大人,皇上同意你趕赴山東,找到蘇天成。此番任務很重啊,本官擔心範大人的安全啊。”

“大人不必擔心,下官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明日就離開京城出發。”

“本官看還是等等看,皇上這些日子事情很多,暫時就來不及見範大人,範大人此番前往山東,非同小可,想必皇上一定有所吩咐的。”

“下官明白,皇上有很多的大事情需要考慮,下官到山東去,不過是盡微薄之力了,若是皇上沒有時間,習慣絕無怨言,大人身爲內閣首輔,職責重大,可惜下官不能夠分憂啊。”

周延儒的老臉有些發紅了,要說這做官的境界,他與範景文是無法比較的,不說以前怎麼樣,至少在對待蘇天成這件事情上面,沒有在一個檔次上面。

其實周延儒也感覺到奇怪,皇上爲什麼沒有發脾氣,按說蘇天成已經帶兵前往福建,這等於是帶兵造反了,不管怎麼說,朝廷都是應該在軍事上面,有所動作的,再說皇上同意了範景文前往山東,卻沒有說到馬上召見範景文的事情,這不符合常理。

聰明的周延儒也想到了,說不定皇上私下裡有一些安排,但不管是什麼安排,與他的關係都不是很大了,不去打聽也好。

“範大人不必着急,本官看皇上一定會有所考慮的,如此重大的事宜,危機到朝廷的根基了,皇上需要時間思考的。”

休沐之後,周延儒回到府邸,這段時間,他沒有見客,不管是誰來拜訪,一律都是周康接待的,他本人不會出面。

剛剛進入書房,周康進來了,臉色有些凝重。

周延儒看着周康,沒有開口,周康急匆匆的進來,肯定是有不一般的事情。

“老爺,宮裡的秦公公今日派人來過了。”

“哦,秦公公有什麼事情嗎。”

皇宮裡面的太監,職權是非常分明的,大太監王承恩不僅僅是秉筆太監,而且掌管二十四監,可謂是權勢最大的,其次就是秦三德了,秦三德作爲王承恩的心腹,這些年來也做了不少的事情,一步步的走上了高位,如今是掌印太監,監管東廠。除開王承恩和秦三德兩人,就算是提督京營的曹化淳和御馬監大太監高起潛了,曹化淳以前和王承恩有過暗地裡的交手,但最終敗於王承恩的手裡,之後轉而對王承恩表示服從,總算是保住了提督京營的位置,手裡有軍權,也算是不錯的,至於說御馬監的高起潛,在宮裡的時間很長了,資歷也不錯,得到了皇上的信賴。

周延儒早就察覺到了一種可能,朝廷局勢的發展,最終有可能讓皇上重新開始信任太監,朝廷裡面再次出現魏忠賢那樣的人物,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擔任內閣次輔的時候,周延儒就秘密和秦三德取得了聯繫,相互訂立了同盟的關係。

擔任內閣首輔之後,周延儒更加註意這層關係了,王承恩身爲大太監,時時刻刻在皇上身邊,想着要聯繫,危險性太大了,秦三德就不一樣了,好接觸一些,再說秦三德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愛財,這方面周延儒是能夠想到辦法的。

終明一朝,皇上是絕對禁止朝官與太監關係過於親密的,特殊的情況非常少見,例如張居正和馮保之間的關係,那是因爲皇帝還小,還沒有掌管朝政,因爲太監是皇帝的奴僕,一切都要聽皇帝的。

經歷過朝中風雨的周延儒,知道與宦官搞好關係,是至關重要的,至於說秦三德,能夠與當朝的內閣首輔有私下裡的接觸,更是爲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周康開始低聲訴說了。

隨着周康的訴說,周延儒的臉色發生變化了,等到周康說完之後,周延儒沉默了一會,擡頭長嘆了一聲。

“周康,看來我需要做好準備了,想不到皇上會做出來這等的安排,沒有通知內閣,也沒有進行商議,直接就要下旨了,一定會出亂子的。”

“老爺爲何如此說啊。”

“周康啊,蘇天成是想着造反,但我能夠感覺到,蘇天成並非想着要改朝換代,恐怕也不會直接對皇上下手的,甚至有可能走調和的路線,可皇上做出來的諸多決定,每一條都是逼着蘇天成走極端的路子,要真的開戰了,朝廷掌握的那些軍隊,哪裡是江寧營的對手,當年徵繳流寇、阻擊後金韃子的時候,那麼多的軍隊,是什麼樣的表現,皇上應該是清楚的,就連後金韃子,在江寧營的面前,得到的都是慘敗,更不用說朝廷的軍隊了。”

周延儒想的是非常正確的,蘇天成的確不想殺掉朱由檢,也不一定要完全推翻大明王朝,掌握權力的辦法有很多,按照以前的歷史,朱由檢可以做太上皇,可惜朱由檢不會這樣想,這也就註定了,暴風雨是一定會來臨的。

朱由檢可謂是做出來了最壞的安排。

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482章 大禮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682章 屠城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58章 後續第1166章 迅雷(1)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492章 宿命論(1)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560章 變通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41章 收服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823章 準備(2)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882章 對決(4)第35章 蠢笨如豬第793章 都不笨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347章 榮耀第316章 大比武(1)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60章 震動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384章 說情團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084章 廷辯(2)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822章 準備(1)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273章 麻煩事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195章 問責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
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482章 大禮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682章 屠城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58章 後續第1166章 迅雷(1)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492章 宿命論(1)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560章 變通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41章 收服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823章 準備(2)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882章 對決(4)第35章 蠢笨如豬第793章 都不笨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347章 榮耀第316章 大比武(1)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60章 震動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384章 說情團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084章 廷辯(2)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822章 準備(1)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273章 麻煩事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195章 問責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