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核心所在

信心滿滿的朱審烜,接受了裁撤陝西衛所軍隊的任務。

蘇天成一手創建出來江寧營,這樣的功績,給予了朱審烜很大的動力和刺激,他也想着,能夠通過這次裁撤陝西境內衛所軍隊,打造一支強悍的軍隊。

大明崇禎十年三月末,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正式開始了。

這注定是一場引發多方關注的事宜。

兵部左侍郎徐爾一坐鎮陝西,協調指揮,皇上、朝廷、後金都密切關注這件事情。

各方的心思都是不一樣的,皇上需要的是完全的成功,如果陝西能夠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通過裁撤衛所軍隊,重組陝西境內的軍隊,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打造出來一支與江寧營相媲美的軍隊,那就是大明朝的福氣了。朝廷裡面的大臣,有看熱鬧的,也有痛恨的,希望陝西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遭遇失敗,那樣他們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彈劾蘇天成了。

最爲冷靜的還是後金,皇太極時刻注意,范文程派出的人,好像沒有取得什麼成績,大明朝各地的衛所,沒有反應,多年征伐的他,知道軍隊乃是國家之根本,內外交困的情況之下,敢於對軍隊動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信心,雖然說只是陝西一地的動作,但引發的波瀾是很大的,爲此,他還專門和孔有德等人商討過,分析了諸多的情況,所有人都認爲,大明朝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不會去的成功,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動盪。那個時候,流寇重新開始肆掠,大清也可以趁機進攻,削弱大明朝的實力,江寧營顧此失彼,不可能兼顧到方方面面。

裁撤陝西衛所軍隊的事宜,剛剛開始,就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負責裁撤衛所軍隊的。居然是漢中府知府、晉王朱審烜,偏偏坐鎮陝西的徐爾一也同意了這樣的安排,這令人大跌眼鏡。

一時間,朝廷裡面,數不清的彈劾奏摺,涌到了朱由檢的御案上面。

彈劾的理由都是差不多的,藩王歷來是嚴禁執掌軍隊的。如果開了這樣的先例,輕則導致割據情況的出現,重則培養了造反的力量。

朱由檢壓住了所有的彈劾奏摺,按兵不動,他接到了蘇天成的密摺,在這封密摺裡面。蘇天成詳細說明了情況,用很大的篇幅,闡明瞭一個觀點,那就是要趁着這次裁撤衛所軍隊的時機,最大限度的加強皇權。削弱臣權,如果說這次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自己負責,遭遇到的困難可能更多,蘇天成建議,通過一系列的事情,讓皇室宗親慢慢開始建立一些功勳,這些皇室宗親依靠着功績,來日能夠進入到朝廷六部,甚至是內閣,將會成爲皇上最有利的依靠,至於說擔心藩王謀反的事情,這不過是朝廷某些大臣找到的理由,仔細分析藩王謀反的原因,可以發現,這一切都是取決於皇上本人的,若是給予藩王過大的權力了,自然存在問題,如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氛圍和條件。

密摺裡面,還有一份朱審烜寫下的血書,表示誓死效忠皇上,忠於皇室。

內閣次輔孫承宗看見了這封密摺,孫承宗的態度,是完全表示支持,建議皇上可以靜觀其變,若是陝西裁撤衛所軍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就可以趁機提拔晉王朱審烜,而且可以再一次的啓用部分皇室宗親,進入到朝廷裡面。

皇上沒有任何的動靜,朱審烜有了最大的底氣,開始忙於裁撤衛所軍隊的事宜了。

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陝西境內的衛所軍隊,包括寧夏衛、寧夏前中後衛、左右中屯衛、榆林衛等,名冊上面顯示,有軍士三十萬人左右,實際統計的情況,也有軍士十一萬多人,大部分都是邊軍,這樣的情況統計,也顯示出來,衛所軍官,吃空餉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有些衛所,基本上沒有什麼軍士了。

裁撤這十一萬人,不是簡單的解散了事,需要從中間挑選出來二萬到三萬人,通過招募的形式,重新組建,重點是駐紮在邊關,這一部分的軍士,軍餉必須要保證,戰鬥力必須要提高,要能夠打戰,至於說軍官,更是要嚴格挑選,絕不能夠濫竽充數。

餘下的軍士中間,挑選出來兩萬人,補充到府州縣巡檢司,加強地方上治安力量。

至於說府州縣巡檢司,人數上面有嚴格的要求,縣一級巡檢司的軍士,不準超過一百人,州一級的巡檢司,不準超過一百五十人,府一級的巡檢司,不準超過兩百人,巡檢司軍士,原則上要由具有一定實戰經驗的軍士組成,至於說招募的那些無賴混混等人,一律開革。

士紳富戶家中的護院,統一規定標準,不準超過五十人,建議這些士紳富戶,招募護院的時候,儘量考慮被裁撤的衛所軍士。

如此一來,衛所被裁撤的軍士,能夠消化六萬人左右。

剩下的五萬人,悉數轉爲民戶,分給土地耕種,老老實實的生活。

重新組建的邊軍,包括巡檢司的軍士,一律實行招募制度,年齡要求在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這些被招募的軍士,一樣擁有耕地,身份爲農戶,陝西境內,消除軍戶,也就是說,通過這次裁撤之後,陝西境內不存在軍戶了。

方案明確了,想要做好這些事情,那就不是嘴上說說了。

朱審烜的身份不同了,而且皇上下了聖旨,朱審烜裁撤衛所軍隊的時候,持有尚方寶劍,凡是犯上作亂者,可以先斬後奏。

所以說,各地衛所軍官和軍士,根本就不敢亂動。

裁撤衛所軍隊,順利的地方是軍士支持,得知他們消除了軍戶的身份,成爲了農戶,而且還要分給耕地的時候,絕大部分的軍士興高采烈,特別是那些年紀大的軍士,恨不得給蘇天成和朱審烜磕頭了,難的是軍官的安置。

重新組建的邊軍,不超過三萬人,需要的軍官不超過一千人,衛所那麼多的軍官,百戶千戶遍地都是,這些百戶和千戶,絕大部分都是世襲的,祖祖輩輩都是軍官,這一下他們不能夠做軍官了,豈不是沒有活路了,要求他們成爲農戶,那是不大可能的。

朱審烜暫時沒有顧及這些軍官,大刀闊斧的裁撤衛所,時間必須要抓緊,蘇天成提醒過他,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衛所佔有的官田,數量巨大,這次耕地必須要分下去,要種上糧食,只要種上了糧食,精心護理了,到了七月份,收穫的季節,陝西的情況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洪承疇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他需要做的是具體的事情,組建三萬人的邊軍,需要他帶着江寧營的將士去考覈挑選,不管是衛所軍隊,還是邊軍,對江寧營將士都是心服口服,自覺接受挑選,要知道,新組建的邊軍,不僅分給了耕地,每月還有一兩銀子的軍餉,這足以養活家人了,所以說,除開年齡不合適的軍士,其餘軍士都是卯足勁了,想着進入到新組建的軍隊之中。

軍隊組建之後,包括訓練的事宜,也要負責。

更爲具體的是府州縣的巡檢司軍士的組建和開革的事宜,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地方上不能夠保持安穩,必將釀成大的動盪,這也關係到地方上財政的壓力。

江寧營分爲了一百多個小組,每組二十到三十人,到府州縣去指導巡檢司的開革和招募事宜,洪承疇親自帶着兩千軍士,負責組建新的邊軍。

徐爾一一直都守在陝西,這一次裁撤衛所軍隊的重要性,他非常清楚,蘇天成等人拿出來的方案,考慮的很是細緻,徐爾一有着奇怪,不知道蘇天成怎麼能夠知道這麼多,將裁撤衛所軍隊和地方上的巡檢司建設結合起來,這樣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動盪,軍隊和地方上一起行動,矛盾能夠得到很大的化解,至於說衛所軍官安置的事宜,徐爾一認爲,蘇天成的提議是很不錯的,在咸陽開辦訓練營,所有軍官都進入到訓練營,通過爲期三個月的培訓,合格的軍官,安排到邊軍之中,甚至是江寧營之中,不合格的軍官,那就對不起了,回家去種田,已經給你機會了,你自己不爭氣,怪不到他人。

朱審烜和洪承疇有着各自負責的重點,但徐爾一必須關注全局。

他每天都要寫出來奏摺,送到朝廷去,奏摺詳細彙報了裁撤衛所軍隊的進展,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

至於說蘇天成,重點的注意力,還是在春耕上面。

裁撤衛所軍隊之後,空出來的耕地,必須要分下去,必須要保證播種,牛二等人,帶着一千多熟悉玉蜀黍和甘薯種植的農民,分散到各地指導,要求大家種植,陝西境內的水田不是很多,以種植小麥、玉蜀黍和甘薯爲主,只要克服了乾旱的問題,基本上能夠保證糧食的豐收,而且這次糧食的豐收,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互市的市場,需要大量的糧食。

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181章 幕僚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811章 詫異第413章 羣英會第817章 爭執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210章 廷議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790章 偶遇1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496章 內訌(1)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081章 暗戰(2)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822章 準備(1)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94章 邀請函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846章 慘敗(4)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39章 官田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764章 開埠第1081章 暗戰(2)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424章 屠殺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
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181章 幕僚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811章 詫異第413章 羣英會第817章 爭執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210章 廷議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790章 偶遇1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496章 內訌(1)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081章 暗戰(2)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822章 準備(1)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94章 邀請函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846章 慘敗(4)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39章 官田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764章 開埠第1081章 暗戰(2)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424章 屠殺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