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眼見爲實(3)

(感謝joseph512、815書蟲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魔盜團的打賞,謝謝了。)

本來興致沖沖、懷揣一腔怒氣的範景文,忽然有了非常特殊的感覺了,與老人的交談,讓他不得不開始面對自己內心的博弈,有些事情不承認是沒有作用的,爲什麼在浙江這個地方,會出現這等的情況,其實這些商賈和百姓,就是支持蘇天成的,不要說士紳富戶,就連尋常的百姓,生活安穩情況下,聽說了某人造反,被朝廷定性爲反賊了,都是避之不及的,誰會想着去投靠反賊,除非是腦袋出問題了,可浙江的情況就是不一樣,由此可見,福建的情況,估計也是差不多的,這裡面揭示出來的最大問題,就是蘇天成收到了百姓的擁護,甚至是一部分官吏的擁護。

劉澤清大軍的所有舉動,範景文完全相信老人所言,這樣的情況不算什麼稀奇的,當年剿滅流寇的時候,各地的大軍,不是一樣盤剝百姓嗎,那個時候朝廷拿不出來糧餉,只能夠眼睜睜看着各地軍隊殺良冒功,之後與後金韃子作戰的時候,此等的情況更加的惡劣,甚至有人殺掉了百姓,冒充後金韃子去邀功請賞。

可範景文也有困惑的地方,那就是剿滅後金韃子最終是蘇天成率領的江寧營完成的,人家江寧營就沒有殺良冒功的事情,人家就沒有騷擾百姓,而且在與後金韃子作戰的過程之中,江寧營更是所向披靡,佔領了復州、宣州等地之後,不要說沒有騷擾百姓。甚至連居住在這些地方的滿人,都沒有清算。出現了這等的情況,就不能夠僅僅用糧餉的事情來概括了。

範景文突然覺得,自己就算是見到了蘇天成,有些話說出來,恐怕也是很無力的。

他下決心與吳偉業、閆子章兩人好好談談了。要說吳偉業和閆子章,兩人與蘇天成的關係都是很不錯的,而且也是接受蘇天成的很多觀點和思想的,其中的有些觀點和思想,範景文認爲完全正確,譬如說以民爲本,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強調這個觀點的,可惜真正能夠做到這樣的太少了。

在距離官道不遠的一個村鎮裡面。範景文住下了,他們借宿在尋常百姓的家裡,沒有到官驛去,一路上出來了浙江巡撫李覺斯接待了他們,其餘時候,他們基本沒有麻煩官府。

“吳偉業,閆子章,老夫今日想着和你們好好談談。你們都還年輕,與蘇天成的年紀差不多。不相上下,老夫也知道,你們和蘇天成的關係很是不錯,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你們受到了牽連,老夫對錦衣衛和東廠的做法。也是非常不滿意的,專門向皇上進言了,老夫也希望你們今日能夠說出來實話,你們究竟是怎麼看蘇天成的,老夫首先要聲明。不管蘇天成立下了多大的功勞,造反就是不對的。”

閆子章看了看吳偉業,首先開口了。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不過下官有句話,說出來之後,大人不要怪罪。”

“今日在這農家,有什麼話你們儘管說,老夫就是要和你們商議的,爭論也無所謂。”

“那好,大人既然向皇上進言了,這京城裡面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嗎,錦衣衛和東廠橫行無忌,不知道多少的官員遭受了無妄之災,不僅僅是京城,南直隸,各地的官府,幾乎都是人人自危了,這等近乎自殘的行爲,什麼時候能夠得到制止,朝廷出現這等的事情,不止一次了,這究竟是爲什麼。”

“下官與蘇大人之間的交往,的確有很多年了,可剛開始交往的時候,是到河南賑災,那個時候,下官也是狂妄的,與蘇大人不是很和睦,但後來的事實,令下官心服口服,蘇大人想出來的辦法,能夠最大限度的解決河南的災荒問題。”

“大人與老人的交談,下官悉數都聽見了,劉澤清率領十萬大軍,駐紮在嘉興,朝廷已經有旨意了,要求劉澤清率領大軍,剿滅江寧營,可劉澤清遲遲沒有動作,卻縱容大軍進入湖州和杭州等地,籌集所謂的糧餉,江寧營都已經佔據了寧波、紹興和台州等地了,不知道劉澤清還要等到什麼時候纔會開戰,難道等到將所有百姓都盤剝乾淨了,等到自身的財富多的不計其數了,纔開始征伐嗎。”

“寧波、紹興和台州的情況,下官不清楚,這些地方被江寧營佔據了,可下官從看到的情況來分析,這些地方的百姓是安穩的,相反朝廷控制的杭州府等地,老百姓坐不住了,要舉家攜口到紹興等地,這豈不是笑話,若是朝廷裡面聽見這等的行爲,一定認爲這些人就是匪類,就是想着投靠蘇大人的。”

“下官聽說了山東的情況,可惜沒有機會去看看,這次本以爲跟隨大人,能夠到山東去看看的,下官也是好奇的,那麼多的災民,山東憑着一己之力,如何能夠安撫下來,蘇大人當初救濟災民的時候,還沒有造反,可笑的是,浙江、福建和南直隸等地的官府,不僅不救濟這些災民,還要徵收賦稅,還將他們悉數都送到山東去,如此情況之下,老百姓會怎麼看怎麼想,這些災民也是我大明的子民,當年流寇造反,皇上和朝廷都想着流寇本來就是大明子民,還能夠採取招撫的措施,可面對這些災民,爲何是如此的態度。”

“下官自身的遭遇,倒沒有想那麼多,只是下官從自身的遭遇,看見了一些問題,蘇大人曾經在江寧縣、河南府、陝西省和遼東擔任官員,這麼多的地方,一定是接觸了很多官吏的,朝廷如今來清算這些官吏,豈不是要逼着這些地方的官吏悉數都去投影蘇大人嗎。”

“至於說蘇大人治理這些地方的政績,下官不想多說了,想必大人也是清楚的,下官曾經專門到陝西去看過了,陝西的情況,與流寇橫行的時候,大不一樣了,陝西的老百姓,至今都還記得蘇大人,若大人認爲下官說謊,可以問問吳大人。”

閆子章一口氣說出來了這麼多,所要表達的意思,基本上清楚了。

吳偉業沒有說那麼多,他想要說的,閆子章基本都說過了,當初從陝西回到京城,吳偉業心裡就不是很舒服。

“大人,閆大人所言屬實,陝西至今還在推行蘇大人所制定的規矩,陝西撤銷了衛所,土地基本都劃歸農戶了,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抑制土地兼併,如此糧食生產得到了保證,官府每年都要關注農田水利事宜,最大限度解決旱澇災害,決不允許隨意提高百姓的負擔,寧可官府過緊日子,也不騷擾百姓,下官在西安府擔任知府,一直都是按照這等的辦法操作的,這些年陝西一直都是非常穩定的,當年出現流寇的那種局面,在陝西不可能繼續出現了。”

範景文的臉色有些發白,其實閆子章和吳偉業說到的這些話語,一直都在衝擊着他的內心,很多的事情他是明白的,也不存在多大的困惑,但有一個最爲主要的矛盾,攪得他不得安寧,那就是蘇天成一旦奪取了天下,皇上怎麼辦,朝廷怎麼辦,改朝換代可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的,再說大明王朝延續幾百年了,皇上居於正統的地位,豈能說推翻就推翻的。

不解決這個主要的問題,範景文永遠走不出怪圈。

他自恃還是瞭解蘇天成的,曾經也接觸不少,要說蘇天成開始就想着造反,那是不可能的,其實這些年來,蘇天成遭受了不少的暗算,但都是默默的忍受下來了,可惜歷史的規律,蘇天成和皇上都不能夠避免,隨着蘇天成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皇上不可能安心了,功高震主的危險,甚於後金韃子的危險了。

這等的情況之下,蘇天成是不可能等死的。

範景文突然對自己的行爲產生了懷疑,不知道爲什麼,他有些不願意進入紹興府了,擔心看到的情況,令他的信心出現了動搖。

範景文一直沒有開口說話,閆子章再次開口了。

“大人,下官以爲,還是微服到紹興、台州甚至寧波府去看看,看看情況如何。。。”

範景文搖搖頭。

“老夫到浙江來,肩負使命,至於說這一路上的情況,看見也就可以了,若是能夠順利回到京城,老夫會向皇上稟報的。”

閆子章和吳偉業的臉上,都沒有什麼表情,範景文的這個回答,在他們的預料之中,他們也瞭解,範景文是非常正直的,就算是蘇天成的能力出衆,就算是蘇天成體恤百姓,恐怕範景文的看法,也不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變的。

再次出發的時候,範景文加快了行程,進入到紹興府轄地的時候,特別的順利,甚至沒有看見軍士守衛官道,這的確能夠說明,紹興府是穩定的,沒有兵荒馬亂的情形,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這一切的情況,對範景文等人沒有觸動,那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他們想到的是,這一切的事實,就算是稟報給皇上了,會是什麼後果,說不定被視爲蘇天成的同黨,遭遇最爲嚴厲的懲罰。(未完待續。。)

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53章 吳三桂第391章 慘敗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185章 行動(2)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1173章 歹毒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1167章 迅雷(2)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23章 些須情況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675章 計中計第1256章 悲愴第1013章 誤判?(2)第167章 血戰(1)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64章 開埠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57章 下狠手(2)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195章 問責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3章 精心策劃第653章 預判第794章 邀請函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116章 硬骨頭(1)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774章 海戰(4)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157章 算計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560章 變通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33章 精心策劃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106章 自作孽(2)第144章 戰果第448章 誓師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95章 問責
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53章 吳三桂第391章 慘敗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185章 行動(2)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1173章 歹毒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1167章 迅雷(2)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23章 些須情況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675章 計中計第1256章 悲愴第1013章 誤判?(2)第167章 血戰(1)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64章 開埠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57章 下狠手(2)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195章 問責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3章 精心策劃第653章 預判第794章 邀請函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116章 硬骨頭(1)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774章 海戰(4)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157章 算計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560章 變通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33章 精心策劃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106章 自作孽(2)第144章 戰果第448章 誓師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95章 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