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滄州血戰(8)

大明朝廷的官吏,從骨子裡是瞧不起後金韃子的,他們都有着不一般的傲氣,就好比是驕傲的公雞,總是高昂着頭,不管自己是不是打不贏別人,嘴上首先是要佔據上風的,多爾袞根本不瞭解陳新甲等人這樣的秉性,突然提出來了自身的看法,就算他的看法是非常正確的,陳新甲也是不會採納的,更何況這裡面還有深層次的原因。

陳新甲不會絕對的信任後金韃子,將後金韃子放在後面,是因爲他信任的是大同邊軍,畢竟是自己的軍隊,不管如何的調遣,都是很方便的,若是將後金韃子放在前面了,萬一多爾袞因爲作戰的不利,突然撤退,或者是直接脫離了戰場,導致戰局突然出現改變,那就沒有辦法應對了,畢竟陳新甲不可能完全掌控後金韃子。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陳新甲要求大同邊軍五萬人首先迎戰江寧營,至於說是不是能夠取得勝利,陳新甲沒有把握,但他手裡還有五萬的大同邊軍,危急時刻可以派上用場的,至於說後金韃子,在大軍與江寧營展開廝殺之後,再行加入到戰團裡面,或許是能夠發揮出來至關重要的作用的,畢竟後金韃子的驍勇,陳新甲是明白的。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這次的戰鬥,若是取得了勝利,主要的功勞還是大同邊軍,也就是朝廷取得了勝利,後金韃子不過是協助作戰,沒有多少主要的功勞。

摻雜着這些想法,多爾袞是無論如何都猜不透的。

其實多爾袞派出軍隊去試探江寧營的戰鬥力,這樣的行爲是應該要得到鼓勵的,陳新甲和王道直也不是不明白,但他們不會鼓勵這樣的做法。若是大同邊軍派出軍隊去試探了,他們一定會大加讚賞,而且也不忘記記下帶領作戰的軍官一筆戰功,這樣的功勞,應該是大同邊軍取得,不能夠由後金韃子搶去了。

多爾袞離開滄州城的時候。臉色鐵青,他實在不明白,自己的建議爲什麼沒有能夠得到採納,被陳新甲毫不客氣的否決了,陳新甲的解釋也令他不能夠接受,什麼需要照顧到滿八旗,讓大同邊軍在前面衝鋒陷陣等等,這等於是對滿八旗勇士的侮辱,氣憤之餘的多爾袞。甚至想着改變大軍的駐地,但這麼大的動作,他還是不敢輕易做出來的,畢竟整體的戰役部署已經形成了,上層若是朝令夕改、各自爲戰,下面就要亂成一鍋粥,到時候不需要外力的打擊,自己就要徹底的亂套了。

多爾袞隱隱感覺到了不安。他不接受這樣的照顧,此等的照顧對於長期在戰場上廝殺的他來說。是最大的恥辱。

回到軍營之後,多爾袞立刻找來幕僚,開始密議,如何的應對目前的局面,若是明軍出現大規模的潰敗了,滿八旗應該如何的應對等等。可密議持續了很長的時間,多爾袞最終收穫的是失望和悲觀,他這才察覺到了,陳新甲並非是傑出的有遠見卓識的指揮官,或許這一次的戰鬥。前途不是那麼的美好,自己恐怕要想到退路了,若是滿八旗的勇士全部都葬身在滄州或者是天津了,對於大清國來說,也是沉重和巨大的打擊,甚至是難以承受的打擊。

一直到天快要亮的時候,多爾袞終於下定了決心,按照陳新甲的部署來作戰,萬一局面出現了不能夠控制的情況,那就要想要退路,想好如何的保全滿八旗的勇士。

多爾袞密令幕僚參照地圖,選擇好撤離的路線,而且授權幕僚,完全可以派出最爲精銳的斥候,沿路偵查情況,繪製出來詳細的地圖,便於大軍撤退的時候發回作用。

多爾袞做出來的這個決定,陳新甲和王道直是不可能知曉的,所謂主帥用命,三軍拼命,一旦主帥的決心出現了動搖,對於大軍來說就是致命的,多爾袞的幕僚肯定不會隱瞞這樣的計劃,會將計劃有限的透露給下面的主要軍官,以便做好準備,這種不能夠公開透露的情形,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消極的,滿八旗的軍士全部都是由滿人組成的,漢人幾乎沒有,來到關內,他們本來就不適應,也充滿了戒心,得到了這樣的消息,他們也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戰鬥之中去了,甚至有人想着,離開關內的時候,是否能夠大肆的劫掠一番,反正每次進入到關內,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

多爾袞離開之後,陳新甲與王道直也進行了緊急的商議。

陳新甲對多爾袞的不信任,更加增添了一層,本來大同邊軍和後金韃子聯合作戰,這樣的方式就是不得已而爲之,今後的歷史會如何的評價,誰都是說不清楚的,作爲大帥的陳新甲,就格外的小心了,主要還是考慮讓大同邊軍承擔更多的戰鬥任務。

可既然多爾袞帶領大軍來到了滄州,不用也是不可能的,何況後金韃子的確驍勇,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後金韃子也是江寧營的主要對手之一,若是能夠讓後金韃子對江寧營形成高強度的壓力,這也是大好事,畢竟這次的戰鬥,關乎到朝廷的生死存亡。

多爾袞派出軍隊去試探江寧營的戰鬥力,有利有弊,最大的弊端,還是在於多爾袞擅自做主,精明的陳新甲豈能不知道,這是多爾袞自傲和驕狂的表現,壓根就是看不起大同邊軍的,認爲後金韃子戰鬥力強太多。

多爾袞的行爲,觸及到了陳新甲的底線,也給這次的聯合作戰,蒙上了巨大的陰影。

實話實說,蘇天成是高度正是明軍與後金韃子聯合作戰的,態度也謹慎了很多,甚至要求盧象升迅速率領在河南的江寧營將士,趕赴滄州作戰,大戰之前的兩次交鋒,也令江寧營的諸多軍官開始小心起來了,認爲這次在滄州作戰,恐怕會遭遇到慘烈的廝殺。

就是在這個時候,陳新甲居然準備放棄了自身擁有的優勢,這不得不令人遺憾,也爲大明朝廷哀嘆,陳新甲不是真正的大帥,他承擔不起來這樣的責任,放眼整個的大明朝廷,恐怕也沒有誰能夠承擔起來這樣的責任,已經去世的孫承宗,恐怕是有這等能力的。

大明朝廷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朝廷之中的一些俊傑之士,慢慢都被蘇天成吸納過去了,成爲了蘇天成忠實的下屬,都在圍着大晉王朝服務了。

對於多爾袞這等的行爲,陳新甲提出來自身的看法,他認爲多爾袞瞧不起大同邊軍,在作戰的過程之中,恐怕會不服從整體和統一的指揮,也許試探江寧營實力的事情,不久之後還會發生的,若是在交戰廝殺的過程之中,突然出現這等的變故,對於整個的戰役來說,那就是重大的打擊了。

王道直也贊成陳新甲的分析,認爲多爾袞或許還會有其他的舉措。

兩人商議了很長的時間,都沒有想到最好的辦法來應對,不過兩人還是有一點共識的,那就是多爾袞經歷過無數次的戰鬥,作爲一名有些的將軍,多爾袞是能夠分清楚輕重緩急的,不會輕易做出來對於戰役大局不利的事情。

實際上到了這個節骨眼,陳新甲和王道直也只能夠做出來這樣的判斷,以自我安慰了。

兩人絕對不會想到,多爾袞已經做出來了儘早撤退的準備,而且在撤退的過程之中,多爾袞是絕對不會手軟的,正值臘月,老百姓準備過春節了,這樣的時候劫掠,一定能夠獲得巨大的收穫。

商議結束之後,陳新甲專門派出了傳令兵,再次趕赴後金韃子駐地,告訴多爾袞,還是按照以前的戰術佈置來作戰,一方面是作戰的時間不能夠拖得太長了,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儘可能的擊敗江寧營,第二個方面是首先與江寧營作戰的,還是五萬大同邊軍,按照以前的部署,滿八旗負責分割包圍江寧營,截斷江寧營先頭部隊與後續部隊的接觸,爭取儘量多的殺傷江寧營的有生力量。

多爾袞得知了陳新甲最終的安排之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他開始給皇太極寫信稟報情況了,這個時候,多爾袞完全可以斷定了,滄州之戰的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不會有多大的懸念了,滿八旗勇士可不能夠在這裡送死,需要想到其他的出路了,不過江寧營經過這一番的鏖戰,也不可能繼續征伐遼東,大清國還有時間做好充足的準備,至於說正白旗和鑲白旗,會利用這一次入關的機會,大規模進行劫掠的,大同方向很是空虛,大軍可以從那裡離開關內,回到瀋陽去的。

多爾袞已經看清楚了,陳新甲不是傑出的指揮官,不要說和皇太極相比較,就是和自己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但陳新甲也不是庸才,考慮還是有獨到的地方。

但陳新甲這樣的才能,怎麼能夠指揮如此巨大規模的戰役,哪裡是蘇天成的對手,人家蘇天成指揮了無數次的戰鬥,而且還剿滅了令大明朝廷頭疼的幾十萬流寇,蘇天成手下人才濟濟,洪承疇和盧象升等人,都是聞名後金的大明戰將了。(未完待續。。)

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54章 遇險第584章 情報戰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482章 大禮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616章 理還亂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817章 爭執第710章 囑託第682章 屠城第114章 在路上(1)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347章 榮耀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771章 海戰(1)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93章 新科會元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413章 羣英會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369章 算計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485章 計劃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252章 北平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148章 辯解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700章 提醒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87章 禮部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821章 廷議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384章 說情團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822章 準備(1)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37章 安排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
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54章 遇險第584章 情報戰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482章 大禮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616章 理還亂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817章 爭執第710章 囑託第682章 屠城第114章 在路上(1)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347章 榮耀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771章 海戰(1)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93章 新科會元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413章 羣英會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369章 算計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485章 計劃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252章 北平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148章 辯解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700章 提醒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87章 禮部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821章 廷議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384章 說情團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822章 準備(1)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37章 安排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