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聯合作戰

達成協議的速度是很快的,這也是因爲時間緊急,很多的細節不可能完全考慮清楚,朱由檢和皇太極兩人在對付蘇天成方面,達成了共識,兩人都意識到了,必須要聯合起來,置蘇天成於死地,至於說大明與後金之間的恩怨,暫時可以放下,這也應驗了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可惜的是,朱由檢明白的晚了一些,若是早些明白這個道理,大明也不至於到了這樣的程度了。

具體操作過程是複雜的,首先在確立指揮官方面,就出現了矛盾,後金韃子派來的是多爾袞,不管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是不是認賬,但多爾袞畢竟是後金的親王,人家的身份不是一般的顯貴,若是讓大同總督王道直來統領這一次的作戰,恐怕多爾袞不會心服口服,甚至是不會服從命令的。

朱由檢是高度重視這次的聯合作戰的,甚至連具體的細節都直接干預了,譬如說在什麼地方與江寧營展開決戰,究竟是以滿八旗所屬的正白旗和鑲白旗爲主,還是以明軍爲主等等,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很清楚,任何的小心思,都會導致作戰的失利,若是這次的戰鬥失敗了,朝廷幾乎無法承受,所以在具體的聯合過程之中,雙方都必須要有誠意。故而在談判達成協議之後,朱由檢專門召見了濟爾哈朗,告知了濟爾哈朗這些觀點。

朱由檢的態度,皇太極很快也知曉了,他也開始調整自身的看法,本來以爲,大明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很有可能會利用滿八旗。讓滿八旗與江寧營捉對廝殺,明軍躲在後面,坐收漁翁之利,若是出現這樣的情況,皇太極自然有辦法應對的,滿八旗可不會那樣的愚蠢。到時候迅速的脫離戰場,在北直隸劫掠一番之後,從大同方向撤離,或者乾脆直接從遼東撤離,估計明軍需要應對江寧營,也不可能抽出來過多的兵力,對付滿八旗了。

朱由檢的想法開始朝着現實目的轉變,這令皇太極有了擔心,他一直都是看不起朱由檢的。儘管朱由檢可謂是大明最爲勤奮和自律的皇帝,但朱由檢沒有遠見卓識,不能夠提出來什麼治國的決策,這樣的皇帝,面臨危機局面的時候,等同於庸人一個,可如今朱由檢開始出現轉變了,皇太極覺得。隨着局勢的發展,朱由檢也許會成爲自己下一個對手。或者說成爲豪格最爲主要的對手。

朱由檢和皇太極的態度端正了,聯合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最終雙方都同意了,戰役的大帥爲大明內閣次輔陳新甲,副帥爲大同總督王道直和睿親王多爾袞,滿八旗和明軍聯合作戰的形勢,採取各自按照大帥的要求。在總體部署下作戰,也就是說,王道直率領明軍作戰,多爾袞率領滿八旗作戰,雙方聽從大帥的命令。作戰的過程之中,朱由檢和皇太極都不直接干預,至於說作戰需要的糧草,各自籌備。

這個聯合作戰的協議,已經屬於完美的階層了。

可具體問題還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具體作戰的過程之中,到底誰成爲先鋒部隊,誰承擔與江寧營的正面廝殺,誰承擔預備隊的作用,這可不是小問題,誰都知道與江寧營正面的廝殺,有可能造成重大傷亡的。

談判的時候,這個問題被直接提出來了,可惜沒有最佳的方案,也就是說,不管如何的協商,不管目的如何的一致,在保存實力方面,雙方都是有想法的,而且雙方也是互相防備的,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

陳新甲接受了任務之後,一方面躊躇滿志,一方面也是格外的頭疼。

他有可能成爲改變朝廷困境的功臣,從此揚名立萬,甚至成爲內閣首輔,但也有可能因爲指揮方面的問題,導致聯合作戰無法做種落實,最終還是各自爲戰,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令朝廷毀於一旦。但如此的歷史機遇,不是一般人所能夠遇到的,而且最爲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這次的大帥,按照道理應該是內閣首輔周延儒的,但皇上卻制定他成爲了大帥,這是不是也意味着,皇上已經開始信任他了,不是怎麼信任周延儒了。

如何的指揮作戰,這是最大的問題,也就是讓雙方都能夠最好的協同作戰,共同來打敗江寧營,甚至是能夠直接斬殺蘇天成,這是需要仔細考慮和部署的,只要能夠共同打敗江寧營,也就是爲朝廷爭取到了主動,失敗的蘇天成,至少短時間之內,是無力進攻北方的,朝廷就可以趁着這個時候,組織大軍進攻南方,徹底扭轉被動的局面,至於說與後金韃子如何處理好關係,那是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

陳新甲曾經是遼東巡撫,在遼東的時候,他也聽說過蘇天成的某些論斷,譬如說攘外必先安的觀點等等,這方面陳新甲是贊同的,以前朝廷面臨流寇和後金韃子雙重侵擾的時候,陳新甲就認爲必須要用雷霆手段剿滅流寇,進而才能夠全力對付後金韃子。

來不及思考,陳新甲立即要求王道直趕赴京城。

一直都認爲朝廷會有所動作的王道直,興沖沖地趕赴京城,明軍即將與後金韃子聯合作戰的事宜,他還不知道,但蘇天成御駕親征了,朝廷肯定是高度重視的,也是會想到應對辦法的,如今接到了兵部的敕令,王道直以爲,朝廷是有辦法了。

當陳新甲說出來了朝廷的決定之後,王道直有些眩暈,以爲自己是聽錯了,自己率領的大軍,居然要和後金韃子聯合作戰,而且是與多爾袞合作,這太不可思議了。多爾袞曾經多次率軍進入關內,燒殺劫掠什麼事情都做過的,這一次朝廷居然引狼入室,讓後金韃子直接入關,進入到北直隸了,萬一出現什麼變故,豈不是造成更大的麻煩。

陳新甲從王道直的神情之中,就看出來了端倪,他一面說這是皇上做出來的決定,一面做了詳細的解釋,還和王道直兩人商議,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限制後金韃子,預防後金韃子真的在北直隸劫掠了。

王道直也不客氣,說要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根本就做不到,不要說後金韃子,就是明軍,有些時候也會劫掠百姓的,但後金韃子過於的殘忍,動輒就是燒掉整個的村子,甚至是城池,除開劫掠走的人,不留下一個活口,這樣的行徑,不能夠容忍。

陳新甲只好給王道直解釋。

按說陳新甲是大帥了,完全可以要求王道直如何做的,可陳新甲明白,他必須要依靠王道直,曾經在遼東的征伐,讓他明白了將帥合的重要,若是他與王道直之間出現了爭吵,甚至是直接的分歧,那這場戰就無法打下去了。

京城面對的局面,朝廷面臨的壓力,王道直還是清楚的,加之有了內閣次輔陳新甲的詳細解釋,王道直慢慢也就明白了,這是不得已而爲之,也是因爲朝廷想不到其他的辦法來了,至於說限制後金韃子的種種作爲,只能夠是在今後來想辦法。

多爾袞帶領正白旗和鑲白旗,早就做好了準備。

正式接到皇太極的聖旨之後,多爾袞馬上率領大軍出發了,出發之前,多爾袞專門到皇宮去了,見到了皇太極,至於說兩人商議了一些什麼,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多爾袞的動作非常的迅速,這一次他是拼盡全力了,正白旗和鑲白旗一共有接近五萬大軍了,全部跟隨出動,弟弟多鐸過世之後,多爾袞接管了鑲白旗,從鑲白旗的駐地招募了大量的軍士,平日裡輔之以刻苦的訓練,在大清國,從軍隊作戰能力方面來說,正白旗和鑲白旗可謂是最爲驍勇的。

這一次從遼東入關,多爾袞有着很多的感慨,看見一路上的風景,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不熟悉的,他曾經多次在遼東作戰,哪怕是山海關和錦州等地,他也不陌生。

大軍行軍有着嚴格的路線限制,這方面多爾袞接受了,按照大明朝廷繪製的行軍圖,在進入關內之後,迅速朝着保定府和河間府所在的地方行進,同時,多爾袞還嚴格要求下面的軍士,不能夠有燒殺劫掠等行。

要說大局觀的方面,多爾袞比皇太極差不了多少,他很清楚,目前是雙方聯合作戰的時候,可不是劫掠金銀財寶和人口的時候,至於說戰鬥結束之後,應該要怎麼做,多爾袞內心有數,皇太極也專門吩咐過。所以爲了大局,多爾袞嚴格要求麾下的軍士,絕不能夠亂來,特別是在剛剛入關的時候,要表現出來聯合的誠意。

正白旗和鑲白旗大軍的行軍速度很快,通過這些年的建設,多爾袞麾下的軍士,以騎兵爲主了,這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視的軍隊。

當然,有關如何作戰的事宜,多爾袞也有着自身的思考,皇太極的要求他知道,但不能夠得到絲毫的利益,他也無法給首先軍官和軍士一個交代的。(未完待續……)

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15章 在路上(2)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57章 下狠手(2)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122章 熱鍋(2)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420章 頭疼第880章 對決(2)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764章 開埠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157章 算計第820章 面對面第809章 前兆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444章 想不到第157章 遇匪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75章 小王爺第705章 放心了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406章 募捐(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414章 傷情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321章 聖旨下第107章 授官第1282章 後宮第496章 內訌(1)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616章 理還亂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476章 啓動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669章 心結第1282章 後宮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791章 偶遇(2)
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15章 在路上(2)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57章 下狠手(2)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122章 熱鍋(2)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420章 頭疼第880章 對決(2)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764章 開埠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157章 算計第820章 面對面第809章 前兆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444章 想不到第157章 遇匪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75章 小王爺第705章 放心了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406章 募捐(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414章 傷情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321章 聖旨下第107章 授官第1282章 後宮第496章 內訌(1)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616章 理還亂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476章 啓動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669章 心結第1282章 後宮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791章 偶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