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亂作一團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個道理朱由檢不是不明白,他早就接受過這樣的教育,而且朝中的很多文武大臣,也曾經專門進諫,告誡大明地方很大,事情很是複雜,需要耐心處理,言下之意,無非是說他這個皇帝不好做,想要做到中興的皇帝,就更加的不簡單了。

朱由檢很清楚,他登基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局面,朝廷裡面,魏忠賢與朝中大臣針鋒相對,互不想讓,導致朝廷裡面烏煙瘴氣,就連他這個即將出任皇帝的王爺,都差點被魏忠賢和客氏給暗算了,大明各地災禍連連,陝西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流寇,遼東的後金韃子日漸囂張,面對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朱由檢也想着大有一番作爲。

他果斷的清理了魏忠賢,包括魏忠賢的黨羽,限制太監的力量,重用朝中大臣,大明朝廷曾經在短時間之內,出現一片興旺的局面,可惜打擊很快就到了,朝中大臣掌握權力之後,並非是他想象的那樣美好,不少的文武大臣爭權奪利,培養自身的力量,壯大自身的實力,皇權與臣權之間的對抗越來越激烈,各地的災害更加的頻繁,老百姓掙扎在死亡的邊沿,流寇造反的規模越來越大,以至於無法控制了,後金韃子也趁機入關劫掠,每每威脅到了京城。

朝廷沒有銀子,朱由檢就算是有着天大的抱負,也沒有辦法來實現。

賣掉了宮裡的人蔘等物品,湊集了少得可憐的銀子之後,朱由檢甚至灰心喪氣了,想着立下皇太子,萬一承受不住的時候,讓皇太極早點繼位。

轉機的出現。還是在蘇天成的身上,蘇天成出任了江寧營知縣之後,大力整頓市舶司,令朝廷有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接下來,蘇天成率領江寧營。開始剿滅流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勝利,流寇漸漸的式微了。最爲關鍵的是,朝廷基本不需要撥付什麼軍餉給江寧營,蘇天成依靠着自身的力量,維持江寧營的運轉。

再後來,流寇被剿滅之後,蘇天成馬上轉戰遼東,對付後金韃子。效果一樣是很不錯的,自崇禎九年以來,後金韃子再也不敢輕易進入關內了,而且蘇天成穩定了草原的局勢,安寧堡和靖邊的互市,成爲朝廷收入的又一個重要的來源。

可惜就是後金韃子遭遇到重創,眼看着就有可能被殲滅的時候,發生蘇天成造反的事情了。這等於是毀掉了大明王朝。

朱由檢一直都不明白,蘇天成爲什麼會這樣做。他也曾經多次反思,自己和蘇天成之間,相處是非常不錯的,自己一直都是信賴蘇天成的。按照這樣的思路發展下去,朱由檢最終認爲,一切都是蘇天成的問題。蘇天成早就想着要造反了,當初之所以不願意留在朝廷裡面,其實就是想着暗地裡凝聚實力的。

朱由檢很少反思自身性格上面的缺陷,或者說這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朱由檢成長的環境是不一樣的,其實他能夠成爲皇帝。還是因爲朱由校身體的原因,否則他也就是一輩子都是信王了,和其他的藩王,沒有太大的區別。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成長環境,讓朱由檢的性格出現了扭曲,他見過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太多的算計,更是見過了不一般的跋扈,在他的心裡,掌握了權力之後,能夠絕對信任的就是自己。

至於在治理國家方面,朱由檢沒有太多的本事,皇帝不要求有特別的睿智,只要會識人用人,一樣可以成爲一代明君,朱由檢的問題就是在這方面,動輒懷疑下面的大臣,哪怕是最爲信賴的內閣首輔,如此的情況下,他怎麼可能真正的識人用人。

這是朱由檢的悲劇,也是很多王朝的悲劇,朱由檢的性格不壞,絕非是什麼昏庸的皇帝,但緣木求魚的思維,令他和自己的目標南轅北轍,距離越來越遠了。

其實從朱由檢重新開始重用太監的那一刻,這種轉變就出現了。

憤怒之中的朱由檢,根本沒有感覺到,或者是壓根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的。

浙江和福建方面的消息,源源不斷的傳來,一直到劉澤清的十萬大軍被全部剿滅,浙江和福建全部歸於蘇天成麾下的消息傳來的事情,朱由檢忍不住了,他要爆發了。

紫禁城,養心殿。

朱由檢的臉色鐵青,呈現出來暴怒的情緒。

周延儒帶領諸多的內閣大臣,六部尚書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使,一直都站立在殿下,一句話不敢說,他們知道皇上想些什麼,可他們拿不出來真正的解決辦法。

“。。。朕那麼多的文武大臣,都是幹什麼的,出了這麼大的事情,除了嘴上謾罵蘇天成,能不能拿出什麼解決的辦法來,朕看也沒有什麼指望了,朕還是準備向蘇天成俯首稱臣,讓蘇天成來做這個皇帝了。。。”

大殿裡面,只有朱由檢近乎咆哮的聲音,不過這種咆哮的聲音,顯得是那麼無力,顯得是那麼的色厲內茬。

脾氣終於發出來了,朱由檢的臉色依舊沒有變化,他盯着低頭的衆人。

“朕要你們都擡起頭來,朕需要聽到你們說出來辦法。”

衆人的目光,不自覺的集中到了周延儒的身上,這個時候,作爲內閣首輔的周延儒,是無法迴避問題的。

周延儒早就失去了以前的自信,他絕沒有想到,自己費盡千辛萬苦,再次成爲了內閣首輔,本來以爲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局面之下,可如今的形勢,竟然比崇禎初年的形勢還要不如,那個時候流寇作亂,畢竟還不成氣候,力量也不是很強大,後金韃子入關劫掠,卻不能夠奈何關寧錦防線,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蘇天成的勢力大得驚人,完全有能力推翻朝廷。

劉澤清率領的十萬大軍被江寧營剿滅的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引發的不僅僅是譁然了,甚至出現了可怕的沉默,這是大禍臨頭的感覺,楊嗣昌和鹿善繼相繼爲蘇天成做事情,浙江巡撫李覺斯、福建巡撫宋一鶴相繼也表示了臣服,這樣的消息,在朝廷裡面瘋傳,衆人議論之間,出現的不僅僅是譴責了,這更是一種可怕的傾向了。

京城裡面的情況,沒有絲毫的改變,錦衣衛和東廠的權力無限擴大,朝中文武大臣遭受到了限制,皇上根本不相信諸多的大臣了,認爲身邊的太監和錦衣衛纔是真正的忠心,以至於不少的文武大臣,乾脆不說話,免得被錦衣衛和東廠注意了,被直接抓到大牢裡面去了。代表東林書院的力量也開始冒頭了,不同的是,東林書院的力量,不僅僅是譴責謾罵蘇天成,也對錦衣衛和東廠不客氣,要知道憑着嘴巴說是沒有用的,於是錦衣衛和東廠開始將目光對準了東林書院,好在錢謙益還是內閣大學士,不會向錦衣衛和東廠低頭。

內閣早就商議好幾次了,面對這樣的局面,應該如何的應對,無奈意見得不到統一,其實是拿不出來好的辦法,最終商議的意見,是繼續徵調兵力進入浙江和福建剿滅蘇天成,還有就是錢謙益提出來的,必須要抑制錦衣衛和東廠的力量。

這樣的建議,皇上當然沒有興趣了,就是傻子都能夠知道,到了這個時候,應該要調動大軍剿滅蘇天成了。

潛在的危險是非常明確的,蘇天成佔領了山東、浙江和福建等地,南直隸已經被包圍在中間了,不出預料,下一步蘇天成的矛頭,就直接針對南直隸了,南直隸是大明王朝的陪都,要是被蘇天成佔領了,這也就預示着大明王朝的根基動搖了。

這種情況,慢慢在變成現實,這是一股誰也無法阻止的洪流。

周延儒很艱難的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至此關鍵時刻,還是要調動大軍,剿滅蘇天成。。。”

“朕知道要剿滅蘇天成,朕看內閣是議不出來什麼好的辦法了,那朕就來直接安排了,即刻擬旨,敕封駐守武昌的左良玉兵部尚書銜,令其率領大軍,進駐南直隸,圍剿蘇天成,敕封駐紮在江西的黃得功右都御使銜,帶領大軍,進入南直隸,圍剿蘇天成,南京兵部尚書孫泰,率領南京京營大軍,圍剿蘇天成。。。”

朱由檢的安排,令衆人大爲吃驚,這一下調動的就是三十萬大軍了,需要的糧草暫且不說,關鍵是三十萬大軍誰來指揮,駐紮在南直隸什麼地方,如何的對蘇天成展開進攻等等,一系列的具體問題,需要有人來協調,可惜這個協調任務,或者是總指揮的人選,是沒有人會主動爭取的,衆人都很清楚,這恐怕是一場打不贏的戰鬥,想想江寧營的驍勇,想想江寧營這些年以來的赫赫戰功,想想劉澤清率領的十萬大軍,不過幾天的時間,就被全部剿滅了,其餘的軍隊,結果會好到哪裡去。

朱由檢帶着憤怒的情緒,一氣之下做出來了安排,他沒有想到那麼多的具體問題,這也足以說明了,不管是朝廷,還是他本人,都亂作一團了。(未完待續。。)

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57章 遇匪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616章 理還亂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495章 宿命論(4)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268章 敵情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490章 近憂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710章 囑託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75章 小王爺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371章 探究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41章 收服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698章 大遷移第397章 開花彈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509章 刺激(1)
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57章 遇匪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616章 理還亂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495章 宿命論(4)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268章 敵情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490章 近憂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710章 囑託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75章 小王爺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371章 探究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41章 收服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698章 大遷移第397章 開花彈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509章 刺激(1)