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有關建議

朱由檢可沒有閒着,蘇天成到京城來了,最爲重要的一件事情,必須要定下來了,那就是有關江寧營和蘇天成的安排。

朝廷裡面,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蘇天成和江寧營分離,江寧營直接調到京師來,護衛京師,可以讓其他人來指揮和提督江寧營,另外的一種意見,蘇天成依舊和江寧營在一起,但不能夠留在江寧縣了,必須要北上。

這兩種意見,朱由檢都不是很滿意。

蘇天成和江寧營分開的這種意見,不需要考慮,就說這次中都之戰,若不是蘇天成審時度勢,做出來準確的判斷,江寧營也不可能發揮那麼大的作用,中都照樣是淪陷,所以說,一個傑出的指揮官,是至關重要的。

正是有了這樣的考慮,朱審馨到京城來了,而且留在了京城,不會離開了。

至於說江寧營不能夠留在江寧縣,必須要北上,這個意見,朱由檢是支持的,如此彪悍的軍隊,留在南方,太大的浪費了。

究竟如何的安排,他的內心,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

溫體仁和張鳳翼等人進入養心殿。

朱由檢正在等着他們,今天,他需要直接聽取意見,做出來決定了。

“溫愛卿,諸位愛卿,今日就議一個話題,蘇愛卿和江寧營的安置問題,朕有言在先,蘇愛卿和江寧營俱爲一體,不可能分開,如此情況下,諸位愛卿,說說你們的想法,敞開了說,想到什麼說什麼。”

溫體仁早就有所準備了,這個問題,他已經考慮好幾天了,吏部和兵部的意見。包括洪承疇的想法,他都是知道的,其實皇上的想法,他也隱隱猜到了,再說了,身爲內閣首輔,他已經於皇上商議過幾次。也提出來一些建議了。

“皇上,臣先說了,臣以爲,蘇大人必須和江寧營在一起,可以兼任江寧營衛指揮使,朝廷另外派出監軍。蘇大人治軍和治理地方,都是很傑出的,所以說,還是要繼續治理地方的,臣有兩個提議,一是蘇大人和江寧營到陝西,陝西是流寇的老巢。若是江寧營到了陝西,對於流寇來說,是巨大的震撼,可以從根本上,動搖流寇的意志,二是蘇大人和江寧營到寧遠,鞏固北方,護衛京師。”

“這兩種意見。臣反覆思考過了,臣以爲,還是到陝西好一些,兵部尚書洪承疇大人,專門來信了,說到陝西一帶的流寇,還是很囂張的。此等情況下,可以要求蘇天成和江寧營,直接負責剿滅陝西境內的流寇,其餘諸省。依舊是洪大人負責,如此雙管齊下,一定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平等流寇之後,江寧營就可以直接派遣到寧遠去了。”

溫體仁說完之後,張鳳翼也開口了。

“皇上,臣附議,臣以爲,蘇大人和江寧營調遣到陝西,是最好的選擇。”

吏部尚書李長庚也表示贊同。

衆人都說完之後,朱由檢再次開口了。

“諸位愛卿的意見很好啊,蘇愛卿和江寧營,直接進入陝西,確實不錯,不過,如何安排蘇愛卿,你們怎麼不說啊。”

衆人都看向了溫體仁。

“皇上,臣以爲,蘇大人和江寧營,可以直接到延安府,蘇大人可以出任延安府知府,兼任江寧營衛指揮使,江寧營其餘軍官,暫時不動。”

朱由檢的神情嚴肅起來了,其實他想到的,也是延安府,延安府緊鄰蒙古,屬於典型的邊關地帶了,靠近蒙古的地方,有很多的邊堡,這些邊堡,都歸榆林衛節制,可這些年年來,榆林衛和邊堡的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不要是迎戰後金滿洲八旗,就是面對蒙古軍的時候,都是敗多勝少。

眼看着後金已經慢慢統一了蒙古,榆林衛一帶,以後是真正的邊關了,讓江寧營到延安府去,一舉兩得,一方面可以剿滅流寇,一方面可以抗擊後金的侵襲。

只不過延安府一帶,很是貧瘠,絕不能夠和江寧縣比較的。

說起來,這樣的安排,有些對不起蘇天成,雖然成爲了正四品的知府,但延安府太窮了,蘇天成若是留在京城,條件好很多的。

他曾經和溫體仁商議,想着是不是將蘇天成留在京城,可這樣不好安排,蘇天成太過於年輕了,安排到京城來,不知道出任什麼職位,雖然說蘇天成的品秩是正六品,但畢竟只是京畿縣知縣,從資歷上面來說,有着一定的差距。

安排蘇天成出任知府,是最爲合適的,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也不會有什麼閒言碎語,蘇天成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破格提拔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諸位愛卿提出來的建議,很是不錯,吏部和內閣多多思考一下,擬出來具體的條陳,迅速報上來。”

離開養心殿之後,溫體仁還是很高興的。

出任內閣首輔,有一段時間了,朝廷裡面,沒有多大的改變,也無法做出來很大的改變,該清理的官員,也清理的差不多的,剩下就是陳於泰和吳偉業等人了,可今年的情況,實在有些特殊,特別是征伐流寇的事宜,總是不順利,眼看着到手的勝利,最終功虧一簣,要不是蘇天成和江寧營保護了中都鳳陽,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

零零碎碎的事情,讓溫體仁來不及清理陳於泰和吳偉業。

如何的對待蘇天成,他的內心是有些複雜的。

蘇天成的確是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蘇天成爲人低調,從來不炫耀自身的功勞,懂得把握,這樣的官員,若是能夠籠絡過來,是大有裨益的。

可惜蘇天成的內心,有着很強的自主性,根本就不願意參與到朝廷內部的爭鬥。

蘇天成的選擇,看似有些吃虧,身爲殿試榜眼,居然選擇了外放,可兩年多時間過去,一切都水落石出了,蘇天成的選擇,是無可挑剔的,看看陳於泰和吳偉業,無所事事,根本不爲大家所重視。

好在蘇天成年輕,對自身的位置,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洪承疇來了幾封信函了,說到了蘇天成的江寧營的事情,中都大捷,對洪承疇肯定也造成了震撼,再次說到了江寧營的事情了。

洪承疇說的很是巧妙,說江寧營如此的彪悍,總是留在南方,留在江寧縣,還是有些可惜的,中都大捷之後,剿滅流寇的形勢,已經變得很好了,這個時候,江寧營應該要發揮重要的作用了。

至於說如何的安排,洪承疇沒有多說,這也是他聰明的地方,不會說那麼多的。

可在他的信函裡面,多次提到了陝西一帶的情況,說這裡流寇猖獗,民衆彪悍,需要花大力氣整治。

綜合方方面面的情況,溫體仁認爲,蘇天成和江寧營可以到陝西去。

陝西延安府,距離京城有兩千裡左右的距離,而且路途不是很好,比起江寧縣來,差了很多了,關鍵是這個地方,已經屬於邊陲了。

京城的官員,最不願意去的地方,首先就是邊陲,說起到山海關一帶去,誰都是面無血色,南直隸的宣府、永平府、延慶州,以及山西大同、山西延安等地方,都是令人頭疼的地方,派到這些地方去的官員,背景都不咋樣。

其次就是陝西、山西、河南和山東一帶了,這些地方,流寇猖獗,民生凋敝,想要有着政績,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自從蘇天成到江寧縣之後,朝廷裡面的官員,好像明白了一些什麼了,若是外放,都請求到南直隸,或者是江浙一帶去,哪怕安排的職位和品秩不是很高,都心甘情願。

這其實是蘇天成帶動的。

不少官員,到江寧縣看過之後,羨慕那裡的富庶和繁華,覺得在那樣的地方爲官,日子是非常滋潤的。

看着李長庚和張鳳翼,溫體仁慢吞吞的開口了。

“李大仁,張大人,剛剛皇上已經有口諭了,蘇天成和江寧營的安置,你們操心一下,仔細商議之後,馬上寫出來奏摺,呈報到內閣。”

官員調遣的事情,主要是吏部負責,不過,蘇天成兼任江寧營衛指揮使,這是軍職,同樣牽涉到了兵部。

兵部的事情好說,可吏部就有些不好辦了,畢竟沒有明確的旨意。

要是其他官員的調整,吏部不會爲難,可蘇天成的情況太特殊了。

李長庚還是開口詢問了。

“大人,下官以爲,蘇天成安排到陝西延安府,出任知府,是不是會有一些議論啊。”

“李大人說的很好啊,這些事情,吏部就是要考慮好,蘇天成是功臣,按說是應該安排到更好的地方的,不過我大明內憂外患,值此危難之際,蘇天成和江寧營肩負重任啊,如此的情況下,蘇天成和江寧營若是到了延安府,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還能夠有什麼議論,不過,吏部也不能夠僅僅拿出來一套方案,還要考慮到其他的可能,拿出來兩套到三套的方案,內閣討論之後,呈報皇上。”

李長庚看了看溫體仁,不再說話了,這裡面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再說就顯得多餘了。

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129章 忠告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384章 說情團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21章 周密安排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884章 對決(6)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735章 青州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682章 屠城第775章 海戰(5)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700章 提醒第703章 遠見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07章 授官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56章 下狠手(1)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44章 戰果第236章 擴軍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371章 探究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560章 變通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885章 對決(7)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12章 善後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11章 江寧營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256章 悲愴第29章 從容應對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644章 松山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2章 破局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792章 偶遇(3)
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129章 忠告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384章 說情團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21章 周密安排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884章 對決(6)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735章 青州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682章 屠城第775章 海戰(5)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700章 提醒第703章 遠見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07章 授官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56章 下狠手(1)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44章 戰果第236章 擴軍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371章 探究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560章 變通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885章 對決(7)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12章 善後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11章 江寧營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256章 悲愴第29章 從容應對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644章 松山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2章 破局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792章 偶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