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無心插柳

(感謝大笑熬糨糊、145k的打賞,謝謝了

東林四公子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辯論。

劉雲清說出來這樣的一番話語,激怒了其餘的三人。

翌日一大早,在東林書院,鄒平章首先發難,東林書院的學子是不少的,也時常進行辯論,而且辯論的主題,都是有關家國大事的。

東林四公子,在書院的名氣更大,其餘的學子,絕想不到,四公子之間會出現問題,所以說,這一次的辯論,顯得有些凝重,最後,書院的老師也加入了其中。

雖然大家對鄒平章的看法,不是完全贊同,認爲蘇天成還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但最終還是維護了鄒平章的意見,認爲蘇天成處事不成熟,缺乏懷柔的心態,應該要做好慎獨,要加強自身的休養,要寬以待人,甚至有人認爲,東林書院的精神,是拯救國家的最好良藥,蘇天成應該到東林書院來學習一番。

經過了這一次的辯論,劉雲清徹底的失望了,以前自己追求的那些東西,現在看來,是多麼的可笑,東林精神,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完全排斥外來思想,不管對的還是錯的,頑固的堅持自身的意見,這樣的思潮,如果在朝廷中間蔓延,如果治理國家,可以想象,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那就是異常明確的黨爭了,出現打擊異己的思潮,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他終於感覺到,蘇天成當初的話語。說的是多麼的準確。

辯論結束之後,劉雲清果斷做出來了決定。退學,不繼續在東林書院學習了。

這一下,引發的轟動更大了。

劉雲清是東林四公子之首,居然要退學了,那就意味着,他不再是東林書院的學子,東林四公子的稱謂,從現在開始。不復存在了。

包括學院的老師,都要求劉雲清慎重,不要做出來這樣的決定,可惜劉雲清去意已絕,聽不進去勸告了。

很快,書院的教授出面了,訓斥了劉雲清。認爲劉雲清這樣做,是大逆不道,投身於一種精神之中,哪裡說放棄就能夠放棄的,若是這樣做了,必將成爲東林學子的眼中釘。日後如何的立足。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威脅,東林黨的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雖然在朝廷內閣中間,暫時沒有人。但官員中間,還是不少的。就算是內閣做出來的諸多決定,也要適當考慮到東林黨的建議,而且皇上對東林黨,持有的態度,也是支持的,沒有否定,劉雲清不過是生員,算不上什麼,更沒有多少的地位,得罪了東林黨,今後幾乎沒有出頭之日了。

劉雲清不爲所動,堅決要求退學。

這件事情,對東林書院,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東林四公子之首的劉雲清,居然要退學了,不再承認自己是東林學子。

黃廷平、易禮高和鄒平章三人,與劉雲清的關係,畢竟是有所不同的,他們和劉雲清交談了很久,希望劉雲清能夠回心轉意,可惜沒有效果。

就在劉雲清退學的時候,東林書院的教授,也形成了一種思維,劉雲清之所以要退學,是受到了江寧縣知縣蘇天成的蠱惑,這是對東林書院的一種公開的侮辱,結合上次錢謙益遭受的待遇,他們認爲,自此以後,蘇天成也是東林書院的對頭了。

辦完了手續,劉雲清直接到了江寧縣衙,求見蘇天成。

蘇天成隱隱知道了一些消息,但不是很準確,畢竟他沒有心思關心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自己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劉雲清來拜訪的時候,他正在看刑房起草的諸多判決文書,要是沒有什麼意見,就蓋上縣衙的大印,粘貼到縣衙外面的申明亭了。

“江寧縣生員劉雲清拜見知縣大人。”

看見劉雲清態度如此的慎重,蘇天成有些奇怪了。

“劉雲清,你這是何意啊。”

“在下已經從東林書院退學了,今日特意來拜訪大人,訴說心中的一番認識之後,打算出去遊歷了。”

“哦,那你說說,你有什麼認識啊。”

“前番聆聽了大人的教誨,在下還沒有感覺到什麼,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在下思索了很多,終於感覺到,大人說的是肺腑之言,東林書院已經改變了初衷,很多的東西,不值得在下學習了,甚至需要摒棄了。”

“劉雲清,這樣的話,可不是隨意能夠說出來的啊,我看你還是謹慎一些。”

“感謝大人的提醒,在下認識轉變了,不吐不快,按說在下曾經是東林書院一份子,不應該說這些的,在下覺得,東林書院,有兩大致命的問題,第一是標榜清流,泛泛空談,以至於形成了一種風氣,沒有誰願意坐下來實際的做事情,彷彿憑着一張嘴,就可以治理國家,說的越好,顯示自身的能力越強,不做事的同時,還要依照自身的標準,隨意的評判他人,好像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要按照東林書院的標準來做事情,不這樣做,就是大逆不道了。”

蘇天成的眼神,變得有些深邃了。

“第二是缺乏懷柔的心理,可笑的是東林書院,標榜的就是懷柔和慎獨,要求加強自身的休養,但面對反對意見的時候,卻是怒不可遏,俗話說的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點都做不到,還談什麼精神,在下甚至想到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典故了,若是照着這種認識發展下去,一味的去要求別人,自身不願意進步,能夠有什麼出息啊。”

蘇天成的臉色發生變化了。

劉雲清能夠有這樣的認識,這是他沒有想到的,看來東林黨內部,確實有能人,不管是什麼思想,或者是什麼偉大的人,能夠自我反省,能夠吸取先進的東西,做到與時俱進,就可以長時間立於潮頭,立於不敗之地。

劉雲清具備了這樣的素質。

“呵呵,你的這份言論,本官很是佩服啊,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夠進步,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進入朝廷爲官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時時刻刻的自我反省,來日必定大有作爲啊。”

“大人讚譽了,在下如今已經成爲了書院的眼中釘、肉中刺,怕是難以有什麼作爲了,今後就四處遊歷一番,多張長見識罷了。”

“呵呵,實話實說,你的這番選擇,不怎麼樣,既然書院的衆人,認爲你沒有出息,你就偏偏要做出來一番事業,這纔是最好的回敬,用事實來說話啊。”

“在下也想過這些事情,只不過學識有限,難以發揮作用,來日鄉試,在下一定努力,爭取高中。”

“恩,我有一個建議,你暫時留在縣衙,幫助我做一些事情,你看如何。”

劉雲清臉有些紅了,東林書院對蘇天成的看法,他暫時不敢說出來,想必日後,蘇天成總是會遇見一些麻煩的,要是自己到了縣衙,豈不是更加凸顯了矛盾。

“在下也想跟着大人學習,只是在下離開了東林書院,衆人都以爲,在下是受到了大人的蠱惑,東林書院對大人,已經頗有微詞了,這樣的情況下,在下留在縣衙,恐怕不妥當啊。”

“哈哈哈。。。”

蘇天成站起來了,臉上帶着傲然的神情。

“劉雲清,我都不怕,你怕什麼啊,你想想,周順清是什麼背景,尚且被拿下了,我害怕過嗎,東林書院的長處,我虛心學習,不足之處,我也不會遷就,若是想着排除異己,想着以精神來壓人,最終是什麼結局,還說不定。”

看見劉雲清還是有匈疑,蘇天成再次開口了。

“劉雲清,這世界上的事情,你不要害怕,有些東西,貌似強大,但你深入其中,就知道是不堪一擊的,東林書院的精神,有可取的地方,不能夠完全拋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幅對聯,我一直都牢記,你現在退出了東林書院,並不意味着你完全拋棄了東林精神,有朝一日,你要用自身的行動,說明你是正確的,讓更多的東林學子,圍繞在你的身邊,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你才能夠證明,你是正確的。”

劉雲清差點沒有忍住。

這樣的想法,他是不敢隨意有的,可內心深處,誰不想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如今蘇天成說出來了。

劉雲清站起來,面對着蘇天成,抱拳行禮。

“大人的見識,在下望塵莫及,今後願意追隨大人學習,東林書院的精神,在下不會隨意拋棄的,只是在下以爲,需要不斷改進,在下願意在江寧縣縣衙,效犬馬之勞,時時刻刻聆聽大人的教誨。”

“好啊,明日起,你就到縣衙來,你是讀書人,有功名在身,不能夠做縣衙的吏員,那就做幕僚吧,時時刻刻提出來意見建議。”

“在下一定盡心竭力,絕不辜負大人的期盼。”

劉雲清離開之後,蘇天成面容嚴肅了。

和東林黨做對,他暫時還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但讓劉雲清到縣衙來做事情,這件事情,慢慢的就浮現出來了,他不會害怕,但也不能夠不在乎。

不管怎麼說,做出來成績,纔是硬道理。(未完待續。

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49章 春耕時節第69章 發榜(1)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248章 協調會(2)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3章 痛下殺手第182章 家信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23章 些須情況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81章 未雨綢繆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88章 行動(5)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44章 戰果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231章 大婚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495章 宿命論(4)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421章 佈置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809章 前兆第182章 家信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1081章 暗戰(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41章 收服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37章 安排第239章 故人來(1)第445章 亂作一團
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49章 春耕時節第69章 發榜(1)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248章 協調會(2)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3章 痛下殺手第182章 家信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23章 些須情況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81章 未雨綢繆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88章 行動(5)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44章 戰果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231章 大婚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495章 宿命論(4)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421章 佈置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809章 前兆第182章 家信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1081章 暗戰(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41章 收服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37章 安排第239章 故人來(1)第445章 亂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