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

流寇的帥旗被砍到的那一剎那,軍心完全潰散了。

知縣早已經發現,流寇開始大規模的潰敗了,機不可失,這個時候,必須要率領守城的軍士,衝出城去搏殺了。雖然說他不是很清楚,援軍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但大明的戰旗、將士的穿着,他太熟悉了。

縣衙的典史和巡檢司的巡檢,早就做好了準備。

信心的力量是無窮的,看見了援軍,看見了流寇的潰敗,守城的軍士,已經躍躍欲試了,一直被流寇壓着打,他們內心,憋了好多氣了。

城門被打開了,接近一千人衝出來了,直接衝向了流寇。

前後夾擊之下,流寇徹底潰敗了,帥旗被砍到,預示着大帥已經出現問題了,羣龍無首了,這個時候,只能是各自逃命了。

劉鐵漢和紫金樑直接交手了。

本來以爲,紫金樑一定是萬人敵的,身爲流寇的大首領,三十六營的組織者,一定是力大無比、驍勇善戰的,開始交手的時候,劉鐵漢是有些小心的,不客氣的說,在氣勢上面,是輸給了紫金樑的。

可惜交手幾個回合之後,劉鐵漢發現,根本不是這樣的情況,紫金樑算是英勇的,可馬背上拼搏的能力,好像不如自己。

接近一刻鐘的時間過去,劉鐵漢完全佔據了上風,要不是想着生擒紫金樑,他早就將紫金樑擊落馬下了。

劉鐵漢不知道,他在江寧縣軍營裡面的殘酷訓練。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效果,如果說以前是魯莽的作戰。依靠着一股子的力氣,現在就是能力加上技巧了。

紫金樑臉色慘白,他的前後左右,都是大明的軍士,身邊的親兵,幾乎被斬殺殆盡了。

仰天長嘆一聲,紫金樑準備自殺了。

他沒有機會,身後的一柄長矛。挑開了他的鋼刀,劉鐵漢上千貼身,一把抓住了他的腰帶,硬生生的將他扯下馬背了。

劉鐵漢身邊的將士開始大聲高呼。

“劉將軍生擒了紫金樑。。。”

喊聲越來越大。

這是壓垮流寇的最後一根稻草,尚在抵抗的流寇,聽見這樣的喊聲,看見大明的將士。手持帥旗,完全放棄了抵抗,四散逃命了。

也有一些流寇,跪在地上,表示投降了。

知縣終於見到了蘇天成。

“下官拜謝大人,大人救了英山縣全城百姓啊。”

“不用客氣了。我奉兵部的敕令,剿滅入侵南直隸的流寇,這是職責範圍內的事情。”

英山縣城外,已經慢慢沉寂下來了。

戰果還在清點過程中,不過。紫金樑已經被帶到了蘇天成的面前了。

看着這個名動一時的流寇最大首領,蘇天成突然覺得。他已經完全改變了歷史進程了。

“紫金樑,你恐怕還在想着,成王敗寇的事情吧。”

紫金樑看了看蘇天成,本來沒有表情的臉上,閃現出來一絲的詫異,他不敢相信,打敗自己的,令自己全軍覆沒的大明將領,竟然如此的年輕。

“呵呵,本官乃是江寧縣知縣蘇天成,本官欽佩你的勇氣,組織三十六營的流寇,齊聚山西,可是,你們總歸是流寇。”

“你、你是蘇天成。”

紫金樑嘶啞着聲音,終於開口了。

“不錯,我就是蘇天成。”

紫金樑仰天長嘆一聲。

“我敗了,敗得心服口服,在河南的時候,我就敗給你了,你在河南賑災,不知道用了什麼魔法,農民不支持我們,支持官府,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你一定是我們最大的對手,想不到這麼快就遇見你了。”

蘇天成眯着眼睛,沒有說話,這世界上,沒有什麼魔法,官吏心中有百姓,關心百姓的衣食住行,就能夠得到擁護。

“蘇大人,我今日第一次見到,如此強悍的大明軍隊,我的諸多兄弟,要是遇見你了,難以有好的結果,可我還是要說,下輩子我一樣要造反。”

“紫金樑,本官明白你的意思,走投無路之下,只能是造反,總不能活活餓死,可惜,你的信念,已經產生動搖了,本官不客氣的說,你想到的,難道真的是讓農民都有飯吃嗎,你怎麼能夠做到,本官看來,你造反的道理是可行的,可你們的作爲,是令人不齒的,什麼均田地,什麼人人有飯吃,你最終的目的,恐怕也是稱王稱霸吧。”

“什麼闖王、闖將,什麼八大王,左金王,改世王,說來說去,都是一丘之貉,藉着造反的名義,自身掌握權力,本官承認,有些地方,災禍連連,農民沒有飯吃,地方官吏不顧百姓死活,貪墨腐敗,所以說,本官一方面要剿滅你們這些流寇,一方面要改善民生,若是遇見那些貪官污吏,本官一樣不輕饒,孟津縣前任知縣,就是最好的例子。”

紫金樑擡起頭,想着說些什麼,可稍微思索之後,低下頭,什麼都沒有說。

羅昌帶着驍騎營的將士,等的有些焦急了。

從鎮子裡逃過來的流寇,不堪一擊,絕大部分被斬殺了,剩餘投降的流寇,打掃戰場之後,被看押在路邊的樹林裡面。

斥候騎馬飛奔過來了,臉色通紅。

“報,流寇完全潰敗,朝着這邊來了。”

羅昌拔出了鋼刀。

“弟兄們準備好,不能夠放過流寇的一個騎兵,一定要全部斬殺於此。”

四里路的距離,騎馬不過幾分鐘的時間。

流寇的騎兵,逃跑畢竟快一些,他們想到的,雖然說大帥被抓住了,可還有不少的軍士,逃回到湖廣境內之後,可以再行組織,推舉出來新的頭領,一樣可以造反。再說了,鎮子裡還有兩千步卒等候。

喊殺聲和鼓聲突然出現的時候,流寇身體還是顫抖,他們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勇氣了,這裡出現了大明軍隊的伏兵,可以想象,鎮子裡是什麼情況了。

廝殺開始的時候,不少流寇的騎兵,尚在驚慌失措之中,甚至沒有來得及揮刀,就被砍落馬下了。

羅昌沒有想到,廝殺如此的順利,驍騎營的將士更是沒有想到,他們以爲,可能有一番激烈的廝殺的,想不到這樣的簡單,沒有遇見像樣的抵抗。

審訊一個俘虜的時候,羅昌才知道,紫金樑被生擒了。

流寇步卒逃過來的時候,天色有些黑了,按照孫元坤的安排,羅昌放過了大部分的步卒,沒有趕盡殺絕,鎮子裡還有埋伏,這些人,交給安慶衛的軍士了。

鎮子裡的戰鬥,顯得索然無味,曾宇帶領一千多軍士,衝進鎮子裡的時候,流寇的步卒尚未反應過來,不知道從哪裡來了這樣一隊的大明騎兵,可惜結果和蘇天成預料的差不多,變成了追豬趕羊,好多的流寇,都跑向了縣城的方向去了。

曾宇有些羞愧,他記得蘇天成說過這樣的話,剿滅流寇,重點在於殺敵,不在於趕走。

所以說,取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之後,曾宇毫不留情的訓斥了軍士。

天黑之後,大股的流寇潰逃到鎮子前面了,這一次,曾宇下了死命令,誰要是還想着趕走流寇,不願意殺敵,就地正法,軍功一律以人頭多少計算。

逃到鎮子裡的流寇,有兩千多的步卒。

他們根本想不到,面臨着滅頂之災了,要是當初在縣城外面投降,還能夠保住一條命。

安慶衛的軍士發起攻擊之後,發現這些流寇,根本就沒有士氣了,和待宰的羔羊差不多,軍功是按人頭計算的,沒有誰會想着留下活口,儘量的多集聚人頭。

流寇發現情況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他們就是跪地投降,也一樣被斬殺。

曾宇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連忙要求身邊的親兵,制止這樣的行爲。

亥時,戰果出來了。

英山縣縣城外、羅昌帶領的驍騎營、曾宇帶領的安慶衛的軍士,一共斬殺流寇四千餘人,生擒紫金樑以及五千多流寇,剩餘一千多流寇,不知去向。

江寧縣巡檢司陣亡將士兩百四十七人,驍騎營陣亡將士三十五人,安慶衛陣亡將士十五人,重傷和輕傷還在統計的過程中。

英山縣守城軍士,陣亡兩千餘人。

如此巨大的戰果,按說是應該高興的,但江寧縣巡檢司陣亡的將士最多,蘇天成有些鬱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自己帶來的兄弟,承擔的是最爲艱鉅的任務,至於說英山縣陣亡的將士,不屬於他考慮的範疇。

英山縣知縣,準備了晚飯,縣城裡面的士紳富戶,紛紛拿出來自家的酒肉。

蘇天成和孫元坤等人,商議之後,決定休整一夜之後,離開英山縣,直接回到江寧縣去了,曾宇帶着安慶衛的軍士,回到安慶府城。

至於說繳獲的戰馬,蘇天成毫不猶豫據爲己有了。

惱火的是,這五千多的戰俘,要押送到南京去。

流寇依舊被剿滅了,任務完成了。

夜裡,蘇天成寫出來了奏摺,渠清澤安排了當地的錦衣衛,以最快的速度,將奏摺送到京城和南京去。

這一夜,蘇天成睡得很是踏實,江寧縣巡檢司的將士,這次是真正的磨礪了,體現出來了非同一般的戰鬥力了。

第115章 在路上(2)第66章 鄉試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648章 夜襲(3)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772章 海戰(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41章 收服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817章 爭執第883章 對決(5)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510章 刺激(2)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57章 遇匪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384章 說情團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45章 租子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883章 對決(5)第17章 窮則思變第818章 挑撥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201章 軍心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168章 血戰(2)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080章 暗戰(1)第698章 大遷移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391章 慘敗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405章 募捐(1)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1116章 硬骨頭(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83章 太子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684章 都會算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844章 慘敗(2)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274章 奧妙第287章 應對辦法(2)
第115章 在路上(2)第66章 鄉試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648章 夜襲(3)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772章 海戰(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41章 收服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817章 爭執第883章 對決(5)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510章 刺激(2)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57章 遇匪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384章 說情團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45章 租子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883章 對決(5)第17章 窮則思變第818章 挑撥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201章 軍心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168章 血戰(2)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080章 暗戰(1)第698章 大遷移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391章 慘敗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405章 募捐(1)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1116章 硬骨頭(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83章 太子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684章 都會算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844章 慘敗(2)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274章 奧妙第287章 應對辦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