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滄州血戰(2)

大明朝廷與後金的風俗不一樣,特別是在朝廷上的時候,大明朝廷的官吏,能夠見到皇帝是很不簡單的,也是很不容易的,要想在皇帝面前說話,就更難了,但後金的情況不一樣,不管是什麼身份,想要見到皇太極不是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內心有什麼想法,儘可以說出來,不用擔心受到責罰,同時後金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朝廷內的大臣之間,很少有相互算計的情況,一般都是爲大局考慮的,這也是因爲後金正處於上升期,目的是爲了統一中原,從一個弱小的遊牧民族,想要統一中原,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處於這樣的情況之下,滿人權貴只能夠是採取禮賢下士的態度,大明朝廷就不一樣了,且不說論資排輩的問題,僅僅是朝廷之內的黨爭,就令人喘不過氣來了。

所以多爾袞要說話,就算是陳新甲佈置了,他也是要開口的。

多爾袞的漢語說得很是流利,這令陳新甲和王道直都感覺到吃驚,也有一絲絲的擔憂,看樣子人家對朝廷是瞭解的,漢語都說的這麼流利,看看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除了知道後金韃子驍勇之外,還能夠知道什麼,壓根就瞧不起人家。

多爾袞對陳新甲的作戰部署表示了贊同,對於選定的設伏和決戰的地點,也沒有多大的意見,只是對於十萬大軍埋伏在山谷之中各自作戰的方式表示了懷疑。

多爾袞一針見血的指出來了問題所在,這麼重大的戰役,幾乎是決定性質的,十萬大軍居然分爲了兩個部分,各自爲戰。若是江寧營選擇其中的薄弱環節,豈不是能夠一舉突破大軍的合圍,而且還能夠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萬一明軍和滿八旗相互觀望,都想着對方折損實力。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豈不是導致慘敗。

陳新甲和王道直都說不出話來了,他們豈能沒有想到這一點,可戰場上的總指揮,陳新甲是不敢放手讓多爾袞去指揮的,畢竟十五萬大同邊軍。若是臨戰的時候,完全交給多爾袞去指揮,誰知道多爾袞會不會保存實力,讓大同邊軍在前面廝殺,自己得漁翁之利,可這麼大的戰鬥。交給王道直指揮,確實說不過去,王道直從來都沒有指揮過真正的戰鬥,將這麼重的責任壓在一個從來沒有指揮軍隊打戰的文官身上,有些兒戲了。

陳新甲雖然是總指揮,但也不可能衝鋒陷陣,只能夠是遵循運籌帷屋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要求。能夠衝鋒陷陣的也就是多爾袞了,從這個方面來說,交戰的時候,總指揮只能夠是多爾袞。

但這樣的決定,陳新甲是絕對不敢做出來的。

可多爾袞提出來了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人家可不是大明朝廷的大臣,上面說幾句話,只能夠是默默的照辦。

無奈之下,陳新甲提出來了。自己指揮大軍協同作戰,也就是說,陳新甲將要直接上前線去指揮,多爾袞和王道直兩人,服從陳新甲的指揮。

如此的佈置。表面上看是不錯的,但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當然是陳新甲本人的問題,陳新甲不是武將,不過是文臣,當年在遼東雖然指揮了大規模的戰役,但也主要是在指揮的崗位上,不可能上陣殺敵,這就令陳新甲不可能完全掌握戰場上的局面,臨濟決斷,其實所謂的指揮,也就是在中軍帳裡面,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把握機會是最爲關鍵的,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失去戰機。

第二個問題,協調剩下的十萬大軍,也就是預備隊的問題,一旦戰場上面出現了諸多的有利時機,十萬大軍就要壓上去,鞏固勝利的果實,這需要臨陣的指揮官根據戰場的形勢,做出來準確的判斷,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指揮官有着豐富的經驗和足夠的睿智,從這兩個方面來說,陳新甲是不合格的。

可陳新甲提出來的這個建議,居然被多爾袞接受了,而且多爾袞很是爽快,少有的對陳新甲表示了敬佩,這令陳新甲很是奇怪了,自己是多爾袞的手下敗將,居然得到了稱讚。

其實這是陳新甲不明白,多爾袞長年在戰場上廝殺,對於戰役部署等方面,是特別敏感的,陳新甲的部署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很不錯的,幾乎是完美的,選定作戰的地點以及選定伏擊的地點,都表現出來了不一般的成熟和睿智,從這個方面來說,多爾袞是心服口服的,打戰不是兒戲,陳新甲來到了滄州之後,派出斥候四處偵查,而且讓滿八旗駐紮在山谷之中,做好了保密工作,甚至滄州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距離州城不遠的地方,駐紮有滿八旗的軍隊,這些安排,大小的方面都考慮到了,多爾袞自然認爲,陳新甲是非常不錯的統帥。

多爾袞服從這樣的安排,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范文程和賈基涵的影響,多爾袞與漢人打交道的時間不是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范文程了,儘管說他對范文程非常的不感冒,但范文程的能力,多爾袞是清楚的,皇太極經常說了,漢人的能力比一般,從單個的比較來說,肯定是強於滿人的,儘管滿人在後金是絕對的上層,漢人在後金只能夠是奴隸的身份,可個人的能力方面,多爾袞是認賬漢人厲害的,想想范文程爲皇太極的出謀劃策,每一次都是真正見到了實效的。

多爾袞受到的影響是很大的,內心裡面對漢人是佩服的,當年的范文程不過是漢人之中的秀才,人家陳新甲可是進士,學問高太多了,肯定比范文程厲害的。

至於說陳新甲曾經在遼東的戰敗,多爾袞不是特別的在意,他一直都認爲,漢人的軍官絕大部分還是不錯的,只是下面的軍士戰鬥力太差了,不堪一擊,就算是最爲厲害的軍官來指揮這樣的軍士,也不能夠避免失敗。

江寧營就是很好的例子,軍士厲害,加上軍官的正確指揮,與滿八旗、漢八旗的幾次交戰,都獲得了全勝。

相關的事情很快就決定了,陳新甲統一指揮這一次的戰役,根據斥候勘察的地形,中軍帳設在了其中的一處山峰之上。

商議決定之後,陳新甲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實地去踏勘。

他的這個舉措,再一次令多爾袞佩服。

多爾袞實實在在的感覺到了,大明朝廷裡面是有人才的,這次的戰役之後,回到瀋陽,他要向皇太極及時的提出來建議,進攻中原的步伐一定要加快,不能夠採取靜觀其變的辦法了,大明朝廷有不少的人才,若是讓這些人都被朝廷所用了,大清國想要征服中原,將面臨巨大的困難了。

多爾袞和王道直陪着陳新甲實地踏勘。

山谷四周,早就是戒備森嚴了。

站在山峰之上,陳新甲手拿望遠鏡,朝着四周觀看,這裡地方確實不錯,距離交戰的山谷不過五里地左右,因爲地勢很高,能夠清楚的看見大部分的戰場,這也就保證了能夠準確的把握戰局。

多爾袞和王道直對這裡都表示滿意,認爲在這裡設立中軍帳,是很不錯的選擇。

多爾袞回到軍營之後,陳新甲和王道直兩人慢慢朝着滄州州城而去。

一路上兩人議論了很多,主要還是說到多爾袞的,從剛開始接觸,他們一直都非常關注多爾袞,這個在後金和大明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從多爾袞的身上,兩人都感覺到了霸氣,那當然是從戰鬥廝殺之中磨礪出來的,至於說多爾袞率領的五萬大軍,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陳新甲和王道直都不是很清楚,他們也不能夠進入到滿八旗的軍營之中去的,因爲糧草都是自行負責,他們找不到理由到滿八旗的軍營去。

因爲蘇天成的造反,明軍居然和後金韃子聯合作戰,這種看起來荒唐的事情,真真正正的發生了。

在王道直的面前,陳新甲說出來了自身的擔憂,後金韃子的戰鬥力的確是不錯的,在遼東的時候,他有過親身的體驗,可面對江寧營軍士的時候,後金韃子是不是會竭盡全力,還是在遭遇一點損失之後,就全縣撤退,要知道滄州等地,集中了十五萬大同邊軍,到時候和江寧營軍士作戰了,是抽不出來精力管轄其餘事宜的,萬一後金韃子開始在北直隸一帶劫掠,甚至是直接威脅到京城了,那這場戰鬥就不用繼續下去了。

王道直認爲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來後金韃子與江寧營軍士交手之後,就算是想着撤退,也沒有那麼容易的,江寧營軍士豈會放過追殺的機會,二來這次後金韃子與朝廷的聯合,是後金的皇太極直接提出來的,脣亡齒寒的道理,皇太極非常清楚,所以多爾袞一定會竭盡全力的,至於說戰場上的具體情況,必須要好好把握,明軍與滿八旗都不能夠想着各自的利益,一定要竭盡全力作戰,這樣纔有擊敗甚至是擊潰江寧營的機會。(未完待續。。。)

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38章 威信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1191章 稱帝(3)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30章 連環計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134章 證據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414章 傷情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581章 尊嚴第273章 麻煩事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29章 忠告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21章 周密安排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710章 囑託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157章 算計第1012章 誤判?(1)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35章 蠢笨如豬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30章 連環計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22章 青樓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71章 鹿鳴宴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1252章 北平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398章 燧發槍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30章 連環計第1165章 苦嶺關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584章 情報戰
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38章 威信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1191章 稱帝(3)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30章 連環計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134章 證據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414章 傷情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581章 尊嚴第273章 麻煩事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29章 忠告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21章 周密安排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710章 囑託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157章 算計第1012章 誤判?(1)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35章 蠢笨如豬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30章 連環計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22章 青樓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71章 鹿鳴宴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1252章 北平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398章 燧發槍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30章 連環計第1165章 苦嶺關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584章 情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