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機會來臨

蘇天成征服福建和浙江,儘管說過程非常順利,但他的目光,不會忘記遼東,那裡還有一頭沉睡養傷的老虎,一旦機會合適了,這頭老虎會蹦起來咬人的。

蘇天成的預計是沒有錯誤的,這隻老虎真的要開始咬人了。

因爲遭遇重創,皇太極的身體一直都沒有恢復,到了春節期間的時候,一度陷入到昏迷之中,好在豪格已經能夠處理朝廷裡面的所有事宜,朝政倒也沒有被耽誤,濟爾哈朗與大明朝廷簽署協議之後,滿人權貴曾經非常的憤怒,甚至有人直接質詢濟爾哈朗,也不管濟爾哈朗鄭親王、鑲藍旗旗主的身份了,不過事情的發展,和濟爾哈朗說的完全一樣,大明朝廷根本沒有落實協議裡面的東西,沒有大明的官員到瀋陽來,遼東的情況和以前一樣,遼東邊軍依舊是特別的警惕,雙方沒有握手言和的意思。

倒是遼東的商貿交易暫時放開了,這讓後金得到了不少的好處,他們手裡有銀子,但缺乏的就是物資,通過遼東的交易,可以購買到大量的物資,緩解生活的窘迫。也正是因爲設立在廣寧府城外面的遼東互市開始進行了,靖邊和安寧堡的互市,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後金的不少商賈從這裡撤走了,部分蒙古部落,因爲靠近遼東,也選擇在遼東互市交易了。

濟爾哈朗在遭遇詰難期間,沒有爲自身辯護,也正是因爲這種大度的做法,受到了滿人權貴的尊重,反而令他的聲譽迅速上升,隱隱超過多爾袞了。

譚泰和賈吉涵負責的情報網絡,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絕大部分的改造建議,都是賈吉涵提出來的,賈吉涵提出來了一個最爲重要的觀點,那就是用銀子購買情報,形成情報網絡,在大明暫時強盛的前提下。不要求提供情報的人,一定要效忠大清國,他們只要願意提供情報,就給他們銀子,而且有些情報經過甄別,認爲確實重要,還可以給予提供情報的人更多的獎勵,這就好比是做生意,講究的公平和你情我願。

賈吉涵認爲。漢人太多了,魚龍混雜,其中肯定有不少人,不知道禮義廉恥,愛的就是銀子,就要能夠利用這些人,就一定能夠獲得價值不菲的情報。

賈吉涵比范文程聰明,他從范文程的遭遇上面。吸取到非常多的經驗,進入到情報網絡之後。賈吉涵一直都非常低調,一切的事情,都是譚泰做主,賈吉涵負責提出來建議,甚至是最重的決定意見,但就是不通過自身提出來。出彩的事情,全部都是讓給譚泰做的。

所以譚泰與賈吉涵之間的配合是非常好的,可謂如魚得水。

這也令皇太極與豪格等人,開始關注賈吉涵了。

春節之後,皇太極的身體開始迅速的恢復。那是因爲他從諸多的情報之中,獲得了巨大的好消息,以前一直預測的可能,果然出現了。

大明朝廷開始出現了分裂,蘇天成舉起了反對朝廷的旗號,而且佔據了山東,不聽從朝廷的號令,那個崇禎皇帝下旨了,免去了蘇天成的一切職務,斥之爲反賊,這和多年前被剿滅的流寇一樣了,這等諷刺的事情,果然出現了,須知是蘇天成帶領江寧營,徹底剿滅流寇的,如今蘇天成也成爲了大明的“流寇”。

這是大清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大明出現分裂,大清國就能夠贏取到發展機會,開始佔領更多的地方,集聚更多的財富和力量,在適當的時候,統一中原。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皇太極的身體迅速恢復。

身體恢復的皇太極,表現出來了更加成熟的睿智,在崇政殿的幾次商議之中,他都力排衆議,認爲現在還不是大軍行動的時候,只能夠慢慢恢復軍隊,成建制的恢復滿八旗和漢八旗,等待最好的時機。

崇政殿的幾次商議,參與的都是親王和郡王,這是大清國的核心階層了,漢人沒有資格參與這樣的討論,因爲大明朝廷出現了變故,多爾袞等人提議,從遼東展開進攻,拿下廣寧府等地,接着威懾關寧錦防線,就算是不能夠展開進攻,也要開始慢慢朝着廣寧等地滲透力量,爲將來的進攻打下基礎。

絕大部分的親王和郡王都贊成這個建議,甚至豪格也有些心動了,他們根本不在乎還在大明京城的莊妃和福臨,既然是大清國的皇親,就該爲大清國的崛起作出貢獻,哪怕是獻出了生命,也無所謂了。

但皇太極否決了這樣的做法,他提出來的意見,靜候機會,發展自己。

皇太極認爲,蘇天成有着足夠的睿智和實力,大明朝廷與蘇天成之間的較量,一定是非常激烈的,說不定蘇天成能夠佔據很大的優勢,但蘇天成想着能夠滅掉大明朝廷,還沒有那麼簡單,在這樣的廝殺之中,大明的國力一定會遭遇到巨大的創傷,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只有等到兩邊大規模交手了,大清國這個時候出擊,才能夠獲得最大的好處。

皇太極毫不客氣的指出來了,若是操之過急,很有可能讓大明的那個崇禎皇帝,與蘇天成達成了協議,兩邊聯合起來,進攻大清國,真的出現了這等的情況,就有可能是令大清國遭遇滅頂之災了,畢竟大清國與大明的國力,懸殊太大了。

皇太極能夠有這樣的睿智,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軍隊的整合方面,皇太極與豪格商議了多次,他們都不約而同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軍隊的指揮權問題,八旗制度是先皇努爾哈赤直接確定下來的,在大清國發展的初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令大清國能夠有今日的成就,但隨着局勢的發展,這裡面的弊端也是越來越多了,大清國核心的軍隊滿八旗,裡面的軍士,只知道旗主,不知道皇上是誰,而且調動這些軍隊,主要還是旗主的命令,皇上的聖旨,比不上旗主的命令。

滿八旗存在這樣的問題,蒙八旗的問題更是明顯,就算是大清國遭遇了危險,想要直接調動蒙八旗,也是不大可能的,必須要通過蒙古部落的首領,這些首領直接兼任旗主,好比是部落裡面的國王。

這種體制維繫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皇太極與豪格都明白這個道理,軍權必須是皇上直接掌握,相對來說,皇太極的權威很高,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部署,諸多的親王和郡王是不敢明着對抗的,可豪格就不一定了,一旦豪格擔任了大清國的皇帝,滿八旗的旗主幾乎都是他的長輩,想着去調動這些軍隊,難度是很大的。

所以在整合漢八旗的時候,皇太極直接要求了,漢八旗的所有軍官,必須要從正黃旗和鑲黃旗以及正藍旗之中抽調,漢八旗直接聽命於朝廷,所有的軍餉朝廷負責,包括劃歸漢八旗的牧場和耕地等等,悉數由朝廷來決定,至於說作戰命令,漢八旗聽命於皇上,特殊情況下,聽命於皇太子,各旗旗主不能夠擅自決定大軍的行動。

皇太極此舉無疑是非常英明的,一方面可以震懾滿八旗的旗主,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控制漢八旗,增強皇上手裡的力量。

目前的情況下,整合滿八旗,時機不合適,也不能夠動。

此外就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議政王大臣悉數由大清國的親王組成,特殊時期,權力甚至比皇上的還要大,能夠做出來事關大清國前途命運的決定,這同樣是努爾哈赤決定下來的,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等,都是滿人之中的頂尖者,操控議政王大臣是不會過於吃力的,但後面的繼任者就說不定了,譬如豪格就不大可能完全控制議政王大臣。

皇太極永遠不會忘記,多爾袞是豪格最大的威脅,儘管說豪格成爲皇太子的時間不短了,但多爾袞的實力也在不斷髮展壯大,統領了正白旗和鑲白旗之後,長時間駐紮在耀州、海州,乃至以遼陽等地,軍隊的力量也在增強,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其實大清國內部需要清理的事情是不少的,但這些事情,不能夠急着動手,稍有不慎就可能讓大清國崩盤的,經過了多年權力鬥爭的皇太極,非常清楚裡面的道理,好在他的身體開始慢慢恢復了,有了足夠的時間來應付這些事情了。

機會已經在眼前了,皇太極要求譚泰嚴密監控大明朝廷的所有情報,必須要及時的稟報,不能夠有絲毫的耽誤,而且皇太極開始高度重視情報的分析了,他清楚賈吉涵分析情報有一手,能力不差於范文程,所以,皇太極偶爾也會找到賈吉涵,諮詢相關的情況。

有關大明朝廷的情報,源源不斷的到了大清國,加之遼東等地,大明的情報監控系統,在朝廷與後金韃子簽署協議之後,認爲沒有多大的問題了,疏於管理了,以前基本被摧毀的情報網絡,在短時間之內開始恢復,而且發展迅猛,這令大清國能夠得到很多及時的一手的情報,便於皇太極做出來決策。(未完待續。。)

第49章 春耕時節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771章 海戰(1)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87章 禮部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846章 慘敗(4)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204章 敵情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53章 目不忍睹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39章 廟會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866章 兩重天第12章 知己知彼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82章 家信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704章 隱患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1179章 幫倒忙第1283章 太子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92章 會試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700章 提醒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191章 稱帝(3)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12章 誤判?(1)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054章 遼東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398章 燧發槍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165章 苦嶺關第157章 遇匪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
第49章 春耕時節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771章 海戰(1)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87章 禮部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846章 慘敗(4)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204章 敵情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53章 目不忍睹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39章 廟會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866章 兩重天第12章 知己知彼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82章 家信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704章 隱患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1179章 幫倒忙第1283章 太子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92章 會試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700章 提醒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191章 稱帝(3)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12章 誤判?(1)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054章 遼東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398章 燧發槍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165章 苦嶺關第157章 遇匪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