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

皇太極這次是真的有些無法支撐了,接踵而來的壞消息,令他難以承受了,不過生性頑強的皇太極,在衆人面前的表現,還是神采奕奕,比較前段時間,精神還要好一些的。

多鐸帶領的三萬大軍,被江寧營剿滅了,逃回來的將士寥寥無幾,多鐸也被斬殺了,漢八旗所屬正藍旗固山額真金礪被生擒,接着蓋州也丟掉了,駐守蓋州的漢軍全部投降。

這些消息,每一個都是令人膽戰心驚的,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就連豪格,都發了幾次脾氣了,甚至直接教訓了下人,顯然是控制不住怒火了。

皇太極非常的冷靜,事已至此,發脾氣是沒有作用的,那是懦弱的表現,現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的彌補,如何的穩固海州方向的防禦,或者說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與蘇天成展開決戰。

皇太極恨不得撕碎蘇天成,可惜他也只能夠這樣想想,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顯然是有着極大困難的,憑着如今駐紮在海州的軍士,根本無法與蘇天成決戰,就算是調集駐紮在遼陽的滿八旗之中的鑲黃旗和正藍旗,也不一定能夠保證打敗蘇天成,唯有調集駐紮在遼東的大軍,才能夠保證擊敗蘇天成,可有那麼多的時間嗎,遼東和大同的明軍,會眼看着廝殺無動於衷嗎,到時候,明軍從遼東大舉進攻瀋陽,大清國就將陷入到萬劫不復之地了。

走錯一步棋的後果,就是需要承擔一切。但這個後果太慘烈了,多鐸喪命。這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私下裡的時候,皇太極想着多鐸的往事,畢竟是自己的弟弟,畢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勇士,皇太極幾次淚流滿面,這是因爲他判斷的失誤,導致了此等情況的出現。儘管多鐸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人已經死了。說那些都沒有什麼作用了。

皇太極確立的下一步的戰役部署,還是他和豪格說到的思路,那就是從草原上找尋突破口,利用蒙八旗來牽制遼東和大同的明軍,滿八旗和漢八旗的主力,調到海州,與蘇天成展開決戰。只要打敗了蘇天成和江寧營,一切都好說了,至於說從遼東方向展開進攻,那是不現實的事情,大清國的軍隊,從來都沒有能夠攻破關寧錦防線。以前不能夠做到,現在更是不要異想天開了。

還有范文程正在聯繫的日本人,協議已經簽署了,由范文程代表大清國與日本的代表簽署的,九月份日本就要出兵攻打朝鮮。皇太極不敢肯定。日本人真的會那樣做,近幾十年來。日本人幾次與大明朝廷作對,換來的都是慘敗,嘉靖年間倭寇在浙江等沿海地帶作亂,結果被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打敗,萬曆年間,日本倭寇入侵朝鮮,結果被明軍打敗,損失慘重,不得不逃回日本,也就是從那以後,日本人就沒有過海挑釁了。

皇太極的部署是三個方面的,除開草原上的部署,遼東的部署,剩下就是海州方向部署的調整了,日本人那邊,皇太極沒有認爲是單獨的部署。

海州方向,蘇天成佔領蓋州之後,暫時停止了進攻。蘇天成做出來的這個決定,再次讓皇太極感覺到了惱火,多鐸捐軀、金礪被生擒的消息,傳到瀋陽之後,滿人權貴之中,出現了巨大的波瀾,很多人都要求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與蘇天成進行決戰,徹底打敗蘇天成,這種呼聲佔據了絕大多數,但也有冷靜的人,包括衆人都不可能想到的多爾袞。

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三人,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阿濟格的年紀最大,多爾袞其次,多鐸的年紀最小,其中多爾袞和多鐸兩人的感情是最深的,而且兩人也是政治上絕對的聯盟,按說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多爾袞是絕對要求給多鐸報仇的。

在如何處理海州方向的戰役部署方面,多爾袞與阿濟格之間,產生了直接的衝突。

阿濟格堅決支持從海州方向發動總攻,打敗蘇天成,爲多鐸報仇,而且還主動請纓,趕赴海州作戰,堅決要斬殺蘇天成,阿濟格的意見,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甚至正黃旗裡面的鰲拜,都是同意這個意見的。

但多爾袞不同意,認爲這樣的做法是不行的。

多鐸戰敗被殺之後,除開駐紮在海州的濟爾哈朗,其餘的滿人權貴,幾乎都回到了瀋陽,大家都清楚,皇太極肯定要做出來新的部署了。

所以說,多爾袞和阿濟格等人,包括代善,都在瀋陽。

多爾袞的意見非常明確,不能夠因爲一次的失敗,毫無顧忌的將整個的大清國都壓上去,這是賭氣的做法,不是明智的選擇,駐紮在遼東的大軍,悉數調到海州,遼東的廣寧和西平堡,恐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會失守,這樣明軍就可以渡過遼河,展開對瀋陽的進攻,到時候,海州方向的大軍,又要抽調回來,保護瀋陽,這完全是自我折騰。

多爾袞也認爲,事情到了這一步,海州的局面,被遼東更加的重要,適當抽調大軍,趕赴海州是有必要的,蓋州已經丟失了,絕不能夠丟失耀州和海州,那樣遼陽也危險了,若是遼陽失守,瀋陽肯定是守不住的。

多爾袞的建議之中,同樣提到了蒙八旗,提到了蒙古的力量。

這令皇太極再一次的對多爾袞刮目相看了,皇太極清楚的知道,多爾袞的能力是強於豪格的,若是自己走了,將大清國託付給多爾袞,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皇太極不能夠這樣做,多爾袞能力是不用說的,可權力慾望過於的強烈,心狠手辣,可以預見的是,多爾袞一旦掌握了大權,豪格等人都不得好死,包括自己的諸多兒子,還有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一旦多爾袞穩固了局面,就會有清洗異己的動作。

皇太極想到的,還是讓豪格能夠籠絡多爾袞,儘管這樣做的難度很大。

不得不說的是,多鐸的喪命,讓多爾袞的力量更加的單薄,失去了與豪格競爭的機會,多鐸是鑲白旗的旗主,手握兵權,有着很大的話語權,也是多爾袞最爲有力的支持者,如今多鐸喪命了,多爾袞的政治同盟也就不存在了。

可還有一件事情,也是皇太極頭疼的,那就是鑲白旗的旗主。

多鐸尚沒有年歲大的兒子,如此的情況下,能夠掌控鑲白旗的最佳人選,就是多爾袞了,這也是大清國的慣例,譬如說正紅旗與鑲紅旗,都是代善直接掌管的,只不過皇太極想了一些辦法,才暫時管着鑲紅旗,後來代善徹底歸心了,皇太極纔將鑲紅旗交給代善。

若是多爾袞掌管了正白旗和鑲白旗,力量將更爲強大。

滿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分別是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下五旗爲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區分在於,上三旗由皇上直接擔任旗主,皇宮裡面的護衛,都是從上三旗之中挑選的,下五旗由親王和郡王擔任旗主。後來流傳的上三旗爲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那是多爾袞掌握權力之後,將正藍旗排擠出去,讓正白旗成爲了上三旗。

也就是說,豪格繼承皇位之後,直接掌管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力量是不錯的,但多爾袞掌管的正白旗和鑲白旗,屬於最能夠打戰的軍隊,作戰能力方面,甚至超過了上三旗,如此的情況下,多爾袞只要找準時機,聯合其他旗的旗主,就能夠奪豪格的權。

這是皇太極最爲擔心的地方,以前皇太極甚至有過極端的想法,那就是幹掉多爾袞,但從事態的發展來看,大清國恐怕還離不開多爾袞。

處於兩難之中的皇太極,艱難的找尋出路,那就是讓豪格與多爾袞儘量多的接觸,讓豪格能夠籠絡多爾袞,一段時間過去,進展不是很好。

皇太極也下定了決心,很多事情是蒼天註定的,人力無法徹底改變的,立豪格爲皇太極,將豪格扶上馬再送一程,皇太極也只能夠做到這一步了,剩下的就看豪格自己去把握了,多爾袞是大清國不可多得的驍將,做事冷靜,有勇有謀,皇太極是不會做出來同室操戈事情的,至於豪格今後會不會做,皇太極想不到那麼多了。

有關大清國下一步的部署,必須要決定下來了,皇太極經過了認真的思考之後,準備着急滿人權貴商議了,這次參加商議的沒有漢人。

商議之前,皇太極再次與豪格商議,做出來了諸多的解釋,他想好了,有些事情,讓豪格去解釋,讓豪格說出來,讓諸多的滿人權貴佩服豪格。

皇太極更想趁着這個機會,讓豪格與多爾袞之間改善關係,讓兩人團結起來,哪怕是暫時的團結起來,共同來應付大清國的這場危局。

皇太極清楚,目前的情況下,唯有這樣做,纔是有利於大清國穩固發展的,要是出現了內訌,就是大明朝廷的機會了。

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729章 恩怨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184章 行動(1)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155章 識趣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030章 妥協第644章 松山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771章 海戰(1)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995章 整合(3)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881章 對決(3)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168章 血戰(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391章 慘敗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155章 識趣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754章 造船廠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59章 剿匪(1)
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729章 恩怨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184章 行動(1)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155章 識趣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030章 妥協第644章 松山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771章 海戰(1)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995章 整合(3)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881章 對決(3)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168章 血戰(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391章 慘敗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155章 識趣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754章 造船廠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59章 剿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