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

(感謝大日天輪投出了寶貴餓月票,感謝不左不右走中間路線的打賞,謝謝了。)

皇太極再次來到府邸,令范文程無比的感動,他已經思考好幾天了,腦海裡面有了滿意的分析,準備着專門給皇太極稟報的。

書房的桌上,依舊擺着大量的信函,皇太極隨手拿起看了看,都是有關孫承宗的情況的,看見這些信函,他的內心稍微安穩了一些,想必范文程有了比較好的對策了。

目的明確,就沒有那麼多需要寒暄的話語了,范文程是聰明人,也知道皇太極專門到自己的府邸來,爲的是什麼事情。

“皇上,奴才這段時間,專門分析了大明朝廷的情況,有了一些想法,正想着稟報皇上。”

“朕也在思慮這件事情,不知道爲何,朕已經給那個崇禎寫信了,要求握手言和,至今還沒有得到消息啊。”

“皇上,奴才以爲,大明朝廷不會有消息的,朝裡的那些文武大臣,肯定是不會同意的,不過依照奴才的判斷,崇禎皇帝肯定是有這樣的想法的。”

“哦,文程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啊。”

“皇上,崇禎自從登基以來,就是在戰亂中間度過的,大明朝的流寇,崇禎元年就在開始造反了,持續十餘年,這期間,崇禎肯定是花費了大量心血的,一心盼望着能夠剿滅流寇,奴才以爲,崇禎肯定是厭煩了廝殺的。因爲缺乏軍餉,明軍大量的造反、叛亂。經過那麼長時間的折騰,大明的國力,到了崩潰的邊沿,好不容易剿滅流寇了,如今皇上提出來握手言和,儘管說崇禎表面上不好答應,但內心肯定是有這個期盼的。”

“文程說的很有道理啊,朕最近也看了四書五經。感受頗深啊,就說朕吧,也不希望長期廝殺,廝殺必然有傷亡,妻離子散,這等的情形,誰也不願意看見啊。”

“皇上。奴才以爲,孫承宗去世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只要抓住了這個機會,一定能夠有預料不到的情況出現的。”

范文程說到這裡,皇太極的注意力開始高度集中了。他需要了解的,也就是這方面的情況,通過理性的分析,做出來後面的選擇。

看見皇太極沒有開口,范文程接着說了。

“皇上。奴才已經說過了,崇禎是希望能夠握手言和的。這樣他也安心很多的,不過朝中的大臣反對,崇禎得不到支持,必定是非常矛盾的,孫承宗沒有去世的時候,肯定是堅決反對握手言和的,如今孫承宗去世了,這種支持廝殺的力量,短時間之內就會削弱,奴才是漢人,略微知曉大明朝廷的情況,前兩日,奴才還專門詢問了懷順王,得到了很多的啓發。”

“大明的文武大臣,能夠直言的不多,很多都是按照皇帝的意思來做事情,孫承宗是例外,這也是因爲孫承宗的資歷不一般,能夠直接表達,加之孫承宗熟悉遼東的局勢,絕不會同意講和的,朝廷裡面的大臣,肯定是清楚的,也就跟着反對,孫承宗去世了,這樣的認識,持續的時間不會很長,只要崇禎表露出來握手言和的意思,一定會有人迎合,慢慢的,主和的聲音,就會佔據上風的。”

皇太極不斷點頭,認爲這樣的分析是精準的。

“文程分析很是準確啊,不過朕覺得,若是大明同意言和了,總該要有姿態啊,如今的情形,朕很是擔心啊,蘇天成建設登州和萊州,而且還要組建水師,對於我大清國來說,威脅太大了啊。”

“奴才以爲,皇上不可操之過急,還是需要慢慢來的,短時間之內,崇禎不好改變大的策略,畢竟短時間之內,不可能得到很多的支持,但只要皇上略施小計,奴才以爲,崇禎肯定會仔細考慮這件事情的。”

“看來文程真的是仔細思索過啊,說說是什麼計策。”

“奴才覺得,不需要其他的辦法,皇上繼續給崇禎寫信,表達握手言和的意思,哪怕在言語上面,表現出來臣服大明朝的意思。”

說到這裡,范文程很小心的看了一眼皇太極,若是皇太極龍顏大怒,不願意這麼做,他也沒有辦法的。

皇太極的臉上依舊帶着笑容,鼓勵范文程說下去。

“奴才這等的建議,令皇上蒙羞了,這是死罪,懇請皇上恕罪。”

“文程,不必擔心那麼多,朕可不是死要面子的人,爲了我大清國的利益,爲了能夠早日問鼎中原,就算是受再大的委屈,也是無所謂的。”

“皇上聖明,奴才的意思是,崇禎想着握手言和,可面子上下不來,就這樣握手言和,豈不是強迫他答應嗎,那就做的正式一些,再次的給崇禎寫信,說明握手言和的真實意思,哪怕承認大明朝的崇禎皇帝,這樣一來,給足了崇禎面子,大明朝廷的反對,也不會那麼激烈了,情況很快就會出現轉變的。”

“恩,這個朕可以做到,可繼續寫信,難道就能夠讓崇禎相信嗎。”

“奴才說的意思,不僅僅是寫信表示握手言和,還可以派出去代表,到大明朝的京城,專門展開談判,落實這件事情。”

皇太極站起身,在書房裡面走動了幾步,顯然是在認真的思考。

很快,皇太極臉上露出了笑容。

“文程的這個建議,很是不錯,派出代表去談判,這個代表的身份,還要顯得尊貴,只要大明的崇禎同意談判,那就是承認我大清國的地位了,這都不是重點,關鍵是要達到目的。”

“皇上,奴才以爲,只要大明朝廷答應商談,我大清國就一定能夠達到目的。”

“哦,文程是如何分析的。”

“大明朝廷對遼東的開銷,是巨大的,爲此還專門徵收了遼餉,老百姓也是不舒服的,若是大明與我大清國握手言和了,遼東的開銷就會大幅度的下降,甚至需要遼東的邊軍自行籌措絕大部分的軍餉,至於說登州、萊州、青州以及天津等地的建設,更是要拖延下來的,朝廷不撥付銀兩,蘇天成就難以辦成什麼事情。”

“蘇天成雖然驍勇,但也要聽崇禎的,若是崇禎同意言和,蘇天成一意孤行,依舊加強邊關和登州等地的建設,必然會引發崇禎的不滿意,這樣矛盾就會出現的,若是崇禎和蘇天成之間發生了矛盾,就是我大清國最大的機遇了。”

范文程說到這裡的時候,皇太極的眼睛裡面,閃過了一絲的光芒。

“文程說的很好啊,如何能夠對付蘇天成,文程一定要仔細考慮,只要能夠對付蘇天成,就算是花費再大的代價,朕也是願意的,這個蘇天成,攪得我大清國不得安寧,只要能夠除掉蘇天成,哪怕是朕做任何事情。”

“奴才明白的,不過奴才也分析了一番,短時間之內,依舊是難以有明顯效果的,皇上不需要過於的着急。”

皇太極臉上露出了苦笑,頗有些自嘲的意思了。

“文程如此說,朕是明白的,只是朕被這個蘇天成,折騰的有些不安寧了,纔想着要拿下這個蘇天成的,文程該怎麼說,依舊怎麼說,不要被朕影響了。”

“奴才以爲,蘇天成依仗軍功,暫時不會遇見什麼麻煩,蘇天成剿滅了流寇,拿下了大淩河城,這些事情,大明朝廷都是知道的,就算是有人按照皇上的想法,爲了促成大明朝與我大清國的握手言和,從而出面彈劾蘇天成,效果也不會很好,至少暫時得不到支持,想必崇禎也是明白的,遼東離不開蘇天成,包括登州一帶。”

“蘇天成負責遼東事宜,就任薊遼督師,手裡掌握了大量的軍隊,奴才以爲,崇禎是不可能放心的,明朝歷來就警惕下面的文武大臣掌握太多的軍隊,如此豈不是有了造反的基礎,豈不是要想着推翻皇上了。”

范文程說到這裡的時候,皇太極的神情顯得嚴肅很多了,從范文程說的話語裡面,他想到了大清國的情況,大清國的親王也是手握軍隊的,而且軍隊的數目還不少,但這是大清國的慣例,不可能要求這些人不掌管軍隊,長期廝殺的他明白,軍士與指揮官長期脫離,對於軍隊的戰鬥力,是非常大的影響,不利於軍隊的發展。

只不過在政權穩固下來之後,軍隊就不能夠掌握在親王、郡王的手裡了。

“皇上,奴才以爲,蘇天成面臨的不利局面太多了,一方面手握重兵,時時刻刻威脅到皇權,另外一個方面,功勞太大,遭遇到崇禎的猜忌,最後一個方面,每年需要朝廷撥付大量的軍餉,崇禎肯定是不樂意的。”

“只要皇上繼續給崇禎寫信,促使崇禎下決心商談,局面很快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一點奴才是可以保證的,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蘇天成和江寧營了。”

“奴才甚至估計,大明朝與我大清國真正握手言和了,崇禎會想辦法剝奪蘇天成的權力,甚至是分散江寧營,如此安排,就是我大清國最好的機會了。”

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93章 新科會元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268章 敵情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710章 囑託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87章 禮部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494章 宿命論(3)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211章 江寧營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81章 幕僚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81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太原府城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492章 宿命論(1)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581章 尊嚴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879章 對決(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1185章 行動(2)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
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93章 新科會元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268章 敵情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710章 囑託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87章 禮部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494章 宿命論(3)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211章 江寧營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81章 幕僚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81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太原府城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492章 宿命論(1)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581章 尊嚴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879章 對決(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1185章 行動(2)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